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泡沫”時代日本經濟的困境 ——日本財政離破產還有多遠 一位躺在大阪鬧市區(qū)的流浪漢,,居然就躺在十字路口中間,帶了四只貓,,一只狗,。據說日本的流浪漢一般不乞討,乞討錢財的多是為了給貓狗買食物,。日本政府有給流浪漢洗澡的地方,,那么流浪者沒有錢如何生存?導游說超市對于食品效期有著嚴格的處理,,例如到5月21日下午5點到期的食品,超市工作人員一定會按期處理掉,,不然會被停業(yè)或罰款到破產,。于是在超市處理食品的地方,流浪漢會排隊去領取那些即將過期的食品,。
回顧一下十數年來的歷程,,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日本在經濟方面曾出現(xiàn)若干次“巨大的失算”。 第一次失算發(fā)生在泡沫經濟鼎盛期的1988-1989年間,,當時的日元席卷了全世界,,日本銀行瘋狂向外借貸。由于杠桿原理的作用,,日本大都市的地位異常飚升,,最終達到了不可思議的高位,甚至有人說“以東京23個區(qū)的地價便可買到全美利堅”,??吹饺绱藙蓊^,當時的日本人有些飄飄然,,有人豪言:“終于戰(zhàn)勝美國了”,。從事證券的人士中也有人認為:“日經平均指數數年后必定會達到10萬日元”。加之,,看到1989年秋柏林墻土崩瓦解的情形后,,許多評論家、股評家及相關人士甚至斷言:“東西冷戰(zhàn)的終焉將會創(chuàng)造一個空前巨大的單一世界市場,,這對制造業(yè)世界第一的日本而言是騰飛的絕好機會,,90年代將會成為日本的‘黃金時代’??墒堑?年,,即1990年,不但‘黃金90時代’沒有來臨,,反而惡運連連,。首先是股票開始大暴跌,繼而是嚴重的通貨緊縮,,造成全國躁動不安,。在迄今為止的數年間,日美的力量對比完全逆轉了,?!?/p> 第二次失算以1990年2月股票大跳水為契機,,日本經濟開始發(fā)生大逆轉,即泡沫經濟終于崩潰了,。但是,,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日本人仍是執(zhí)迷不悟,,只是輕描淡寫地認為“沒有什么了不得的”,。根本沒有想到會發(fā)生如此程度的通貨緊縮和不況。這就導致在泡沫經濟崩潰后日本人的思維方式遲遲得不到轉換,,勿寧說由于不動產(房地產)價格下降,,許多個人大規(guī)模借貸(盡管在通貨緊縮時代借貸是極其惡劣的作法)購置高級公寓或獨院的高級住房,結果到了數年后的今天,,陸續(xù)出現(xiàn)了許多因借貸而破產的個人,。 第三次失算實際上等到日本人意識到90年代的通貨緊縮的威脅時,早已為時已晚,。1995年以后,,國民、政府才手忙腳亂地著手制定應急的非常時期對策,。為了挽救“墊帳”,、“粉飾帳戶”的金融機關或企業(yè),政府和國民勉為其難且草率地通過了這么一種邏輯:“與其恐慌倒不如加大投入,,甚至可以用稅金投入,予以救濟,?!睘榇耍恢皇峭ㄟ^稅金投入經濟金融機關,,甚至還采用了在公共事業(yè)上大把大把地散財以帶動景氣浮揚的策略,,這就上演了一幕幕官民大合唱似的挽救經濟的鬧劇。其極至便是小淵政權進行的100兆散財政策,。 然而,,在狂亂之后冷靜地反思一下,,日本人便發(fā)現(xiàn):國家的錢包已出現(xiàn)空前絕后的大赤字,國庫內借款如山,,債臺高筑,。雖然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日本人深信“國家不可能破產”。但是,,人們永遠逃脫不出這樣一則法則:“不論是什么樣的人或組織,,他們都不可以無限地累積借款。如果超出某個期限,,必然招致破產的悲慘命運,。”
自羅馬帝國時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皆因“國家破產”而衰退,、滅亡,。事實上,世界史上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在日耳曼民族入侵以前已經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國費混亂,,大興土木,,基礎設施維護費的巨額支出等等致使國家財政收入入不敷出,致使經濟混亂,,治安惡化,,在日耳曼民族入侵之前,羅馬帝國實際上已經從內部分崩離析了,。 西班牙曾是世界上頭號大國,,它從全世界,尤其是印加帝國,,瑪雅部落等中南美國家或地區(qū)掠奪了大量金銀財寶運回本土,。其富庶之甚,無比肩者,,西班牙帝國向世界跨耀著極盛的榮華,。