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第七卷《秦檜》記載: 青州馮中堂家,,有一回殺豬,把毛煺掉以后,,看到豬肉上寫著幾個字說:“秦檜七世身”。想煮熟了大家吃,,煮的時候散發(fā)出陣陣惡臭,沒辦法全給狗吃了,。 這個故事所要反映的深層內(nèi)涵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秦檜是殺害岳飛的大惡人,,七世以后變成豬,,還是連狗都不吃,。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是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觀念,。佛教勸人為善的偈語說:“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酷,。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币馑际怯袝r候壞人有福,原因是惡報的時候還沒到,,好人遭殃,,是因為善報的時候還沒有到,。 善惡到頭終有報,,設(shè)想是很好的,。我們首先要質(zhì)疑的是:但是誰來主持這一切呢,?善報,、惡報,,受報的主體又是誰呢,?中國民間受佛、道思想影響,,有比較細(xì)致的說法,,在一些話本小說如《三言》,、《二拍》里,,文人筆記如《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里都有記載。 大體上說,,人死靈魂不死,,由閻羅王根據(jù)生時所作所為來安排他的來生,。善報,、惡報的受報主體是不死的靈魂,?!段饔斡洝防锏奶粕?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之所以能夠處處逢兇化吉,,原因就在于他十世修行,,不停的做好事,,所以善有善報,。 善,、惡如在銀行里存款一樣,可以世世累積,,惡的人有時看不出受到懲罰,是因為他前世做的好事太多,;善的人有時看上去美有得到好報,,是因為他前世做的壞事太多。閻羅王在處理這些事的時候,,有專門的機構(gòu),,叫陰司,有專門的辦事人員,,如牛頭馬面,、判官之類的下屬,甚至閻王也不止一個,,《西游記》里說有十殿閻王。 在民間很有威信的包公,,傳說是第五殿閻王,。老百姓說,包公鐵面無私,,白天處理陽間的事,,晚上處理陰間的事。還有人說,,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王菩薩也專門處理地獄中的事,并且他曾發(fā)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樣看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前提是假設(shè)外在于人的神秘精神存在,,假設(shè)人死靈魂不死,,這種說法,,在科學(xué)昌明的今天顯然是慌謬的,,是不可信的。 把善報,、惡報的決定權(quán)寄托在鬼神身上,無疑會弱化人們追求此世公平,、正義的愿望和決心,,所以在舊的時代,惡勢力橫行時,,人們常常寄希望老天開眼,,來收拾壞人,,常常以“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來自我安慰,,最終消極,、宿命的聽從命運的擺布。 當(dāng)然我們批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并不意味著不鼓勵人們行善,反過來鼓勵作惡,。如果善,、惡有報應(yīng)也不能由虛無飄渺的鬼神來安排,而要靠法律、靠民主政治,、靠制度來安排。有必要指出,,我們之所以行善,,并非是出于功利門目的為了求善報,,我們之所以不作惡,,也并不是害怕惡報。行善去惡所帶來的心理上的愉悅和對自我道德價值的肯定本身就是最大的報應(yī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