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根本使命就是培養(yǎng)人才,,所謂世界一流大學就是它能培養(yǎng)出世界一流的人才,,這毋庸置疑。但是二流,、三流的大學永遠都關起門來,,不聘請一流的人才,,試問二流、三流的大學加上二流,、三流的教授能培養(yǎng)出一流的人才嗎,? 中國的大學改革是否有危險的傾向,是否是將中國的大學改革為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我不敢遑論,。但是甘先生以北大博士能不能去二流,、三流大學任教為標準判斷北大是否為世界一流的論證邏輯卻不敢茍同。 甘先生首先從一個假設開始'假如17年后,,北京大學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魯,、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學培養(yǎng)的博士所組成,,而與此同時北京大學自己培養(yǎng)的博士則只能去中國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學任教,試問那時的北京大學是變成了世界一流大學,,還是變成了中國的二流或三流大學,?' 甘先生提出的這個假設首先從根本上說就是個偽命題。17年后,,北京大學的教授,、副教授和講師能否都由世界一流大學培養(yǎng)的博士組成,這本身就是個疑問,。而這個命題的潛在前提就是甘先生在立論時已經承認哈佛,、耶魯、芝加哥等學校為世界一流學校,,與此同時,,中國本土的北京大學等則為二流、三流大學,。既然已經承認彼此的差距,,為何又關起門來,閉關自守,,抱殘守缺,,將二流、三流大學培養(yǎng)的博士繼續(xù)留校,,難道這就應該是北大改革的方向嗎,? 大學的根本使命就是培養(yǎng)人才,所謂世界一流大學就是它能培養(yǎng)出世界一流的人才,這毋庸置疑,。但是二流,、三流的大學永遠都關起門來,不聘請一流的人才,,試問二流,、三流的大學加上二流,、三流的教授能培養(yǎng)出一流的人才嗎,? 甘先生接著就其提出的假設給出了三種答案,第一種'17年后北京大學本身培養(yǎng)的博士越來越吃香,,受到哈佛和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學競相聘請,,亦即以'北大博士'這一學術資格就可以成為哈佛教授或牛津教授等的越來越多,那么我們大概可以說,,北京大學開始進入了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第二種'北京大學博士在中國本土一流大學任教的比例在國內名列前茅,表明北大仍未進入世界一流大學,,但可以肯定北大仍然是中國一流的大學',。第三種'北大博士只有資格到中國的二流和三流大學任教,就意味著北大下滑成了中國二流甚至三流大學',。 退上幾步講,,就算該提問的立論正確,相信北大的目標應該是朝著第一種方向在改革,。但問題是,,如果不聘請國外的一流大學的人才,不用英語發(fā)表論文,,難道讓北大的博士們去哈佛,、耶魯用中文去任教嗎?如果不建議教師用英語寫作論文到英美期刊發(fā)表的話,,毫無疑問,,北大的博士們將永遠失去了去哈佛、耶魯的機會,,他們永遠只能是固步自封,,自娛自樂。 接著甘先生提出了一個'留美近親繁殖'的概念,。實在不知道先生在憂慮什么,?眾所周知,按照習慣理解,,美國擁有的世界一流大學數量眾多,,并非能用哈佛、耶魯、芝加哥所籠統代替,,況且,,每年從美國眾多一流大學中畢業(yè)的博士留學生,未必也完全不可能被北大所吸收,,何來近親繁殖之憂,。近幾年來,國家從海外大力招引人才,,其顯而易見的背景就是這些海歸博士們回國的數量并非多數,,這點難道甘先生完全不關心嗎? 最后甘先生建議以立足華人大學的理念改革北大,,文章中提到,,北大最近三、五年聘請的年輕教師可能是北大歷史上最優(yōu)秀最有潛力的人才,,不知道先生和北大文科里多少年輕教師有過交往,,做過如何的調查,以何標準斷定這些教師就是北大歷史上最優(yōu)秀最有潛力的人才呢,?文章中還提到,,大多數文科留美博士都擠在美國學術界一個邊緣的方寸之地,即所謂的中國研究,。先生武斷地認為,,以西學的問題和方法研究進行的中國研究只是皮毛之學。恕我淺陋,,我沒有拜讀過先生的幾本著作,,但是看先生的介紹,先生也是以西學為參照,,提出深入中國文明歷史的脈絡理解中國,。失去西學的參考,難道中國研究應該回到晚清抑或宋明以前嗎,?先生還進一步指出,,中國留學生選擇所謂的中國研究領域是因為中國人懂中文作中國研究論文容易。甚至冠冕堂皇地指出,,在美國拿個博士只要中人之才就綽綽有余,。先生應該完全不知道留學美國(以美國為代表),或者是能獲得留學資格的絕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國內所謂的一流高校,,從未聽說國內所謂二流三流的大學有多少學生能夠獲得赴國外留學的機會,(統計比例中即可看出),,難道中國一流大學里的這些赴國外留學的學子都是中流之才嗎?建議以先生的天資可以去試試去美國哈佛拿個博士學位,,看看是否綽綽有余,。 先生以北大現有的改革乃亂北大,,亂中國高教方案的姿態(tài),站在中國高教改革的高度,,建議北大留用國內博士,,聘任專攻西學的留美博士,即使聘用中國研究的留美博士,,也得證明其人至少在西方的中國研究領域是領頭學者,。既然先生已經承認現今北大為世界二流、三流的大學仍然堅持留用二,、三流大學培養(yǎng)的博士,,先生所堅持的改革之路難道就是如此嗎?難道這樣北大就可以走向世界一流嗎,?其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先生對此并不陌生,,如果先生主張都聘用專事西學之人的話,試問聘用的意義何在,?大家都在中國搞西學研究,,這和先生提出的西學中的中國研究都是皮毛之學,本質上有何區(qū)別,?既然不認可西學中的中國研究學者,,為何還主張西方中國研究領域中的領頭學者可以聘用呢? 先生的邏輯說到底就是反對改變北大的現狀,,也即替北大17年內退休的教授代言鳴冤,,筆者并非是對老一輩學者的不敬,但是甘先生自己都承認北大如今年輕的講師副教授都超過許多教授,,他們生活待遇最低,,工作條件最差,那為什么就不可以讓老一輩的教授們退下來,,把優(yōu)越的位置,,優(yōu)厚的待遇提供給最年輕最優(yōu)秀的青年學者呢?甘先生口口聲聲地替中國高教改革出謀劃策,,其本質恐怕仍然不過是在為既得利益群體代言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