然而,窮奢極欲的王公貴族的揮金如土,,頻頻興建壯麗的宮殿,、教堂,不久國家財政悄然出現(xiàn)了破產的危機,。當時有賢明的學者一邊回首歷史一邊發(fā)出了警告:“羅馬帝國最終皆因國家破產而沒落,、消亡。西班牙如不對如此財政危機有所作為,也將迎來慘痛的事態(tài),?!比欢鴩踬F族們依然我行我素,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置國家財政開支不顧,,不久,,西班牙果真國家破產,頃刻間沒落了,。此后西班牙再也沒有問鼎過世界霸權,。 人類文明演進到20世紀,因國家破產引起的過度膨脹仍然殘酷無情地襲擊了若干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德國即是一例,。 東京皇宮外的流浪漢,佝僂著躺在草坪上
自6年前就有日本學者就國家破產的可能性鄭重地發(fā)生了警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學者是淺井隆”(注:淺井隆:日本著名經濟撰稿人,。1954年出生于東京都,。自大學時代便強烈關注經濟、社會問題,。他曾經經營過私塾,,作為大學生商人獲得了成功。早稻田大學肄后進入每日新聞報社開始從事記者工作,。由于工作勤勉,,上進心強,業(yè)績突飛猛進,,受到業(yè)界同行贊許,。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后,他撰寫了許多筆鋒犀利的著作,,針砭日本經濟體制乃至*體制的時弊,。代表著作有《2000年的沖擊》、《利用海外基金實現(xiàn)財產倍增的計劃》,、《勝組的經濟學》,、《新日本經濟學入門》、《2003日本國破產》等等,。),。他曾指出:“核能*事故的可怕性在于:一旦超越了某個臨界點,爐心溶融就會開始,,轉瞬間勢態(tài)即失控。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就是典型。 日本的國家財政狀況也已經走到了‘失控’的邊緣”,。那么日本國到底處于何種程度的危機狀況之中呢,?過度膨脹的借款總額達到了多少?借助有關資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日本全國公用部門的借款,,僅中央政府就高達500兆日元,,地方自治體也有170兆日元,而且還有100兆日元的郵政儲蓄被用作財政投資,,卻因運用不當成了不良債權,。雖然這算不上借款,但是,,如此不良債權將來國家必須用稅金填補,,所以也可視作一種借款。加之其他形式的隱蔽性借款,,日本全國的借款總額大約達到了800兆日元,,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日本資深經濟學家原大藏省高級官員加藤秀樹(注:加藤秀樹:慶應大學教授,,日本資深經濟學家,,日本最初的正式專家集團班子骨干,受大藏省的親睞,。)前不久曾指出:“財政投資狀況極其惡劣,。例如日本道路公團最保守估計也有25兆日元無力償還的債務,這比清算國鐵時的數字更為惡劣,。假若繼續(xù)按計劃在全國修建高速公路的話,,那么該項數據恐怕要膨脹到50兆日元?!?/p> 據調查,,財政投資中除240兆日元郵政儲蓄之外,還包括簡易保險金,、公共養(yǎng)老金等,。總共款項達430兆日元,,這些都是國民無以替代的血汗錢,。然而,負責這些款項投放的財政機關還不只限于前述的道路公團,,還有諸如本四跨海大橋公團之類的機構,,它們的投入“將永遠地血本無歸”。關于這一點媒體早已有所報導,,總之,,上述這些不可能償還的款項將來都必須用稅金方式讓國民負擔,,成了直接關系到全體國民生存的大問題。 1997年以后,,大型證券公司,、大型銀行、甚至連生命保險公司都紛紛破產,,整個日本金融界乃至經濟界都陷入了空前的混亂之中,。90年代日本的國家預算大致為每年70兆日元,可是由于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流失的總資產達2000兆日元,,這相當于30年的國家預算。
