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9 12:46:27 文學(xué)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丁啟陣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一首詩,,想要真正讀懂,至少有如下四個問題需要認真探討: 第一個問題,,作于何時,。這首詩有作于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初出夔門、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遇赦準備離開白帝城東下,、離開夔門東下過三峽到了荊州三種說法,。哪一種說法比較合理呢?郭沫若主張第三種即作于到荊州后的說法,。郭氏的依據(jù)有兩點:一是“還”字,,一是“已過”兩個字,他說:“那明明是遇赦東下,,過了三峽,,回到了荊州時做的?!保ㄒ娖洹独畎着c杜甫》) 郭氏的說法貌似合理,,但他將“還”字、“已過”二字坐實了理解,,卻未必合乎李白本意,于詩歌藝術(shù)理解上也有商榷的余地,。按照郭氏的說法,,《早發(fā)白帝城》是李白的回憶之作。換言之,,李白是在相對安定乃至從容不迫的情景中吟哦出這一首詩歌,。一般情況下,普通人作詩,,這是可能的,。但是,這詩的背景情況非常特殊,。首先,,作者是“飄然思不群”、“敏捷詩千首”的李白,。其次,,情況特殊,包括兩點:一是時當李白命運發(fā)生逆轉(zhuǎn)之際,?!缎绿茣っC宗紀》記載,乾元二年三月丁亥,,“以旱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即因為大旱,,肅宗李亨為了祈福,,大赦天下罪犯。因為參與永王李璘反對朝廷的行動被定附逆罪長流夜郎(有兩說,,一說在今天湖南新晃,,一說在今天貴州桐梓)的李白,正好在“原之”范圍,,即無罪釋放,。59歲(那個時代是暮年高齡了)的李白,跟眾親友生離死別,,前往流放地,,走到夔州(白帝城)時突然被告知自己沒事了,自由了,,這是天大的喜訊?。《菑陌椎鄢浅霭l(fā)到達江陵,,不是尋常旅程,。《水經(jīng)注·江水》云:“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延泝(溯)阻流,。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宿江陵?!笨梢?,這一段行程是相當兇險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也只是特殊情況才可能做到,并非尋常容易之事。不難想象,,兩個特殊情況,,對李白而言,都會是非常興奮,、刺激的,,像這樣一首七言絕句的小詩,他完全可以當時便脫口而出,,根本用不著等安全抵達江陵之后,,才以回憶的方式做出來。 “還”,、“已過”都不妨是設(shè)想,、預(yù)想之詞。比如說,,李白在夔州白帝城得知自己被赦免的喜訊,,心情無比激動,于是詩興勃發(fā),,立即設(shè)想,、預(yù)想自己乘船東返江陵的行程,吟出《早發(fā)白帝城》(一作《白帝下江陵》)一詩,。有個很好的旁證:李白好友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是這樣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跟“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心情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杜甫明確交代了自己是聽到李唐王朝軍隊(官軍)收復(fù)了被安史亂軍占領(lǐng)的河南河北地區(qū)的消息,喜不自勝,,準備帶著妻子兒女走長江三峽,、取道襄陽、回到故鄉(xiāng)洛陽的行動計劃,,李白沒有說明是自己的行動計劃還是既往行為,。究其原因,可能跟李杜詩歌一是七律,、一是七絕詩句多少懸殊有關(guān),,李白詩是絕句,沒法像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得那么周詳明白,。 我認為,,除了前人三種說法,還有一種可能:這首詩也可以是李白在從白帝城回江陵的船上,于情緒興奮激動中,,吟詠而出,。這個時候,“還”,、“已過”便是展望之詞,。這樣說,好處是有助于表現(xiàn)李白當時的愉快心情,。 總而言之,,我認為,從詩歌藝術(shù)境界的靈動效果上說,,郭沫若的說法失之呆滯,,并不可取,反而不如白帝城出發(fā)時,、白帝城至江陵船上兩種說法有趣,。虛實真假,搖曳生姿,,合乎詩歌語言藝術(shù)的規(guī)律,。 