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陳平周勃是小人非君子是功臣非忠臣?
陳平與周勃均是西漢開國的功臣,,陳平是劉邦重要的謀士,周勃是劉邦重要的武將,。二人均是被封的開國的列侯之一:陳平先被封為戶牖侯,,后來被改封為曲逆侯;周勃被封為絳侯,。
劉邦在臨終時,,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眴柶浯?,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馀,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史記·高祖本紀(jì)第八》)
就是因為劉邦臨終的遺言,,在呂后稱制的時期,,陳平為丞相,周勃為太尉,二人的地位舉足輕重,。
就是因為二人舉足輕重的職位,,在呂后去世時,二人在諸大臣的協(xié)助下,,剿滅諸呂,,立代王劉恒為皇帝,是為漢文帝,。
就是因為二人剿滅了諸呂并立漢文帝為皇帝,,二人被認(rèn)為是功臣,也被認(rèn)為是忠臣,,忠于漢室的忠臣,。
但筆者認(rèn)為:認(rèn)為二人是功臣是正確的,但認(rèn)為二人是忠臣則是很不正確的,。
凡是忠臣,,首先應(yīng)該是君子,是德才兼?zhèn)涞木?,然后才有可能成為忠臣,,成為德才兼?zhèn)涞闹螄艹肌?/font>
司馬光說:“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睆臍v史的記載來看,漢朝從建立到穩(wěn)定,,陳平與周勃都立下了其他人難以與之相比的赫赫功勛,;但卻沒有見到,對二人品德方面的贊頌,。相反,,見到了一些不怎么好的記載:
“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復(fù)亂臣也,愿王察之,?!保ā妒酚浘砦迨り愗┫嗍兰业诙罚?/font>
“勃為人木彊敦厚,高帝以為可屬大事,。勃不好文學(xué),,每召諸生說士,東鄉(xiāng)坐而責(zé)之:‘趣為我語,?!渥瞪傥娜绱恕,!保ā妒酚浘砦迨摺そ{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記》記載了陳平的杰出謀略,,也記載了陳平盜嫂、變節(jié),、受金等劣跡,。《史記》記載了周勃的勇猛與杰出的戰(zhàn)功,,但未見周勃有任何杰出謀略的記載,。
從《史記》對二人的記載,及司馬光所持的“才與德”關(guān)系的觀點,,可以看出:陳平與周勃的才華和能力大大超出了二人的品德,,二人應(yīng)該是小人,而不是君子,。歷史上,,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小人成為忠臣的先例。陳平與周勃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不是忠臣而是功臣,。
《資治通鑒》第十三卷《漢紀(jì)五》之“高后元年(甲寅,公元前一八七年)”:
冬,,太后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平,、太尉勃,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王陵讓陳平、絳侯曰,;“始與高帝啑血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縱欲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于地下乎,?”陳平、降侯曰:“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绷隉o以應(yīng)之,。十一月,甲子,,太后以王陵為帝太傅,,實奪之相權(quán)。陵遂病免歸,。(《史記·呂太后本紀(jì)第九》記載與《資治通鑒》相同)
漢高祖劉邦去世前,,雖然推薦了陳平與周勃,使之分別擔(dān)任了丞相與太尉的極為重要的官職,。劉邦的遺言表明:劉邦是把“托孤”的重任,,交給了陳平與周勃,,也把自己用畢生心血開創(chuàng)的漢朝交給了陳平與周勃,讓他們二人盡心輔佐自己的兒子劉盈,。
劉邦的遺言表明了:漢高祖劉邦對陳平與周勃的才華與品德的高度信任,,相信他們能夠不辜負(fù)自己的托付,相信他們倆能夠保證漢室江山穩(wěn)如磐石,。但令劉邦沒有想到的是:在劉邦剛剛?cè)ナ?,尸體還沒有冷的時候,二人竟然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辜負(fù)了劉邦的信任,,不但馬上背叛了漢高祖劉邦生前的約定,支持了呂后分封諸呂為王的主張,,而且還為自己卑劣的言行進行了狡辯,。
此為陳平與周勃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不是忠臣而是功臣的例證之一,。
《資治通鑒》第十三卷《漢紀(jì)五》之“高皇后七年(庚申,,公元前一八一年)”:
陳平患諸呂,力不能制,,恐禍及己,。嘗燕居深念,陸賈往,,直入坐,,而陳丞相不見。陸生曰:“何念之深也,!”陳平曰:“生揣我何念,?”陸生曰:“足下極富貴,無欲矣,;然有憂念,,不過患諸呂、少主耳,?!标惼皆唬骸叭唬橹魏??”陸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diào),則士豫附,;天下雖有變,,權(quán)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臣常欲謂太尉絳侯,,絳侯與我戲,易吾言,。君何不交歡太尉,深相結(jié),?”因為陳平畫呂氏數(shù)事,。陳平用其計,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具樂飲,;太尉報亦如之。兩人深相結(jié),,呂氏諸益衰,。
在高后執(zhí)政的六年之中,未見陳平與周勃對國計民生有何積極的建議,,也未見陳平與周勃對保護劉邦的后代有任何實際的行動,,見到的卻是“陳平患諸呂,力不能制,,恐禍及己”,。只考慮自身安危而不考慮國家安危的丞相與太尉,只顧念自己利益而不顧念其他人利益的朝廷重臣,,只謀劃自身富貴而不謀劃劉氏江山穩(wěn)固且被寄予厚望的謀士與武將,,豈非小人乎?
