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span> 自從元和時代韓愈推尊李杜以后,,王維已難以與李杜比肩,但在后世多數(shù)論者看來,,王維才是“盛唐之音”的“正宗”,。特別在近體詩尤其是律詩的確立與新變方面,王維更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清人方東樹在《昭昧詹言·通論七律》中把王維,、杜甫的七律分為兩大派別,他說:“何謂二派,?一曰杜子美,,如太史公文,以疏氣為主,。雄奇飛動,,縱恣壯浪,凌跨古今,,包舉天地,,此為極境。一曰王摩詰,,如班孟堅文,,以密字為主。莊嚴妙好,,備三十二相,,瑤房絳闕,仙官儀仗,,非復塵間色相,?!标P于王、杜七律何者為高,,后世也有許多爭論,。胡震亨在《唐音癸簽》中說道:“七言律獨取王、李而絀老杜者,,李于鱗也,。夷王、李于岑,、高,,而大家老杜者,高廷禮也,。尊老杜而謂王不如李者,,胡元瑞也。謂老杜即不無利鈍,,終是上國武庫,;又謂摩詰堪敵老杜,,他皆莫及者,,王弇州也。意見互殊,,幾成諍論,。”不過,,今天看來,,七律一體成熟極致于杜甫已是不易之論。而于五律這一體,,王維卻頗足以與杜甫相頡頏,。 王維五律素以精工優(yōu)美、空靈淡泊著稱,。對其創(chuàng)作特點與成就,,前人已多所論及。而其文學史意義,,則似乎還需要進一步抉發(fā),。關于此,我們擬從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獨構一種詩體典范 站在今天的接受視域來看,五律大致有幾種范型,。除去以李白,、孟浩然等人所作“古風式非‘常格’五律”(李锳《詩法易簡錄》)以外,,王維式五律和杜甫式五律是最重要的兩種范型。王,、杜五律基本都秉承“沈宋”,、杜審言五律純以律法運行、句裁字密的路數(shù),,但“少陵五言律,,其法最多,顛倒縱橫,,出人意表”(陸時雍《詩鏡總論》),,與王維的“固定套路”還是有著明顯區(qū)別,也分別有著不同的傳承路線,。 杜甫五律,,法式最多,不一而足,。就句法而言,,杜甫“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王得臣《麈史》),;就對法而言,,往往看似不對或對得十分樸拙,實際上卻是非常工整,,并且寄慨遙深,。 相形之下,王維五律法式則較為平直單一,。最“標準”的章法是起承轉合井然有序,,起句多平平,常直接點題,,如《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終南別業(yè)》“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等,。接著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景或寫人在景中的活動,而這往往是詩中最精彩之處,。 對此特點,,前人多有論述。王夫之《唐詩評選》中評王維《酬張少府》曾說“右丞每于后四句入妙,,前以平語養(yǎng)之,,遂成完作”。說是“每于后四句入妙”,,恐不盡然,,但卻道出王維五律結構平易的特點,這與杜甫慣?!罢Z用倒挽”有很大的區(qū)別,。其于章法布置隨順自然,由其漸入佳境,,從中也可看出王維不用機心,、淡泊隨適的人生態(tài)度,但并不妨礙代表貴族詩風的王維講求格調律法,,他的五律中二聯(lián)往往句式互異,,并肩對與流水對雜用,句法一疏一密,,處處見出格調,,極具范式價值。最后尾聯(lián)略加合攏,,或放或收,,完足題意。 值得注意的是,,王維五律中二聯(lián)少用典,尾聯(lián)卻用典較多,,特別是一些酬贈詩,。如《送邢桂州》《送梓州李使君》《山居秋暝》《涼州郊外游望》《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漢江臨泛》《和尹諫議史館山池》《奉和楊駙馬六郎秋夜即事》《送崔三往密州覲省》《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送孟六歸襄陽》諸詩尾聯(lián),或正用或反用,,皆取古人故事,。沈德潛即稱《送丘為落第歸江東》末聯(lián)“知禰不能薦,羞稱獻納臣”是“反用孔融薦禰衡事”以表“自咎”之意(《唐詩別裁集》),。尾聯(lián)用典顯得整首詩雅潔精致,,饒有興味。 句法上王維五律亦多用常見語式,。音節(jié)多數(shù)是“二一二”或“二二一”,,“變格”句式遠較杜甫五律為少。如果是“二一二”結構,其中那個單音節(jié)字一般是動詞,,極少杜詩常用的如“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空囊》)、“檐雨亂淋幔,,山云低度墻”(《秦州雜詩二十首》十七),、“幽花欹滿樹,小水細通池”(《過南鄰朱山人水亭》)那用形容詞修飾名詞的用法,。