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為什么取名《菜根譚》,? 《菜根譚》又名《菜根談》,,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思是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過艱苦磨煉才能獲得,,正所謂“咬得菜根香,,百事可做,”一個人如果能吃得了清貧的苦,,不論做什么事,,都會有所成就。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譯文:凡是培養(yǎng)道德磨煉心性的人,必須具有木石般堅定的意志,,如果對世間的名利奢華稍有羨慕,,那么就會落入被物欲困擾的境地;凡是治理國家拯救世間的人,,必須有一種行云流水般淡泊的胸懷,,如果有了貪圖榮華富貴的念頭,就會陷入危險的深淵,。 有祖孫二人進林子里去抓野雞,,祖父教孩子一種方法,把一只簸箕或木箱,,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著的繩子拉在他們手中,前面撒下玉米,,只要野雞進入箱子,,一拉繩子就可以罩住。陷阱剛弄好,,一群野雞就飛來了,,共有九只,野雞餓壞了,,不停地啄食地上的玉米,,不知不覺就有六只走進了箱子,,孩子正要拉繩子,可轉念一想,,那三只一會兒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可等了一會兒,,那三只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三只。 孩子后悔了,,他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只走進去就拉繩子,可是接著又有兩只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只,但孩子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著還會有野雞要回去的,,所以遲遲沒有拉繩,結果連最后那一只也走了出來,,他們一只野雞也沒有抓到,。 這個世上有毒的,不只是曼陀羅,,還有欲望,,欲望與生俱來,人人都有,。世人為何不心安,,只因放縱欲望,物質上永不知足,,權力,、金錢、地位引得無數(shù)人競相追逐,,做人如果貪得無厭,,就會帶來無盡的壓力,你以為自己在追求幸福,,幸福卻離你越來越遠,。 對社會大眾來說,欲望一方面是人們不懈追求的原動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一方面又顯示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人性弱點,“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最終喪失自我,,被欲望吞噬,,做人的最高境界,我們既要有木石般堅定的意志,,又要有云水般淡泊的情趣,。“木心石”指的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和不變的原則,,“云水趣”則是指輕盈的處事心態(tài)和應變的策略,,兩者結合就是淡定和沉靜的應對欲望。 下面這首打油詩很好地詮釋了人們追求的物欲欲望,,可悲可嘆,,作為一個正常人,終其一生我們也擺脫不了這些塵世羈絆,。 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又思衣。 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 糟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 當了縣令嫌官小,又要朝中掛紫衣,。 若要世人心滿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