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著談落實孝道從何做起,?!缎⒔?jīng)》講:“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因為我們是從父母那里獲得生命,,我們的身體來自父母,應(yīng)該知恩感恩,。一個人能知恩感恩,,孝心就能得以萌生,就不會糟蹋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就不會有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劇,。真有孝心的人,會把這一句“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融在心里面,,舉手投足都很緩和,,做事特別謹慎,不會慌慌張張,。 人能真正很謹慎地保護身體,,他的心就平靜,而且很柔軟,,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從容地應(yīng)對,,一是怕身體受到傷害,二是怕把事情搞砸了,,不知道要讓父母操多少心,。而且身心健康,也是人生過得更有質(zhì)量的前提和保證?,F(xiàn)在有關(guān)健康的資訊特別多,,因此就不再贅述。大體只要把握以下幾個重點即可: 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孔子家語》中記載孔子歸納疾病的起因是:“寢處不時,,飲食不節(jié),,逸勞過度”,所以要定時定量的休息,、飲食,、工作、運動,,勞逸兩個方面都不能過度。只有遵從自然規(guī)律,,張弛有度,,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充實的生活會有效地排除各種消極情緒和不良的外界干擾,有條不紊的生活節(jié)奏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三,、凡事寬以待人,樂善好施,。從關(guān)心別人之中感受到自己被人需要是一種價值,,奉獻的愛心越多,就會獲得越多的快樂,。以平和幽默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現(xiàn)實,,能屈能伸,藐視困難,就能夠泰然自若地度過人生的低谷,。 《孝經(jīng)》又講:“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句話是說,,當一個人既成就了高尚的人格,,又把倫理道德落實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上,,成為社會的榜樣,,德行和名聲都非常好,這是把孝做到了極致,。所以《孝經(jīng)》說:“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真正地落實孝道,,不僅能孝養(yǎng)父母,,還能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最后能夠成就德行,,流芳百世,,光宗耀祖。 當烏鴉老了,,飛不動的時候,,小烏鴉就把食物銜回來喂到老烏鴉的口中,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一直到老烏鴉去世,。小羊每一次吃奶的時候都是跪著,好像在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為什么古禮里面要求父母去世了,,子女要守喪三年,?因為人在三歲以前,行動都不是很方便,,父母哺育我們,、手把手地照顧我們,,期間的辛勞很難用言語來形容。所以古人制禮的目的是提醒我們,,父母在我們?nèi)龤q以前有多么地辛苦,,這一輩子都不要忘記。這是禮的意義,! 禽獸都知道孝敬父母,,報答父母如海深、如山重的恩情,,何況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呢?老祖宗講:“三才者,,天地人”,人能把天地的無私做出來,,能把性德展現(xiàn)出來,,才能對得起“人”這個身份。 |
|
來自: 方遠圖書館 > 《國 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