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慣性不會停擺,,大一統(tǒng)基因不會改變,。在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抱殘守缺的時代,,詩人詞家奔走呼號,,熱血健兒前仆后繼走上抗金前線流血犧牲的時候,南 宋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們,,退居山林,潛心研究宋明理學,。朱熹在理學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儒學為漢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成為華夏在百年分裂后重新大一 統(tǒng)的凝結劑,。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神宗發(fā)布過“政事之先,理財為急”的詔令,,又是中國唯一一個長期不實行“抑 商”政策的王朝,。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導致“金融業(yè)”的膨脹,神宗時全國年鑄幣達到506萬貫,,是唐朝開元盛世年32萬貫的15.8倍,。宋代還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 的紙幣“交子”,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負責紙幣發(fā)行的“中央銀行”——益州交子務,。工商業(yè)發(fā)展導致城市擴張,,北宋首都汴梁、南宋首都臨安人口均超過百萬,,而 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也只有10萬人口,。南宋退居臨安(杭州)以后,東京汴梁乃至整個北宋的富豪巨賈,、文人學士知識階層,,全都前呼后擁來到 南宋新都臨安或陪都建康(南京),,臨安頓時成為繁華富庶之區(qū)。 當初宋高宗定都杭州,,他的理由似乎是很充分的,。杭州在北宋已是萬物富庶 的“東南第一州”,而且杭州比建康更遠離前線,,相對比較安全,;其次杭州離建康又不太遠,同樣位居江浙最富庶地區(qū),,在財物的供給上與建康沒有太大的區(qū)別,。許 是為了安撫主張定都建康群臣的心,高宗將建康作為“行都”,,也就是陪都,。 南宋的教育事業(yè)相當發(fā)達,朝廷在杭州創(chuàng)辦的“三學”有很高的 聲譽,?!叭龑W”是太學、武學,、宗學,。太學是南宋的最高學府,太學生的畢業(yè)成績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生員由皇帝親自召見,,然后委派為統(tǒng)治階層的官員,。太學 生有很強的參政意識,秦檜的黨羽湯思退執(zhí)政,,就是在太學生的上書強烈反對下免職的,。南宋的武學顧名思義是軍事大學,專門培養(yǎng)軍官,,殿試第一名可任為正將,, 第二、三名則為副將,。宗學則是培養(yǎng)宗室子弟的教育機關,。 南宋時代的杭州極為繁榮,茶坊,、酒市,、勾欄、瓦肆為主體的第三產(chǎn)業(yè),更是彰顯 出一派無比奢華,、歌舞升平,、國泰民安的虛假盛世景象。當時杭州城有五花八門的雜戲,、雜技,。北方流落的藝人們在街頭賣藝,表演一些如踢瓶,、弄碗,、踢缸、花 鼓,、壁上睡,、虛空掛香爐、燒火等等名目繁多的游藝節(jié)目,。西湖的千嬌百媚,,岸柳蘇堤,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北宋的蘇軾曾大規(guī)模疏浚過西湖,,到了南宋,歷任知府 更是把整治,、疏浚西湖當作任內的一件大事,。而君臣們也是一天到晚嬉游逸樂,流連于湖光山色,。 宋高宗沒能收復中原,,這位酷愛書畫的皇帝 卻在南渡尚立足未穩(wěn)時,就忙著招攬南方各地的畫師,,也有從北方流落到臨安的畫師,建立南宋御前畫院,。畫師們畫了西湖又給西湖取上一個個動聽的名字,,這就是 流傳至今的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三潭印月、雙峰插云,、南屏晚鐘,、雷鋒夕照。南宋著名畫家馬遠有《踏歌 圖》傳世,此圖近處田垅溪橋,,疏柳翠竹,,老農(nóng)邊歌邊舞于垅上;遠處高峰刀削,,宮闕隱現(xiàn),,朝霞一抹。整圖氣氛歡快,、清曠,,形象地表達了“豐年人樂業(yè),垅上踏 歌行”的詩意,。踏歌是民間一種不拘程式的娛樂形式,,用足蹬踏而作歌之意?!段淞峙f事·元夕》有寫南宋京城臨安繁華氣象的詩:“人影漸衡益露冷,,踏歌聲度曉 云邊?!睆埼渥釉姡骸疤胶⊥硖?,踏歌游女錦相牽;都城半掩人爭路,,猶有胡琴落后船,。”