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炎可以引起并發(fā)癥,,如扁桃體周圍膿腫、風濕熱,、關節(jié)炎,、心肌炎、腎炎,、銀屑病等,。臨床分為急、慢性扁桃體炎,。 中醫(yī)稱“乳蛾”,,急,慢性扁桃體炎,。 古代文獻對本病論述頗多,,涉及的病名也較多,。最早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中稱為“單蛾”、“雙蛾”;金代張子和《儒門事親》卷三中正式提出“乳蛾”之名,。關于病因病理,,歷代醫(yī)家認為外因主要屬風寒侵襲、風熱侵襲,、飲食不節(jié),,內因主要為臟腑失調,以致痰火積熱上攻,、水虧火炎,、虛陽上攻等,與肺胃腎等臟腑病變關系密切,。如明·竇夢鱗《瘡瘍經驗全書》卷一說:“咽喉有數證,,有積熱,有風熱,,有客熱,,有病后余邪未清,變化雙蛾者”,。 【病因病機】 外感六淫,,或飲食失節(jié),如炙煿厚味或煙酒太過,,是引起急性扁桃體炎或慢性扁桃體急性發(fā)作的主要原因;臟腑失調,,如郁熱內蘊,或氣虛,、陰虧,是容易感受外邪,,導致急性病變,,或邪毒久滯,病程久延難愈的內在因素,。 1,、風邪侵襲:風熱邪毒從口鼻入侵肺系,咽喉首當其沖,?;蝻L熱外襲,肺氣不宣,,肺經風熱循經上犯,,結聚于咽喉,氣血不暢,,與邪毒互結喉核,,發(fā)為乳蛾,。”,。 2,、肺胃熱盛:外邪壅盛,乘勢傳里,,肺胃受之,,肺胃熱盛,火熱上蒸,,灼腐喉核而為病,。亦有多食炙煿,過飲熱酒,,脾胃蘊熱,,熱毒上攻,蒸灼喉核而為病,。 3,、陰虛邪滯:邪毒滯留,灼傷陰津,,或溫熱病后,,肺腎虧損,津液不足,,不能上輸滋養(yǎng)咽喉,,陰虛內熱,虛火上炎,,與余邪互結喉核而為病 4,、氣虛邪滯:喉核失養(yǎng):素體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氣血生化不足,,喉核失養(yǎng);或脾失健運,濕濁內生,,結聚于喉核而為病 5,、痰瘀互結:余邪滯留,日久不去,,氣機阻滯,,痰濁內生,氣滯血瘀,,痰瘀互結喉核,,脈絡閉阻而為病。小兒臟腑柔弱,,正氣未充,,易為外邪所感,,病后不僅陰液受傷,陽氣也常受損,,抗病能力減退,,邪毒雖不甚重,但因正氣虛弱,,故不易于消除而留滯于咽喉,,日久不去氣血凝結不散,腫而為蛾,?!督故虾砜普砻亍罚骸笆茱L熱郁怒而起,喉中緊靠蒂丁,,不甚痛,,飲食有礙,若勞心,,不忌口,,不避風,日久不治,,長塞喉中,。” 【辨證論治】 本病發(fā)病急驟者,,多為實證,、熱證,常有風熱外襲,,肺胃熱盛等證,。病程遷延或反復發(fā)作者,多為虛證或虛實夾雜證,,常有肺腎陰虛,,脾胃虛弱,痰瘀互結等證,。 一、風邪侵襲證 主證:病初起咽喉干燥灼熱,,疼痛逐漸加劇,,吞咽時更重。全身見頭痛,,發(fā)熱,,微惡風,咳嗽,,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等。檢查見喉核紅腫,,連及喉關,,喉核表面有少量黃白色腐物。 證候分析:風熱邪毒搏結咽喉,,蒸灼喉核,,氣血壅滯,脈絡不暢,,故咽喉干燥,、灼熱、發(fā)癢,、疼痛,,喉核紅腫;病初起,火熱不甚,,故喉核表面黃白色腐物不多;發(fā)熱,、微惡風、頭痛,、咳嗽,、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在表之證,。 治則:疏風清熱,利咽消腫,。 