倘無陸賈“為陳平畫呂氏數(shù)事”,,發(fā)出“為之奈何”的,、無奈的慨嘆的、堂堂一國丞相陳平,,又何能建功立業(yè)呢,?假如陳平真的沒有辦法,那也無需責(zé)備,。但一個能夠“六出奇計”從而輔佐劉邦打敗項羽且又保證漢室江山穩(wěn)如磐石的陳平,,怎么可能說出“為之奈何”的慨嘆呢?難道足智多謀的陳平就真的沒有任何辦法了嗎,?難道陳平還不如陸賈嗎,?陳平發(fā)出“為之奈何”慨嘆,其實質(zhì)又是什么呢,?
究其實質(zhì):陳平“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陳平就是“恐禍及己”。一個時時考慮自己的安危與利益而不考慮國家的安危與利益的人,,一個時時把自己的安危與利益置于國家的安危與利益之上的人,,怎么可能是君子與忠臣呢?
此為例證之二,。
《史記·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愿王察之,?!睗h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fù)之?dāng)?shù),,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睗h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fù)言,。
從《史記》的這一段記載來看,,絳侯周勃與陳平,最初就極不相睦,;周勃與灌嬰等看不起陳平的品德,,認(rèn)為陳平是小人。古語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絳侯周勃最初就瞧不起陳平“反覆”之品性,,可見,,絳侯周勃與陳平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既然不是一路人,,又何以最后相聚在一起呢,?為了利益,,為了自身的利益!
俗語說:“沒有永遠(yuǎn)的敵人,,沒有永遠(yuǎn)的朋友,,只有永遠(yuǎn)的利益?!睘榱吮Wo自身將來的利益,,兩個根本合不來的陳平與周勃最終聯(lián)手?!皟扇松钕嘟Y(jié)”的原因竟然是:為了在“天下有變”的時候,,保證自身將來的利益,而不是皇帝的安危,,更不是國家的安危。不顧大義,,或以大義為借口,,實質(zhì)上僅僅為了利益才走到一起的人,難道不是小人嗎,?
此為例證之三,。
《資治通鑒》“太宗孝文皇帝上(壬戌,公元前一七九年)”記載:
論誅諸呂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戶,、賜金各有差。絳侯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諫曰:“諸呂悖逆,,大臣相與共誅之。是時丞相為太尉,,本兵柄,,適會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莊,丞相益畏。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記載:
絳侯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自送之,。袁盎進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卑辉唬骸敖{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焙蟪弦媲f,,丞相益畏,。
關(guān)于這一段的記載,《資治通鑒》與《史記》大致相同,,《資治通鑒》在引用《史記》的記載時有所簡略,。但無論怎樣,我們還是依然從兩部書的記載中發(fā)現(xiàn):絳侯周勃在剿滅諸呂后的神態(tài)“意得甚”!
“意得甚”一句話極其形象而生動地刻畫出絳侯的小人神態(tài),,有了點功勞,,就沾沾自喜,尾巴翹到了天上,,不可一世,,仿佛除了自己就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事情了。一副驕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神態(tài),,不是小人的神態(tài)又是什么?
在剿滅諸呂時,,功勞最大的并不是絳侯周勃,,而是朱虛侯劉章?!妒酚浘砦迨R悼惠王世家二十二》記載:“朱虛侯首先斬呂產(chǎn),,于是太尉勃等乃得盡誅諸呂?!薄笆即蟪颊D呂氏時,,朱虛侯功尤大?!?/font>
但在封賞時,,周勃與陳平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益封太尉勃萬戶,賜金五千斤,。丞相陳平,、灌將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朱虛侯劉章,、襄平侯通、東牟侯劉興居邑各二千戶,,金千斤,。封典客揭為陽信侯,賜金千斤,?!保ā妒酚浘硎ば⑽谋炯o(jì)第十》)
君子是謙恭且“不敢貪天功以為己力”的,小人恰恰是“貪天功以為己力”的,?!罢撜D諸呂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戶,、賜金各有差,?!敝懿c陳平搶了誅殺諸呂的頭功,周勃還“意得甚”,,不是小人的品性與神態(tài),,又是什么呢?
