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困難挫折,有人激流勇進(jìn),、談笑風(fēng)生,,有人沉浸痛苦,牢騷不斷,。 牢騷是什么,?是心中的一種怨氣,。為什么怨氣叢生呢?歸根到底是自己無能,,卻還抱怨命運無常,,現(xiàn)實欺我。 貳 曾國藩正是在看到弟弟們的這種心態(tài),,所以給遠(yuǎn)在家鄉(xiāng)的弟弟們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家書,。家書的背景源于弟弟們在求取功名時遇到諸多不順,常有怨言,。曾國藩這封家書可以說非常及時,,落榜失意的弟弟們確實需要這種過來人的引導(dǎo)、規(guī)勸,。 在給諸弟的家書中寫道: 溫弟天分,,本甲于諸弟, 惟牢騷太多,,性情太懶,,前在京華,不好看書,,又不作文,,余即心甚憂之。近聞還家后,, 亦復(fù)牢騷如常,,或數(shù)月不搦管為文。吾家之無人繼起,,諸弟猶可稍寬其責(zé),,溫弟則實自棄,不昨盡諉其咎于命運,。吾嘗見朋友不中牢騷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如吳(木云)臺凌荻舟之流,,指不勝屈,。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yīng)之理,,自然隨之,。 大意是說,,溫弟的天分都強于你們,惟獨平日牢騷太多,,太過懶散,,以前在北京就不喜歡看書寫文章。聽說回到老家后,,還是經(jīng)常發(fā)牢騷,,有時連續(xù)幾個月筆都不拿。我們家之所以不能詩書傳家,,各位弟弟的責(zé)任較輕,,溫弟實在是自暴自棄,不能把責(zé)任說成是命運的安排,。 我常??匆娕笥阎欣悟}太多的人,到后來人變得抑郁難為,。因為無故而埋怨上天,,則上天必不答應(yīng),無故而怨恨別人,,則別人必不服,。人要有自我約束能力,多檢查自己的不足,,每當(dāng)要發(fā)牢騷時,,必須進(jìn)行自我反省?!胺灿隼悟}欲發(fā)之時,,則反躬自省: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nèi)省,,決然去之?!?/p> 叁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蘇東坡也曾說:“古人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p> 肆 還有一個人,可以說所挾持者甚大,,其志甚遠(yuǎn),。這就是羅澤南。 曾國荃的老師羅澤南從不怨天尤人,。 羅澤南少時家里可謂家徒四壁,,在十幾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又去世了,。此后的十年里,,他的兄嫂、祖父和三個兒子在內(nèi)的9位親人都相繼趨勢,。妻子悲傷過度,,兩眼失明,疾病纏身,。羅澤南自己也多有疾病,,腰背酸痛不休,由于家貧,,又不能買藥給自己治病,。 家中的悲慘遭遇,羅澤南自然心痛萬分,。他在《殤侄殤子哀辭》一文中寫下:“恍恍惚惚,,迷迷離離,是血是淚,,終莫能辨,。嗚呼痛哉,嗚呼痛哉!”然而,,羅澤南并沒有怨天尤人,,他堅持一面教書謀生,一面夜以繼日地苦讀,,最終收獲了成功,。 曾國藩稱贊羅澤南是“不憂門庭之多故”,“而憂所學(xué)不能拔俗而入圣”,。面對不幸,,羅澤南選擇的不是埋怨上天的不公,而是積極向上,,發(fā)奮刻苦,,自強不息。上天不負(fù)有心人,,羅澤南的努力使他贏得了包括曾國藩在內(nèi)的廣大讀書人的尊重,。也正因為羅澤南的不俗,因此曾國藩雖然遠(yuǎn)在京城,,卻一再叮囑弟弟曾國華,、曾國荃前去拜羅澤南為師。 咸豐三年(1853年),,羅澤南與曾國藩共同募兵成立湘軍,。后人稱其為“湘軍之父”。他的部下大多是湖南的書生,。不久,,太平軍圍攻南昌,他初涉沙場,,帶領(lǐng)剛剛組建的湘軍與太平軍惡戰(zhàn),,雖戰(zhàn)死多人,但是解了南昌之圍,。后來羅澤南又率領(lǐng)湘軍澆滅了太平軍千余人,,得勝歸來,湘軍的威名開始遠(yuǎn)播,,羅澤南也成為湘軍名將,。 伍 假設(shè)羅澤南在家庭的不幸面前,沉浸于不幸,,進(jìn)而怨天尤人,,那么他也就不會奮力向前,更無法得到日后的成就,。因此,,牢騷滿腹,不如奮力向前,,這是羅澤南,、曾國藩的人生哲學(xué),也是曾國藩告訴弟弟和子侄們的成功哲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