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情·韻——漫談詩詞的鍳賞
徐晉如 一,、聲 中國古人作詩,,作完后,是要通過吟誦之法,,來看整首詩的音節(jié)是否美聽,。如唐杜甫詩:“新詩改罷自長吟”,,又賈島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音響最要緊,,調(diào)高則響。大約即在所用之字平仄陰陽上講,,須深明雙聲迭韻喜忌,,以求沈約四聲之說。同一仄聲,,而用入聲,,用上、去聲,,音響全別,。” 南朝齊武帝時,,由于佛教東傳,,梵文輸入,沈約,、周颙等人發(fā)現(xiàn)漢語中平,、上、去,、入四聲,,并由此而提出八病之說,這成為了唐詩的今體詩(或稱近體詩)的基礎,。 所謂八病,,是為八種音節(jié)不和諧的聲病。是為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據(jù)《文鏡秘府論》所述:平頭指五言詩第一字、第二字不得與第六字,、第七字同聲(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蜂腰指五言詩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央細,,有似蜂腰。鶴膝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中央粗,,有似鶴膝,。(近人從蔡寬夫說,以為五字中首皆濁音而中一字清音者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濁音者為鶴膝,。)大韻指五言詩如以「新」為韻,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鄰、身,、陳」等字(即與韻相犯),。小韻指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間互犯)。旁紐一名大紐,,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魚、元,、阮,、愿」等與「月」字同聲組之字。正紐一名小紐,,即以「壬,、衽、任,、入」為一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聲相紐之病,。 近體詩的格律是一種完美的,、科學的排列組合方式,這種方式能保證詩的美聽。學術(shù)界通常認為,,近體詩的格律是在沈約等人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但符合了近體的格律,并不代表就不會犯聲病,。 第十七屇全港詩詞創(chuàng)作比賽學生組冠軍作品有嚴重聲?。?br> 十年 黃令時 香港中文大學 惡虜驕胡一夕刪,東方真?zhèn)€有珠還,。 十年事過馬照跑,,大市勢如牛再攀。 遷籍憂疑成懊悔,,幾人徒唱念家山,。 法名基本勞君讀,海角繁華早令頒,。 詩詞的聲響之美能增益詩詞本身所具有的和婉,、激揚、拗怒,、頓挫之情,。 一般而言,七言近體——七言絶句和七言律詩的節(jié)奏適宜和婉的情緒,。我們讀多一些唐代的絶句和律詩,,就會發(fā)現(xiàn),其情感多是中正平和的,,正與節(jié)奏相對舒緩的七言句法相配,。 詩詞中聲韻之美第一體現(xiàn)在平仄,第二體現(xiàn)在節(jié)奏,,第三則為字的響沉,、洪細、陰陽,、清濁等等,。 由于近體詩的平仄是有規(guī)律的,讀起來就比古詩要美聽,。關于平仄的問題,,請大家參照拙著《禪心劍氣相思骨——中國詩詞的道與法》中的論述。 近體詩的節(jié)奏,,如果是五言,,那就是二二一和二一二。在一首詩裏,,節(jié)奏要富于變化,。不能連續(xù)幾句都是一種節(jié)奏,。比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一點在律詩中間兩聯(lián)尤其要緊,。先看一首五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 七律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絶,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黃庭堅) 七言詩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的節(jié)奏比較宜于和婉的情感,。唐人詩整體上是和婉的,。這是與近體詩的節(jié)奏分不開的。如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猶帶/昭陽/日影/來。 又如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如果有意識地改變節(jié)奏,,就會造成一種奇崛拗怒的效果: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前兩句一氣呵成,,詩意奇崛,,而到了后兩句,,又歸復到傳統(tǒng)節(jié)奏,這樣,,詩意也有激憤轉(zhuǎn)為哀涼,。 這種規(guī)律在詞中同樣適用。先看一首清末大詞人文廷式的《水龍吟》: 落花飛絮茫茫,,古來多少愁人意,!游絲窗隙,驚飆樹底,,暗移人世,。一夢西來,起看明鏡,,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寶劍,,都未稱,,平生志?!∥沂情L安倦客,,二十年、軟紅塵里,。無言獨對,,青燈一點,神游天際,。海水浮空,,空中樓閣,萬重蒼翠,。待|驂鸞歸去,,層霄回首,又|西風|起,。 大家注意加豎線的地方,。尤其是結(jié)句,蘇軾詞作有|盈盈|淚,,辛棄疾作揾|英雄|淚,,非此,不足以表現(xiàn)拗怒的情感,。 字的響沈也很要緊,。 鳥宿池邊樹,僧( )月下門,。 唐人詩多求音節(jié)響亮,,便于吟誦,,而老杜詩則多用沈字,故其聲情宜于沈郁,。比如《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最高明的詞人,,都是既講平仄,,又講四聲,又講五音的,。詞中講四聲,,是很精深的學問,而五音詞,,如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一連十四個字,,都是在唇齒之間發(fā)音,,這就營造出一種壓抑囁嚅的情懷,。 二、色 唐詩和宋詩不同,。唐詩注重風華情韻,,宋詩注重筋骨思理。如果說唐詩是簪花美人,,宋詩就是山林學士,。以人喻之,唐詩是豐腴之美,,宋詩則是骨感之美,。 唐詩的豐腴主要是靠設色表現(xiàn)的。 色,,有濃麗,,有淡素,有森冷,,有明媚,,而高明的詩家,,往往懂得把兩種相反的色調(diào)放在一些互相映照。需要注意的是,,色調(diào)的濃淡冷暖,,是在詩的整體中呈現(xiàn),不見得紅就是濃色,、暖色,,如吳文英詞說敗紅,都是冷色,,姜白石“千樹壓,,西湖寒碧”,是冷色,,但吳文英“檀欒金碧”,,那就是暖色。 濃麗之色,,詩中如李商隱,,詞中如吳文英。 李商隱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香微度繡芙蓉,。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吳文英 繡幄鴛鴦柱,紅情密,,膩云低護秦樹,。(宴清都) 小娉婷,清鉛素靨,,蜂黃暗偷暈,。(花犯)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祝英臺近) 翠香零落紅衣老,暮愁鎖,、殘柳眉梢,。