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牡丹的名言 語錄天下真花獨牡丹。
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本句大意是:萬花之中,,只有牡丹花才算是“真花”。此句頌揚牡丹的典雅,、高貴,、雍容、華美,,是其它花無法比擬的,,認(rèn)為只有牡丹才夠得上“花”的稱號。這種對比,,把牡丹放到了冠絕天下的地位,,也反映了洛陽人對牡丹的偏愛。盡管洛陽有芍藥,、緋桃,、瑞蓮等等鮮花,洛陽人都不甚愛惜,,把其它花都稱為某花,,唯獨對牡丹則不名“牡丹花”,而直曰“花”,。歐陽修認(rèn)為“其意為~,。”所以牡丹又稱為“洛陽花”,、“洛花”,,享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盛譽。 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 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 牡丹名言
唐·李正封《詠牡丹》。天香:特異的香味,。國色:指容貌美麗冠絕一國的女子,。這兩句大意是:牡丹濃郁的芳香,染人襟袖至夜猶存;牡丹秾麗的顏色,,宛如朝霞中醉了酒的美人,。相傳唐文宗賞牡丹時,問及當(dāng)時誰的詠牡丹詩最好,,程修己便以李正封的這兩句詩為對,。李正封并無詩集傳世,但他的這兩句詩以擬人手法,,寫出了牡丹的神髓,,遂成為詠牡丹的千古名句。從此,,“天香國色”(也稱“國色天香”)已變成牡丹的代稱,,知名度高,流傳久遠,,至今仍活在人們的口頭筆下,,提及牡丹,就會想起“天香國色”這美妙的形容詞來,。 唐代詩人 李正封 《詠牡丹》憐此皎然質(zhì),,無人自芳馨。
唐·白居易《詠牡丹》憐:憐愛,。皎然:潔白 唐代詩人 白居易 《詠牡丹》紅棲金谷妓,,黃值洛川妃。
宋·梅堯臣《洛陽牡丹》,。金谷妓:晉朝豪富石崇于洛陽筑金谷園,,崇有愛妾名綠珠,多風(fēng)采,,善吹笛,,棲居金谷園中,世稱金谷妓,。洛川妃:指洛神宓妃,。這兩句大意是:(洛陽牡丹是古代傾國佳人、絕代仙姬的精靈化成)那紅色的為綠珠所棲,,那黃色的是宓妃所處,。洛陽是九朝古都,繁華無比,,如花似玉的仕女不計其數(shù),;洛陽牡丹,妍花奇葩,,素有“甲天下”之稱,。于是詩人產(chǎn)生奇妙的聯(lián)想,,認(rèn)為“~。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他想象洛陽的各色牡丹都是絕代佳麗的芳魂所依附,、幻化,,是人世稀有的奇葩。詩句以人贊花,,以花譽人,,把兩樣極美的物象互為比況,就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北宋詩人 梅堯臣 《洛陽牡丹》牡丹花兒雖好,,還要綠葉兒扶持。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六回,。這兩句大意是:牡丹花雖然雍容華貴,,但若沒有綠葉相映襯,也不好看,。一朵光禿禿的花,,盡管它十分艷麗,也使人感到單調(diào),,只有配上綠葉,,才能組成一幅和諧的圖畫?!宰詈唵蔚谋扔?,說明人與人之間應(yīng)該相互幫助,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也是這個道理。寫作上講烘托,、映襯,,也是紅花與綠葉的關(guān)系問題。此二句可用以說明烘托手法,,也可用以說明人與人之間應(yīng)互相幫助,,互相扶持。 明代小說家《金瓶梅》作者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詞話》萬萬花中第一流,,淺霞輕染嫩銀甌,。 牡丹的名言
