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注釋: 1.三秋:指秋季,。七月稱孟秋、八月稱仲秋,、九月稱季秋,、合稱三秋。 2.安閑:安寧清閑,,安寧自在的樣子,。 3.宿(xiǔ):夜。瓶:烤火用的烘瓶,。 簡評: 《秋雨夜眠》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當時白居易任河南尹,。詩人抓住特定環(huán)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進行細致的描寫,,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安適閑淡的老翁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年白居易心灰意懶,、孤寂閑散的生活狀態(tài)。 秋雨之夜,,是很多人的不眠之夜,,特別是對年老體衰之人來說,這真是一個難熬之夜,。而白居易著意刻畫的卻是一個十分安閑的老人形象,,在“涼冷三秋夜”的環(huán)境中,他不帶悲傷神色,在燈滅之后,,便聽著窗外淅瀝的雨聲入眠,,他的心中是靜美的,連夢都是美的,。睡醒之后,,按理說該起床了,可他還要添香,,打算繼續(xù)躺著,。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風雨過后,,天氣變得更加寒冷,正因為如此,,老翁才不愿起床,。秋雨本身就帶有寒意,它敲打著火紅的楓葉,,使得楓葉變得更加脆弱,,一陣秋風襲來,楓葉凋零無數(shù),,堆積到臺階上,。風吹落葉,本該使人傷感,,可是老翁卻對之毫不關(guān)心,,心情十分淡然?!八~滿階紅”,,以景作結(jié),寫出老翁淡泊清凈的內(nèi)心,。 白居易當時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再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jīng)謝世,,他的心情特別淡然。
|
|
來自: hongzhuanyidui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