據(jù)考證,,今日的百花潭與古時的百花潭名同地異,。古百花潭遺址在今杜甫草堂西南的龍爪堰。唐,、五代時是成都著名的郊游勝地,。宋代以后,水系變動,,原來的潭址已淤沒不存,。清末,黃云鵠尋訪古跡,,認(rèn)定現(xiàn)在的這一水潭為百花潭,,并于清光緒七年(公元 1881年)在北岸的寶云庵豎“古百花潭”石碑一通,同時還在石碑周圍修造供游覽的涼亭敞軒,。至此百花潭復(fù)現(xiàn)于世,,并漸成名勝之地。 又據(jù)《蜀中名勝記》記載:浣花溪之處,,一名百花潭,,溪上民家之女任氏,家境貧微,,為人勤勞善良,,一日在潭邊為病僧洗滌袈裟,蓮花輒應(yīng)手而出,,整個水面漂滿百花,,故名“百花潭”。 依歷史記載:在浣花溪西邊,唐代有一位冀國公崔寧在杜甫離開成都后,,將杜甫舊居的一部分辟為別墅讓其妻冀國夫人(又稱浣花夫人)居住,后四川發(fā)生叛亂威脅著成都,,節(jié)度使又無能平息叛亂,,冀國夫人挺身而出,散盡家財,,募捐千軍,,出兵平亂,又將舍宅為寺,,功德無量,,為紀(jì)念這位成都女杰特尊封為“冀國夫人”名;及在每年的四月人們在浣花溪一帶趕廟會,。 五六十年代這里是成都動物園,,占地80余畝。為了便利游客行人,,特架浮船索橋,,橫跨潭上。60年代中,,一環(huán)路的百花大橋落成,,索橋始廢。1975年動物園遷移至北郊,,1976年至1982年百花潭公園經(jīng)整修后重新對外開放游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