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 兒童屈光不正配鏡原則 2_ 成年人屈光不正配鏡原則 3_ 老花眼配鏡原則及方法 使投入光線經過屈折能夠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從而促進視功能的發(fā)育,提高視力,。
對于弱視及斜視患兒配戴合適的眼鏡不僅可以提高視力,,還可矯正眼位,促進雙眼單視功能的建立,。
要理想地矯治好弱視患兒各方面的視功能,,首先要在準確驗光的基礎上,根據(jù)患兒的眼位,、視力和屈光性質等情況,,予以合理的眼鏡處方,只有這樣,,才能免于弱視患兒因視力長期上不來,,或形成調節(jié)麻痹、眼肌疲勞等副作用而產生的苦惱,。
對于近視眼戴眼鏡主要目的是使投入眼鏡的光線經過屈折能夠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從而提高視力,便于工作和學習,。 對有遠視伴有內斜視的患兒,,眼鏡處方時應首先從矯正眼位考慮,其次才是患兒的視力,。如以較低的度數(shù)既能矯正眼位又能保持較好的視力,,可以適當減去一些正鏡片的度數(shù)。一般情況下是按驗光結果給足配鏡的度數(shù),。對少數(shù)調節(jié)功能過強的患兒,,甚至可以過矯+1.00屈光度左右。 盡管患兒因戴過矯鏡片,,感覺遠視力明顯降低而不樂意接受,,為了矯正眼位應鼓勵他們堅持戴下去,。 戴鏡3月-6個月,眼位完全矯正,,說明內斜視就是調節(jié)性的,。 若眼位部分矯正,則為部分調節(jié)性的,。剩余的內斜視應輔以其它方法進行治療,,如雙光眼鏡、手術矯正等,。 戴鏡6個月以上,,眼位毫無變化者,說明這種內斜視不是調節(jié)因素引起的,,應建議患兒盡早用手術方法矯正眼位,,如若手術、必須等視力上升后進行,。 內斜視患兒遠視屈光度完全矯正或過度矯正的目的,,是為了放松調節(jié)、恢復眼位,。內斜視一旦全部矯正或大部分控制,,就應根據(jù)眼位及視力情況,逐漸減少正球鏡片度數(shù),,否則,,將可能因矯枉過正引起調節(jié)麻痹而形成外斜視。另一方面,,長期戴用全矯鏡片也會影響生理性遠視的消退等,。 對遠視眼伴有外斜的患兒,+3.00屈光度以內者一般可不戴鏡,。超過+3.00屈光度以上者,,盡可能少給,,一般以戴最低度數(shù)而達到最好視力為原則處方配鏡。 有時還可考慮對+1.50屈光度以內的外斜視患兒,,適當戴用低度負球眼鏡,同時配合正位視訓練,,這樣既有利于視力的提高,,更重要的還可以加強調節(jié)與輻輳功能,有利于眼位的恢復,。 學齡前兒童眼球前后軸度稍短,,有輕度遠視(一般在+2.00---+2.50屈光度以內)屬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一般不要配鏡,。 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軸的伸長生理性遠視可逐漸減少而成為正視,。 如患兒為中高度遠視,,應在原擴瞳驗光的基礎上,根據(jù)視力的情況,,一般可減去+2.00屈光度左右處方配鏡,。 為減少調節(jié)和輻輳,對近視眼同時伴有內斜視者,,應在原擴瞳驗光基礎上,,適當減少負球鏡片,以最低度數(shù)達到最佳視力為原則處方配鏡,。 對年齡較小的兒童還可同時配合滴睫狀肌麻痹劑以提高視力為主,,待視力矯正后,如眼位仍不能恢復,,則可手術矯正眼位,。 近視伴外斜視者,在盡量提高視力的情況下配足度數(shù)或適當過矯,,以促進調節(jié)和輻輳功能的加強,,從而有利于眼位的恢復。 