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落英繽紛的下午,,踩踏著斑駁陸離的樹影和錯落有致的院墻屋影,我悠悠地漫步在那些曾經(jīng)熟視無睹的窄巷深弄里,。
如今的弄堂大多都鋪上了水泥方磚,,徜徉其上,,步履輕健,自己亦仿佛年輕多了,。不時抬頭注目慢慢朝身后挪移的粉墻黛瓦,,心里頭不禁涌動起一股奇妙的感受,頓時使自己墜入昔日住居老屋辰光的那種溫馨可人的美好回憶之中,,不一會又因觸景生情而升騰起些許的惆悵和傷感:時光如洗,,俱往矣! 在古城廂的這些狹窄逼仄的小弄堂里,,我閑閑地蕩蕩逛逛,,東看看西張張,用心地品嘗點綴在弄堂深深里的名人故居那特有的歷史文化韻味,,充分地享受那有別于喧囂鬧市街頭的一份和諧,、恬靜與清幽。閑逛在這樣深深的坊巷弄堂里,,左右兩旁顯得高聳的舊樓府邸已讓我那顆曾經(jīng)躁動著的心慢慢沉寂下來,,置身其間,,不啻恍如隔世也。
弄堂里的下午鮮有行人,,靜謐如洗,,有風吹過,旋起的落葉翻滾著在前面或行或停,;等我悄悄的走近了,,它又急急地打著轉(zhuǎn)飛了起來,朝著深深的弄堂中自顧自地飄舞而去,,倒像是在故意逗我玩,,又像是在給我引路似的。我就這樣悄悄地跟隨著落葉,,在傍河的小弄里邊閑逛,,邊興致濃濃地觀賞著已粉刷一新的老屋舊樓在小河里的搖曳的倒影,見證了“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并非是古人之溢美耳,。只可惜隨著歲月的流逝,古城里這樣令人心醉神迷又浮想聯(lián)翩的河道已是屈指可數(shù),,不復(fù)再有往昔那樣“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的醉人風光了。這又怎能不令我不為之扼腕嗟嘆久久呢,! 不知不覺間日影已西,,斜陽把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投擲在黛瓦下的粉墻上,影隨墻動,,墻隨影移,,仿佛自己真是一個穿著寬袖大袍的古人在深深深幾許的弄堂里踽踽而行。古人有像我這樣在曲曲彎彎的窄巷深弄里癡癡地踱步的嗎,?怎么會沒有,,興許自己剛剛走過的那些弄堂里就有過白樂天、陸放翁,、沈石田,、文征明、唐伯虎,、金圣嘆,、俞曲園、顧子山等等文人騷客們的身影履痕呢,!不信你們瞧:他們不是倒籠著雙手,、得意地吟誦著自己的詩篇正款款地走來,我高興地欲上前去問好討教,,他們卻旁若無人的往弄堂深深里徐徐而去…… 呵呵,!你怎么也像今天那些“小鮮肉”們似的玩起穿越來了?其實我哪會呢,!只是你們有誰敢肯定,,古城廂這么多的弄堂坊巷里就沒有這些古代先賢們遺留下的身影履痕呢?,!其實,,在這樣曲里拐彎的靜靜幽幽的弄堂里徐徐漫步,自然而然地就會浮想聯(lián)翩,,就會我隱去了,,古人顯現(xiàn)了,古人隱去了,,我顯現(xiàn)了…… 實在是難以做出判斷,,是誰隱沒是誰顯現(xiàn)了。倒是有點閑暇,、有點閑心的話,,你我正不妨可以到姑蘇古城廂的深深弄堂里面去,慢慢地踱步,,靜靜地觀賞,,一任自己的奇思妙想去盡情地馳騁穿越,去與古代先賢們盡情地對話切磋,。這不僅是一種陶冶自身情操的怡情養(yǎng)性,,且更是一種別具人生況味的稱心遂愿矣。 攝影 辰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