唐·徐夤(yín銀)《牡丹花二首》其二。淺霞:淺色彩霞,。銀甌(ōu歐):銀色小盆,。這兩句大意是:牡丹花在萬花中品流第一,,它那豐碩富麗的花冠,就像嫩白色的銀盆輕輕染上一抹淺淺的彩霞,。牡丹名冠眾花,,素有花王之稱,故詩人說它“萬萬花中第一流”,。牡丹花雍容富態(tài),,豐滿端妍,故詩人以“銀甌”來比況,。這里寫的是粉紅色牡丹,,故詩人用“淺霞輕染嫩銀甌”來形容。遣詞用字,,十分妥貼,。 唐代詩人 徐夤 《牡丹花二首》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
唐·徐凝《牡丹》,。洛川:洛水。作:化作,。破:疑為“披”字,。這兩句大意是:這無比美好的洛陽牡丹,莫非是洛神宓妃化成的吧,!她身披絢爛的朝霞,,婀娜多姿,擺弄出令人心醉的萬千嬌態(tài),。讀過《洛神賦》的人都會知道洛神是何等美麗,,如此美麗的女神又身披彩霞,婀娜作態(tài),,該是怎樣動人的形象,。以此來比擬洛陽牡丹,則牡丹之美自可由讀者去馳騁想象了,。 唐代詩人 徐凝 《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國色:本指在一國內(nèi)容貌最美的女子,,此喻牡丹。這兩句大意是:只有牡丹真正具有傾城傾國的美麗,,花開時節(jié)驚動了京城,。本詩是對牡丹的贊美。原作為:“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凈少情,?!,!痹娙苏J(rèn)為芍藥過于妖艷,,荷花缺乏真情,唯有牡丹,,典雅莊重,,雍容華貴,可稱得起“國色”,。詩句雖為贊美牡丹,但反映出唐人的審美情趣,。唐人以女子豐滿秾麗為美,,這里以絕色女子與牡丹作比,更見花之美,。此二句可用以贊美牡丹,。 唐代文學(xué)家 劉禹錫 《賞牡丹》秾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唐·白居易《牡丹芳》,。秾(nóng農(nóng)):花木繁盛的樣子。信:實在,?;?huì惠):各種草的總稱。這兩句大意是:牡丹的秾麗豐姿,、華貴色澤實在是超然奇絕,,那些雜草亂花決不能與它倫比。為了突出牡丹,,作者在詩的后兩句先言“石竹金錢(兩種花名)何細(xì)碎”,;再說“芙蓉芍藥苦尋常”,,通過對比,、襯托和層層遞進的方法,把牡丹端妍華貴的芳姿國色,,鮮明生動地烘托出來,。 唐代詩人 白居易 《牡丹芳》含風(fēng)笑日嬌無力,恰似楊妃睡起時,。
宋·葉顒(yóng)《牡丹》,。楊妃:楊貴妃。這兩句大意是:牡丹花那種在日光下含笑凝睇,,在春風(fēng)中嬌弱無力的神韻,,恰如楊貴妃初醒時醉顏未退,,睡意猶存的嬌慵風(fēng)姿?!霸葡胍律鸦ㄏ肴荨?,李白是第一個用云和牡丹花贊美楊貴妃的人,據(jù)說很受楊貴妃的賞識,。后世不少作者用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和豐滿,富麗的楊貴妃作比,,葉顒的這首《牡丹》詩:“絳色羅裳綠色襦,,沉香亭北理腰肢?!笔瞧渲兄?,顯然這是受到李白詩歌影響的。 宋代官員 葉顒 《牡丹》風(fēng)雨無情落牡丹,,翻階紅藥滿朱欄,。 牡丹名言
宋·王禹偁《芍藥開花憶牡丹》。落:凋謝,。翻:越過,。紅藥:紅芍藥。這兩句大意是:無情的風(fēng)雨使牡丹花零落凋謝了,,紅芍藥卻越過臺階開滿了朱欄,。芍藥花大而美麗,酷似牡丹,。古人品花,,有牡丹第一、芍藥第二之說,。每當(dāng)春末牡丹花敗落時,,就是芍藥的天下,好像芍藥是牡丹的后繼者,。王禹偁的這兩句詩,,描寫的正是牡丹凋謝、芍藥盛開時的景色,。 北宋詩人 王禹偁 《芍藥開花憶牡丹》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間紅。
