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是歐洲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全國各地歷史遺跡甚多,,如色雷斯,、羅馬時代和拜占庭時期的古跡,各地的古鎮(zhèn)博物館,、眾多的修道院,、古城堡、各式古代教堂,,有些景點就在市區(qū),,如羅馬文化遺留下來的建筑群。自80年代以來就吸引了各國游人的興趣,。 內塞巴爾古城 內塞巴爾古城位于黑海沿岸一個由巖石組成的半島上,,3000多年前,這里最初是色雷斯人聚落,。城市的遺跡大多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其中包括衛(wèi)城、阿波羅神廟,、廣場和色雷斯人建造的堡壘剩下的一面墻,。其他重要的古跡還包括中世紀時期建造的舊米特羅利亞教堂(Stara Mitropolia Basilica)和一些要塞,當時這里是黑海西岸最主要的拜占庭市鎮(zhèn)之一,。 內塞巴爾現(xiàn)為一處療養(yǎng)勝地,,有著名的“向陽海灘”。城內多歷史古跡,,這里留存的10多座教堂幾乎代表了基督教文明的每一個時期,,從建于公元五世紀的最古老教堂直到上世紀末的教堂,每代都有杰出建筑,,故有“天然博物館之稱”,。其中大部分建于十三、十四世紀,,以圣約翰·阿利特格托斯教堂最為精致,,保存也較好,這些教堂的建筑工藝富有獨創(chuàng)性,,小塊的凝灰?guī)r和數(shù)排磚頭交錯重疊,,構成不同尋常的裝飾圖案。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位于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市,,是保加利亞主教的主座教堂,。它建立于1904年到1912年間,,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Russian Tsar Alexander II)的名字命名,主要是為了紀念1877至1878年俄土(Russo-Turkish)戰(zhàn)爭中俄軍“解放”保加利亞而建的,。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屬于保加利亞東正教的大教堂,,占地面積317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1萬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教堂,,也是巴爾干半島第二大教堂。教堂整體采用新拜占庭式建筑風格,,呈巴西利卡(Basilica,,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筑形式布局,其特點是平面呈長方形,,外側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采用條形拱券作屋頂)布局形式,,其鍍金圓頂高達45米,鐘塔達53米,,從索非亞市各處均可望到,。 索菲亞俄羅斯教堂 俄羅斯教堂的正式稱謂是圣尼古拉斯奇跡教堂,,是一座俄羅斯東正教堂,處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市中心,,是當?shù)氐淖诮讨行?,現(xiàn)如今也是當?shù)匾惶幹木包c。 俄羅斯教堂建造在1882年保加利亞解放之后被毀壞的薩雷(Saray)清真寺的原址上,,作為俄羅斯駐保加利亞使館官方教堂,,并以當時俄國君主——尼古拉斯二世的名字命名。建造工程開始于1907年,,竣工于1914年,。該教堂由俄國建筑師米克海勒·普路布拉陳斯基(Mikhail Preobrazhenski)設計,其裝飾參照17世紀俄羅斯教堂的裝飾特點;建造期間由監(jiān)管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的阿·西木偉(A.Smirnov)監(jiān)督完工,。 博雅納教堂 博雅納教堂被譽為“索非亞王冠上的明珠”,是保加利亞著名的東正教教堂,,地處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以南約8000米處,,維托沙山麓索菲亞南郊的博亞納村。 