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節(jié)選)》教案 [教學目的] 一,、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的特色——散文美:了解《城南舊事》里“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二,、理解作品的敘述視角與創(chuàng)作意圖的關系,。 三、理解電影通過視像——造型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教學設想] 一,、劃分電影場景,,然后以“英子的眼睛”為切入點,以體會小說中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獨特表現(xiàn)手法為難點,,引導學生一起參與課堂討論,。 二、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落實基礎知識,注重積累,。 二,、劃分電影場景,分析結(jié)構(gòu)特點,。 三,、初步分析“英子的眼睛”,了解電影的視點,。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反饋。 1,、A,、字詞的積累(以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次序為序) 下腭鱖魚躥到嘈雜五花大綁彪形大漢醉醺醺攥著揣手害臊包裹衣襟留海拾掇莫名其妙 注:加點字為字音字形字義方面應著重關注的。 B,、地方風物及文化詞匯 井窩子惠安館出紅差吊嗓子齊化門 2,、文學常識的積累(由學生搜集資料,在課堂上交流,,教師補充明確知識點) 討論問題1:電影《城南舊事》是根據(jù)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原著改編的,,你對于原著和林海音了解嗎? 學生交流,。 教師明確: (1)林海音:臺灣藉女作家,,出生于日本,于20世紀20,、30年代隨父母客居北京,,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并且經(jīng)歷了喪父等家庭變故,。后于1948年與夫婿舉家遷回臺灣,。 (2)《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對于童年生活及北京的追念回憶之作,是她對于魂牽夢繞的童年往事的追索,。在小說中,,她娓娓道來,講述了童年記憶中結(jié)識的人以及這些人的命運,作品透出深深的眷戀,。 (3)課文是電影劇本節(jié)選,。劇本由伊明改編,并于1982年被著名導演吳貽弓搬上銀幕,。電影劇本忠實于原著,,保留了原作風格——“淡淡的哀愁,深深的相思”,。 二,、欣賞 電影(節(jié)選部分),分析結(jié)構(gòu),。 討論問題2:電影中小英子在外形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 教師明確: 英子在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雙大眼睛,。導演曾經(jīng)這樣評價她的扮演者沈潔:“(她)有一雙非常貼合那個時代孩童的,、會說話的眼睛……”。 討論問題3:英子的眼睛對于影片有什么重要作用,? 影片就敘事視點來看,,正是透過小女孩“英子”一對童稚的眼睛看世界,從頭至尾,,由英子的第一人稱觀點循序發(fā)展,她既是懵懂的孩子——一個好奇的旁觀者,,又是敘述主體,,體驗著復雜的成人世界,并隨之逐步成長,。從這個角度,,它也可以是一部主角經(jīng)歷人生磨難成長的小說。 討論問題4:大家知道,,電影是一門視覺藝術(shù),,它主要通過場景(人物變化或者地點轉(zhuǎn)移)來展開故事。請大家回想電影,,仔細讀課文,。課文已經(jīng)用自然空行的方式,將節(jié)選部分劃分為16個場景,,下面請大家標注一下,。如果我們按照人物變化來分,這16個場景還可以合并,,下面請大家試著按人物出場變化將課文劃為幾個部分,。 學生交流。 教師明確: 第一部分(“開頭……敞車從她們面前過去”),英子跟宋媽上街,,結(jié)識妞兒,,遇到“出紅差的”。 第二部分(“井窩子旁……妞兒對英子笑了笑”),,英子與妞兒的談話,。 第三部分(“惠安館門口……英子走出了跨院”),英子認識了“瘋子”秀貞,。 第四部分(“英子家院里……我知道誰是小桂子她媽”),,通過宋媽和老婆子的聊天,英子從側(cè)面了解秀貞的故事,。 第五部分(“跨院的院子里……(轉(zhuǎn)身出畫)”),,英子從秀貞嘴里得知了她的故事。 第六部分(“井窩子旁……英子發(fā)著愣”),,妞兒在“爸爸”的身邊,,不搭理英子。 第七部分(“西廂房里……蚊帳上又映出了幻想”),,英子聽妞兒講述身世并在病中思索,。 第八部分(“西廂房里……閉上了眼睛”),妞兒告訴英子要去尋找親生父母,。 第九部分(“秀貞屋里……結(jié)束”),,英子又去找秀貞玩,并得知妞兒正是小桂子,。 討論問題5:通過劃分,,課文的脈絡我們很清晰了,大家看看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上有什么特點,。 同學交流,。 教師明確: 1、所有的場景都有英子參加,,英子是故事的主人公,。 2、部分之間好像不太連貫,,是兩條線索(妞兒與秀貞)的交錯,,至結(jié)尾才合而為一。同時,,還有一些情節(jié)似乎與整體聯(lián)系不多,,比如看“出紅差”和爸爸教英子寫大字。 思考: 1,、電影表現(xiàn)的主題是不是僅僅是回憶童年生活,? 2,、有人說《城南舊事》的結(jié)構(gòu)是“串糖葫蘆”式的,你覺得該如何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加深對于電影視點的分析和認識,理解其與創(chuàng)作意圖的關系,,明確主旨,。 