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八章
概述:
這章是講,,圣人的做事方法,不去爭一時短長,,一時風光,,而是潛心于那些根本的道理,去把握根本的規(guī)律,。在這個基礎上,,退可以修身,進可以治理國家,。出山之前默默無聞,,出山之后安定天下。
直譯:知道稱雄的風光,,但還是要采取雌的姿態(tài),。做天下的溪谷,。 做天下的溪谷,就不會偏離根本,,從而回歸到本初的狀態(tài),。
結合后文,這句話講的是大智者的處世之道,。他不會去爭一時的短長,,而是注重修煉內(nèi)功。去探索世間萬物的本質(zhì),。一旦把握住了這個本質(zhì),,就可以出山成為百姓的官長。這個大智者是不是有點像諸葛亮呢,?的確是這樣,,諸葛亮是典型的道家。
直譯:知道白的風光,,卻堅守默默無聞,,這是道者推崇的樣式。 為天下的樣式,,常德不會偏離,,復歸于無極。
這句跟前一句是一個意思,。式,,樣式,楷模,。忒,,差錯的意思。 無極也是宇宙的原初狀態(tài),。老子為何喜歡這種原初狀態(tài),?因為這里最接近道,,也就是最接近本質(zhì),。我們學習也是這樣。把握住了根本的規(guī)律,,學習起來就容易舉一反三,,輕松多了,。
直譯:知道榮的風光,卻堅守平凡低下,。 堅守平凡低下,,常德就會充足,復歸于樸,。
樸跟嬰兒,,無極是類似的意思。指原初狀態(tài),。
樸是原初狀態(tài),是本質(zhì),。把握住了本質(zhì),,就可以舉一反三,做各種具體的器具,。比如我們知道了車的原理,,各種車輛就可以造出來了。原理是樸,,車輛是器,。這就是樸散則為器。
圣人用原理造出各種器,,就可以成為百姓的官長,,也就是治理者,或者是領導人,。
大制不割怎么理解,?
制,本義是制成品,。引申為圣人鑄造的一切,,包括器具和國家制度等等。 割,,割裂,,碎片化,。
圣人造的這一切,不是碎片化的,,一盤散沙,。而是在原理,在根本規(guī)律基礎上造出來的,??此剖撬槠模瑢嶋H上內(nèi)在有著根本的聯(lián)系,。
其實這個意思我在網(wǎng)校講課的時候也經(jīng)常表達,,網(wǎng)校內(nèi)容看似繁雜,但如果把握住了那些根本理念,,就會覺得這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所謂形散而神不散。 這些根本理念有什么呢,?比如站高一線,,策略應試,底層代碼等等,。
小結: 本章老子給我們生動呈現(xiàn)了一個大智者的形象,。大智者不去爭小名小利,不去爭一時的風光與短長,。為何,?因為他胸懷天下,想的是那些根本的事情,。諸葛亮出山之前就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夫,,但一出山就三分天下。這就是大智者與凡夫俗子不同的地方,。 蕭愚 2017-8-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