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五年(1045)秋,,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新政,,被誣朋黨,貶知滁州,。他在滁州做的第一件事是挖掘“紅色革命資源”,,頗為成功,昨天我們已經(jīng)說了,。今天我們說說他在滁州自己快樂的小日子,。 滁州地處江淮之間,山不通車,,水不載舟,,地僻事簡。歐陽修就回歸自我,,恢復(fù)學(xué)者文人的本色,,抽出時間尋訪古跡,做他的學(xué)問,、寫他的文章了,。滁州西南諸峰中有座瑯琊山,是當?shù)氐臍v史名勝,。東晉元帝司馬睿初封瑯琊王,,曾避難于此山。在歐陽修任職滁州的五十年之前,,宋初大詩人王禹偁因憂切國事,,剛直敢諫,也曾貶知滁州,。他在滁州恤民濟困,,深得人望。逝世后滁民懷念這位仁政愛民的先賢,,在瑯琊山為他修建祠廟,,長年祭祀。如今,,歐陽修也被貶來滁州,,他的為政方針與王禹偁一樣,寬簡政策,,與民休養(yǎng)生息,,無為而治。最后也受到百姓的愛戴,,與王禹稱一起被滁州人稱作“二賢”。 歐陽修游滁州,與民同樂,,在他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出來,。比如我們這個雙休日學(xué)的《豐樂亭記》出于他一次偶然的喝茶。說初夏某日,,有人獻來新茶,,他差衙役到釀泉取水煮茶。衙役取水,,不慎在途中灑掉,,回去再取時間來不及,只好灌了些路邊泉水回去應(yīng)命,。歐陽修嘗了一口,,就知道這不是釀泉水,可這水也甘醇凜冽,,別有佳味,,就問從哪里取來,衙役據(jù)實以告,。于是歐陽修令他帶路尋找,,這一找,不但找到一泓流泉,,還探到嶺崖環(huán)抱中的泉源,,找到了豐山下一片竹木蔥蘢的幽谷。歐陽修稱此水為幽谷泉,,令人在這里疏泉鑿石,,建筑一個亭子,還取個好名字,,并帶出一篇好文章——《豐樂亭記》,。“豐樂”二字由他這篇文章“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顧而樂之”引出,,再發(fā)展到“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此文主題就由樂山水之勝化為樂年之豐,、樂民之安,。 后來,,,歐陽修同好友智仙和尚在瑯琊山的釀泉上對弈,,被突如其來大雨淋了個濕透,。觀棋的樵夫建議在此建個亭閣。歐陽修笑對智仙說:“民意不可違,,你就籌資建亭吧”,。智仙應(yīng)諾,果然籌資修亭,。亭子建成,,大家在宴席上請?zhí)刭n名。歐陽修借著酒意,,揮毫題下“醉翁亭”三字,。爾后又寫下《醉翁亭記》,抄貼滁城六大門樓,,懇請民眾幫助修改,。有個樵夫建言:“開頭這山那山有點啰嗦,雖然寫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許多山頭被丟”,。歐陽修一聽,刪掉全段,,改為“環(huán)滁皆山也”,,笑曰:“山山皆有矣?!边@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記》,。 歐陽修在滁州任上三年,于慶歷八年(1048年)春天去任揚州太守,。也許正如他所料,,皇上還是要重用他的。在滁州三年中,,歐陽修政績不錯,,自己小日子過得很舒服,學(xué)術(shù)上也沒有荒廢,,創(chuàng)作的詩有六七十首,,文章書信超過百篇?!敦S樂亭記》與《醉翁亭記》更是他這個時期最璀璨姊妹篇,。 |
|
來自: 昵稱4714184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