可見踏歌這一娛樂形式在平民中甚為盛行,。 南宋各朝對士大夫是相當寬容的,。寬松的仁政卻造就了一個肆無忌憚的特權階層,這個特權階層推波助瀾加劇了虛假的表象,。因為在那個時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chǎn) 資料,而生產(chǎn)資料的掌握很不公平,。由于朝廷“不抑兼并”,,而南宋的士大夫們“宦游而歸,鮮不買田”,。特權階層為搶占田地往往不擇手段,,且想方設法逃避稅 賦,結果造成耕地免賦的竟然超過一半,,就連宋真宗都感嘆“天下稅賦不均”,。再加上南宋工商業(yè)的國家壟斷經(jīng)營,諸如鹽,、酒,、茶,、舶來品等,在大部分時間都屬 于專賣物品,,不許私造私販,。壟斷的結果是特權階層利用專賣制度大發(fā)橫財。特權階層在追求“贏家通吃”的游戲中,,掏空了國家生存的基礎,。如此偏安一隅的虛假 繁華,卻把文化發(fā)揮到淋漓盡致,。難怪詩人范成大在他所著的地方志《吳郡志》中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南宋王朝,,在偏安中享樂今宵,,早已將收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拋到了九霄云外,。南宋詩人林升曾寫下這么一首諷諫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上面這首描寫西湖的諷諫詩,對朝野醉生夢死的享樂主義鞭辟入里,。北宋中,、晚期的汴州(開封),曾有兩個對后世都頗有影響的詞人:柳永,、周邦彥,,他們幾乎 一生都是為青樓的妓女寫歌詞。由此可見,,妓女在當時是何等泛濫,。南渡后作為南宋都會的杭州,比當初的汴州有過之而無不及,。官吏腐敗奢淫,,士大夫失去以國為 家、再造大統(tǒng)一的政治理想,,精神殆廢,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然而,歷史的慣性不會停擺,,大一統(tǒng)基因不會改變,。 在南宋朝廷偏 安一隅,、抱殘守缺的時代,詩人詞家奔走呼號,,熱血健兒前仆后繼走上抗金前線流血犧牲的時候,,南宋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們,退居山林,,潛心研究宋明理學,。朱 熹在理學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儒學為漢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成為華夏在百年分裂后重新大一統(tǒng)的凝結劑,。 朱熹,字元晦(一作仲 晦),,祖籍江西婺源,,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在福建南劍州(今南平市)的尤溪。父親朱松在朝為官,,是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他與岳 飛,、秦檜是同時人,,曾任朝廷秘書省正字職,因反對秦檜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陽家中,朱熹隨父在建陽度過了他的童年,。相傳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 說:“富也只如此,貴也只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边@恐是后人附會,,但朱熹后來成為曠世大儒則是事實。當時南劍州是道學最初在南方的傳播中心,,朱 松十分熱衷道學,,與當?shù)氐缹W家交往甚密。這種環(huán)境對朱熹的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 朱熹從小接受飽學之士父親的教誨,,聰明過人。4歲時父親指天說:“這是天,?!敝祆鋭t問:“天上有何物,?”父親大驚。朱熹勤于思考,,學習長進,,8歲便能讀懂《孝經(jīng)》,在書頁上題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 紹興十三年(1143年)二月,,朱松病逝,。朱松去世前,特將朱熹托孤給劉子翚,、劉勉之,、胡憲三位好友,臨終吩咐朱熹說:“此三人者,,吾友也,,學有淵源, 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聽,?!卑苍岣赣H后,14歲的朱熹遵循父親的遺囑,,跟隨母親移居到崇安武夷山的五夫里,,從此開始了他在武夷山對理 學一生的不懈追求。當時的武夷山,,已經(jīng)有一批南渡的儒學大儒隱居于此,。首開理學先河的是被譽為“程門立雪”的楊時、游酢等人,。