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第一大民族是誰,?有一個民族曾經(jīng)遍布亞洲,,擁有近2000萬人,他們的王國直到1950年,。這個民族就是大家熟悉的傣族。 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泰族(泰文:???,,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字母:Shan),,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fā),,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從何而來,? 早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經(jīng)有關于傣族先民的記載。唐宋文獻稱為“金齒”,、“黑齒”,、“銀齒”、“繡腳”,、“繡面”,、“茫蠻”、“白衣”等,。元明時期仍稱為“金齒”,、“白衣”?!鞍滓隆庇謱懽鳌鞍僖摹?、“白夷'、“伯夷”,,有的誤作“僰夷”,,以致與白族混淆,。清以來稱為“擺夷”。另外,,越南史籍稱傣族為“哀牢”,;緬甸史籍稱傣族為“撣”;印度史籍稱傣族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nèi)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泰(Thai),老撾稱做老(Lao),,緬甸稱做撣(Shan),,中國稱做傣(Dai),印度稱做阿洪(Ahom),,但均自稱Tai ,。 中國傣族按分布地區(qū)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繃、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繃”,,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光輝歷史分布廣泛 傣族源于中國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漢稱其先民為滇國,東漢稱為“撣”,,唐,、宋稱黑齒蠻、“金齒蠻”,、“銀齒蠻”,、“繡面蠻”,、茫蠻、繡腳,,“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稱“白夷”,、“擺夷”、“百夷”,。 他們在宋朝曾有自己的國家,叫勐泐(即車里宣慰司),,首都在景洪。國主叫叭真(帕雅真),。版圖至蘭納、老撾與越南西北,。有四子,,小兒子管西雙版納,其他三人分別管泰國的清邁,、越南西北,、老撾的豐沙里省,他的王國生存至1950年,。而德宏一帶則有被稱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權,,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時代。 全世界傣族系列民族總計1500萬—2000萬,,其中傣族在中國境內(nèi)共有126萬余人,,在印度則為200萬人。傣族是泰國,、老撾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cè)丝诘?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shù)民族,。 傣族在各國的主要分布情況 1中國傣族 按分布地區(qū)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繃、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繃”,,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2印度阿洪姆人 又譯“阿洪人”,、“阿豪姆人”,,是泰民族在印度境內(nèi)的分支。阿洪姆人的祖先是13世紀以后由中國云南德宏一帶西遷的傣族,,曾統(tǒng)治阿薩姆邦將近六個世紀,。阿洪姆人雖然接受印度教,但仍保持祖先崇拜,。他們在結(jié)婚,,節(jié)日、出生和死亡的儀式崇拜他們的祖先,。他們提供大米,,蔬菜,花卉,,甘蔗,,檳榔,雞蛋作供品,。血祭(雞,,鴨,豬和水牛)和自制的大米啤酒是崇拜祖先的必然要求供品,。阿洪姆人和許多侗臺語民族一樣信仰泰族的精靈崇拜,,也奉行青蛙崇拜。表現(xiàn)為“蛙親”形式,阿洪人稱之為“貝庫里碧雅”,。 13世紀前,,僅有少數(shù)泰語民族在阿薩姆生活。1215年由現(xiàn)今中國瑞麗為中心的地區(qū)的孟卯王國王子蘇卡法帶9000人離開王國,,1227年越過緬甸西北帕凱山進入雅魯藏布江支流布里迪興河,。他沒攻擊當?shù)赝林诋數(shù)胤N水稻與鼓勵與土著摩蘭人和布拉希人結(jié)婚,阿洪姆人之后人口大增,,他們之前是信仰泰族的精靈崇拜(phii),,十七世紀控制阿薩姆東整個雅魯藏布江一帶,,后印度教化成為剎帝利種姓。阿洪姆王國在十八世紀后衰落,,被蒙兀兒帝國與緬甸攻擊,,最后被英國占領。他們最大成就是成功抵抗蒙兀兒帝國向印度東北部擴張,,他們1671年在古瓦哈提打敗蒙兀兒人,。 3泰國泰族 主要分三支:泰國北部山區(qū)的泰族叫大泰,湄公河與湄南河的泰族叫小泰,。泰國主體的泰族又稱為小泰人,,因為混血了大量的高棉族、孟族,,致使身材更矮,、膚色更黑。大泰人與小泰人之間是有隔閡的,,兩者曾經(jīng)長期對峙,,雖說交往相對密切,但是大多數(shù)時間是各行其是,,并未處在同一行政區(qū)轄,因此認同相對淡漠,。各個分支講不同的泰語方言,。東北泰人則包括老撾大部分的泰語民族(不入老族的老撾泰人)、泰國東北部的伊森地區(qū),,他們講的泰語東北方言更加接近老撾語,,聚居在較為貧瘠、少水的泰東北高原地區(qū),,主體在泰國東北部,,小部分在老撾。 泰國的泰族(Thai),、柬埔寨的泰族(Thai),、越南的泰族(Thai)、老撾的佬族(Lao),、中國的傣族(Dai),、印度的阿洪族(Ahom),同屬一個民族,,都自稱“Thai”或“Dai”,。 4老撾佬族 東南亞的一個泰語民族。大部分居住于老撾(約400萬)和泰國(約190萬),。泰國的佬族大部分聚居于東北地區(qū),,但也有很多出外打工者在其他地區(qū),,如曼谷工作。佬族使用老撾語或者是伊森語的各種方言,。很多人認為這兩種語言實際上是一種語言,。但是由于20世紀的泰化運動,在泰國東北地區(qū)的人更愿意使用“伊森人”這個詞,。但實際上佬族作為一個整體,,仍有很多文化上的共通之處。 5緬甸撣族 一般是指緬甸撣邦的壯侗語族,,自稱“傣”,。“撣”是緬族對他們的稱呼,,可能是暹羅一詞的訛傳,。“撣”指的是緬甸境內(nèi)的泰老民族,,英治緬甸時期,,英國曾將Shan一詞指稱所有泰老民族(包括老撾、泰國和中國云南),。撣族緬甸曼德勒省,、克欽邦與克倫邦也有,估計人數(shù)約600萬,。狹義的撣族指的是大傣(傣亞或傣?。?/p> 按照自稱的不同可以分為五個主要分支:
6康迪人 生活在印度與中國,、阿薩姆與緬甸西北實皆省坎迪縣及克欽邦葡萄縣(坎底)的撣族支系,是百越中禽狄,。在2000年進行了重新計算,,它實際上為13,100,其中4,235人生活在緬甸,。他們本來生活在伊洛瓦底江一帶,,十八世紀出現(xiàn)在印度,仍保持蒙古人種特色,。他們社會分為不同等級,,而且世襲,過去詔法是最高級的人,,和尚和祭司在其后,,奴隸是最下等的人。他們是農(nóng)業(yè)民族,,以水牛與象犁田,,種水稻為主,輔以芝麻,、土豆,。 他們與其他泰人一樣信上座部佛教,,在屋室置一佛堂禮佛,,每天清晨和傍晚用花和水果供佛。他們與其他泰人一般住干欄式建筑,,他們的主食是米飯,,通常輔以蔬菜,肉類和魚類,,間中也飲用米釀的啤酒,,牛肉被視為禁忌。他們的武器尤其是劍十分有名,,也制作矛,,弓和毒箭。 后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yǎng)成閱讀后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后順便點贊,,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tài)度,! |
|
來自: 昵稱32914699 > 《國際瞭望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