博雅納教堂由三座教堂組成,,盡管其建造年代和風格各不相同,,但卻組成了一個和諧的建筑整體。三座教堂的平面均呈正十字形,,上面建有圓屋項,,外表裝飾富麗,其中兩個最古老的教堂還用陶瓷片進行了裝飾,。 博雅納教堂最著名的則當屬它的壁畫,,其中尤以《最后的晚餐》和圣像畫最為著名。壁畫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及眾-,、卡洛揚和皇族成員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動,,不再是因襲的、刻板的偶像,,而是有個性和有特色的人物,,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且十分接近當?shù)孛耖g藝術,,是中古保加利亞藝術最杰出的成就,。這座在外國入侵者留下的廢墟上修建起來的教堂,中世紀時曾是皇宮的一部分,,如今它已是保加利亞獨立,、文化、繁榮的象征,。 伊凡諾沃巖洞教堂 伊凡諾沃巖洞教堂是保加利亞著名古跡,,它位于保加利亞東北部魯塞城附近的伊凡諾沃村一帶,是修鑿在洛姆河沿岸上的一些大小教堂,。這一龐大建筑群修建于12世紀初,,工程最初是由僧侶若阿香倡議的,,他后來成為保加利亞的第一位天主教大主教;1396年,,工程全部完工,。 過去,這些大大小小的巖洞教堂由長廊和木拱廊連結在一起,,后來由于山體滑坡和塌方,,一些長廊和拱廊遭到破壞。但教堂內精細的石雕,,或縱或橫的大型壁龕,,以及內部四通八達的游廊,都顯示出古代建筑學的發(fā)展水平,。幾乎所有的伊凡諾沃巖洞教堂都繪有風景或人物壁畫用作裝飾,,壁畫反映了古希臘藝術特色,其中以特薩克瓦塔教堂的壁畫最為有名,。 特薩克瓦塔教堂的壁畫是當時藝術僅存的例證,,它表明了13世紀時拜占廷藝術中斯拉夫派的存在,并且使塔爾諾沃畫派的聲望大增,。這些壁畫既是對眾多主題的綜合,,也是對拜占廷傳統(tǒng)所固有的構圖風格和典型和古希臘圖案的概括。壁畫在線條的勾勒,、畫面的對稱,、人體的比例等各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是現(xiàn)實主義的杰作和中世紀壁畫的孤品,。 色雷斯古墓 卡贊利克的色雷斯古墓發(fā)現(xiàn)于1944年,,這些古墓的年代從古希臘時期開始,大約結束于公元前4世紀,。它由三座磚制的房屋構成,,地道和和墓室用壁畫裝飾,描繪了獨特的葬禮宴會,。壁畫由無名畫家繪制,主要的顏色有紅色,、黑色,、白色和綠色,壁畫表現(xiàn)出在希臘文化影響下畫家相對自由的真正才能,。 色雷斯古墓保存完好,,在一座聳起的寬大墳頭下,有一個長方形的前庭,,從前庭向前,,一個狹窄的石砌通道口后面是一條拱頂?shù)淖呃?,走廊的盡頭是墓室,里面安葬著色雷斯王子夫婦,。墓室的直徑為2.65米,,頂高3.25米,室頂呈鐘罩形,,走廊與墓室全部用磚砌成,,這是當時色雷斯建筑藝術的典型。 墓壁上有精美的彩色壁畫,,表明希臘藝術已在當時色雷斯貴族中廣泛傳播,。但奇怪的是,除了這座古墓的壁畫外,,在其他色雷斯墓中卻沒有任何遺存,。其主壁畫是一幅喪宴圖,位于墓室的下邊,,畫面中心為王子夫婦,,左右配以立和坐的婦女;再向兩側是捧酒人,、奏樂人,、牽馬人、侍女,、馬車等,。這幅父母和親戚等人向死去王子夫婦依依不舍地作訣別的畫面,凄楚動人,,人物形象栩栩栩如生,,極為精致為了解當時色雷斯王族的生活了習俗保存了重要資料。 色雷斯人墓 斯韋什塔里的色雷斯人墓位于保加利亞的拉茲格勒,,里面安葬著色雷斯人的神官王,。神官王的遺體安葬后,人們用黃白色的石灰?guī)r堵住陵墓入口,,并堆上土,,建成一座高約12米的小土丘。 墓地中的石棺精雕細刻,,里面葬有神官王和王妃,。神官王的年齡在30歲左右,王妃的年齡在20歲左右,,王妃是用劍自殺殉情的,。陪葬品還有馬匹等物品。古墓的墓道狹窄幽長,,盡頭的墓室建有半圓形穹頂,。墓室里有許多雕像,,其中10位女子的立像,每一尊都高1.2米,,有的溫柔美麗,,有的陰險,有的充滿悲傷,,表情各不相同,。 古墓內的壁畫,出色地描繪了王國的歷史,。壁畫上的神官王栩栩如生,。古墓內部的墻壁石塊都用金屬制成的鋦子牢牢地固定住,石塊之間的縫隙連薄薄的刀片也插不進去,。 每天多了解一點 讓自己不再無知 我們的網(wǎng)站網(wǎng)址:www.sjfsw.cn
|
|
來自: 世界s風俗s網(wǎng) > 《世界風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