語法形式多是“狀語+主謂”(狀語可修飾主語也可修飾謂語),,如“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者純粹的主謂結構,如“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其實,,杜甫造語語法類型的豐富,、詞性運用的靈活及好用雙聲、疊韻詞的習慣,,只要看他的兩個相似的對句就足見一斑:“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上兜率寺》)與“江山城宛轉,棟宇客徘徊”(《上白帝城二首》其二),。相形之下,,王維五律更顯“無意”,然而此“無意”中自有“有意”在,。就其“無意”一面而言,,王維五律的句式實際上就是漢語最為普遍的句式,自漢魏五言詩興起特別是齊梁新體以來詩人們最慣常使用的句式,,用在五律一體中,,之前則有陳、杜,、沈,、宋,并非王維獨創(chuàng),。其整體章法亦是如此,,起承轉合直順而下也是初唐律詩中最普遍采用的章法格式。更重要的是,,其作品整體予人一種淡遠無心之感,,不見刻露之跡,;而就其“有意”一面而言,結構謹嚴,,用語精雅,,音調協(xié)和,對仗工切,,細考其聲律,,分毫不爽,自是右丞家數(shù),。 可見,,王維五律的意義之一就在于用這樣一種既自然隨順又精致工整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五律新的范式,把“格調整齊,,時有近拙近板處”的“初唐體制”變化成許多詩論家眼中的盛唐諸體之最,。清人姚鼐說:“盛唐人詩,固無體不妙,,而尤以五言律為最,。此體中,又當以王,、孟為最,,以禪妙悟論詩者正在此耳?!保ā督耋w詩鈔》)此說當然是姚鼐自己的一家之言,,但王維五律為盛唐典范確為的論。 二,、 標舉一個美學至境 王維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五律范式,,在美學上,也為這種當時并不完全成熟的詩體“量體裁衣”似的創(chuàng)造了一種為后世所推崇的美學境界,。 王維五律“清淡”詩風的來源一般認為是陶淵明的五古,,這沒有什么問題,但有兩點需要說明,。首先,,得陶詩神韻的不只有王維,沈德潛論唐人學陶云:“王右丞得其清新,,孟山人得其閑遠,儲太樸得其真樸,,韋蘇州得其沖和,,柳柳州得其峻潔?!钡蹙S詩風有其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王維五律清淡之中有麗質,故而顯得“清麗”。這種清麗主要來源于謝靈運,。王世貞評謝靈運詩“至秾麗之極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極而更似天然,則非余子所可及也”(《書謝靈運集后》),,無獨有偶,,章學誠在《王右丞集書后》說“摩詰蕭遠靜謐,淡然塵外,,詩文絢爛歸入平淡”,,這不相連屬的兩個評價卻道出謝、王二人審美取向和藝術境界的相似,。 沈德潛還曾將謝詩與陶詩作過比較:“陶詩合下自然,,不可及處,在真在厚,。謝詩經(jīng)營而反于自然,,不可及處,在新在俊,。陶詩勝人在不排,,謝詩勝人正在排?!保ā墩f詩晬語》卷上)總的來說,,王維五律“自然”的勝境既是得陶詩之“自在”,又是得謝詩之“精工”,,在“排”與“不排”之間,。就風貌講,有的詩顯得簡古一點,,有的詩顯得清麗一點,,但簡古者不似陶潛直用家常語,清麗者也較少謝客之精琢與富艷,,王維五律有自己專屬的美感,。 其次,不同詩體有著相對較為固定的審美屬性,,律詩總的來說是以精致為佳,,王維五律中一些作品特別是一些應制詩是寫得十分精致的,如“徑轉回銀燭,,林開散玉珂”(《從岐王過楊氏別業(yè)應教》),、“座客香貂滿,宮娃綺幔張”(《從岐王夜宴衛(wèi)家山池應教》),、“柳暗百花明,,春深五鳳城”(《早朝》),、“九門寒漏徹,萬井曙鐘多,。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絳河”(《同崔員外秋宵寓直》)等,處處體現(xiàn)盛唐都城貴族文化的審美趣味和初唐以來五律詩體的美學規(guī)范,。即使是晚年所作的淡泊清遠的作品也仍可以見出秀雅的特點,,同時代人殷璠在其所輯的《河岳英靈集》序中就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王維五律美學建構的意義之一就是把本屬于陶淵明,、謝靈運在五言古詩中的審美意味部分地移植到一種新的有自身審美規(guī)范性的詩體之中,,并經(jīng)過一番微妙的“化學反應”,融合時代的賜予與自身的感悟,,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既源于古人又屬于自我的美學境界,。