方藥:疏風清熱湯(《中醫(yī)喉科學講義》)加減,。 藥物組成:防風6g,金銀花9g,,連翹9g,,黃芩10g,赤芍9g,,牛蒡子6g,,桔梗6g,甘草4.5g,,桑白皮9g,,玄參9g,浙貝母9g,,天花粉9g,。 加減法:大便秘結加大黃、芒硝以泄熱解毒;頭痛甚加川芎、白芷,、杭菊以疏風止痛;熱盛加大青葉以清熱解毒,。 二、肺胃熱盛證 主證:咽部疼痛劇烈,,連及耳根,,吞咽困難,痰涎較多,。全身癥見高熱,,口渴引飲,咳嗽痰黃稠,,口臭,,腹脹,便秘溲黃,,舌質紅,,苔黃,脈洪大而數,。檢查見喉核紅腫,,有黃白色膿點,甚者喉核表面腐膿成片,,咽峽紅腫,,頜下有臖核。 證候分析:肺胃熱盛,,火毒上攻咽喉,,則見喉核紅腫,咽部疼痛劇烈,,連及耳根,,吞咽困難;火毒灼傷,化腐成膿,,則有黃白色膿點,,甚至腐膿成片;熱灼津液成痰,痰火郁結,,故痰涎多,、頜下有臖核;邪熱傳里,胃腑熱盛,,則發(fā)熱,、口臭、腹脹;熱盛傷津,,則口渴引飲,痰稠而黃;熱結于下,,則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厚、脈洪數為肺胃熱盛之象,。 治則:瀉熱解毒,,利咽消腫。 方藥:清咽利膈湯(《外科發(fā)揮》)加減,。 藥物組成:荊芥10g,,防風10g,薄荷6g,,梔子10g,,黃芩10g,黃連6g,,金銀花15g,,連翹15g,桔梗10g,,甘草6g,,牛蒡子10g,玄參12g,,生大黃10g(后下),,玄明粉6g(沖服)。 加減:若咳嗽痰黃稠,,頜下有臖核,,可加射干、瓜蔞,、浙貝母以清化熱痰散結;持續(xù)高熱,,加石膏、天竺黃以清熱瀉火,、除痰利咽;若喉核腐膿成片,,加馬勃、蒲公英等以祛腐解毒,。 三,、陰虛邪滯證 主證:咽部干焮,微癢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癥狀加重。全身可見午后顴紅,,手足心熱,,失眠多夢,或干咳痰少而黏,耳鳴眼花,,腰膝酸軟,,大便干,舌質干紅少苔,,脈細數,。檢查見喉核肥大或干癟,表面不平,,色潮紅,,或有細白星點,喉核被擠壓時,,有黃白色腐物自隱窩口內溢出,。 證候分析:肺腎陰虛,津不上承,,咽喉失于濡養(yǎng),,更為虛火上擾,余邪滯留,,故見咽喉干焮,、微癢微痛、哽哽然不適;下午為陽中之陰,,陰虛則陽盛,,更助虛火上炎,故午后癥狀加重;虛火灼腐喉核,,氣血不暢,,故見喉核腫大暗紅或干癟,隱窩口有黃白色腐物,,喉關亦暗紅肥厚;午后顴紅,、手足心熱、失眠多夢,、干咳痰少而黏,、耳鳴眼花、腰膝酸軟,、大便干,、舌質干紅少苔、脈細數等均為陰虛火旺之證,。 治則:滋養(yǎng)肺腎,,清利咽喉。 方藥:百合固金湯(《醫(yī)方集解》)加減,。 藥物組成:百合15g,,玄參15g,,麥冬15g,生地黃15g,,熟地黃15g,,當歸6g,芍藥15g,,浙貝母12g,桔梗12g,,甘草6g,。 加減:兼目睛干澀,脈弦等肝陰不足之證者,,酌加沙參,、枸杞子、川楝子,。如扁桃體質硬或腫大,,加川牛膝、丹參,、生牡蠣,、海蛤粉、路路通之類以活血通絡,,除痰散結,。 四、氣虛邪滯證 主證:咽干癢不適,,異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悶,,易惡心嘔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實,,舌質淡,,苔白膩,脈緩弱,。檢查見喉核淡紅或淡暗,,肥大,溢膿白粘,。 