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說的是一個凄婉的父子感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南宋的宋孝宗趙昚和宋廣宗趙惇爺倆。 宋孝宗趙昚是一個幸運的人,,又是一個郁悶的人,。他本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后裔。北宋自從趙匡胤死,,其弟趙匡義繼位,,皇位就一直在趙匡義一系中傳承。到金兵入侵,,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趙匡義一系的皇子皇孫們幾乎被斬盡殺絕,,而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趙構(gòu)又沒有兒子,,這才選了趙昚為養(yǎng)子,于是皇帝又回到了趙匡胤這一支,。 (宋高宗) 宋孝宗是個大孝子,對干爹宋高宗非常孝順,。宋高宗1162年就讓位給36歲的宋孝宗,,自己當太上皇。不過這位太上皇很能活,,之后又活了25年,,而且很喜歡對朝政指手畫腳。所以宋孝宗這25年的皇帝日子也過得很是小心翼翼,,畢恭畢敬,,畢竟有個精神矍鑠的太上皇在嘛。 (宋孝宗) 宋孝宗自己,,則立了親生兒子趙惇當皇太子。這位太子對父皇也是畢恭畢敬,,恪盡孝道,。宋孝宗很欣慰,覺得自己對老爹孝順,,兒子也對自己孝順,,忠孝傳家啊,! 1187年,,太上皇宋高宗去世,虛歲81高齡,。61歲的宋孝宗非常傷心,。他宣布要為父親守喪三年,,把國事交給太子趙惇。1189年,,宋孝宗宣布退位,,自己當太上皇,讓太子趙惇當皇帝,,即宋光宗,。 (宋光宗) 宋孝宗原本認為,,孝順兒子也會像自己對宋高宗一樣,,繼續(xù)孝順,自己可以安度晚年,。誰知道,,宋光宗卻并不是真心對父親好。他過去多年的孝順,,都只是裝出來的,目的就是討好父皇,,確保太子地位,,確保日后繼位當皇帝。現(xiàn)在目的達到了,,宋光宗就懶得再裝下去,。過去早晚問安什么的都沒了,只是每月抽幾次到重華宮去拜見老爹,,或者陪老爹吃頓飯,,游游花園,聊盡人事,。 新任太上皇宋孝宗,,萬萬沒想到皇帝兒子這么快就冷淡下去,心中難免傷感,。不過到了這一步,,后悔也無用。他又是個老實人,,不如老爹宋高宗那么心狠手辣,,沒法把持權(quán)柄給兒子穿小鞋,只好“樂道安貧”,。畢竟父子情深,,每月幾次的探望、宴會,,就是宋孝宗最大的享受,。 然而,,就連這樣的親情也日趨淡薄。宋光宗正是年富力強,,而60多歲的宋孝宗難免絮叨,。再加上宋光宗的皇后李鳳娘,以及宋孝宗身邊的太監(jiān),,兩頭挑撥離間,,父子倆越來越冷漠。 宋朝的《四朝聞見錄》記載了一則故事,。有一次,,太上皇宋孝宗陪同太皇太后吳氏(宋高宗的老婆)游玩,按照慣例應該由現(xiàn)任皇帝宋光宗來侍奉父親與奶奶,,安排酒宴,。然而到了吃飯的時間,光宗卻沒有出現(xiàn),。宋孝宗身邊的太監(jiān)趁機添亂,,放出一群雞來,故意大喊大叫:“快捉雞??!哎呀,沒有捉到雞,!” 這里的“捉雞”不是今天網(wǎng)文“捉急”,而是宋朝杭州(臨安)的方言,,大意和“揩油”“打秋風”類似,,相當于今天的蹭飯。 太監(jiān)們這番話,,一邊諷刺光宗,,另一方面則是激怒宋孝宗,你兒子對你比對蹭飯的還不如,!此事流傳開來后,,民間就給宋光宗取了個綽號,叫做“捉雞漢”,。 當然,,這事兒稍微有點繞,明明是宋孝宗“捉雞不著”,,怎么他兒子變成捉雞漢了,。不過,大家知道意思就行了,。 面對這樣一個兒子,,可憐的宋孝宗只能暗自嘆息,。他在1194年就去世了,享年68歲,。他當太上皇的日子,,比老爹宋高宗要少差不多二十年,果然心情決定健康和壽命,。 然而這個不怎么孝順的宋孝宗也沒有好下場,。就在宋孝宗去世這一年,他的親兒子趙擴在大臣支持下發(fā)動政變,,逼迫宋光宗退位為太上皇,,趙擴繼位,史稱宋寧宗,。而在這次政變真正的幕后黑手,,卻是宋高宗的老婆吳氏,也就是宋孝宗的養(yǎng)母,,宋光宗的奶奶,,宋寧宗的曾祖母。 這位老太夫人,,恰好是幾年前親眼經(jīng)歷宋光宗冷落自己和孝宗,,目睹太監(jiān)們放出一群雞來叫嚷“捉雞不著”的?;蛟S,正是那一次宋光宗的不孝表現(xiàn),,讓吳老太太心頭積蓄了怒火,,有了今日的政變。 (吳皇后) 宋光宗被迫退位后,,又過了6年,于1200年駕崩,,終年54歲,。臨終前,這位“捉雞漢”皇帝大概能理解當年自己老爹“捉雞不著”的痛苦了,。 (宋寧宗) 一群飛舞的雞,展現(xiàn)的是為了皇室權(quán)力,,父子親情被割裂的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