王維詩空靈淡泊,風華潔麗,,富于禪趣且充滿生命節(jié)律活潑的靜美,,這種境界既是不可復現(xiàn)的盛唐高標的展現(xiàn),在后世“神韻”論者看來,,在諸多“清淡派”詩作之中,,王維詩才是真正的無可爭議的典范。 關于這點,,后世“神韻”論的集大成人物王士禛在他晚年編選的《唐賢三昧集》中選錄唐代44位詩人的415首詩,,其中王維一人的作品就入選有112首,占到全集數(shù)目的四分之一還多,;而入選作品數(shù)量排第二的孟浩然只有48首被選入,,足可說明王維在“宗唐盟主”、“神韻宗主”王士禛心目中的“唐音正宗”,、“神韻正宗”的地位,。 王維詩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一種前所未有后亦罕聞的美學的至境,在與外在景象不期而遇中完成對自身內在生命的觀照,,物我兩適,,一片化機。當然這種境界是就王維詩總體而言,,本不單指五律,。且五律因為有一些格式的限制,或許也并不是展示“神韻”的最佳范式,。王士禛闡述他的詩學理念的時候,,經(jīng)常點名例舉的是五絕:“嚴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如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唐人五言絕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與凈名默然,達磨得髓,,同一關捩,。”(《帶經(jīng)堂詩話》)但我們也要看到,,實際上王維卻能使五律也達到同樣的審美境界,,這正是他對五律詩體美學建構的重要貢獻所在。姚鼐曾指出五律和禪悟的關系:“盛唐人詩,,固無體不妙,,而尤以五言律為最。此體中,,又當以王,、孟為最,,以禪家妙悟論詩者正在此耳,。”(《今體詩鈔》)王士禛在另外一個場合也曾舉王維五律的句子“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說明何者為“妙諦微言”(《蠶尾續(xù)文》),。 因此,,王維在他的五律中展現(xiàn)出的高華境地和澄夐趣味,,就不僅具有泛泛的美學價值,,而且是中國古代五律創(chuàng)作史和詩體建構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對五律這一詩體進行的一次新的美學規(guī)范。 三、 形成一脈創(chuàng)作影響 從創(chuàng)作模式上看,文學史上存在有一脈與王維五律承祧關系明顯的詩人或詩人群體,。略舉大概,,則有大歷諸子,、“賈姚”,、“九僧”,、“四靈”等,。這些詩人在體裁選擇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多采五律,。姚合編《極玄集》,,以王維為開篇,所選絕大多數(shù)為五言律詩,。此書被晚唐山林隱逸詩人奉為寫作范本,從中可見這派詩人的詩體偏好,。而且,,他們的寫作題材和模式也與王維近似,。我們就一些比較突出的相近之處簡單談一談,。 這一派詩人的五律一般是開篇點題,,末聯(lián)收合題意,,而于中間兩聯(lián)格外著力,這恰是王維五律的特點,。劉長卿、錢起,、郎士元等大歷詩人作五言律詩時便有精心錘煉中間兩聯(lián)的傾向,,但整首詩尚可意思完足。到了賈島,,中兩聯(lián)與全詩雖有脫節(jié)之嫌,但無疑也是著力最多者,。清人賀裳指出:“賈專寫景,意務雕搜?!保ā遁d酒園詩話》)到了九僧、四靈,此法尤甚,。許印芳評九僧詩就說:“其詩專工寫景,又專工磨煉中四句,,于起結不大留意,,純是晚唐習徑……此等詩病皆起于晚唐小家,而九僧承之,,四靈又承之,,讀其詩者,煉句之工,,猶可取法,。至其先煉腹聯(lián),后裝頭尾之惡習,,不可效尤也,?!保ɡ顟c甲《瀛奎律髓匯評》)正因為頭尾是“后裝”的,往往只是平平地敷衍題意,,湊合完篇,。 至于說用語習慣,這派詩人與王維也頗為接近,,詩中很少杜甫式的將一副詞或形容詞置于句首或使用雙聲疊韻作對仗的構句,。如賈島詩“廢館秋螢出,空城寒雨來,。夕陽飄白露,,樹影掃青苔”、“石縫銜枯草,,查根上凈苔,。翠微泉夜落,紫閣鳥時來”,,意象選擇,、語法結構、音節(jié)劃分都基本一樣,,是較為典型的王維式對句,。至若徐照“眾船寒渡集,高寺遠山齊,。殘磬吹風斷,眠禽壓竹低”(《題衢州石壁寺》),,徐璣“寒煙添竹色,,疏雪亂梅花”(《孤坐》)、“寒水終朝碧,,霜天向晚紅,。蔬餐如野寺,茅舍近溪翁”(《冬日書懷》),,翁卷“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冬日登富覽亭》),趙師秀“石壇遺鸛羽,,粉壁剝龍形”(《桐柏觀》),、“池靜微泉響,天寒落日紅”(《壕上》),,亦復如此,。 