據(jù)說二人在二程門下學成南歸 時,,程顥在送別他們的時候,握著兩位學徒的手,,語重心長地說:“吾道南矣,!” 二人不負恩師重望,選擇武夷山作為探究傳播理學的寶地,, 與同樣隱居于此的劉子翚,、劉勉子、胡憲等一批理學名流交往密切,,經(jīng)常相邀飲茶游山,,切磋學問,成就斐然,。楊時在這里完成了《四書解義》《三經(jīng)義辨》等,。游 酢于元符二年(1099年)筑水云寮于武夷山云窩,在那里讀書著文,,教徒講學,,終老于此。同時期居住在武夷山的還有大儒學家胡安國,、江贄等人,。雖然當時武 夷山已經(jīng)成為理學圣地,但是,,也許誰也沒想到,,一個14歲孩子的到來,對理學的發(fā)展將有著怎樣的影響,。 劉子翚三位先生不負老友重托,, 對朱熹像父親對兒子一樣孜孜不倦地教誨。劉子翚還為朱熹構筑了簡易的屏山書院,,朱熹母子就居住在那里,。朱熹更是聰穎靈慧,深得三位先生的喜愛,,以至劉勉之 后來把自己美貌的女兒嫁給了朱熹,。朱熹在三位先生那里受到了全面正規(guī)的儒家教育,從臨摹法帖到苦讀經(jīng)書,,一面為科舉入仕攻讀程文與詞章之學,,一面為入“圣 賢之域”而潛研程顥、程頤的“洛學”,,為以后成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理學大師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 紹興十八年(1148年),19歲 的朱熹考中進士,,22歲被派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從此開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朱熹拜見了著名道學家,、程頤的兩傳弟子李侗,。紹興三十年(1160年),30歲 的朱熹決心要跟李侗求學,,為表誠意,,他步行幾百里從崇安走到延平。李侗極為欣賞這個學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朱熹隨李侗研習一段時間后,,紹興三十一年 (1161年)秋,南宋跟金的關系緊張,,金統(tǒng)治者完顏亮分兵四路南進,,馬踏長江北岸。宋高宗準備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陳康伯竭力勸阻而作罷,。不久宋軍擊潰金 兵,消息傳至當時朱熹求學的延平李侗家中,,朱熹為民族的勝利欣喜若狂,,寫下了慶賀的詩篇,表達他不可抑制的喜悅心情,。同時,,他又給負責軍事的大臣寫信,指 出必須乘勝出擊,,坐視中原而不進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登基繼立,,在廣大軍民要求的壓力下,,起用了抗戰(zhàn)派將領張浚,平反了岳飛的冤案,,貶謫了秦 檜黨人,。朱熹這時上奏孝宗,提了三項建議:(一)講求格物致知之學,;(二)罷黜和議,;(三)任用賢能。在奏章中鮮明地表達了他的反和主張,。 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召,。他趕至杭州,正值宋軍失利,,朝廷派人議和,,朱熹仍強烈反對。在孝宗接見時連上幾道奏章,,慷慨陳詞,。孝宗有感朱熹的忠心,命其為 開學博士侍次,,此職非其所長,,未免有點諷刺。朱熹乘機面見張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體想法,。但不久張浚罷相,,出任外地,病死途中,。朱熹專程趕至豫章(今南 昌)哭靈,,痛惜抗金大業(yè)受挫。此時朝廷內主和派勢力猖獗,,金兵渡過淮水。朱熹對此憂心如焚,,但難有所為,。 隆興元年(1163年),朱 熹回福建崇安,,仍回武夷山侍母講學,。他臨行前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夫沮(阻)國家恢復之大計者,講和之說也,;壞邊陲備御之常規(guī)者,,講和之說也;內(拂) 吾民忠義之心,,而外絕故國來蘇之望者,,講和之說也?!奔怃J地抨擊了那些議和投降派,。次年隆興和議之后,宋金結為伯叔,,關系暫時緩和下來,朱熹便一頭鉆進理 學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大都伴著武夷山的湖光水色從事講學和著述活動。他生徒盈門,,相繼編著了《論語要義》《程氏遺書》《資治 通鑒綱目》等31部理學重要著作,,晚年完成的《四書章句集注》奠定了朱熹理學的基礎。這一期間他對朝廷屢詔不應,。 朱熹理學認為在超現(xiàn) 實,、超社會之上存在一種標準,它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標準,,即“天理”,。