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小妝 近年來有關(guān)考古的新聞層出不窮,,大家都只注意到皇陵,,卻沒注意到還有比皇陵更富裕的陵墓,比如皇帝要傳位給太子,,但心里卻厚愛其他的兒子,,如果這個兒子死了,皇帝的悲慟可想而知,,對他的陵墓修建規(guī)格可能弱于江山正統(tǒng)繼承人,,但陪葬品卻未必少,。 為了補償,王爺陵墓的陪葬品可能更多,,當(dāng)然還有一些王爺沒得到老皇帝的疼愛,,也被新皇帝所忌憚,他們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這些王爺中不乏跟朱棣這樣能干的王爺,,也不乏跟李世民的兒子李恪一樣血統(tǒng)高貴、能文能武的王爺,。 歷史的詭異在于,,越是勞苦功高的兒子越容易被忽視,越是能征善戰(zhàn)的兄弟越容易被排擠,,這些王爺背負(fù)著國家的使命,,和皇帝的猜忌過日子,稍不留神就會被去職,、削除權(quán)力,,從巔峰跌落到谷底。要是遇上狠心的皇帝,,怕他們造反,干脆編造罪名把他們殺了,,歷史上這樣的事比比皆是,。 王爺會不會造反呢? 首先要看他身處什么朝代,,這個朝代的政策怎么樣,。其次,要看他有沒有自己的封地和兵權(quán),,這些條件都有,,造反是分分鐘的事。 在漢朝皇帝實行分封制,,劉邦的本意是讓后世子孫團結(jié)一致,,力量分散,守住劉氏家族的基業(yè),,但后世子孫敗家子多,,他們都爭權(quán)奪利,以至于釀成兵禍,。 楚王劉戊出身尊貴,,能力也有,十分囂張,,當(dāng)時的皇帝是漢景帝,,他看出了危機,,于是安插眼線在劉戊周圍監(jiān)督他。 漢景帝二年,,很多舉報信雪片般飛向漢廷,,劉戊果然有造反的心思,做了很多對皇帝“大不敬”的事,,漢景帝宣布“削藩”,,首先把劉戊的封地劃給朝廷管理,給他留了一小塊封地自己建造宅子,。 劉戊嚇了一跳,,其他諸侯也嚇了一跳,殺一儆百這個手段他們也知道,,畢竟是劉邦的子孫,,哪個不聰明英武?所以他們聯(lián)合起來,,以“清君側(cè)”為口號討伐漢景帝,。 不過,到底實力略差一籌,,他們起兵敗了,,結(jié)果劉戊就自刎而死。 平心而論漢景帝并不恨他,,畢竟是自己的兄弟,,所以他下令準(zhǔn)許他安葬在,生前他自己挑選,、此時尚未竣工的陵墓中,。 這些諸侯王自比皇帝,他們的陵墓都是按照皇陵的規(guī)格,,而且比皇陵還要好,,因為劉戊選了一個風(fēng)水寶地。這個陵墓是劈山而建,,他將獅子山一劈為二,,自己葬在山腹之中。他還在山腳挖出5個俑坑,,把大批的兵馬俑放進去,,在陰間打仗用。 劉戊的陪葬品很多,,很豐富,,兵馬俑都是帝王才有的東西,他都可以帶進去,,可見漢朝對諸侯王的管制多么寬松,,而后代的王爺也會偷偷帶一些兵馬俑或者兵器,,為了防止被看出來,他們會先燒掉,,不過這樣考古學(xué)家就得不到文物了,。 還好劉戊的陵墓家底后,考古學(xué)家一鐵鏟下去,,差點給一個兵馬俑剃了頭,,他穩(wěn)穩(wěn)心神,第二鐵鏟下去,,整個漢墓都浮現(xiàn)在世人眼前,。 不得不說人類的智慧是一代比一代高的,現(xiàn)在考古學(xué)家就是厲害,,沒有盜不了的墓,。 在那個時代包括幾百年之后,是沒人能盜得了劉戊的墓,。劉戊為了防止盜墓,,專門用鑿山鑿下來的巨石堵在那里,那里的巨石達(dá)到五六噸,,要想破壞它只能用炸藥,。 在我們考古學(xué)家進行“保護性的挖掘”之后,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盜墓賊捷足先登了,,明朝有一些盜墓賊會使用炸藥,,清朝有一些軍閥也會使用炸藥盜墓,能盜漢陵也不奇怪,。 只是這些盜墓賊只拿走了金銀珠寶,劉戊身上穿的金縷玉衣的金線也被他們抽走了,,但有三樣?xùn)|西他們看到后,,摸了半天又放了回去,尤其是一種東西,,令他們充滿畏懼,。 這事要從一位叫王愷的考古學(xué)家說起,這個人的名字被英國劍橋大學(xué)收錄進世界知識分子名冊,,就是他一鐵鏟挖出兵馬俑,,他找到的漢墓震動了全世界。 這些文物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最具有考古價值,,沒被盜墓賊“順走”的東西有三類: 一類是玉器。古代玉器是皇室才能享用的,,富商即使富可敵國,,因為身份不同,,也不能佩戴皇室的東西,一旦發(fā)現(xiàn)就會被斬首,,所以陪葬品中的玉片都完整保存下來,,玉璧、玉圭也沒拿走,。 盜墓賊看到這些的時候,,感覺由衷的恐懼,他們怕被殺頭,,所以不敢?guī)С鋈ァ?/p> 一類是銅錢,,數(shù)額較大的銅錢,在劉戊墓里發(fā)現(xiàn)十七萬枚銅錢,,這些錢在盜墓賊那個時代早就沒用了,,他們拿出去也沒法花,還引人注意,,所以就沒盜走,。 一類是陪葬印章,這個東西說值錢它也值錢,,劉戊死后他手下的官員們?yōu)榱说磕钏?,都將自己的印章?fù)刻一份放在他身邊,意思是我們永遠(yuǎn)是你手下,,永遠(yuǎn)陪著您,。 這些東西盜墓賊拿去被人看見了也是死罪,會成為他們盜墓的證據(jù),,所以沒人將它們帶走,。 這些印章成了最珍貴的文物,對我們研究漢朝的歷史大有裨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