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一 賈寶玉是寶,韋小寶也是寶,。 賈寶玉是真寶玉,,韋小寶是假寶玉。 一個含玉生的,,住在大觀園,,極高貴;一個婊子養(yǎng)的,,出自麗春院,,極屌絲。 按理說,,賈寶玉本來該是仕途經濟,、飛黃騰達的一條好命,卻非要沉湎溫柔之鄉(xiāng)。 韋小寶本來該是煙花柳巷,、市井底層的一條爛命,,卻誤打誤撞,飛黃騰達,,操弄仕途經濟,。 最后,高貴的,、含著玉生的寶玉,,反而被抄家了、出家了,,一文不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另一個低賤的,、婊子養(yǎng)的小寶,,卻趾高氣昂,黃馬褂,、一等鹿鼎公,、撫遠大將軍,人五人六,。 所以說,,《鹿鼎記》就是反著的《紅樓夢》。 二 這兩本書,,正好反著的地方還有很多,。 比如,賈寶玉喜歡女孩子,,重視性靈,。他聽的曲子是《紅樓夢》。 韋小寶也喜歡女孩子,,卻專注皮肉,,聽的曲子是《十八摸》。 但賈寶玉說起來是重視性靈,,卻經常顯出皮肉相,沒少干猥瑣的事,。 韋小寶說起來是專注皮肉,,一呀摸二呀摸,但偶爾地又忽然升華,,有一股子至淫生至情的味道,。 賈寶玉人見人愛,被無數女孩子簇擁著,最后卻是一場空,,湘江水逝,,金簪雪埋,那么多的釵,,沒有一個人陪他終老,。 韋小寶人見人嫌,在阿珂,、方怡的眼里連做備胎都不配,,最后卻大被同眠,抱得七個美人歸,。 不過,,韋小寶真的得到了嗎?賈寶玉真的失去了嗎,? 小說的最后,,韋小寶悵然若失,賈寶玉倒貌似參悟透了,,一無掛礙,。兩本書,仍然是反著的,。 三 兩本書還都有一個梗:怕爹,。 賈寶玉有親爹,韋小寶沒親爹,。 賈寶玉的爹是個嚴父,,管得嚴,是一本正經的賈政,。 韋小寶沒親爹,,卻也有個嚴父,管得也嚴,,是一身正氣的陳近南,。 兩個人一個怕老爹查功課,一個怕師父查武功,,都是見了爹就躲,,像老鼠見了貓。 但這兩個爹還是反的: 賈政是忠臣孝子,,卻沒什么真本事,,只會清談,裝模作樣,。這個爹和兒子感情疏離,,隔膜很深,,基本尿不到一起。 陳近南是一代反賊,,但卻是一代豪杰,,剛開始和韋小寶純屬互相利用,虛與委蛇,,到后來卻慢慢親密了,,真的產生了父子一樣的感情。 忠臣親爹越看越不像爹,,反賊師父倒越來越像爹了,。 四 這兩本有相反的書,也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寫法,。《紅樓夢》明明寫金陵,,開篇卻一本正經寫“姑蘇閶門外十里街”,。 同樣地,《鹿鼎記》明明寫揚州和北京,,開篇卻是洋洋灑灑寫所謂“湖州府南潯鎮(zhèn)”,。 《紅樓夢》的開頭,大談和主角八竿子打不著的甄士隱,、賈雨村的故事,,等第一回都完了,賈寶玉還不知道在哪里,。 如果你第一次看,,還以為主角是甄士隱;再往下看,,以為主角是賈雨村,;后來搞不好又以為主角是冷子興。 《鹿鼎記》開頭,,則大扯什么無關緊要的莊允城,、吳之榮的故事,第一章都完了,,韋小寶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如果你第一次讀,還以為主角是什么呂葆中,;再看,,又以為主角是陳近南;接著看下去,,還以為主角是茅十八,。 大宗師寫書,才能有這樣的底氣,,從百里千里之外慢悠悠地下筆,。不像今天寫網絡小說,主角前三句不出來,,第一章里不得到超能力,,就是作死。 兩個作者的匠心,,還有不少暗合的地方,。 比如《紅樓夢》,按脂批的算法,,到了三分之二的地方,,安排寶玉來了一大篇《芙蓉女兒誄》,不惜筆墨,,長篇鋪陳,,獻給薄命的晴雯。 《鹿鼎記》全書到了三分之二的地方,,安排小寶聽了一大首《圓圓曲》,,也是不惜筆墨,全文照錄,,獻給薄命的陳圓圓,。 兩個作者簡直是約好了的。 五 這兩本書,,還有交叉的地方,。 你要是看《鹿鼎記》的一些回目詞:“春辭小院離離影,夜受輕衫漠漠香”,,“金剪無聲云委地,,寶釵有夢燕依人”…… 你還以為這是《紅樓夢》的回目詞。 你還會發(fā)現,,《紅樓夢》里的一些話,,用來形容《鹿鼎記》,簡直無比貼切,。反過來也是一樣,。 例如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相逢,用《鹿鼎記》里的話說,,就是“最好交情見面初”,。 而韋小寶的人生故事,用《紅樓夢》的話說,,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為他人作嫁衣裳,?!?/p> 《紅樓夢》的調子,是所謂“閬苑仙葩,,美玉無瑕”,,最后才知道,結局是鹿鼎里說的“事到傷心每怕真”,。 《鹿鼎記》的調子,,是所謂“地振高岡,門朝大?!?,吹了一本書的牛,終于才知道是紅樓里說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六 這兩本書,氣質完全不一樣,,但又很相像,。 《紅樓夢》和《鹿鼎記》,一開始都是在給你講開心的事,、有趣的事,、快活的事。 一個老是聚會,、游園,、過節(jié)、喝酒,、行令,,一個老是整蠱、惡搞,、泡妞,、賭錢、?;^,。 可是,當這些開心慢慢積疊起來,,當這些歡笑聲慢慢堆壘起來,,不知道為什么就變沉重了,開始蕭條起來,,蒼涼起來,,沉郁起來,,透出一股巨大的無奈和悲傷。 《紅樓夢》到了第七十五回,,全書過大半的地方,,終于“異兆發(fā)悲音”了。 冷清的家族夜宴上,,人們發(fā)現以往快樂、豁達的賈母“墮下淚來”,,一股悲涼終于無可阻擋地襲來了,。 同樣地,《鹿鼎記》到了第三十四回,,全書過大半的地方,,也終于借天地會好漢的口,唱出了“寒濤東卷,,萬事付空煙”了,。 在大江上的凄涼風雨中,就像賈府人忽然發(fā)現賈母哭了一樣,,韋小寶也忽然發(fā)現,,平時意氣風發(fā)的師父陳近南居然“意興蕭索”了,居然“兩鬢斑白,、神色憔悴”了,,而且還“老是想到要死”了。 這時,,一種巨大的無奈感忽然吞沒了你,,它充塞天地,每個人都無處藏身,。之前一切的歡笑,、一切的惡搞,都在加劇著這種悲涼,。 之前那些歡笑著的人,,那些意氣風發(fā)的人,不管怎么“地震高崗,、門朝大?!保趺础磅r花著錦,,烈火烹油”,,最后都飛鳥各投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好書總是那么相似,。沒有人教曹雪芹這樣寫,,也沒有人教金庸這樣寫,但他們就是這樣寫了,。 所以說,,偉大的作品,往往都是復調的,。 而且往往都是短暫的喜劇,,永恒的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