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隱 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 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在漢代被稱為樂游苑,以風(fēng)景秀麗而聞名,。唐代時,,樂游原是長安城的最高點,因此成為人們登高攬勝的絕佳去處,。張九齡曾寫過一首《登樂游原春望書懷》,,其中四句寫道:“萬壑清光滿,千門喜氣浮,?;ㄩg直城路,草際曲江流,?!睒酚卧L(fēng)光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古人登高并不只是為了欣賞風(fēng)景,,更重要的一個目的是遣懷。所以,,陳子昂登上幽州臺,,發(fā)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的浩嘆,,杜甫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發(fā)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感慨,。因此,,李商隱登樂游原必定也是有原因的,。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兩句,,交代登樂游原的時間和原因,。“向晚”即傍晚,,“意不適”也就是心情不好,,所以,作者駕著車來到樂游原,,憑高眺遠,,以排遣此際的“不適”情懷。 最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在樂游原上看到了壯美的夕陽景觀,他內(nèi)心的“不適”仿佛瞬間被一掃而空,,他沉浸在“夕陽無限好”的滿足中,。你看,那無邊無際,、燦爛輝煌的夕陽,,把全世界都染成了金黃色,多么壯麗奇?zhèn)?。作者形容眼前美景時,,只用了一個最簡單的“好”字,質(zhì)樸中見真淳,,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如此美景,若能長久該多好??!可是,天色已晚,,夕陽美景很快就要消失了,。“只是近黃昏”的轉(zhuǎn)折中,,寄寓了詩人無限的感慨,。在古詩詞中,夕陽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景致,,而是詩人借以抒發(fā)心中復(fù)雜情感的意象,。它徐徐而落,象征著人生的衰老、國家的衰微,、時代的沒落,,因而極易引發(fā)詩人悲傷凄涼的情感。 李商隱身處于晚唐,,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國家就一直走向衰敗,本該絢麗如晚霞的唐王朝,,最終像落日一樣一點點沉下去,。李商隱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絲毫阻擋不了,。百感茫茫,,一時交集,悲涼無限,,最后熔鑄成“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二句。 以上是這首詩的一般性解讀,。當(dāng)然也有人認(rèn)為,,“只是”一詞在古代并沒有轉(zhuǎn)折的意思,而是“就是”,、“正是”之意,。李商隱《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只是”的意思也是“正是”,。因而,末兩句應(yīng)該是說:眼前的景致分外妖嬈,,正是因為天色近黃昏才呈現(xiàn)地如此美好,。所以,它表達的不是惋惜悲涼之情,,而是對眼前美景的贊美與喜愛,,充滿著樂觀主義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