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的至高境界在于世事洞明,,不忘初心,。世事洞明是一種通達,不忘初心是一種修行,。 文/王素絢 世事洞明是一種通達 世事洞明是一種通達(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紅樓夢》里有句話,,“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strong> 何謂世事洞明,?世事洞明的人一定是智慧的,,這種智慧不只是聰明,像楊修那樣恃才傲物,、處處點破別人的心意,,最后自取滅亡的人絕不是世事洞明。 能稱得上世事洞明的人,,一定是能掌握分寸,、看透規(guī)律的人。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在《紅樓夢》中,,惜春奉命要畫榮國府行樂圖,不知道該怎樣著手,,薛寶釵一段話點出了其中的奧妙,,“該多該少,分主分賓,;該添的要添,,該減的要減;該藏的要藏,,該露的要露,。” 這種對分寸和尺度的拿捏,,就稱得上是“世事洞明”,,而薛寶釵的為人處世,也正是這段話的寫照,,她在為人處世上懂分寸,,知道怎樣的行為會讓關(guān)系變得融洽。 她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在賈府這個派系復(fù)雜,、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guān)系,。 對于賈母和王夫人,,她逢迎討好,對于大家都瞧不起的趙姨娘,,她也未嘗表現(xiàn)出冷淡和鄙視的神色,;甚至對于自己的“情敵”黛玉,寶釵也能夠體察她的心思,,在黛玉說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句子,,寶釵把黛玉單獨叫在一邊去說這件事情,而且把自己老底也說給黛玉聽,,最后得到了她的認可,。 世事洞明需要極高的情商,能夠摸透別人,,也會調(diào)整自己,,能夠洞察人心,也能夠掌握和運用世事中的規(guī)律,。 世事洞明需要極高的情商(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不忘初心是一種修行 初心,,也就是孟子所說的“赤子之心”。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所謂“赤子之心”,,也就是如嬰兒一般的心思,。嬰兒剛出生時,純真無暇,,沒有公私之分,,沒有你我之別。真誠坦白,,純正無邪,。后來在滾滾紅塵間,向死而生,。學(xué)會了分別,,學(xué)會了權(quán)衡,學(xué)會了算計,。這時候如果還能保持那份純真,,才尤為難得。 赤子之心是明明洞察利弊但不忘初心的真誠,是明知世間險惡還會溫柔待人的善良,,是剔除私心雜念的懷有最純粹的真摯,。是歷經(jīng)滄桑之后方知“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至高境界,。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洞明世事難,而洞明世事之后還能不忘初心則尤難,。明明知道怎樣做是聰明,,但卻寧愿選擇善良。 赤子之心是一種修行,,離不開對自我內(nèi)心的反省,。正如《論語》所說,“吾日三省吾身,?!毙枰刻於紝ψ约旱膬?nèi)心進行叩問,是否讓私心雜念蒙蔽了自己的雙眼,,是否因權(quán)衡較量而忘卻了自己的初心,? 世事洞明,不忘初心,,也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
|
來自: 勝武工作室 > 《佛釋儒道墨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