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雍正通寶十五局中的第三梯隊,,應該就是河、晉,、鞏,、安、蘇,、浙,、黔這七個錢局。其中寶河局應該又是較少的,,不少泉友認為應該放在第二梯隊中,,蘇、浙,、黔三局則被認為數量較多,,但又明顯還是比泉、源,、云局較少之,。而且蘇、浙兩局美品較多,,受熱捧程度高,,甚至超出了應有的存世量的身價,放置于第三梯隊沒有什么話說,。 雍正通寶寶河局是河南開封所鑄造,于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九年(1731年)停鑄,,雖然從時間上來說也算最短的之一,,但中原地區(qū)鑄錢量大,存世量不比南局,、川局少,。河局的鑄造比較好,近年來價格攀升很快,,美品價格大約在500元左右,,極美品往往要突破千元成交。 雍正通寶寶晉局是山西太原所鑄造,,于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九年(1731年)停鑄,時間短,,但鑄造量較大,。寶晉局鑄造工藝不算好,但版本不少,。著名的有寬緣版,、滿文大寶晉、方晉,、狹晉,、大降晉等等,早些年玩版本的人多,,寶晉局備受榮寵,。但近年來以品相派為主流,寶晉局的做工制約了它的熱度,。 雍正通寶寶鞏局是甘肅蘭州所鑄造,,于雍正四年(1726年)始鑄,雍正七年(1729年)停鑄,,該局錢幣鑄造量較大,,但制作非常精美,歷來受到追捧,。而且除了平頭通外,,有翹嘴通、關刀鞏等非常有意思的版本,,更增添了它獨特的魅力,。 雍正通寶寶安局是江蘇南京所鑄造,當時屬于安徽省,,雍正元年雖為增設,,但因銅料緊缺,鑄錢虧損嚴重,,未能實施,,直到雍正九年(1731年)始鑄,,雍正十二年(1734年)停鑄。寶安局鑄造工藝比較好,,錢型較大,,一度認為直徑小于28mm的皆為贗品,當然我個人認為不可如此草率判斷,。但也正因為個頭大,、質地好,近年來備受追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