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放棄果實套袋,,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大大減少農(nóng)藥用量,;主要用生物菌有機肥做底肥,,大大減少化肥的用量,這樣做到了化肥,、農(nóng)藥減量控害,。 同時提高了果實品質(zhì),降低了果品及土壤的化肥,、農(nóng)藥殘留,,還節(jié)約了成本,應該大力提倡,。 一,、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 1.利用防蟲網(wǎng)防蟲 現(xiàn)在很多果農(nóng)為了防鳥害,都用了防鳥網(wǎng)把整塊梨樹地罩起來,,把防鳥網(wǎng)改成細網(wǎng)就成了防蟲網(wǎng),,細度與窗紗類似。這樣把網(wǎng)外面的飛蟲擋住了,,降低了田間蟲口密度,。 2.安裝殺蟲燈 有電力條件的在網(wǎng)內(nèi)安裝殺蟲燈,誘殺有飛翔能力的趨光的害蟲,,一個殺蟲燈可誘殺方圓66667平方米的害蟲,。同時在田間設黃色的粘蟲板,,誘殺趨黃的害蟲,每畝用30~50個,,一般粘蟲板的有效期3個月左右,。 3.樹干、樹枝上纏繞粘蟲帶 粘蟲帶可誘殺通過樹干,、樹枝爬行轉(zhuǎn)移為害的害蟲,,如:黃粉蟲、康氏粉蚧,、紅白蜘蛛等,。 4.利用性誘劑 為害梨樹的主要食心蟲為梨小食心蟲,在田間的防蟲網(wǎng)內(nèi)放置梨小食心蟲,,結合粘蟲板,,誘殺大部分梨小食心蟲雄蟲,使雌蟲不能交配,,產(chǎn)的卵不能孵化,。同時利用這種裝置預測預報,在成蟲盛期及時噴藥防治,。 5.樹下鋪黑色地膜 黑膜覆蓋后有幾個作用,,一是保水,減少澆水次數(shù),,節(jié)約用水,;二是抑制雜草生長,減少除草用工或者是減少除草劑的使用,;三是預防土傳病害的傳播,。 6.秋季害蟲 入冬休眠前和春季出蟄前樹干、樹枝綁草把,,誘集在樹干,、樹枝爬行的害蟲。 二,、降低成本,,提產(chǎn)提質(zhì) 1、品質(zhì)對比 果實套袋后降低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風味差,、口感差。在相同的管理水平下,,梨果套袋后,,含糖量有所降低。 果袋內(nèi)果實的溫度提高,,果實的呼吸強度增強,,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是果實含糖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套袋的果實本身在陽光的照射下,,也有一定的光合作用,,果實套袋后,失去了這個作用,。 2,、產(chǎn)量對比 單果重高了,相應的產(chǎn)量也就高了,,據(jù)測算在不增加施肥量的情況下,,鴨梨果園不套袋比套袋的產(chǎn)量高10%以上。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同一株上采集的樣本,,是工人在套袋時不注意漏掉的,或者說覺得這個幼果小,,再者是幼果所在位置不好而沒有套袋,。 3、成本對比 梨果實套袋的成本有以下幾項: 一是梨袋自身的成本,。 二是套袋、解袋的用工成本,。 三是套袋后黃粉蟲和康氏粉蚧為害加重,,因此增加了防治成本。 四是果實套袋后,,由于受風面大,,而且果袋被雨水浸濕后重量增加很多,遭暴風雨等自然災害時會加重落果,,落地后的幼果和果袋全部損失,。 五是為了保證果實品質(zhì)而增加的肥料的用量。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的粗略統(tǒng)計,這些成本每畝2000~3000元,。 三,、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 1.提倡施用有機肥 生物菌有機肥添加了生物菌,,通過充分發(fā)酵而得,,它具有分解土壤內(nèi)被固定的氮、磷,、鉀等元素,,疏松土壤,,抗鹽堿等功效。 施用生物菌有機肥后減少原來化肥用量的1/2,,降低化肥對土壤的污染,,同時還能改善果品的品質(zhì)。 2.果園生草栽培,,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 果園春季樹下覆膜,,6月中旬以后可生草栽培,不用除草,,待雜草長到50厘米以上后刈割,,留草茬,將割下的雜草鋪在樹盤下,,保水保墑,,抑制其他草的生長,而且腐爛后就是很好的有機質(zhì),。 四,、成本分析、對比 當梨樹生產(chǎn)的成本主要包括:梨袋及因為套袋增加的用工成本,,肥料,、農(nóng)藥成本及其用工成本,疏花疏果用工成本,、采收銷售用工成本,、修剪用工成本。 其中梨袋及因為套袋增加的用工成本和肥料,、農(nóng)藥成本占到90%以上,,每畝約3000元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