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xué)
A.
中藥的性能
又稱藥性,,
即中藥作用的
基本性質(zhì)與特征的概括包括
四氣,、五味、
升降浮沉,、歸經(jīng),、有毒無毒,。
(重點是四氣五味)
一、四
氣
:
寒,、熱,、溫、涼
(
寒涼屬陰,,溫?zé)釋訇?BR>)
量化表述
:
大寒—寒—微寒—涼—平,;
大熱—
熱—溫—微溫—平
1.
溫?zé)嵝缘淖饔?
溫里散寒:治療里寒證及表寒
證。
補火助陽:治療陽虛證。
回陽救逆:治療亡陽證,。
溫通氣血:治療寒凝氣滯血瘀
證,。
副作用:傷陰液。
2.
寒涼性的作用
清熱瀉火:治療里熱證及表熱
證,。
養(yǎng)陰:治療陰虛內(nèi)熱證,。
涼血:治療血熱證。
副作用:傷陽氣
二,、五味
1.
辛味(屬金)
(
1
)能散:散表邪,,散內(nèi)結(jié)
(
2
)能行:行氣,行血
(
3
)不良反應(yīng):耗氣傷陰,。
2.
苦味(屬火)
(
1
)能泄:清泄,,通泄,降泄
(
2
)能燥:清熱燥濕,,燥濕散寒
(
3
)能堅:堅陰
(
4
)不良反應(yīng):傷津,、
敗胃。
3.
甘味(屬土)
補益和中,,緩急,,調(diào)和藥性
不良反應(yīng):膩膈滯胃。
4.
酸味(屬木)
(
1
)能收斂
(
2
)能生津:治津虧口渴證,,如
烏梅,。
(
3
)不良反應(yīng):收斂邪氣。
5.
咸味(屬水)
(
1
)能軟堅:軟堅散結(jié),,治癥瘕
等,,
(
2
)能瀉下:治燥屎內(nèi)結(jié)證,如
芒硝,。
(
3
)不良反應(yīng):多食咸則脈凝澀
三,、升浮沉降
1
、病勢向上,,用沉降藥,。
(嘔吐、呃逆,、
喘
息)
2
,、病勢向下,用升浮藥,。
(脫肛,、遺尿、
崩
漏)
3
,、病位在上,,用升浮藥。
(外感風(fēng)寒)
4
、病位在下,,用沉降藥,。
(熱結(jié)便秘)
原則:逆病勢(改善病理)
,順病位(直達(dá)
病所)
,。
B.
炮制的目的
1
,、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
烈性與副作用,,
保證用藥安全,。
2
、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
療效,。
3
、改變藥物的性能,,擴(kuò)大應(yīng)用
范圍。
4
,、改變藥物某些形狀,,便于貯
存和制劑
5
、純凈藥物,,保證用量準(zhǔn)確
6
,、矯臭、矯味,,便于服用,。
C.
中藥的配伍
1
、
單行:
單味藥治療疾病,,用于病情較
輕
者,。
2
、
相須:
兩種性能功效相類似的的藥物
配
合使用,,以增強原有療效的配
伍方法,。
3
、
相使:
兩種在性能功效方面有共性的
藥
物配合使用,,其中以一種藥為
主,,另一種藥
為輔。
4
,、
相畏:
兩藥同用,,一藥的毒副作用能
被
另一藥降低或消除。如半夏畏
生姜,。
5
,、
相殺:
兩藥同用,一藥能降低或消除
另
一藥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殺半
夏,。
6
,、
相惡:
兩藥同用,一藥的作用能被另
一
藥抑制或減弱,。
7
,、
相反:
兩藥同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副
作
用,。
(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
十九畏)
D.
藥物各論:
1.
解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