證候分析:脾氣虛清陽不升,,喉核失養(yǎng),故咽部干癢不適;清陽不升,,氣機不利故有異物梗阻感,、咳嗽,、胸脘痞悶、易惡心嘔吐;脾虛濕困,,則見喉核淡紅或淡暗,、肥大,溢膿白粘;神疲乏力,、口淡不渴,、痰白、大便不實,、舌淡苔白膩,、脈緩弱為脾虛濕困之證。 治則:健脾和胃,,祛濕利咽,。 方藥:六君子湯(《校注婦人良方》)加減。 藥物組成:黨參15g,,白術15g,,甘草10g,茯苓15g,,陳皮10g,,法半夏12g。 加減:濕邪重者加厚樸,、枳殼宣暢氣機,,祛濕利咽;若喉核腫大不消加浙貝母、生牡蠣以化痰軟堅散結,。 五,、痰瘀互結證 主證:咽干澀不利,或刺痛脹痛,,痰粘難咯,,遷延不愈。全身癥狀不明顯,。舌質暗有瘀點,,苔白膩,脈細澀,。檢查見喉關暗紅,,喉核肥大質韌,表面凹凸不平,。 證候分析:久病入絡致氣血不暢,,氣滯血瘀,咽喉失于氣血榮養(yǎng),,故咽干澀不利,、刺痛脹痛,、喉關暗紅;病程日久,余邪滯留成痰,,與瘀血搏結于喉核則表現為痰粘難咯,、喉核肥大質韌、表面凹凸不平;舌質暗有瘀點,、苔白膩,、脈細澀為痰瘀阻滯脈絡之象。 治則: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方藥:會厭逐瘀湯(《醫(yī)林改錯》)合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藥物組成:桃仁12g,,紅花6g,當歸10g,,赤芍15g,,生地黃15g,桔梗12g,,玄參15g,,甘草6g,枳殼12g,,柴胡12g,,茯苓15g,陳皮10g,,法半夏12g,。 加減:如喉核暗紅,質硬不消者,,加昆布,、莪術、丹參,、水蛭,、路路通、生牡蠣以活血軟堅散結;如復感熱邪,,溢膿黃稠,,加黃芩、蒲公英,、車前子,、皂角刺以清熱化痰。 【外治】 一,、藥物局部治療 l,、含漱:可用漱口方或鮮土牛膝15g煎湯,,每日數次。 2,、含服:急性扁桃體炎可用新雪顆粒1/3袋加溫熱開水l0mL溶解后口含,,仰頭張口位10~15分鐘后將藥液徐徐咽下,30分鐘內不要喝水或漱口等,,此法每日4~6次;亦可用其他咽喉含服劑,,常用藥物有:六神丸、喉癥丸,、點舌丹,,每次2~3粒,每天3~5次,。慢性扁桃體炎可用鐵笛丸或潤喉丸,,每次1~2粒,每日3~5次,,可用西藏青果每次1枚,,每日7~8次。亦可用其他市售成藥丸劑或片劑含服,,如草珊瑚含片,、桂林西瓜霜片、健民咽喉片等,,每次1~2片,,每天若干次。 3,、吹藥:將藥粉吹入腭弓和扁桃體表面,,每日10次以上,可選用冰硼散(清涼止痛),、珠黃散(消腫辟穢),、錫類散(去腐生肌)、雙料喉風散(清熱解毒)之類,。 二,、局部刺血 1、扁桃體淺刺放血: 方法:患者坐位,,后靠椅背,,頭盡量后仰,口大張,,用壓舌板將舌壓下,,使充分暴露扁桃體;然后,持5寸長毫針,,對準充血紅腫之扁桃體患處,,以輕淺的操作手法,,迅速而密集地淺刺5~10下,使之微微出血,?;蛘哂萌忉樇鈱始t腫之扁桃體,或刺有膿點處,,淺刺2~4下,,出血為度。每天1次,。 注意事項:局部刺血前后,,均以淡鹽水清潔口腔;治療期間,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可以配合局部含服藥物,。 適應證:急性扁桃體炎。 2,、扁桃體深刺放血 方法:患者坐位,,后靠椅背,頭盡量后仰,,口大張,用壓舌板將舌壓下,,使充分暴露扁桃體,。