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極難得的機會,來到了這片充滿神奇和野性的土地——非洲,。 在我的印象中,,和非洲聯(lián)系最緊密的字眼也許是貧困,、艾滋病,、野生動物,、草原,、生態(tài)……然而來到非洲的肯尼亞,,最讓我急于想做的事,,還是去探訪保持著非洲最原始生活方式的馬賽人聚居的部落,。 據(jù)傳,,馬賽人的祖先是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哈米特人,18世紀趕著牛群遷徙南下尋找水草,,一支進入肯尼亞北部形成現(xiàn)在的土爾卡納族,另一支進入烏干達形成卡拉莫加人,,還有一支進入肯,、坦邊境,,這就是今天的馬賽人。 他們高挑的身材、棕黑的膚色,、狹長的臉龐,、寬大的鼻頭和寬闊厚實的嘴巴都帶有明顯的埃塞高原黑人的特征,。不知什么原因,,他們的雙眼看人視物總顯得離離即即,,有點像人們常說的“對眼”。 這是馬賽人居住的房屋。小小的房屋里面漆黑一團,,除了住人外,,往往還要混居著牛羊等牲畜。 勇敢,、樂觀,、好客的馬賽男人個個身材細高苗條,彈跳力很大,。由于紅色和火接近,,為了驅趕猛獸,他們喜歡穿著紅色的服裝,,樣式極為搞笑。這是他們在為我們跳舞。 馬賽人雖然生活在野生動物聚居的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qū),但他們從不吃野生動物,,甚至不吃魚,,所以才有今天如此眾多的野生動物,。由于他們經(jīng)常與大象,、獅子等兇猛食肉動物遭遇,,他們出門時手里往往會拿一根棍子,,腰里插把尖刀,,真正遇上兇猛動物時他們也不怕,,他們人人就練就了一套對付獅子的辦法,。 據(jù)說馬賽人從不抽煙,但是他們都會表演鉆木取火,。 馬賽人實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間還可以借妻,,但男人拒絕向生人透露家妻的數(shù)量,。村寨中小孩多的出奇,,基本上象牛羊一樣,,人放天養(yǎng)。據(jù)說馬賽人的大酋長現(xiàn)已年逾八旬,,有10個妻子,、70個子女,,年輕時曾因赤手空拳擊斃雄獅而名聲大振,,并被推舉為部族首領,。他認為自己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強迫馬賽人把子女送進學校念書。 唯一看到一個穿鞋的男孩,,可能因為是讀書人,! 象這樣的一個小茅屋里,往往一走出來就是7,、8個小孩,! 馬賽人喜歡養(yǎng)牛,牛糞對他們來說是好東西,,堆滿了村寨的邊邊角角和空地,。小孩常常躺在牛糞上玩耍,臉上站滿了從牛糞里脫身的蒼蠅,。據(jù)說馬賽人沒水洗澡,,如果覺得身上臟了,便拿牛糞往身上擦,。 馬賽人有兩個習俗很特別,。 一是女孩出生后就扎耳眼,甚至剔掉耳朵中的軟骨,,然后在扎出的耳孔中塞上一個小飾物,,隨著人的長大不斷用木塞擴充洞孔,并涂上牛油軟化耳輪加強可塑性,,然后陸續(xù)加大飾物重量使耳廓越拉越長,,直到兩耳垂肩,,耳廓孔洞拉得很大很長,穿過一個拳頭綽綽有余,,據(jù)說這也是身份和資格的象征,。 二是不管男女,出生后都要拔掉一兩顆門牙(一般是下門牙),,因為馬賽人生病不看醫(yī)生,,以免病重時牙關緊閉,灌不進藥,。也有一說是為了美,。 馬賽族是一個落后的半游牧部族,民風民俗獨特,,也保留得相當原始和完整,,因此聲名遠揚。為了滿足外國人的獵奇心理和他們了解馬賽人的渴望,,在東非各大型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和國家公園,,游客大都能看到身穿民族服裝的馬賽人走來走去,時刻準備為客人提供咨詢服務?,F(xiàn)在的馬賽人正在改變,,在不久的將來,古老的馬賽族人將以迥然不同的面貌展露于世,。(來源:周茂樹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