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愛好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劉禹錫這首詩寫的“王謝”,指的是東晉王朝的華門世族王家和謝家,。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雖然只是簡單的七絕,,但語言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詩句里面出現(xiàn)了朱雀橋,、烏衣巷,,這是古老的南京最著名的景點;也出現(xiàn)了野草花,,西下的夕陽,以及翻飛的燕子,,這些是春天才有的美好的景物,。最后這兩句,絕對是詩歌中的點睛之筆,千百年來令人吟唱不休,。因為,,王謝堂前燕,尋常百姓家,,這代表了兩個迥然不同的社會階層,,通過燕子這個靈巧的媒介,巧妙連接在了一起,,也讓人感嘆歷史發(fā)展的滾滾車輪和王朝興衰交替的悲歡離合,。 (王導,字茂弘) 那么詩歌里面出現(xiàn)的王謝到底是誰呢,? 他們就是東晉時代赫赫有名,、權(quán)傾一時的宰相王家和謝家,王家的輝煌占據(jù)了東晉歷史的前半段,,謝家的顯赫占據(jù)了東晉王朝的中后期,王家的代表人物就是王敦和王導,謝家的代表人物就是謝安和謝玄,。當然了,,上面這四個人都是宰相級的人物,還有很多非宰相級的著名人物也在東晉時代紅極一時,。 (謝安,,字安石) 在東晉時代,正是門閥統(tǒng)治達到巔峰的年代,,處處體現(xiàn)了門當戶對的思想,。自從曹魏王朝建立之初,曹操手下的大臣陳群就向魏文帝提出建立官員的九品中正制,,即把官員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級,,這種制度,,就是通過門第的高低和士族的優(yōu)劣來選拔官員,普通的而平民百姓是不可能進入官場,、踏入統(tǒng)治階級領(lǐng)導核心的,,也就是說,,當官的世代為官,即使是白癡也做官,,百姓一輩子也別想進入仕途,,即使你是天才,也活該遺失草澤,。 這種制度,,一直延續(xù)到了隋朝,直到科舉制的興起,,才逐漸將這種士族門閥壟斷官場的情況顛覆了,。到了北宋時期,門閥政治徹底消失,,普通的市民階層和貧寒出身的有能力,、有才學的人,才最終有機會登上帝國最高的權(quán)力舞臺,。 (南京王導謝安紀念館) 在東晉時期,,王家和謝家,也有許多不是當宰相,、但是也榮耀加身的厲害人物,,比如大書法家兼右軍將軍王羲之,就是丞相王導的侄子,,他的兒子王獻之更是一代書法大家,。其他的人還要著名山水派詩人謝眺和謝靈運,謝眺的五言詩寫的最棒,,曾經(jīng)讓詩仙李白說出“一生俯首謝公詩”這樣服軟的話,。 王導是東晉王朝草創(chuàng)之初擔任宰相,謝安是在東晉王朝后期擔任宰相,。王導幫助晉元帝在江南站穩(wěn)腳跟,,而謝安則在淝水之戰(zhàn)中打敗了一代雄主前秦苻堅,為東晉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