從審美特征看,王維五律開出所謂的“清淡”一派,。我們先梳理一下“清淡”一派,。在五律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清淡風格的,,除了之前我們說的大歷詩人、“賈姚”“九僧”“四靈”,,較為著名的詩人或詩派似乎還可加上宋代的梅堯臣,、明末的竟陵派、清代的神韻詩派和浙派,?!扒宓憋L格一派的緣起,前人往往歸之于張九齡,。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之以風神者也,?!贝_實,“張九齡的寫景詩雖然大多風格典重密實,,卻又別具一種清高脫俗的氣質,,在襟懷與氣格的融匯之中往往形成既孤清又遠曠的藝術境界”(許總《唐詩史》,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00頁),。 不過,清淡詩派的形成有一個共同的佛禪思想背景,,自唐以后,,清淡的詩風與禪悅的境界就不無關系。談到對佛禪的傾心,,王維自不必說,,大歷諸子與佛禪亦頗為接近。之后賈島曾經(jīng)出家為僧,,“衲氣終身不除”(陸時雍《詩鏡總論》),。而在“四靈”那兒,從徐照《山中》詩語“野蔬僧飯潔,,山葛道衣輕”和趙師秀《龜峰寺》詩語“螢冷粘棕上,,僧閑坐井邊”中也可看出其與王維、賈島詩不僅題材接近,,思想基礎也相似,。其后的鐘,、譚、厲鶚亦復如此,。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唐以后清淡一派的實際“盟主”是最早將詩境與禪境合二為一的王維。 但是,,隨著“盛唐時代的一去不復,,王維詩歌的雍容和緩之態(tài),對于灰暗壓抑命運中彷徨無奈的文人寒士來說近乎遙不可及的縹緲云山”,,于是清淡詩風日漸衰頹,,“賈島的‘變格入僻’(王定保《唐摭言》),,既有對王維所確立的藝術范式的承緒,,又創(chuàng)造出苦思奇僻的新范式”。不過,,賈島畢竟還是與“清深閑淡”的“王,、孟、韋,、柳”一脈相承,,“以此觀之,王維詩歌雖未在后世形成宗派,,但其詩歌藝術已經(jīng)成為一個潛在的藝術背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滲透到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去,因而在后世發(fā)揮著巨大而持久的深刻影響,,賈島及其追隨者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就是這一影響力的一種較為突出的體現(xiàn)”(袁曉薇《從王維到賈島:元和后期詩學旨趣的轉變和清淡詩風的發(fā)展》,,《中國韻文學刊》2007年第2期)。 就唐代大詩人對后世的影響而言,,王維有他的特殊性。由于他曾接受偽職,,在宋代士人群體中自然不會得到普遍的贊譽,,但王維仍有他自身的特點。一方面,,優(yōu)游山林,,與現(xiàn)實世界若即若離的人生態(tài)度成為了他之后許多文人選擇的姿態(tài),而且不只是末世文人,。聞一多先生說,,賈島是“唐以后各時代共同的賈島”,或許更準確地說,,賈島是每個末世和帶著末世特征的時代共同的賈島,,而王維則是近世以來每個時代共同的王維,,從距他不遠的大歷文人到清代盛世氛圍下的“神韻”詩派,我們都可以看到王維的影子,。另一方面,,王維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盛唐韻味、格調也必然成為后世對那一個再也回不去的遙遠的夢的追憶和追求,。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就評價王維《觀獵》詩云“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這樣看來,王維不僅成為“神韻”論者的偶像,,同時也是“格調”論者的典范,,這種待遇,恐怕連杜甫也未曾有過吧,。似乎我們還可以這么說,,代表王維詩歌最高成就之一的五律的創(chuàng)作不僅具有完善一種詩體的價值,而且對中國近古文學史進程的構建也有著別樣的意義,。 其實,,我們今天翻開一本明清人的詩集,讀到一首五律,,我們會說這首是王維式的,,那首是杜甫式的;這首是王維式的但帶點杜甫的味道,,那首是杜甫式的但帶點王維的味道,。如果是這樣的話,王維五律的文學史意義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黃立一 華僑大學文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