將長15cm、直徑2mm之不銹鋼針用75酒精消毒后從一側口角處迅速斜刺對側肥大之扁桃體,,深度可達lcm,。有血涌出者為有效。拔針后未流血者,,可重復再刺直至流血,。如雙側扁桃體均腫大,則雙側均予治療,,刺血后再以淡鹽水漱口,。每日1~2次。7天1療程,。 注意事項:局部刺血前后,,均以淡鹽水清潔口腔;治療期間,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可以配合局部含服藥物;有急性上呼道感染者,、女性病人月經期不宜進行此法治療。 適應證:慢性扁桃體炎,。 三,、藥物外治 1外敷:選用紫金錠,、雙柏散、三黃散,、如意金黃散等,,用水、蜜調成糊狀,,外敷于喉核對應之頸部或腫大之臀核,,每日2次。 2外搽:選用牛黃解毒丸,、紫金錠,,以淡鹽水或蜂蜜調成糊狀,搽于臖核腫痛處,,每日數次,。 四、烙法 方法:患者取正坐位,,盡量張大口,,醫(yī)生持金屬壓舌板壓下舌前三分之一并令發(fā)“啊”音,另一手持特制的小烙鐵置酒精燈上燒紅,,蘸香油并在壓舌板上輕點一下(去除多余的香油),,迅速而準確地烙在扁桃體上,聞有烙聲響即取出烙鐵,,每側扁桃體可烙5~10下,,每周烙1~2次,再次施烙的時間以前次形成的烙痂脫落為度,,并須以前次施烙的部位為中心向周圍擴展,,直至扁桃體逐漸縮小,表面平滑即可停烙,。一般扁桃體Ⅲ度者須烙25~30次,,Ⅱ度者須烙15~20次。 適應證:慢性扁桃體炎,。適用于因全身情況不宜于手術者,。需要患者能夠配合。 五,、雀啄法 方法:坐位,,張口,以壓舌板壓住舌體,,充分暴露扁桃體,。醫(yī)者持扁桃體手術彎刀,在扁桃體上做雀啄樣動作,每刀深度約2~3mm,,每側行4~次,,伴少量出血,以吐2口~3口血為適度,。2~3日1次,,5次為1療程,連續(xù)2個療程,。 適應證:慢性扁桃體炎,。 六、割法 方法:先行漱口法,,再以新毛筆碾散筆尖,,蘸礬灰醋,涂于喉核欲割之處,,使該處硬化,。即以左手持有齒鑷挾住硬化處,并稍用力向外牽拉,,使欲割之肉外突;后以右手持刀,,將其割去約黃豆大小。即吹以梅香散,。每日1次或每周1~3次均可,。 適應證:慢性扁桃體炎。 注意事項:割治前,,先以鵝毛針點刺蛾體,。出污血者,可即行割治,,出鮮血者,,宜暫緩割治;慢乳蛾急性發(fā)作,,其紅赤甚者,,宜暫緩割治,其微潮紅,,癥不重者,,可即行割治。割治前,,患者不宜過飽過饑,、勞倦過度。割治時,,操作應穩(wěn),,不可傷及腭弓、懸雍垂。割左側者,,先從上端開始,,遞次向下,刀鋒亦向下;割右側者則剛好相反,。割去淺層后,,再割深層。每次割治時并無疼痛,,或僅有微痛,。多次割治后,如喉核顯出白筋,,或割時疼痛顯著難忍者,,則不再割。 溫馨提示:中醫(yī)藥治療慢性扁桃體炎有多種方法,,辨證論治,、針灸療法、局部治療都是常用方法,。辨證論治(包括針灸)可以改善病人體質陰陽偏盛,、偏衰的平衡失調——這種陰陽盛衰的失衡變化,很可能就是慢性扁桃體得以長期存在的內在因素——從而促使病情向逐漸趨愈的方向轉化,,尤其對于那些應當盡可能保留扁桃體的青少年病人,、希望保留扁桃體、不愿意手術,、不能接受手術的病人來講,,是西醫(yī)難以取代的保守療法。而局部治療方法中,,不同的中藥含服劑對于急性或慢性扁桃體炎具有選擇性的較好療效,,為西藥所不及;中醫(yī)也有手術療法(火烙法與雀啄法),以及局部刺血法,,效果肯定,,較西醫(yī)手術痛苦更小,但在推廣應用方面尚不普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