有一種名為《選擇》的日本雜志在1999年8月刊上刊登了一篇題為《應做好戰(zhàn)時般犧牲的準備》的報告,,就國家破產的可能性作了詳細的論述。這與距今6年前的前野村總研(注:野村總研:日本國研究并評論經濟政策的專門機構,,常受政府委托進行專項調查研究,,為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提供建言,屬專家集團機構,。)看到前述2000兆日元這一龐大數字時發(fā)出的評論如出一轍,,令人毛骨悚然。該評論指出:“這項資產喪失超出了太平洋戰(zhàn)爭時期整個國家的經濟損失,!”這不由得使人想起某位資深經濟學家吐露的至理名言“賒帳的帳單必須支付,。”90年代的日本,,一旦景氣不好就增加公共事業(yè)投資,;銀行一破產就以導入公用資金或以日銀特融(注:日銀特融:日本(中央)銀行在必要的時候,有獲準發(fā)行公債,、國債等金融證券的權利,,即特別融資的權利,簡要稱日銀特融,。)的手段自救,。 之所以如今的日本沒有形成60年前的美國式大恐慌,其唯一的理由就是“讓國家埋所有帳單”,。但是,,這筆愈積愈多的“巨大帳單”最終要由全體國民來支付,且時限正日益逼近,。有人說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達到1000兆日元,。明了地說,國家能夠承受的底線是GDP的兩倍(=1000兆日元),。而數年內就會出現(xiàn)上述那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狀況,。只是心存僥幸地看數字還不行,。日本國畢竟已經出現(xiàn)超過800兆日元的令人膽顫心寒的借款,而且年年都在增加,,因此,,已經找不到不會破產的理由。
日本金融專業(yè)報紙——日經金融新聞于2000年5月31日刊登了題為《若既往政策持續(xù),,財政破產的概率將達95%——慶大講師實證分析》的密版報導。慶應大家專職講師居丈朗通過實證分析發(fā)表論文稱:“若既往政策持續(xù)下去,,則財政赤字繼續(xù)擴大,,而且有95%的概率無法以稅金返還”。該論文在論述既發(fā)國債的原利息減去新發(fā)行額后出現(xiàn)的基礎性財政收支赤字與國債余額增加之間的差距時使用了截止1998年度的40年間的有關數據,。 該論文得出結論:“這樣下去,,國債累增會失控。財政破產的概率達95%”,。該論文又指出:目前尚難以料定何年何月破產,。但是由于1999年度進一步大量發(fā)行國債,看來“距離破產的時間更加縮短了”,。 該講師分析說:“為重振財政所必需的大幅度經濟增長率,、增收、息的長期穩(wěn)定等等難以同時實現(xiàn),?!彼J為:“若固守優(yōu)先刺激景氣式的財政政策的歷史,制定出標本兼治的財政重振政策的可能性極低”,?!盁o法以稅金返還”。意味著要么以過度膨脹的方式化其為烏有,,要么發(fā)布德政命降低國債與通貨的價值,。 那么,為何“無法以稅金返還”呢,? 其第一個理由便是現(xiàn)在日本的國家借款增長得太離奇,。第二個是自某個時期起為避免財政破產試圖提高稅率,但是稅收并未大幅增加,。 究其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自古代羅馬以來稅率與稅收之間業(yè)已存在著相互關系,。為了增加國家稅收,官員們便提高稅率,。但是,,當突破某個界限時勿寧說稅收反而會下降,。因為一旦稅率達到一定高度納稅人便承擔不起,于是就少申報收入,,偷稅漏稅了,。所以說光靠提高稅率無法真正提高稅收,也就無法填補國債的虧空,。國家財政極度惡化必然會導致*動蕩,、社會治安混亂。 面對如此棘手問題,,日本政府也曾試圖利用經濟體制改革乃至*體制改革的手段予以解決,,如橋本內閣和小淵內閣以及目前的小泉內閣都曾作出這些方面的努力。但是日本單一的*經濟體制沿革至今,,早巳積重難返,。因此,最后能夠利用的便是大量發(fā)行國債并讓身為國家銀行的日銀直接承受之,。然而這種作法近乎飲鴆止渴,。 該論文的結尾是極其悲觀的:“若固守優(yōu)先刺激景氣式的財政政策的歷史,則制定出標本兼治的財政重振政策的可能性就極低,?!被叵搿昂笈菽洕睍r期日本*權利集團的所作所為,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散財行政自身正日益深化為巨大的利權和攬票機器,。不只是*家、官僚們樂此不疲,,就連普通國民中有不少人受利益的驅使齊聚于預想的利權和散財旗下,。考慮到如此現(xiàn)狀難怪有人驚呼:等到全體日本國民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必須改革”時,,國家破產已無法避免了,!可見要想挽回日本經濟的頹勢,*改革勢在必行,,可見“后泡沫時代”給日本政府乃至全體國民帶來的不只是經濟問題,。
汪精衛(wèi)——死后毀墓焚尸始末
史上盜掘朱元璋陵墓的人為何都未得手,?
|
|
來自: 長弓有心 > 《社會發(fā)展和經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