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1 問之書院 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是除王羲之之外,,影響力最大的書法家,在楷書上變王羲之的峻秀為雄強,,開創(chuàng)一代書風,。《祭姪文稿》歷來被譽為繼王羲之《蘭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書”,,但現實中的《蘭亭集序》已無真跡,,存世的都是臨摹本,而顏真卿的《祭姪文稿》是真跡,,可信無疑,,會從用筆、結構和章法等方面給我們很多啟發(fā),。 清代劉熙載《書概》稱: “顏魯公書,,自魏、晉及唐初諸家皆歸隱括,,東坡詩有‘魯公變法出新意’之句,,其實變法得古意也?!?/strong>所以,,較之王羲之,魯公的變法是向“古法”回歸,。 又說:“歐,、虞、褚三家之長,,顏公一手擅之,。”說明顏真卿也是一位集大成者,,能夠集諸家之長,。 歐陽詢也是一代大家,其楷書被尊為“唐楷之冠”,,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被后代書家奉為圭臬,,以“歐體”之稱傳世,。尤其在當代,習歐體楷書者更是比比皆是,。他的行書墨跡有:《卜商帖》,、《張翰帖》、《仲尼夢奠帖》,其中《仲尼夢奠帖》衱尊為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我們以顏真卿的《祭姪文稿》和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就兩家的字的結體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可以更深地理解顏真卿行書的特點。 顏體以寬博,,雄秀勝,,重包圍結構,外拓,; 歐體以峻峭,,挺撥勝,重放射結構,,內懨,。 如下圖所示: 《祭姪文稿》整篇如圖: 《仲尼夢奠帖》整篇如圖: 我們找出一些例子進行比較: 先看顏體行書《祭姪文稿》的例字,結構上外緊內松,,相向之勢,,給人以飽滿、雄渾的感覺,。如:“開”,、“圍”、“蘭”等字,,兩側的豎畫呈相向之勢,。“挺”,、“期”中部空間極為寬闊,。這與下面歐陽詢行書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歐體行書《仲尼夢奠帖》的例字,,放射結構,,中宮緊收,如:“墓”,、“周”,、“冥”、“滅”,、“毒”等字,,外部輪廓向內收縮,取相背之勢,。這是兩家在字的取勢上最突出的特征,。 下圖是兩篇書法作品中,同字比較: 《祭姪文稿》 《仲尼夢奠帖》 顏體的“歸”字重在強調空間的變化,上合下開,,筆力很重,;而歐體的“歸”字空間的處理相對的要勻,“帚”旁的中豎放長出來,,線條清勁,。 顏體的“還”字寬博厚實,上空下實,;歐體的“還”字較瘦長,,右上密實,左下空虛,。 顏體的“生”字很生動,,強調“上下實,中間空”,;歐體的“生”字呈三角形,,上放開,下收緊,。 顏體的“以”字特別強調疏密變化,,兩邊筆畫開張,中間一片空白,;歐體的“以”字筆畫相對的要勻稱,。 顏體的“百”字上橫取側勢,“日”旁中橫挪下,,強調疏密的對比,;歐體的“百”字取平勢,筆畫均衡,,平穩(wěn),。 顏體的“念”字左密右疏,“人”旁取側勢,,上欹下正,,以險勝,歐體的“念”字取平勢,,也是左密右疏,,但對比并不強烈。 顏體的“不”字欹側,,筆畫向外撐(看右鉤出鋒方向),;歐體的“不”字取平勢,中宮收,,內懨(看右鉤出鋒方向),。 顏體的“而”字中密外疏,,依然強調的是疏密對比,筆力圓勁:歐體的“而”字向右放射,,左緊右松,,筆畫均衡。 顏體的“死”字草書寫法,,上合下開,,向外撐;歐體的“死”字行書寫法,,上收緊,,下左撇和豎彎鉤放出來。 顏體的“有”字左空右實,,欹側取勢,疏密對比很強烈,;歐體的“有”字中宮收緊,,上橫放出去,強調放射,。 顏體的“何”字是顏真卿寫法的典型代表,,外緊內松,外拓法,;歐體的“何”字也是歐陽詢寫法的典型代表,,中宮緊收,“可”旁上橫放出去,,和右豎延長,,向內收,內懨法,。 顏體的“善”字左疏右密,,欹側取勢,密處更密,,疏處更疏,;歐體的“善”字上點展,中橫放,,下部收,,形成中宮緊湊,外形舒展之勢,。 顏體的“毒“字線條連綿,,草意更濃,追求變化,,在疏密對比中,,彰顯氣勢,;歐體的”毒“字瘦長,寫的比較規(guī)范,,一筆一畫,,強調中宮緊收,其它筆畫放出去,,顯得字很峻峭,。 顏體的“九“字采用欹側取勢,筆畫外拓,;歐體的”九“字也是采用欹側取勢,,但右豎彎鉤左傾內收,左撇右傾也是內收,,明顯的是強調中宮緊收,,四周放射的這一法則。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顏體行書之妙,他強調疏密對比,,重視空間變化,,手段多,變化大,,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追求,。 書法學習、交流,、分享,、推廣平臺 感謝關注 歡迎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