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shù)聞名世界,被譽(yù)為東方雕塑藝術(shù)陳列館,。
麥積山石窟,,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shù),、建筑等方面的實(shí)物資料,體現(xiàn)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diǎn),,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shù)發(fā)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shí),。
麥積山石窟在東崖保存有洞窟54個,,西崖140個。
東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樓上的七佛閣等最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頭有蓮瓣形的浮雕,,柱頂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寶珠”,,設(shè)計(jì)構(gòu)思極其巧妙,,這座崖閣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長32米,崖壁上分兩層整齊地排列著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西崖聚集著萬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價值的洞窟,。萬佛堂又叫“碑洞”,跨進(jìn)門,,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雙目微合,,雙手作接引之姿??邇?nèi)現(xiàn)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側(cè)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啐愔杏性S多制作精巧的彌勒,、沙彌、供養(yǎng)人的雕塑,。天堂洞是兩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內(nèi)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間一尊,,高1.95米,,左右兩尊,高1.28米,,每尊像約有二,、三噸重。
第13窟,,開鑿于隋,宋代重修,。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薩,,主佛高15.8米,是麥積山最大的造像,,也是石窟的形象大使,。
麥積山不高,沉積巖山體,,屬于北方丹霞地貌,。遠(yuǎn)觀獨(dú)立于群山之中,真的像麥垛,。走到跟前,,忽然大雨滂沱,秦州八景之首“麥積煙雨”?,F(xiàn),,予人驚喜。垂直的崖面上,,古人用了棧道開鑿的方法,,由低向高開鑿出孔,插入木頭后鋪設(shè)木板,,以此循序漸進(jìn),,形成了窟如蜂房,,棧道凌空的山景大觀。
第9窟,,開鑿于北周,,宋、明,、清重修,。前有棧閣,后并列開七龕,。形制為一字排開七個券頂佛龕,,內(nèi)供七佛,正中一龕為一佛二弟子,,其余為一佛二菩薩,,造像經(jīng)宋代重塑,明代重新妝彩,。
明代補(bǔ)繪的化生童子壁畫
麥積山是絲路上的宗教驛站,,其開鑿于后秦,叮叮當(dāng)當(dāng)聲一直綿延了1500年,,直至清,,其中以北朝最為隆盛,唐,、宋次之,,從骨骼清秀到圓和豐腴,述說了中國佛教造像美術(shù)史,。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壁畫和碑刻等等,,歷史文化信息纏繞,豐饒了麥積山,。麥積山分東西2崖,,均有價值凸顯的洞窟,。
明萬歷草書碑
千佛廊,,32米長,,崖壁上分兩層整齊地排列著258尊石胎泥塑佛像
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建造的七佛閣(第4窟),。它是麥積山規(guī)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
第4窟中的一窟,這些石胎泥塑都經(jīng)過唐宋明清的重修和重妝洞窟之間都塑有一護(hù)法神,,即“天龍八部”,其為八部之首“天眾”
麥積山的石胎泥塑有著它的制作流程,,西崖三圣中的最右邊殘壞的大勢至菩薩就是典型例子。石胎上打入木樁定型骨架,,扎谷稈后上泥進(jìn)行雕塑,,然后打粉底著色彩繪,最后上光油和蛋清,,佛像清滑舒爽,。 由于時間的煎熬,,泥皮滑落后,后朝可以進(jìn)行補(bǔ)修,這也就出現(xiàn)了西魏,、東魏、北周等早期佛,,又有了唐宋重修的影子,。唐宋人用了自我的時代審美感,重新幻化了另一種韻美。
上石刻“麥積奇觀”,下木匾“是無等等”?!笆菬o等等”來自心經(jīng),,意思即是:對也好,,錯也好,,得到也好,,失去也好,都不過如此,。
第4號窟上方“薄肉塑”飛天
第5窟(牛兒堂),,隋代初鑿,唐代完成 唐代鳩摩首羅天,,腳踏神牛,,表情威猛
西崖第98窟,石胎泥塑西方三圣,,開鑿于北魏,,后代重修。主佛阿彌陀佛高13米,,左側(cè)觀世音菩薩高9米,,右邊大勢至菩薩已經(jīng)毀壞。
第165窟,,北魏開鑿,,宋代重修
第60窟,西魏開鑿,,隋代重修
第191窟,,西魏開鑿,宋代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