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山魁夷 ひがしやま かいい
1908.7.8—1999.5.6 日本散文家、畫家 |
?本文由楚塵文化綜合,,轉(zhuǎn)載附上文末二維碼視為授權(quán)
1908年7月8日,,東山魁夷生于日本橫濱。當時隨明治初期的門戶開放政策,,橫濱和神戶已由小漁村暴發(fā)為日本最大的兩個海港,。云集的外輪、滿街的洋人,、盛開夾竹桃花的歐式白柵庭園……異國之美充滿少年東山的身邊,。古街上則彌漫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每逢佳節(jié),,家家戶戶張帷幕,,掛燈籠,敷毛氈,、立屏風,,親切的民族情耳濡目染。血統(tǒng)和民族的遺傳,、環(huán)境和風土的感化,,對東山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東山于1931年從東京美術(shù)學校(現(xiàn)東京藝術(shù)大學)日本畫部畢業(yè),。此后又進入該校研究部師從于日本畫名家結(jié)城素明,。 1933年渡歐,在柏林大學哲學部美術(shù)史科學習。當時,,歐羅巴大陸上正風靡著形形色色的現(xiàn)代主義流派,,東山卻一頭扎進柏林大學哲學系,間或巡游于各國博物館尋覓西方的古董,。西方古典哲學和古典美術(shù)的熏陶,孕育了他以后創(chuàng)作中的深刻哲理和穩(wěn)健方法,。
正是這樣的經(jīng)歷,,使東山魁夷的風景畫以西方寫實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調(diào)之美,善于表現(xiàn)未經(jīng)現(xiàn)代文明污染的純潔的大自然,。格調(diào)高雅蘊藉,,充滿詩情哲理,透著淡淡的傷感,。
東山魁夷算是大器晚成的代表,。直到1947年,他以《殘照》一作在第三屆“日展”上大放異彩,,一鳴驚人,。而此時的東山魁夷,業(yè)已三十有九了,。
晚年的東山魁夷兩腿行動欠佳,,已不可能像青壯年時那樣,經(jīng)常到深山,、海灘,、湖區(qū)和北海道的森林。但是,,他仍然設法不脫離大自然,,特地請園工,把北海道森林中的白樺樹移植到自己住宅的庭園里,。
此外,,東山魁夷的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矚目的。他的散文集在日本就很受歡迎,,據(jù)說其散文在日本與川端康成并稱“雙璧”,。
Photo@東山魁夷
| 如果櫻花常開,我們的生命常在,,那么兩廂邂逅就不會動人情懷,。 |
| 只有舍棄自我,才能看見真實,。 |
| 所謂風景是什么呢,?我們認識風景,是通過個人的眼睛而獲得心靈的感知,。嚴格地說,,也可以認為誰的心中都不存在一樣的風景,。只是,既然人類的心靈是可以彼此相通的,,那么我的風景就可以成為我們的風景,。 |
|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順著生長和衰亡的圈子永遠循環(huán)往復。 |
| 舍棄自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語的泉水明明白白跟我說:美,,正在如此?!?/span> |
| 我的生命被造就出來,,同野草一樣,同路旁的小石子一樣,,一旦出生,,我便想在這樣的命運中奮力生活。要想奮力生活是頗為艱難的,,但只要認識到你那被造就了的生命,,總會得到一些救助。 |
| 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樹葉,,生活在世界上的萬物,都有一個相同的歸宿,。一葉墜地,,決不是毫無意義的。正是這片片黃葉,,換來了整個大樹的盎然生機,。這片樹葉的誕生和消亡,正標志著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轉(zhuǎn)化,。 |
| 生命究竟是什么,?我在某個時候來到這個世界,不久又要到另外的地方,。不存在什么常住之世,,常住之地,常住之家,。我發(fā)現(xiàn),,只有流轉(zhuǎn)和無常才是生的明證。 |
| 我認為,竭盡全力而誠實地生活是尊貴的,,只有這個才是我生存的唯一可要意,。 |
| 我發(fā)現(xiàn)那風景閃耀著光輝,是因為我再沒有繪畫的愿望和生存的希望了,。我的心變得無比純粹了,。當我清楚地意識到死神即將臨近的時刻,心中就會強烈地映出生的影像來,。 |
| 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有一些歧路。 |
| 地球上瞬息即逝的事物,,一旦有緣相遇,定會在人們的心里激起無限的喜悅,。 |
| 我所喜歡描繪的不是人跡罕至的景致,,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自然風物。然而,,在我所描繪的風景里,,可以說,幾乎沒有人物出現(xiàn),。其中一個理由是,,我描繪的風景是人們心靈的象征。我是通過自然景色本身,,抒寫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的,。 |
| 人應當更謙虛地看待自然和風景。為此,,固然有必要出門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觸,或深入異鄉(xiāng),,領(lǐng)略一下當?shù)厝藗兊纳钋槿?。然而,就是我們住地周圍,,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葉,,只要用心觀察,有時也能深刻地領(lǐng)略到生命的涵義,。 |
作者: 東山魁夷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傅冰 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