如條件許可,,15度以內的外斜視還可通過過矯加正位視訓練來矯正眼位,,往往可收到較理想效果,斜視角過大者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青少年學生中的假性近視不宜配鏡而應進行合理治療,。 對那些真假混合性近視,應在睫狀肌充分麻痹檢影后矯正其真性部分,,配鏡后以遠用為主,,對其假性部分仍繼續(xù)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 對真性近視患者,,經準確驗光后,,應以能達到最好視力的最低度數(shù)為原則,予以處方配鏡,,處方時切記不能過矯,,否則將造成調節(jié)痙攣而引起眼脹、頭痛,,同時也可促使近視進一步加深,。 無論是內斜視,、外斜視,還是正位眼,,對屈光不正患者來說,,擴瞳驗光后只要有散光,原則上都應該全部矯正,。 因平行光線進入散光眼后,,不能形成一焦點,而是形成兩條焦線,,兩條焦線的距離,,決定散光的度數(shù)。矯正的目的就是利用柱鏡來消除這兩條焦線的距離,,使所有光線都能在視網膜上聚成焦點,,促進視功能的發(fā)育,有利于視力的提高,。 如果成年患者散光度數(shù)過大,,實在難以接受,可適當減少,,等適應后再分次給足,。 如果散光度數(shù)低于+0.50D.C,且近視散光軸在180度,,遠視散光軸在90度,,只要不產生眼肌疲勞也可不配。 屈光參差是指兩眼的屈光度不等,。 因兩眼每相差0.25屈光度,,物象大小就要相差0.5%,人眼可耐受的物像差異,,一般在5%以內,。據(jù)此原理,在開處方時,,兩眼屈光參差一般不超過2.50---3.00屈光度才能獲得較好的雙眼單視功能,。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屈光參差性患者的眼鏡耐受度作了不少研究,。
據(jù)武國恩報導,,屈光參差以6屈光度為最大限界,他建議6屈光度以下的參差,,應積極進行全矯或盡量接近全矯正,而不必受以往經驗的束縛,。另有報導,,屈光參差超過6屈光度者,,仍有可能獲得雙眼單視功能。
在矯治13歲以下的弱視患兒時,,一般不受屈光參差的限制,,這樣對促使弱視眼視功能的發(fā)育和視力的提高均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 成年人的眼球發(fā)育已經趨于穩(wěn)定 屈光狀態(tài)也不易發(fā)生變化 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過度調節(jié),,防止調節(jié)疲勞,,所以要按其最好視力的最高度數(shù)處方配鏡: 遠視伴外斜者,可適當降低屈光度 遠視伴調節(jié)性或部分調節(jié)性內斜者 應戴足而全部矯正之 遠視程度輕,,視力正常,,又無臨床癥狀,如為麻痹性內斜或不全麻痹性內斜根據(jù)視力情況可適當減少屈光度,,可不必配鏡,。 但是,隨著年齡增加,,調節(jié)能力就會相應的減退,,則可能出現(xiàn)視疲勞癥狀,所以在閱讀時需要戴適度的眼鏡,。 隨年齡的增長,,對眼鏡度數(shù)的需要也就越來越大;
青年人遠視程度高者,,應取其最好矯正視力的最高度數(shù),。由于睫狀肌長期調節(jié),肌肉變得肥厚,,短時期內不可能全部松弛下來,,患者往往不能接受矯鏡片,應逐漸矯正,,戴鏡一個時期后,,將度數(shù)逐漸增加,最終將遠視全部矯正,。 如遠視性屈光度數(shù)較低又無臨床癥狀者可不必配鏡,;有臨床癥狀,亦應以適度眼鏡矯正為好,。癥狀嚴重者,,應配能夠接受的最高度數(shù)的矯正鏡片。 全部遠視轉變?yōu)楣潭ㄐ赃h視,,不論視近,、視遠都要借助于眼鏡。 