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問我關于孩子自主學習的問題 于是把原來的專題講座再次整理給大家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被父母誤解
孩子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必須父母管著才能勉強完成學習任務。孩子從不積極主動的學習,,怎么辦,? 是的,我想,,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能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那么,當我們在暢想“學習成為孩子自己的事”時,,都會想些什么呢,?
很多父母會這樣想:“因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孩子可以自己計劃什么時候開始學習,、寫作業(yè),、收拾書包,什么時候結(jié)束,。最好一切都是自己完成,,千萬不要來問我,可以自己監(jiān)督自己,。在學習中不要抱怨,,不要有情緒,,這才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大人上班都不抱怨,,為啥孩子做作業(yè)要抱怨呢,?” 我們還希望孩子遇到越大的困難,越要迎難而上,。在學習中,,不斷地被批評,卻能堅持不斷地向前進,。
父母的這些訴求,,也是我多年的經(jīng)驗所總結(jié)下來的。在這里,,我不得不潑涼水了,,這真的是一個奢望。
我今天為孩子說一句話,,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并不意味著孩子能進行獨立的計劃、獨立的執(zhí)行,,他們能夠自己進行監(jiān)督,,更加不意味著他們不抱怨,沒有情緒,,也不意味著他們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知難而上的,。
所以今天的首要任務是,讓大家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的真正表現(xiàn),。
我們要知道,,對于不同的孩子來說,他們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能力水平,,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時,對“自己的事情”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你不能要求一個剛讀一年級的孩子知道如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因為他還需要很多時間去適應,,記不住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很正常,,有可能他回家以后,瞬間就忘掉了作業(yè)這件事,,這時,,父母應該采取方式去提醒他。而對于更大一些的孩子來說,,學習是他自己的事的時候,,他會不希望你來干擾他,。
父母們應該對孩子的能力進行判斷,才能知道在他的能力范疇內(nèi),,是否把學習當成了自己的事,。是否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 怎樣才算“是自己的事”,? 父母要學會的'度'
什么才是“自己的事”呢,?對于所有的孩子而言,“自己的事”意味著有這樣三個特點:可選擇,、可完成,、可承擔。
第一,,孩子有機會選擇,。比如說,孩子可以選擇某一天去看,,并且能選擇看自己喜歡的書,。在這些選擇中,他會慢慢地認識到這是自己的事情,。
第二,,學習的內(nèi)容是他能夠完成的。因為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一種滿足感,,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體現(xiàn)。
第三,,他需要學會承擔學習的結(jié)果。當一個孩子在作業(yè),、考試,、閱讀上面做的好,他接受表揚,;做得不好,,他也接受別人對他的批評,承擔責任,。在這樣的過程中,,他才能夠意識到,學習真正地和自己有關系,。
在“可選擇,、能完成、會承擔”這三個方面,,父母通常對“能完成”這個部分做得不錯,,但“可選擇”和“會承擔”做得還不夠好,。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皇上不急太監(jiān)急”。我們總感覺到,,在“急”學習的人,,好像不是孩子,而是我們父母,。為什么會這樣呢,?在我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孩子內(nèi)心是在意學習的,,但是,,當看到媽媽比他更在意時,他就放松了,。
他會慢慢地覺得,,反正有媽媽替我操心,有她監(jiān)督,,有她提醒我,,有她給我檢查錯別字,有她,、有她,、有她……漸漸地,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承擔,。當父母替代太多時,,孩子沒有辦法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學習沒有成為孩子自己的事,,背后滲透的是獨立性的缺乏,。一個人的獨立性,不僅僅會體現(xiàn)在學習上,,還體現(xiàn)在很多地方,。
如果孩子除了在學習上,在其他方面的獨立性都很好,,就需要關注他學習上缺乏獨立性的原,。我們需要思考:“他是否無法在學習中享受到樂趣?是否在學習中挫敗感很強,,沒有辦法激發(fā)他的學習動機呢,?”這是我下面會談到的一個重要的話題。
每個孩子都能被激發(fā)學習熱情 只是需要父母的正確幫助
有的父母為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帶孩子去旅游,,讓孩子住幾天最好的酒店,再住幾天最破的酒店,然后問孩子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這是在用學習道路上的物質(zhì)獲得,,來代替了精神滿足,我是不贊成這樣的做法的,。
我所提到的,,要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不是讓他們?nèi)Ρ葘W習結(jié)果的好壞帶來的差別,,而是讓他們體會取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他一定能從內(nèi)心認識到這件事情和他的關聯(lián),,他通過學習可以體會到:“哇,,原來我能夠在自己計劃的時間內(nèi)完成,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同時,,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進步。
其實所有孩子都在意自己學習結(jié)果,,那些不在意,、不屑,或者對于好成績沒有追求的表現(xiàn),,是一種遇到了困難的信號,,他們就是想要父母覺得“我不在意這件事”。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情況,,要第一時間想到,,他可能是受打擊了,他可能挫敗了,,比如可能遇到了在學習的方法上面沒有找到突破點,,或者是他們認為自己努力了,但沒有得到成功,。
我們要想到,,他需要父母的幫助。
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可以去選擇,,讓他們可以作主,。但同時,,也需要給孩子提供幫助,因為,,他們并不知道選什么是最有價值的,。
體會一下這兩種說法:“來,我?guī)湍氵x擇,我替你選了”或者“我來告訴你,,選A可能是會怎么樣,,選B可能是會怎么樣”,后者我們提供了幫助,,又把選擇的機會交給孩子,,和前者是完全不同的。 在學習這件事上 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
1,、傾聽孩子抱怨,,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學習的過程并不容易,過程中想要放棄的念頭肯定有過上千萬次,,因此孩子會抱怨,。
孩子們能夠在你面前抱怨學習,那說明他把你當成自己人了,,所以我們不要害怕給孩子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我們要聽孩子抱怨,該怎么聽呢,?
