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騰訊論壇邀請了作家劉震云做主持人,,導演馮小剛,、陳可辛,作家張大春,,學者戴錦華做嘉賓,,以“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電影”為題,探討了中國電影的現(xiàn)狀與未來,。 去年的上影節(jié)騰訊論壇,,李安導演的發(fā)言刷爆媒體和社交網(wǎng)站。今年,幾位業(yè)界人士也在論壇上有非常精彩的闡述與對話,。
馮小剛:我想就這個話題說說關于導演和觀眾之間的關系,。剛才說到垃圾電影,,是不是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有這么多垃圾電影,可能冒犯了在座的各位,。 中國電影現(xiàn)在讓觀眾吐槽垃圾遍地,,一定和大批的垃圾觀眾有關系。對不對,?如果不去捧這個場就沒有生存的空間,,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電影了,。往往垃圾電影票房還很高,。 什么叫尊重觀眾?觀眾跟導演是什么關系,?觀眾是導演的上帝,,這話多扯淡啊。在我看來觀眾應該是導演的一個不好對付的對手,,就是我怎么能夠征服你,,用我最大的誠意把這件事做好。我認為這個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我們沒辦法去猜觀眾想看什么,,因為觀眾是由具體的人組成的。但你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且有很大的欲望把它拍出來,。尊重觀眾的內心,尊重觀眾的感受和尊重觀眾兜里的錢是兩回事,。 戴錦華:我確實覺得中國電影市場的怪現(xiàn)象越來越怪,。從21世紀初開始,叫越看越罵,,越罵越看,。到后來發(fā)展成不爛不賣。但是我不完全同意的是,,責任大概不在觀眾吧,,因為今天中國電影市場高度壟斷,排片率決定一切,。 據(jù)我自己觀察,,2016年是資本立威。我掌握資本,掌握電影制片公司,,最重要我掌握院線,。我想要的片子,排片率往上鋪,。壟斷一定程度上造成觀眾學習的能力被限定了,。今天這個時代,大家都很忙,,抽時間看場電影不容易,,我們進到影院,很多廳在演的電影,,是最吻合我們時間的,,我們別無選擇。 另外一方面,,我也說中國電影觀眾是新觀眾,,因為在中國,我們影院觀影的習慣一度消失,,這種情況持續(xù)20年之后,,中國電影再度復蘇。所以中國觀眾不是在多元豐富的電影市場中正常成長起來的觀眾,。 但2016年整個所謂的三四線影院的觀眾票房雪崩式滑坡,,表明壟斷已經(jīng)開始破產。排片率就算到了50%以上,,觀眾也可以選擇不看,。在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我們的觀眾正老道起來,。而且由于網(wǎng)絡,、新技術和新媒體所培養(yǎng)的觀眾群,分眾的局面已成,。 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看到網(wǎng)上幾十秒內,塔爾科夫斯基套票售罄,,藝術電影一票難求,,并沒有說明中國觀眾都那么崇高,而是告訴我們這批觀眾量已經(jīng)足夠大了,。那么從美國超級英雄片,,到塔爾科夫斯基,中間很多層次的觀眾,,現(xiàn)在需要我們中國導演用誠意去制作不同層次的影片,。 我從沒盲目反對過那種在我看起來惡俗的商業(yè)片,可能他們仍能贏得某一種“大眾”。但沒有任何人試圖去把握80%以上的大眾,,因為這是分眾的時代,。而分眾的時代,中國電影這么大的規(guī)模和盤子,,給各種各樣的電影提供了可能,。所以2016年雖然不樂觀,我覺得樂觀的是各種小片開始有進入影院的機會,。各種我們過去稱之為獨立電影的影片開始跟觀眾見面,。這是健康的一面。 馮小剛:我覺得中國電影市場,,這兩天我聽到好多人皺著眉頭,,說將近一個月了國產片上來十個死十個,單日一個月沒有一個電影超過1000萬,,全部是好萊塢的,。我覺得沒什么不好的,確實拍得不好啊,。如果觀眾對拍得不好的電影一個臉色看,,那就挺好的,,我覺得中國電影(全年票房)回到100億挺好的,,干嘛非要回到600億。 我現(xiàn)在周圍的人是個人都在找什么IP,,拿的全是屁,,我覺得他們完全不愛電影,他們就覺得怎么賺錢,。其實電影市場一萎縮就會把很多原本不是干這個的人擠出去,,把這股臟水擠出去了,反而挺好,,然后騰出更多空間給那些認真做電影的人,。 我挺愉快的,電影市場不好我也很愉快,,我也不糟蹋別人的錢,,我反對一將功成萬骨枯,踏著制片人的尸體進行自己的電影探索,,我就踏著自己的尸體探索,。我這回《芳華》全用新人,并不是說非得省錢,,我懶得和明星打交道,,你說聊劇本后面站五個保鏢,怎么聊劇。我要拍就得拍我喜歡的,,我不會再被什么東西綁架,,甭拿這個那個跟我扯淡。 △陳可辛