配鏡時需要注意,如用主覺驗光法,,應采用被檢者主覺所能接受,,而獲得最好視力的最高度數(shù),如在睫狀肌麻痹作用下作擴瞳檢影,,則矯正度數(shù)應較實際測得度數(shù)略低,,留下一定的調節(jié),即留下一定潛伏性遠視,,以適應睫狀肌的生理性張力,。有的主張如用1%阿托品散瞳者,可少矯正+0.75D,。通常是根據(jù)顯性遠視度數(shù),,再加上1/4潛伏性遠視度數(shù),作為矯正的標準,。 總之,,在實際臨床配遠視鏡時,要根據(jù)患者的年齡,、職業(yè),、癥狀、眼位,、健康,、精神狀態(tài)等差別,,靈活具體掌握,特別是年齡,、眼位和癥狀是主要的參考依據(jù)。年齡越小,,潛伏性遠視越多,,遠視度數(shù)要減少的稍多一點,;癥狀越重,則遠視度數(shù)要少減少一些或爭取大部分或全部矯正,。 為了避免加凹鏡片度數(shù)過大,引起過度調節(jié),,造成人工遠視而致視疲勞,。所以,要按其視力最好的最低度數(shù)處方配鏡,。 近視伴內斜視者,,應適當減少 近視伴外斜視者,不宜降低屈光度 應全部矯正,,甚至適當過矯 近視眼配鏡,,應根據(jù)屈光度數(shù),,工作性質及個人生活需要等具體情況而定。 采用獲得最好視力的最低鏡片,。因為過度矯正會導致調節(jié)加強,引起視疲勞,。 不需配鏡,可用藥物點眼,,做眼保健操等物理辦法治療,。 應全部矯正,,并應經常戴鏡,。但低于-3.00D以下的近視可在看遠時戴,看近時可以不戴,。 因其趨于萎縮的睫狀肌,,已不習慣于正常調節(jié),所以,,為適應其近距離閱讀,,可以減低屈光度。 如不能耐受全部矯正,,可以酌情減低1.00D-3.00D,,待適應后逐漸增加。高度近視患者,,框架眼鏡矯正不理想,,可配戴角膜接觸鏡。 需配戴兩副眼鏡,,一副看近用,,一副看遠用;或只配一副雙光眼鏡,上方為看遠用,,下方為看近用,,或配一付漸變多焦點眼鏡;低度數(shù)近視患者,,到老光眼年齡時,看近可以用裸眼,,不必另配眼鏡,。 輕度規(guī)則散光,如無癥狀,,無需矯正,;有癥狀者,原則上應全部矯正,。
成年人的大散光或兩眼散光程度相差太大或軸向不對稱者,,復光時出現(xiàn)視物不清、視物傾斜,、高低不平,、頭暈目眩等癥狀—— 如程度輕、適應一段時間能消失者 不必變更度數(shù) 如程度重,、癥狀明顯者 可適當減低散光度數(shù) 并適當調整軸向或不變更軸向 不規(guī)則散光,,矯正較難,可配角膜接觸鏡,。
成年人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首次配鏡往往不適應,不能全部矯正,,應減低一部分度數(shù),,讓患者能接受。半年到一年,,適應以后再增加度數(shù)或全部矯正,。 特殊情況的屈光不正:如圓錐角膜、高度屈光參差,、單眼無晶體眼、角膜不規(guī)則散光,、高度遠視,、高度近視及因工作性質的需要(如演員、運動員等屈光不正患者),,不適合配戴普通眼鏡者,,可配適宜的角膜接觸鏡,,予以矯正。
角膜接觸鏡能使失去正常規(guī)則屈光面的角膜,,重新形成規(guī)則的屈光面,,這個屈光面是由角膜接觸鏡,、角膜接觸鏡與角膜之間的淚液以及角膜本身所組成,使屈光不正的矯正更完善,。 俗稱配老光眼鏡或老花眼鏡。用配適度凸透鏡片來補償調節(jié)力的不足,,并使其保留一定的剩余調節(jié)力,以適應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的需要,。 配鏡前需檢查其原有屈光狀態(tài),然后根據(jù)年齡,、職業(yè)、生活習慣,、健康狀況選配適度的近用鏡,不宜過度矯正,,應酌情增減,兩眼戴鏡后近點距離應基本一致,,散光軸一般不變,但在散光度數(shù)較大時,,可校對近用軸位,。 一般遠視眼比正視眼出現(xiàn)老視年齡要早,,而近視眼比正視眼出現(xiàn)老視,,年齡要晚,。