二、進一步把握結(jié)構(gòu)特點,,了解作者制造懸念與巧合的技巧,。 三、通過對人物動作的分析,,理解電影通過視像——造型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交流思考作業(yè),。 討論問題6:電影表現(xiàn)的主題是不是僅僅是回憶童年生活,? 學生交流。 教師明確: 不僅僅是,。影片《城南舊事》以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小英子為主人公,,紀錄了她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xiàn)了對童年和故地的深深眷念。然而它卻不僅僅是一部追憶童年的影片,,而是讓人感覺到了豐厚,、沉重的社會內(nèi)涵,它間接地涉及了深刻的社會主題,。這種沉重感是通過獨特的視點,用襯托和反差造成的,,所以課文中所有的場景都有小英子參加,。電影堅持用小英子的低視角拍攝,全片60%以上的鏡頭是小英子的主觀鏡頭,,基本上做到凡是英子看不到的東西不拍,,然后讓英子按照她自己的性格邏輯,按照她自己對人世的理解不斷地提出問題,。英子天真淳樸,,世界對于她來說本應像海跟天那般美好單純,然而,,她卻不知道她身邊發(fā)生著慘烈的社會現(xiàn)實——所有她結(jié)識的人命運都不算好,。社會越黑暗,導演就越突出表現(xiàn)小英子的天真、美好,、單純,。這種獨特的視點使影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討論問題7:影片通過小女孩英子的眼睛看社會的黑暗,,除了有利于以反差加強表現(xiàn)效果,,其實還為了突出表現(xiàn)女性在這樣的社會里的命運。秀貞的悲劇中既有來自當局的——其愛人因為參加進步運動被抓走,,也有來自于她周圍的人們的——大家明里暗里的議論和不容,。不被大家接受,那么秀貞可以依靠的就只有父母了,。大家從文中找一找,,秀貞的父母對待她的態(tài)度。 同學討論,。 教師明確: 婦人:秀貞,,別把人家小姑娘嚇著!(又對英子說)別聽她的,,胡說呢,,回去吧!……婦人:在這玩不要緊,,可別賴是我們姑娘招的你,。 畫外傳來:行了行了!不害臊,?!?br>畫外,秀貞好媽在叫了:秀貞,,你中午愛吃什么,? 宋媽:那生下來的孩子呢? 老婆子:一落地就包裹包裹,,趕著天沒亮,,送到齊化門城根底下,反正不是給野狗吃了,,就讓人撿去了唄,! 宋媽:姑娘打這兒就瘋了? 老婆子:可不,,打這兒就瘋了,。可憐她爹媽,,這輩子就生下這姑娘,,咳,! 從這些地方可見,父母也是摧殘秀貞的勢力的一部分,,他們認為女兒丟了人,;但是,她們又深愛女兒,,盡心照顧女兒,。父母極力阻止她與外界接觸,一方面不想她再丟人,,另一方面也怕她再受傷害,。究其根源,父母并不真正理解她,,是舊式思想下的愛,。 討論問題8:有人說《城南舊事》的結(jié)構(gòu)是“串糖葫蘆”式的,你覺得該如何理解,? 同學交流,。 教師明確: 首先,“串糖葫蘆”反映了電影結(jié)構(gòu)上表層的分塊特點,,似乎各個部分連接不緊密,,像糖葫蘆上一個個的果子;然而,,《城南舊事》又不完全是一個個散果,,糖葫蘆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有一根簽子,把所有的散果連綴起來,,對于《城南舊事》而言,,這個“簽子”就是敘述者,也就是英子,。她使各個部分到結(jié)尾成為有機整體,,讀完之后回過頭看,看似無聯(lián)系的部分之間實際上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這正是作者設置懸念的技巧,。同樣,影片中的某些部分,,如看“出紅差”與“爸爸教英子寫大字”看似閑筆,其實卻有著深意,,是為了說明英子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育與她自己親眼見到的社會有很大不同,,他們教英子的都是正面的東西,而英子親眼見到的卻大多是丑惡面,。 二,、把握結(jié)構(gòu)設計的另一點——巧合,。 討論問題9:有人批評《城南舊事》在細節(jié)上不夠嚴謹,舉例說,,英子能夠常常見到“瘋子”秀貞,,而同樣住得不遠的妞兒卻不能夠。仔細讀原文,,是否果真這樣,? 討論,明確: 不是,。英子邀請妞兒去她家玩時,,“妞兒(搖搖頭):你們胡同里有瘋子,媽不叫我去,?!闭且驗檫@點巧合,妞兒才沒有機會認識秀貞,,不能直接和母親相認而必須借助英子,,從而“保證”了英子的知情。 三,、電影是視覺藝術(shù),,它不能很好地通過人物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人物,而只能將其內(nèi)心外化,,通過神態(tài)和動作表現(xiàn)性格,。下面我們看文中的一段,體會一下,。 當英子問妞兒,,跟在她身后的男人是不是她爸爸的時候,妞兒“搖搖頭,,又點點頭”,。這矛盾的動作正反映了她的內(nèi)心:爸爸不是親爸爸,經(jīng)常打她,,逼著她學唱戲,,她從心底不愿意承認他是爸爸,所以“搖搖頭”,;但是養(yǎng)父又是把她拉扯大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又“點點頭”,。 影片中有多處這樣的表現(xiàn),,例如英子看到妞兒被打的傷口時的反應、秀貞講述女兒時的神經(jīng)錯亂等等,。 四,、作業(yè),。 1拓展閱讀:閱讀林海音《婚姻的故事》,進一步了解林海音對于舊女性命運的思索,。 2比較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同樣是一篇借助孩子視角看社會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