周勃搶了頭功,,陳平搶了第二,。“貪天功以為己力”,,二人不是小人,,又是什么呢?
此為例證之四,。
袁盎說“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
袁盎的論述,,一針見血,,觸及本質(zhì):絳侯是“功臣”而不是“社稷臣”,。袁盎的“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一句話,,揭開了絳侯“誅諸呂”而“立功”的真面目: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為了漢家的江山社稷,。絳侯“誅諸呂”恰恰是在“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的有利條件下,才建立的功勞,。絳侯的“立功”乃“因人成事”,。
在袁盎識破了絳侯的真面目后,絳侯對袁盎表達(dá)了自己的憤怒:“后朝,,上益莊,,丞相益畏。已而絳侯望袁盎曰:‘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毀我,!’盎遂不謝?!保ā妒酚洝ぴ魂隋e列傳第四十一》)絳侯如此,,陳平也是那樣。呂后當(dāng)政時,,陳平與周勃對以呂后為首呂氏集團沒有任何的抗?fàn)?,默默無言,拱手食祿,,尸居素餐,。陳平為了自己的安全,巧妙地向呂后獻媚,,贏得了呂后的信任,,從而保住了自己的地位。陳平也是恰逢“大臣相與共畔諸呂”,,而自己身為丞相才“適會其成功”,。陳平也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
劉邦的臨終遺言,,使陳平與周勃獲得了丞相與太尉的高位。誅滅諸呂時,,陳平與周勃因居高位而獲得了“功勛”,。倘若劉邦的臨終遺言是選了其他人擔(dān)任宰相與太尉,那么誅滅諸呂的功勞就是其他人,,而不會是陳平與周勃了,。
阮籍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的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我覺得也可以借用來慨嘆陳平與周勃呀,!
此為例證之五,。
《資治通鑒》第十三卷《漢紀(jì)五》之“高皇后八年(辛酉,,公元前一八零年)”:
平陽侯頗聞其語,馳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軍,不得入,。襄平侯紀(jì)通尚符節(jié),,乃令持節(jié)矯內(nèi)太尉北軍,。太尉復(fù)令酈寄與典客劉揭先說呂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眳蔚撘詾獒B況不欺己,,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至軍,呂祿已去,。太尉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中皆左袒,,太尉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丞相平乃召朱虛侯章佐太尉,,太尉令朱虛侯監(jiān)軍門,令平陽侯告衛(wèi)尉:“毋入相國產(chǎn)殿門,?!眳萎a(chǎn)不知呂祿已去北軍,乃入未央宮,,欲為亂,。至殿門,弗得入,,徘徊往來,。平陽侯恐弗勝,,馳語太尉,。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公言誅之,,乃謂朱虛侯曰:“急入宮衛(wèi)帝,!”朱虛侯請卒,,太尉予卒千馀人。入未央宮門,,見產(chǎn)廷中,。日餔時,遂擊產(chǎn),,產(chǎn)走,。天風(fēng)大起,以故其從官亂,,莫敢斗,,逐產(chǎn),殺之郎中府吏廁中,。朱虛侯已殺產(chǎn),,帝命謁者持節(jié)勞朱虛侯。朱虛侯欲奪其節(jié),,謁者不肯,。朱虛侯則從與載,因節(jié)信馳走,,斬長樂衛(wèi)尉呂更始,。還,馳入北軍報太尉,。太尉起,,拜賀朱虛侯曰:“所患獨呂產(chǎn)。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辛酉,,捕斬呂祿而笞殺呂嬃,使人誅燕王呂通而廢魯王張偃,。
依據(jù)本段記載:(一)周勃連北軍都進不去,,是在襄平侯的幫助下,才進入的,。作為一國之太尉,,卻沒有辦法進入北軍,可見,,周勃之無能,。(二)“丞相平乃召朱虛侯章佐太尉”,倘無諸大臣尤其是朱虛侯的幫助,,陳平與周勃能否有作為,,尚未可知,。(三)在剿滅諸呂的過程中,陳平除了“召朱虛侯章佐太尉”一件事情外,,未見對剿滅諸呂有其他任何事情的記載,。(四)“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公言誅之”,,作為三軍之主帥的周勃,,其膽量竟然如此之小、魄力竟然如此之弱?。ㄎ澹┲焯摵顨⑺绤萎a(chǎn)后“馳入北軍報太尉,。太尉起,拜賀朱虛侯曰:‘所患獨呂產(chǎn),。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朱虛侯殺死呂產(chǎn)后,,作為三軍統(tǒng)帥之周勃,,才部署“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在呂產(chǎn)死后,,捕殺“諸呂男女”的任務(wù),恐怕是任何一個低級軍官都能夠輕松做到的事情,,又何須太尉呢,?(六)仔細(xì)閱讀本段記載,就會發(fā)現(xiàn):剿滅諸呂的主要任務(wù)是朱虛侯做的,,身為丞相的陳平與身為太尉的周勃,,竟然沒做什么!