(惜黃花慢) 淡素之色,詩中如王孟,,詞中如姜張,。 王維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潺。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孟浩然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姜夔 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杏花天影)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鎖,、舊家亭館。有玉梅幾樹,,背立怨東風,,高花未吐,暗香已遠,。 (玉梅令) 張炎 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解連環(huán)) 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高陽臺)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甘州) 森冷之色,如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又如: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明媚之色,,如 風含翠筱娟娟靜,雨浥紅蕖冉冉香,。(杜甫)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 大家往往懂得色彩的調(diào)配: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這是以淡素之色映襯濃麗之色,。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韓愈) 這是以明媚之色來映襯松櫪的蒼郁之色,。 第四屆粵港澳臺大學生詩詞大賽一首參賽作品: 西湖消夏 嚴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江南蓮葉漫田田。綠滿橋亭生碧煙,。飲賦東坡堤側(cè)客,,畫眉西子鏡中天。月明影動芙蕖長,,風凈香飄自在眠,。樓外青山環(huán)翠遠,曉來一棹忘漁荃,。 三,、情 朱東潤先生給林東海的《詩法舉隅》一書作序,認為“詩至緣情,,無以復加”,。詩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情感,一切意象,,一切敘寫,,都是為情感服務的。 而詩最難者,,即在有情,。如果你不是一個愛一個人能愛到抵死纏綿,恨一個人能恨到骨子裏的人,,那你一定成不了詩人,。 就這個意義上講,王維、孟浩然都不是詩人,。 如果有情,,詩詞語雖拙而感人。 樂昌公主 此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都不敢,方驗做人難,。 隨園詩話卷八: 吾鄉(xiāng)有販鬻者,,不甚識字,而強學詞曲,,哭母云:「叫一聲,,哭一聲,兒的聲音娘慣聽,;如何娘不應,?」語雖俚,聞者動色,。 我們來看老杜的名篇《北征》中的一段: 經(jīng)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jié)。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shù)日,。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挽須,誰能即瞋喝,。 再來看李煜的兩句詞: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小晏的: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鷓鴣天) 清代王士禛說老杜是“村夫子”,,王國維說李后主是“粗頭亂服”,都是說他們的作品無多渲染,,而多靠情來感人,。顧隨先生說,小詩當然是抒情的,,但詩太美了,,會妨礙情的真,情太真,,又妨礙詩的美,。我認為,情真比詩美更重要,。晚清王鵬運提出詞的三字訣:重,、大、拙,,這個拙,,就是指情的真摯來說的。 北宋的周邦彥與南宋的吳文英在傳統(tǒng)上是并稱的,,的確,,他們的藝術(shù)手法是相近的。但周的詞幾乎都只有形式,,而沒有情感,,吳的詞卻有深厚的情感寄托其內(nèi)。清代周濟說,,學詞要“問途碧山,,歷稼軒,夢窗以還清真之渾化”,而吾粵陳述叔先生直接提出“由吳希周”,,就是因為吳詞既有技法上的創(chuàng)造,,又有深摰的感情,易于為初學者接受,。 四,、韻 情太真,既妨礙詩的美,,古人想出的解決辦法就是不直接抒情,,而是通過婉曲的、暗示的抒情方法,,于是就有了韻味之說,。 詩的韻味,與人修養(yǎng)有密切關切,。這一點有些像京劇,。京劇有很多流派,不同的流派創(chuàng)始人,,其天分,、修養(yǎng)、師承不同,,也就有了不一樣的韻味,。 韻味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第一是詩要善用比興,,詩意不是明白說出,,而是給讀者以聯(lián)想的空間。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云: 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冠w嘏云:「夕陽樓上山重迭,,未抵閑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估詈笾髟疲骸竼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骨厣儆卧疲骸嘎浼t萬點愁如?!故且?。賀方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股w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 清代詞人蔣春霖的一首《虞美人》: 水晶簾卷澄濃霧,,夜靜涼生樹,。病來身似瘦梧桐,覺到一枝一葉怕秋風,?! °y潢何日消兵氣,劍指寒星碎,。遙憑南斗望京華,,忘卻滿身清露在天涯。 詩中的韻味,,以悠遠綿長為佳,。 法駕乘春轉(zhuǎn),神池象漢回,。雙星移舊石,,孤月隱殘灰。戰(zhàn)鹢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山花緹綺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微臣雕朽質(zhì),,羞睹豫章材,。(沈佺期《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斗牛回,。節(jié)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沈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神女泛瑤瑟,古祠嚴野亭,。楚云來泱漭,,湘水助清泠。妙指微幽契,,繁聲入杳冥,。一彈新月白,數(shù)曲暮山青,。調(diào)苦荊人怨,,時遙帝子靈。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陳季《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嗾{(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