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④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荊軻刺秦王》 ⑤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懾,。 ⑦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鴻門宴》 ⑧距關,,毋內(nèi)諸侯 距:通“拒”,把守,。內(nèi):通“納”,,接納。 ⑨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通“早”,早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隔閡,,嫌怨,。
《詩經(jīng)·氓》
①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通“吁”,,嘆詞,。 ③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說:通“脫”,,脫身,。 ④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泮:通“畔”,,邊岸,。
《詩經(jīng)·采薇》 ⑤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莫:通“暮”,,年末,。 ⑥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爾:通“”,,花盛開的樣子,。 ⑦豈不日戒,狁孔棘 棘:通“急”,,緊急,。
《離騷》 ⑧偭規(guī)矩而改錯 錯: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憂愁苦悶,。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圓”,圓鑿,。 ?進不入以離尤兮 離: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彌章 章:通“彰,,明顯,。
《孔雀東南飛》 ?箱簾六七十 簾:通“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蒲葦紉如絲 紉:通“韌”,,柔韌而堅固。
《短歌行》 ?契闊談 :通“宴”,,歡飲,。
《蘭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內(nèi) 悟:通“晤”,面對面,。
《赤壁賦》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通“憑”,,乘。
《游褒禪山記》 ?長樂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蜀道難》
①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國也》 ②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失其時 無:通“毋”,,不要,。 ③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頭發(fā)花白,。 ④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餓死的人,。
《勸學》 ⑤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⑥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再一次,。 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參:通“叁”,,多次,表概數(shù),。 ⑧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過秦論》 ⑨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從:通“縱”,,合縱,。 ⑩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師說》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受:通“授”,,傳授,。 ?或師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從師),。
《竇娥冤》 ①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糊突:通“糊涂”,,混淆,。 ②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 紐:通“扭”,拘束,。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通“否”,用于疑問句末,,構成是非問句,。 ④拜送書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⑤召有司案圖 案:通“按”,,審察、察看,。 ⑥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 繆:通“穆”,。 ⑦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仔細,。
《蘇武傳》 ⑧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⑨與旃毛并咽之 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⑩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霑:通“沾”,,浸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辭別。
《歸去來兮辭》 ①乃瞻衡宇 衡:通“橫”,,橫木,。 《滕王閣序》 ②云銷雨霽 銷:通“消”,消失,。
《逍遙游》 ③北冥有魚 冥:通“溟”,,海。 ④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⑤此小大之辯也 辯:通“辨”,區(qū)別,。 ⑥而征一國者 而:通“能”,,才能。 ⑦而御六氣之辯 辯:通“變”,,變化,。
《陳情表》 ⑧夙遭閔兇 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 ⑨零丁孤苦 零?。和ā傲尕辍?,孤獨的樣子,。 ⑩常在床蓐 蓐:通“褥”,墊子,。
《湘夫人》
1.罔薜荔兮為帷 罔:通“網(wǎng)”,,編織。
《雜詩十二首(其二)》 2.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景:通“影”,,月光,。
《夢游天姥吟留別》 3.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列:通“裂”,,分裂,。
《將進酒》 4.徑須沽取對君酌 沽:通“酤”,買或賣,,這里指買,。
《國殤》 5.霾兩輪兮縶四馬 霾:通“埋”,掩埋,。
《庖丁解?!?/strong> 6.砉然向然 向:通“響”,聲響,。 7.技蓋至此乎 蓋:通“盍”,,何,怎樣,。 8.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 技:通“枝”,,支脈。 9.善刀而藏之 善:通“繕”,,修治,,這里是拭擦的意思。
《項羽之死》 10.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心服,。 11.烏江亭長檥船待 檥:通“艤”,使船靠岸,。
《方山子傳》 12.往往陽狂垢污 陽:通“佯”,,假裝。
《大鐵椎傳》 13.扣其鄉(xiāng)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詢問。
《祭十二郎文》 14.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羞:通“饈”,,美味食物,。 15.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世:通“逝”,,死去,。 16.斂不憑其棺 斂:通“殮”,給死人穿衣入棺,。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17.少縱即逝矣 少:通“稍”,,稍微。
《陶庵夢憶序》 18.駴駴為野人 駴駴:通“駭駭”,,令人驚異的樣子,。
《種樹郭橐駝傳》 19.既然已,,勿動勿慮 已:通“矣”,了,。 20.早繅而緒 而:通“爾”,,你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1.鼓瑟希,,鏗爾 希:通“稀”,,稀疏。 2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遲,晚,。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23.序天倫之樂事 序:通“敘”,,敘說。
《項脊軒志》 24.而母立于茲 而:通“爾”,,你,。
《苦齋記》 25.覆之以茆 茆:通“茅”,茅草,。 26.楛竹之筍 楛:通“苦”,。 27.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荼:通“茶”,荼是茶的古寫,。 28.燕坐于華堂之上 燕:通“宴”,,安逸,閑適,。 29.籍柔覆溫之軀 籍:通“藉”,,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