陳可辛:資本,、電影院等都被市場綁架。被市場裹脅了之后,,就有了那些全面傾倒于一個類型的電影,,因為那種電影才能利益最大化。今天講的利益最大化,,不是三年前的利益最大化,,現(xiàn)在的利益最大化是回本。今年很多電影都虧本了,,其實電影已經(jīng)進入了寒冬,。 去年戴教授看到一些例外的,本不應該進院線的電影進院線了,,其實往下走那些電影的機會都不是很多,。我們現(xiàn)在面對的市場,全世界大賣的電影都是一個類型的,。所有電影演員都演一種電影,,我們做兩三年的電影就靠上映時一天、兩天的運氣,。 這個問題不會體量越大越解決,,只會越來越壞。在美國文藝片的電影院基本全沒了,,全世界只有法國跟日本有,,這兩個地方還保留了一些。文藝電影已經(jīng)被壓迫到這樣的情況,。剛才戴教授講的超級英雄戲,,跟完全藝術的藝術片中間其實還有很多電影,但這些電影都壓得沒有生存空間了,。 網(wǎng)絡才真正能使電影分流,、觀眾分流。因為網(wǎng)絡沒有成本,,我們恨電影院,,恨排片,因為它不給你機會,,幾年的苦一天都沒了,。其實它有運營成本,,有地產的綁架、工資的綁架,、發(fā)行的綁架等等,,所以它用了各種方法使電影院會滿,這個方法就壓縮我們的生存空間,,只能都拍一個類型的電影才有機會發(fā)展下去,。 但網(wǎng)絡上有非常大的空間,當時《七月與安生》就有一個例子,,第一天的票房1000多萬,,那個電影(總)票房是1.7億,在這個情況下計算大概有400萬人次看這個電影,,電影下線,,放到網(wǎng)絡上去,一周一個平臺6000萬人看,,證明網(wǎng)絡上的觀眾還在,。 這就是電影人的現(xiàn)實,所以電影人怎么能不拍所謂大數(shù)據(jù),、大IP的電影,。我覺得網(wǎng)絡可能是一個出路。在網(wǎng)絡我們可以不只為了市場,,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人,,這時候你可以拍很多的細節(jié),要是你想到一個題材兩個小時講不完,,就拍三個小時,、八個小時,,12個小時一季,,24小時兩季。電影該多長就拍多長,,我們不把它叫做網(wǎng)絡劇,,我們把它叫做自由長度的電影。那才是電影工匠的出路,,你要把你的活做得最好,。這不只是中國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這五年我看過的美劇絕對比美國的電影好看,。其實那就是我們的出路。 戴錦華:我首先回應一下可辛導演,,我不同意網(wǎng)絡是電影的出路,。今后網(wǎng)絡一定是將吞沒一切,,包容一切,展示一切,。但我自己認為,,電影是永遠的影院藝術。 影院所造成的包括對電影時長的要求,,包括觀影條件,,包括我們要離開家到街上買票進入影院,所有的一切,,構成了我們所熟悉的電影藝術的魅力,,也構成了今天所有從商業(yè)到藝術電影的基本的藝術體質,媒介體質,,一旦我們喪失了影院,,我們就喪失了電影。到那時候可以宣布電影死亡了,。 我們今天看到的網(wǎng)劇,、網(wǎng)大,就我了解,,好像還保持在赤裸的感官滿足層面,,保持最原始的商業(yè)。而在中國社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種種禁令的條件下,,他們剛好有這樣一個可悲的功能,就是在影院看不到,,到那去看,。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未來在網(wǎng)絡上的視聽藝術就是這樣了,網(wǎng)絡不過是一個載體而已,,什么樣式的影視作品都可以進入網(wǎng)絡,,借助網(wǎng)絡生存。 我仍舊說電影是永遠的藝術,,愛電影的朋友去電影院,,讓電影的生命繼續(xù)延續(xù)。 陳可辛:戴教授我剛才在講網(wǎng)絡那段話的時候,,我就有準備你會這樣回,。但我想說一下,我覺得年輕的觀眾他們不一定是從小看電影長大的,。他們是在網(wǎng)絡時代長大的,,對我來講內容比載體重要,比形式重要,。年輕一代用手機看電影,。他們戴著耳機,,只要有好的內容,用那么小的屏幕他們都能全神貫注,。影院觀影是我們這一代人理解的,,但每一代的人不一樣,我們不能拿我們這一代的邏輯強迫下一代,。 我們這一代,,還會捍衛(wèi)電影院,還會繼續(xù)看電影,,我只是覺得網(wǎng)絡會使電影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但不代表我決不上電影院。但是有的是同時上,,或者我先上電影院再上網(wǎng)絡,,這個讓我們拍電影、說故事有更好方法,。 電影做了那么多年,,舞臺劇有滅亡了嗎?還是有舞臺劇,。我覺得這些東西是可以共存的,,希望在電影院看電影的人,他還有權利繼續(xù)看,。 我們沒法改變觀眾決定要看什么,,網(wǎng)絡的運營商肯定會把最大的空間給一些大數(shù)據(jù)、大部分觀眾喜歡的東西,,可能結果還是大IP,,還是小鮮肉,還是一些很粗的東西,。網(wǎng)絡給一個分流的空間,,就是你歸你,我歸我,,我有這一小塊就夠了,,但在電影院里完全沒有空間給那一小塊。所以我覺得網(wǎng)絡能救電影,,是這樣的情況。 本公眾號法律顧問:四川英冠律師事務所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