當一個孩子說:“我特別不想寫作業(yè),。”我們不是要告訴他:“好,,我們不寫了,。”而應該說:“哦,,特別累對不對,?我知道你特別不想,我能感受到你不想,,你給我講一講你有多不想,。”
這附和了孩子的情緒,但是表達的是父母自己的觀點,,并沒有放縱他可以不寫了,。而在這個過程里孩子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他也會繼續(xù)做那件在抱怨的事情,。
對孩子來說,,如果他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辦法和家人進行這樣的抱怨時,他就不再和家人說話了,。當一個孩子不再愿意和你說話時,,你和他談學習、談吃飯,、談他最喜歡的電子游戲,,他都不會理你了,。
所以,爸爸媽媽要幫助他們有機會去抱怨,,把他的負面情緒都釋放出來,。
2、做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助手,,而不是代替他完成
幫助孩子們?nèi)フ业教岣邔W習效率和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很重要,,所有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助手,但是,,不是去替代他,,而是去幫助他完成。
我們要給孩子承擔后果的機會,,很多情況下,,我們比孩子還要害怕聽到老師的批評,孩子在家不想完成困難的任務,,父母會在家里放狠話:“我不會管你了,,你就這樣去吧!”
但是又特別擔心孩子在老師面前丟臉,,然后就親自動手做,,幫孩子完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習的任務變成了是由父母在承擔責任,,那么孩子怎么能體會到自己承擔著學習的責任呢?
3,、當孩子承擔結(jié)果時,,我們要給予陪伴,一起分析問題
我們要讓孩子去承擔結(jié)果,,并不意味著,,我們讓孩子一個人孤零零地面對事情的結(jié)果。
如果一個孩子因為不做作業(yè),,被老師批評了,,我們怎么幫助他?首先,,我們肯定不能嘲笑他,,比如常見的這樣說“你看你不做作業(yè)吧,被老師批評了吧,?”冷嘲熱諷誰都會,,但完全不能幫助到孩子。
我們首先要說的是:“哦,,今天被老師批評了對吧,?心里特別難過吧?你看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幫助他一點點地去分析,,特別記住的是,真誠,,特別記住的是真誠,。 所以,讓學習成為孩子自己的事,,需要我們關注,、幫助孩子,但是不能替代孩子的感受,,也不能替代孩子去承擔結(jié)果,。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時,首先自己的心態(tài)要對,。
我發(fā)現(xiàn)所有的“學習不是孩子自己的事”的孩子分兩類:一類是他從生活到很多方面都是被包辦的,。第二類,就是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于什么年齡孩子能做什么,,沒有明確的要求,也就是我最開始說的那個誤區(qū),。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去幫助他,恰恰相反,,孩子在任何一個階段,,都特別需要我們的幫助。
希望這些觀點能夠給父母們一些啟示,,我們要學習如何幫助他們,,而不是僅僅要求他們自己就能做好作業(yè)。
事實上,,不同階段的孩子,,我們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幫助。 明天,,在這里,,我還會整理出部分內(nèi)容,告訴大家,,對于不同階段的孩子,,父母應該怎么做。
另外,,有一個消息告訴大家 最近,,我在尋找30個家庭和我一起錄制一檔教育節(jié)目 如果您想要報名或了解詳情(不收任何費用) 可以查看以下鏈接 嗨,,父母們,我等你們來 | 邀請你和我一起錄制這檔教育節(jié)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