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高鐵樞紐城市標準:八縱八橫時代十大米字型高鐵樞紐城市 武漢米字型高鐵網(wǎng)示意圖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部地區(qū)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yè)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6年末,,全市下轄13市轄區(qū)、3個國家級開發(fā)區(qū),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7萬人,。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中心城區(qū)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zhèn)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漢也被譽為“百湖之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和眾多湖泊。城市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錆h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nèi)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高鐵網(wǎng)輻射大半個中國,擁有40多條國際直達航線,,是華中地區(qū)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內(nèi)的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清末洋務運動促進了武漢的工業(yè)興起和經(jīng)濟發(fā)展,,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jīng)濟中心,。武漢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fā)祥地,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的開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截至2015年,,武漢擁有高校82所,,僅次于北京,居全國第二,;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shù)量僅次于京滬,,居全國第三;在校大學生,、研究生總數(shù)達107.26萬人,,僅次于廣州,居全國第二。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也是長江三峽旅游線的門戶,。武漢的人文景觀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截至2016年,,市內(nèi)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3家,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15家,。 武漢大學前身為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chuàng)立的自強學堂,,1928年,更名為“國立武漢大學”,。學校瀕臨東湖,,環(huán)抱珞珈山,校園內(nèi)綠樹成蔭,。近年來,,武大的櫻花名聲遠揚,校園內(nèi)主要賞櫻地點有:櫻花城堡,、櫻花大道,、櫻頂、珞珈廣場等處,。其中,,“老齋舍”前著名的“櫻花大道”,是武大賞櫻的最佳地點,。作為“中國大學校園建筑的佳作與典范”,,武漢大學除了櫻花,更值得一看的是那一幢幢優(yōu)秀的民國建筑,。宋卿體育館,、老圖書館、老文學院,、老法學院,、大學生俱樂部,還有學生被稱為“櫻花城堡”的老宿舍(也稱老齋舍),。而珞珈山腰東南的教工住宅群,,建筑風格更是整體采用了英式鄉(xiāng)間別墅風格,每一棟都自有其特點,。 黃鶴樓,,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武漢長江南岸的黃鶴樓公園內(nèi),,是武漢的城市地標之一,,因唐代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的詩句而名揚天下。登上黃鶴樓遠眺,,可以看到滾滾長江和武漢三鎮(zhèn)風光,。黃鶴樓與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相傳原址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建屢毀,今天看到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黃鶴樓座落在蛇山山頂,樓5層,,高50余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內(nèi)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樓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色彩絢麗。 武漢東湖,,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武漢的城中湖,分為四個區(qū)域:聽濤景區(qū),、東湖磨山景區(qū),、落雁景區(qū)和吹笛景區(qū),四個景區(qū)各具特色:聽濤休閑,、磨山賞花,、落雁觀鳥、吹笛游山,。聽濤景區(qū)位于東湖的西北岸,,是東湖最早開放的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有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為主體的景點群,。磨山景區(qū)位于東湖的南岸,,景區(qū)內(nèi)設有多個植物園,花木品種繁多,最有名是櫻花,、荷花和梅花,。景區(qū)的櫻花園內(nèi),櫻花品種和規(guī)模遠盛于武漢大學,。這里還有全國最大的楚文化游覽中心,,主要景點有:楚城、楚天臺等,。落雁景區(qū)位于東湖的東北岸邊,,是一個濕地公園,以湖濱濕地,、古樹名木為特色,。吹笛景區(qū)位于東湖的東南部,是由之前的馬鞍山森林公園改建而成,,湖畔有座吹笛山,,景區(qū)內(nèi)森林茂密。 木蘭天池,,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武漢市黃陂區(qū)長軒嶺鎮(zhèn)石門山,、木蘭生態(tài)旅游區(qū)西部,,東與木蘭山、木蘭湖毗鄰,。天池有一條長達10華里的大峽谷,,由飛瀑、溪潭,、怪石,、奇木“四絕”構成的自然景觀達200多處,可謂十步一景,,百步一絕,。峽谷兩頭挑著明鏡一般的高山湖泊,大小天池的上下落差約有380多米,。這里素有“湖北的九寨溝”,、“武漢的廬山”之說。據(jù)當?shù)匕傩湛陬^相傳,,這里是花木蘭的外婆家,,是木蘭將軍小時候生活、習武的地方,;也有太平天國時期的許多古寨遺址,。 戶部巷位于武昌最繁華的司門口,,東靠十里長街(解放路),西臨浩瀚長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北接都府堤紅色景區(qū),是一處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huán)繞而成的美食天堂,。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戶部巷于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鄰藩臺衙門(對應京城的戶部衙門)而得名,。武漢人將用早點,,稱為“過早”,這最初來自于清代的一首《漢口竹子枝詞》,。以“小吃”聞名的戶部巷,,就是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民間有“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之說,,是來武漢的游人必到的景點。戶部巷已成為聲名遠播的知名品牌,,是武漢早點的標志,是老武漢形象的縮影,,是無法模仿的,、絕不嬌柔做作的都市里越來越難得的市井俗情,享譽三鎮(zhèn),。 湖北省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一級博物館,,籌建于1953年,,坐落于武漢東湖風景區(qū),占地面積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有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湖北省博物館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也是湖北省規(guī)模最大,、藏品最為豐富,、科研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湖北博物館的四大寶:出土于“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編鐘,,冷兵器時代的精品之作越王勾踐劍,,距今100萬年的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瓷中的極品——四愛圖梅瓶。由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編鐘館等三座仿古建筑構成,布局體現(xiàn)了古楚國建筑的“一臺一殿”,、“多臺成組”的高臺建筑布局格式,,具有鮮明的古楚文化和古長江文明的特征。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一級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占地面積28畝,,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筑為二層紅色樓房,,因此又稱“紅樓”,。武昌起義成功后,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這里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學,、照片資料。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即南洋大樓,,位于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原為愛國華僑簡氏兄弟投資興建的南洋兄弟煙草有限公司辦公樓,,是武漢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與黃鶴樓,、紅樓并稱的三大名樓之一,。1927年1月1日至當年9月20日,這里一度是武漢國民政府的辦公處,。 古琴臺是為紀念俞伯牙和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為“三楚勝境”,。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這里彈琴,,山上的樵夫鐘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把視子期當做知己,。幾年以后,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jīng)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在彈琴。景區(qū)內(nèi)有 “蠟像館”,、清道光皇帝御筆親書的“印心石屋”,、“伯牙撫琴”塑像,還有《琴臺之銘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臺記》等碑刻,清道光年間宋湘以竹葉代筆蘸墨書寫的《琴臺題壁詩》等,。這里也叫俞伯牙臺,,始建于北宋時期,重建于清代,。 晴川閣,,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1547年-1549年),,為漢陽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宮(原為禹王廟)時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詩人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晴川閣是武漢地區(qū)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與黃鶴樓,、古琴臺并稱“三楚圣境”,。如今的建筑是1980年代根據(jù)歷史照片復建的。景區(qū)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筑和禹碑亭,、荊楚雄風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回廊等十幾處附屬的小景點組成,,再現(xiàn)了楚人依山就勢筑臺,,臺上建樓閣的風貌。景區(qū)內(nèi)亭臺樓閣,,綠樹成蔭,,是武漢當?shù)厝伺臄z婚紗照的大愛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