此為例證之六,。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yè),蘇秦濟弱燕,。由此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yè)矣,?!保ú懿佟肚蟛帕睢方ò彩拍辏?14年))
后人的評價,往往更客觀,。曹操在《求才令》對陳平的評價,,再加上《史記》對陳平品德的記載,可為例證之七,。
在劉邦的遺言中,,王陵也是丞相之一。王陵的言行與陳平形成了鮮明對比,,王陵才是忠臣,。
王陵的事跡以及關(guān)于此事的記載在《史記·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陳平”的本傳中沒有記載,但在“附王陵”的事跡中有如下記載:
安國侯既為右丞相,,二歲,,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諸呂為王,,問王陵,,王陵曰:“不可?!眴栮惼?,陳平曰:“可?!眳翁笈?,乃詳遷陵為帝太傅,實不用陵,。陵怒,,謝疾免,杜門竟不朝請,,七年而卒,。
依據(jù)《史記·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與本文前面摘錄的《資治通鑒》的記載,同為劉邦去世前推薦的顧命大臣,,在呂后要改變劉邦遺命的時候,,王陵進行了面折廷爭,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進行了不屈的抗?fàn)?。倘使陳平與周勃也能夠像王陵一樣,,呂后的計謀是不可能會得逞的。在大是大非面前,,王陵何其高尚,!陳平與周勃何其卑劣,!面對王陵的批評,陳平,、周勃的“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的話,明顯地看出了二人的狡辯與卑劣的品質(zhì),!
后來的事實證明:“面折廷爭”,,陳平與周勃,不如王陵,;“全社稷,,定劉氏之后”,陳平與周勃,,也是“敲的邊鼓”,。“敲邊鼓”,,是最劃算的:成功了,,功勞不會比任何人少;失敗了,,也沒有什么責(zé)任,!陳平與周勃,何其狡猾,!何其卑劣,!
“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保ɡ钍烂瘛顿n蕭瑀》)越是到關(guān)鍵時刻,越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關(guān)系到身家性命關(guān)鍵時刻,王陵是高尚的,,是君子,,是忠臣;陳平與周勃是猥瑣的,、卑劣的,,是小人,是功臣。
此為例證之八,。
《史記·呂太后本紀(jì)第九》記載: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宮,太子襲號為帝,。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并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眳魏蟠笈耸谷苏仝w相,。趙相徵至長安,,乃使人復(fù)召趙王。王來,。
周昌不是劉邦臨終前推薦的顧命大臣,,卻寧可冒著被殺的危險也敢于對抗權(quán)勢熏天的呂后,盡自己所能保護著劉邦的兒子,,其忠誠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陳平與周勃,。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保ā墩撜Z·泰伯第六》)
王陵與周昌才是君子,是忠臣,。陳平與周勃不是君子,,也不是忠臣。劉邦選擇了王陵與周昌,,劉邦可以瞑目了,!
此為例證之九。
司馬光曰:“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shù),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yán),,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yán)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dāng)∽樱庞锈哦虏蛔?,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資治通鑒卷一》
依據(jù)司馬光論述的“才與德”之區(qū)別,,陳平與周勃完全可以說是“有才”而“無德”之人,。此為理論之例證。
歷史上,,對陳平與周勃的評論比較高:認(rèn)為他們是忠臣,,陳平是良相,周勃是良將,。
他們的行為,,尤其是誅滅諸呂的功勞,讓漢朝的臣民,,還有后代的臣民,,認(rèn)為:他們就是漢朝的忠臣,而且是大忠臣,。
但筆者認(rèn)為:他們不是忠臣,;他們不但不是忠臣,而且永遠(yuǎn)都不可能是忠臣,;他們只能是功臣,。
忠臣,中心是“忠”,,就像主人養(yǎng)的狗一樣,,忠誠不二,。俗語有:“忠臣不事二主?!边@樣的臣子,,才是“忠臣”。
功臣,,中心是“功”,,有了功勞,才是功臣,。功臣,,只是有了功勞,但不一定忠于主人,。如,,雍齒,“高帝之仇也”,。雍齒,,就是功臣,不是忠臣,,因為他曾數(shù)次背叛劉邦,。就是因為雍齒的功勞大,劉邦才舍不得殺掉他,。
陳平,,始終是功臣,而不是忠臣,。周勃,,起初是忠臣,后來變?yōu)楣Τ肌?/font>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論語·泰伯第六》)
陳平與周勃,,“六尺之孤”被殺而無一言一計施救,,“百里之命”改變而無一言一行捍衛(wèi),“臨大節(jié)”而屈服卻百般狡辯,,豈非小人哉,?小人也!能被稱為忠臣嗎,?絕對不能,!