第二個問題,天才與繼承,。歷代文論家,,有一派專門推崇李白的天才。比如清代詩人,、學(xué)者施補華,,就說過這樣的話:“太白七絕,天才超逸而神韻隨之,。如‘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如此迅捷,,則輕舟之過萬山不待言矣,。中間用‘兩岸猿聲啼不住’一句墊之,無此句則直而無味,,有此句走處仍留,,急語仍緩,可悟用筆之妙,?!保ā秿s傭說詩》)詩意鑒賞固然不錯,但字里行間把創(chuàng)作之功盡歸李白,,卻是不符合事實的,。實際上,李白這一首詩乃是在前人散文妙語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意思,、境界全是前人的,,只是在語言上稍加裁剪,虛實婉轉(zhuǎn),,動靜穿插,,押韻合律。南朝宋(一說晉)人盛弘之《荊州記》云:“惟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余里,雖飛云迅鳥,,不能過也,。春冬之時,則素湍淥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雅趣,。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岫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基本上照抄《荊州記》這一段記載,只文字上略作改動:“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至于夏水襄陵……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宿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顯然,,李白的詩脫胎于《荊州記》或《水經(jīng)注》的上述文字,。所以,若論首創(chuàng)之功,,應(yīng)歸盛弘之,;酈道元有摘引傳播之功;李白的功勞則是將散文語言轉(zhuǎn)化為詩歌語言,。因此我認為,,與其強調(diào)李白的天才,不如指出李白的博聞好學(xué),,善于錦上添花,。其間有天才成分,但更多的是繼承,,是發(fā)揚,。 第三個問題,版本異同,。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有版本作“啼不盡”?!氨M”“住”意思相近,,各有妙處?!氨M”更符合盛弘之原文語義,,“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岫傳響,,哀轉(zhuǎn)久絕”,;“住”如施補華所言“走處仍留,急語仍緩”,。 第四個問題,,能否跟杜甫詩作優(yōu)劣比較。明代詩人,、學(xué)者楊慎把李白這首詩跟杜甫《最能行》進行比較,,加以優(yōu)劣評騭:“杜子美詩‘朝發(fā)白帝暮江陵,頃來目擊信有征’,,李太白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雖同用盛弘之語,而優(yōu)劣自別,。今人謂李杜不可以優(yōu)劣論,,此語亦太憒憒?!保ā渡衷娫挕罚┪艺J為,,在這個問題上,主張李白杜甫可以分出優(yōu)劣,、楊李抑杜的楊慎(升庵)老先生,,才真是憒憒(昏聵)之人。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專寫三峽行舟快速,,杜甫《最能行》關(guān)注的是峽中風(fēng)物人情,,兩詩不具有可比性。再者,,詩人縱使有高下優(yōu)劣,,也不能隨意抽出兩首加以比較便得出結(jié)論,田忌賽馬,,尚且懂得馬匹之間有優(yōu)劣,,學(xué)者論詩以甲之名作比乙之尋常之作,難避成見,、偏見之嫌,。杜甫《最能行》全詩如下: 峽中丈夫絕輕死,少在公門多在水,。 富豪有錢駕大舸,,貧窮取給行艓子。 小兒學(xué)問止論語,,大兒結(jié)束隨商旅,。 欹帆側(cè)柁入波濤,撇漩捎濆無險阻,。 朝發(fā)白帝暮江陵,,頃來目擊信有征。 瞿塘漫天虎須怒,,歸州長年行最能,。 此鄉(xiāng)之人氣量窄,誤競南風(fēng)疏北客,。 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固然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但杜《最能行》所表現(xiàn)的三峽地區(qū)生動形象的社會風(fēng)貌,、百姓生態(tài),,也是李白詩所不能相提并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