只有去發(fā)現(xiàn)(格物窮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壞這種真、善,、美的是“人 欲”,。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這就是朱熹針對南宋時代物欲橫流、思想迷惘提出來的理學核心,。淳熙二年(1176年)夏,,朱熹與陸九淵兄弟舉行 “鵝湖之會”的學術辯論。陸九淵提出的主觀唯心論認為,,人們心中先天存在著真,、善、美,,主張“發(fā)明本心”,,即要求人們自己發(fā)現(xiàn)心中真、善,、美以達到自我完 善,。這與朱熹的客觀理學思想的主張不同。因此,,雙方辯論爭執(zhí),,以至互相嘲諷,不歡而散,。這就是中國思想史上有名的“鵝湖之會”,,從此有了朱熹的“理學”與 陸九淵“心學”兩大派別。 淳熙四年(1178年),,朱熹東山再起,,出任“知南康軍”。盡管他重新入仕,,卻未忘自己的學者身份,。在廬山 唐代李渤隱居舊址,建立“白鹿洞書院”進行講學,,并制定一整套學規(gu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學 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之序”,;“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的“修身之要”;“政權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 “處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接物之要”,。 這個“白鹿洞書院”后來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而其“學規(guī)”則成為各書院的楷模,對后世發(fā)生了巨大影響,。 淳熙七年(1181年),,朱熹解職回鄉(xiāng),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廣召門徒,,傳播理學。為了幫助人們學習儒家經(jīng)典,,他又于儒家經(jīng)典中精心節(jié)選出“四 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并刻印發(fā)行。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書影響深遠,,后來成為封建教育的教科書,使得儒家思想更進一步成為全 面地控制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武器,。紹熙三年(1193年),,朱熹任職于湖南,不顧政務纏身,,又主持修復了四大書院之一的長沙岳麓書院,。岳麓書院同樣成為朱 熹講學授徒、傳播理學的場所,。書院在南宋發(fā)展盛行,,幾乎取代官學,這種盛況是與朱熹的提倡是分不開的。 朱熹一生雖然為官時間不多,,但 總是努力設法緩和社會矛盾,,或多或少地為下層人民辦好事。他退居崇安時期,,崇安因水災發(fā)生饑荒,,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有鑒于此,,朱熹主張設“社倉”,,以官粟為 本,“俾愿貸者出息什二……歲或不幸小饑,,則馳半息,,大俊則盡?!痹O立社倉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地主豪紳在災荒時期用高利貸剝削農(nóng)民,,無疑是有惠于民的。此 后,,朱熹并在多處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軍”(今江西星子一帶),上任不久發(fā)生災荒,,朱熹上疏要求減免租稅,。同時,請求政府興修長江石堤,,一方面 解決石堤失修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饑民,解決他們缺食問題,,饑民稱善,。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時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勢吞并農(nóng)民耕地,,而稅額 沒有隨地劃歸地主,至使“田稅不均”,,失地農(nóng)民受到更為沉重的剝削,,階級矛盾激化。為此,,朱熹提出“經(jīng)界”,,即核實田畝,隨地納稅,。這一建議勢必減輕農(nóng)民 負擔,,損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強烈反對?!敖?jīng)界”終于未能推行,,朱熹憤怒不已,辭職離去,,以示抗議,。 