陳平與周勃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他們是投機取巧的小人,,是隨風(fēng)倒的小人,,是出賣原則的小人,是見風(fēng)使舵的小人,,是唯利是圖的小人,。
他們的隱蔽性很強,他們的用心很難被識破,,他們常常被認(rèn)為是好人,。
在“政治大火”要燒起來的時候,他們揣測形勢,,他們見機行事,,估量“政治大火”對他們的利弊,他們或是把即將燃燒的“政治大火”引向其他方向,,或是趨利避害,,或是唆使他人為自己火中取栗,或是扇風(fēng)添柴而使之燒的更旺,,從而火中取“利”,。
他們的原則是:只要不危及自己的身家性命與安全,只要不損害自身的利益,,什么原則,,什么忠誠,,什么良知,,什么朋友,什么良心,,什么廉恥,,統(tǒng)統(tǒng)都被他們拋在腦后,或成為他們攀爬的墊腳石,。
一旦形勢有了變化,,他們馬上呼應(yīng)新的形勢,他們永遠(yuǎn)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們永遠(yuǎn)是政治上的“變色龍”,,他們永遠(yuǎn)站在有利的一方。在他們的眼里,,利益是最高的,,只要有利益,沒有什么不可以出賣的,。
但善良而忠厚的人們,,還常常把他們當(dāng)作君子,、忠臣!唉,!“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呀!
歷史上,,也總有像陳平,、周勃這樣的人,他們總是能夠混淆是非,,他們總是能夠欺騙善良人的眼睛,,他們總是被人們認(rèn)為是君子,他們總是被人們認(rèn)為是忠臣,。
在舊主面前,,他們是“忠臣”;在新主面前,,他們依然是“忠臣”,;即使新主與舊主是“冰炭不相容”的,他們也能夠做到永遠(yuǎn)是“忠臣”,。
陳平與周勃雖然是小人,,是沒有脊梁的小人,但他們并不是最卑劣的小人,。最卑劣的小人,,忘恩負(fù)義,恩將仇報,,就像東郭先生所救的狼一樣,。陳平與周勃雖然是小人,但他們不會幫助呂后誅殺劉邦的其他子孫,,也不會主動獻媚請求誅殺劉邦的其他子孫,。但在呂后誅殺劉邦的其他子孫的時候,他們倆也不會舍棄自己的榮華富貴而拼命地保護劉邦的其他子孫,,而是會袖手旁觀,。既不會推一把,也不會拉一把,,這就是陳平與周勃,。無論劉邦曾經(jīng)給過他們倆多大的恩惠,保護他們自身的利益永遠(yuǎn)是他們倆的最高目標(biāo),。他們畢生追求的就是利益,,或者說是榮華富貴。為了榮華富貴,,他們可以出賣一切,。這有歷史事實為證,!
陳平與周勃是小人,是投機取巧的小人,,是見風(fēng)使舵的小人,。他們倆搖擺于呂后與劉邦的子孫之間,腳踏著兩只船,,分別表著忠心,,各自下著賭注。無論哪一方勝利,,陳平與周勃都不會失去他們的利益,。無論是對呂后還是對劉邦的子孫而言,陳平與周勃永遠(yuǎn)都是極其忠心的一種特殊的小人,。
拋棄劉邦的臨終遺言,,漠視劉邦的子孫被殺,陳平與周勃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忠臣,。陳平是丞相,周勃是太尉,,二人因所處的位置而建立大功,,陳平與周勃是“因人成事”的功臣。
剿滅諸呂,,是諸大臣之力,,功勞最大的是朱虛侯,并非陳平與周勃,。陳平與周勃,,卻“貪天功以為己力”,陳平與周勃不是君子而是小人,!
厚重的歷史,,在展現(xiàn)給后人以真實的時候,總是曲曲折折,,同時伴隨著厚厚的迷霧。
更多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