從理論上來說,一個-4.00D近視患者可以終生不必配老光眼鏡,。已經戴鏡矯正了的近視眼,、遠視眼患者,配花鏡時所戴老視鏡片,,則與正視眼所用者基本相同,,但鏡片度數(shù)應是原鏡片和所需老視度數(shù)的代數(shù)和。 戴老光眼鏡時,,不能只根據(jù)年齡,,同樣年齡的老視,由于職業(yè),、身體健康狀況等不同會有較大差別,。如習慣于近距離工作的人員,比習慣于在35厘米以外閱譜的琴師等更早地戴用花鏡,,身體虛弱的病人,,由于睫狀肌功能衰弱,也會提前老視而配戴老光眼鏡,。 如眼鏡專為近用,其傾斜度可稍大于15o-20o,,這也和患者的職業(yè)習慣有關。 隨年齡增長,,老視度數(shù)也會增加,在40歲到60歲年齡的患者中,,一般3-5年需更換一次鏡片,。有的發(fā)展較快,則需一年調換一次老光鏡片,。 一般認為正視眼者,,年齡達40歲時,,老視的度數(shù)可達+0.75D-+1.00D,,從40-60歲,年齡每增5歲,,老視度數(shù)便增加+0.5D(表2)。
根據(jù)上表給患者戴上試鏡架,,按其年齡插入鏡片,,試行30厘米距離閱讀20分鐘或半小時后,,無頭痛、眼花,、惡心而在近視力表能看到0.8以上,,即可開出花鏡處方,;如在試行閱讀時,,患者感覺有以上癥狀,可減少凸球鏡片度數(shù),,直至不出現(xiàn)癥狀為合適,。
如50歲老視患者,,原為正視眼,,應配花鏡+2.00D,如原有屈光不正,,需將+2.00D和患者原矯正鏡片聯(lián)合,,即為該老視眼近用鏡的度數(shù),。 這種方法,,只考慮年齡,而其他各因素并沒有考慮進去,。有時可產生誤差,所以,,僅供參考,。切勿作為定律,。 老視患者配鏡時,,應給予凸球鏡片來補償調節(jié)不足,,使近點移到適合近工作的范圍內,。因此,要先了解其所需要的近工作距離及兩眼屈光狀態(tài),,然后從上表查出調節(jié)廣度(即調節(jié)力)留其1/3作為調節(jié)儲備,以防閱讀疲勞,。剩余2/3為可付出調節(jié)度數(shù),該度數(shù)與被檢眼近工作距離所需要的調節(jié)度數(shù)之差,,即為應戴老視鏡片的度數(shù),。如被檢眼不是正視眼,則該度數(shù)應與原屈光不正度數(shù)聯(lián)合,,聯(lián)合后的度數(shù)為其老視度數(shù)。
例如:一50歲正視眼患者,,其要求閱讀距離為30厘米,即需要3.30D的調節(jié)作用,。當老視發(fā)生后閱讀距離則變?yōu)?0厘米,,從表中可查出該眼有2.50D的調節(jié)作用,,如欲使其保持閱讀時不致疲勞,必須保留1/3的調節(jié)儲備,,即2.50D*1/3=0.83D,其他2/3即為2.50D-0.83D=1.67D作為付出調節(jié),。因此,,根據(jù)患者所需的3.30D的調節(jié)作用,應戴3.30D-1.67D=1.63D的凸球鏡片,。 故可在1.50D與1.75D的凸球鏡片中選用其一,,即為該患者之近用老視眼鏡度數(shù)。
按上述方法算出的度數(shù),,插片戴鏡試行閱讀,但由于職業(yè)和主觀接受程度的不同,,對所計算的老視度數(shù)酌情增減,,不要過度矯正。 —— 驗光配鏡如同看病配藥 —— 視光師,、驗光師和配鏡師扮演著醫(yī)生和藥劑師的角色,必須在掌握了嚴謹全面的專業(yè)知識后,,本著“實事求是,治病救人”的原則來為患者服務,。 屈光不正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應當在核實專業(yè)服務人員的資質后,,遵從專業(yè)人士的意見;自覺屏蔽各種江湖謠言或者偽科學偽產品,,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