朱熹的一生志在樹立理 學,使之成為統(tǒng)治思想,。但因理學初出,,影響不深。同時,,朱熹在官場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權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個悲劇的結局。1181年8月浙東饑荒,,朱 熹由宰相王淮推薦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他途經(jīng)杭州,入對七札,,陳述時弊,。朱熹到職后,微服下訪,,調查時弊和貪官污吏的劣跡,彈劾了一批貪官以及大 戶豪富,。他不徇私情,,牽連攻擊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書抨擊理學,,斥其為“偽學”,朱熹被解職回鄉(xiāng),。1187年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管 理贛州(今贛縣)、江州(今九江)一帶地方的司法,、刑獄,、監(jiān)察、農(nóng)事等方面的事務,。不久王淮罷去,,理學一時得勢,朱熹更是仕途順利,,幾年后受宰相趙汝愚推 薦,,當上煥章閣侍制兼侍講,,即皇帝的顧問和教師。剛即位不久的寧宗全面肯定了理學,,稱朱熹為“儒宗”,,這反映了茍安江南的南宋企圖以理學加強內部團結的希 望。朱熹為寧宗進講《大學》,,每逢雙日早晚進講,,但他借此機會對朝政多有批評,終于使寧宗不滿,。這個封朱熹為“儒宗”的寧宗皇帝,,終以干預朝政的罪名,將 朱熹逐出朝廷,。 慶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趙汝愚受韓侂胄排擠被罷相位,韓侂胄勢焰盛極一時,。韓侂胄因朱熹曾參與趙 汝愚攻擊自己的活動,,于是發(fā)動了一場抨擊“理學”的運動。慶元二年,,葉翥上書,,要求把道學家的書“除毀”,科舉取士,,凡涉及程朱義理一律不取,。監(jiān)察御史沈 繼祖指控朱熹十罪,請斬,。朱熹的得意門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時理學威風掃地,,被斥為“偽學”,,朱熹被斥為“偽師”,學生被斥為“偽徒”,。寧宗一改 舊態(tài),,下詔凡薦舉為官,一律不取“偽學”之士,。 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終于在家里憂憤而死,享年71歲,。臨死還在修改 《大學誠意章》,,可見他是如何矢志于樹立自己的理學,然而生前終未如愿,。朱熹生前對家鄉(xiāng)不勝懷念,,曾兩次回歸婺源故里,。為了寄托鄉(xiāng)思,他曾寫下懷念故鄉(xiāng)的 詩,,至今也還是感人的,。《對月思故鄉(xiāng)》詩曰: 沉沉新秋夜,,涼月滿荊扉,。 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暉,。 中林竹樹明,,疏星河漢稀。 此夕情無限,,故園何日歸,? 朱熹去世12年后,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朱子理學的代表作《四書章句集注》被朝廷定為國學,。在此之后,朝廷對朱熹也進行了多次追封:從文公,、太 師,、信國公、徽國公到齊國公等不一而足,。再過100年,,到了元朝皇慶二年(1313年),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易本義》《詩集傳》,,胡安國的《春秋 傳》,,蔡沈的《書集傳》被朝廷詔頒為科舉取士的經(jīng)文定本。理學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學統(tǒng)治思想,,成為中國大一統(tǒng)王朝歷史慣性的內核和基礎,。 朱熹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儒家思想,他在天理與人欲之間將人格定位得不偏不倚至善至美,。他的可貴之處在于他一生對東方哲學思想的不懈探索,,對崇高社會道 德的不懈追求,以至他的思想達到了后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朱熹的理學思想不僅在中國主導大一統(tǒng)王朝700年之久,,而且對日本、韓國,、朝鮮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思 想文化及他們的統(tǒng)一產(chǎn)生過不可磨滅的巨大影響,。 |
|
來自: liuhuirong > 《宋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