宋·姜夔《契丹歌》,。相間:一個隔著一個,。這兩句大意是:春天到來,草色青青,,一碧萬頃,;芍藥牡丹,,相間發(fā)出鮮艷的紅色。這兩句是描寫北方草原春色的,。一提塞外,,人們最容易跟沙漠、荒塞,、春風(fēng)不度等聯(lián)系起來,,姜夔筆下的塞北,卻春色如許,,美麗似畫,,令人目光一新。詩句的特點是視野遼闊,,氣勢豪邁,,與那些描寫小園香徑、柳絮楊花的詩相比,,別有一番風(fēng)味。用于描寫草原的春色,,描寫大場面的春光,,較為恰切。 南宋文學(xué)家 姜夔 《契丹歌》一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
宋·范成大《再賦簡養(yǎng)正》。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這兩句大意是:當(dāng)一年的春光已被風(fēng)雨摧殘殆盡時,,再去尋找姚黃、魏紫這佯的名貴牡丹觀賞,。農(nóng)歷三月下旬,,牡丹盛開。此時已是暮春,,百花殆盡,,一片凄涼,因而看到牡丹怒放,,尤其是看到姚黃,、魏紫這樣的名貴品種,特別令人高興,。詩人不為舂天歸去,、百花凋零而傷感,卻為盛開的牡丹謳歌,,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捎靡再澝滥档ぃ蛴脕砉膭钊藗儾灰尣讲磺?,應(yīng)該不斷地尋求,、探索。 南宋詩人 范成大 《再賦簡養(yǎng)正》三月牡丹呈艷態(tài),,壯觀人間春世界,。
宋·杜安世《玉樓春》[三月牡丹]。這兩句大意是:三月的牡丹呈現(xiàn)出千百種艷麗的姿態(tài),,把人間的春天世界妝點得格外壯觀,。作者贊美牡丹,贊美三月牡丹將整個“人間春世界”都打扮得“壯觀”無比,,不是局限于一枝一葉,,而是從大處著眼,因而意境分外開闊而高遠,,可用來從總體上贊美盛開的牡丹花,。 宋代文人 杜安世 《玉樓春》好似沉香亭上見,東風(fēng)依約可憐人,。 牡丹的名言
明·文徵明《題畫牡丹》,。沉香亭:唐宮亭名。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沉香亭前賞花,,命李白作《清平調(diào)詞》三首,,第三首云:“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依約:仿佛,??蓱z人:可愛的人兒,此以楊貴妃喻牡丹之美,。這兩句大意是:畫上的牡丹,,仿佛是沉香亭畔在春風(fēng)中依欄而立的風(fēng)姿綽約的楊貴妃。讀其詩如見貴妃其人,,想貴妃之美,,如見面上牡丹之艷,文徵明是明代杰出畫家,,他的詩也極能啟人聯(lián)想,。 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 文徵明 《題畫牡丹》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fā)賽諸花,。唐代文學(xué)家 劉禹錫
天香夜染衣猶濕,國色朝酣酒未蘇,。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鷓鴣天·祝良顯家牡丹一本百朵》
天上有香能益世,,國中天色可為鄰。元代詞作家 李孝光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jié)實成,。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 《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
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顏已酡。 牡丹名言
唐·舒元輿《牡丹賦》,。西子:西施,,春秋時越國著名美女。南威:《國策·魏策》:“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朝,。”她是春秋時期的著名美女,。洛神:洛水之女神,。相傳宓羲氏之女宓妃,溺死洛水,,為神。湘娥:湘水之女神,,相傳堯之二女蛾皇,、女英為舜妃,舜死蒼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間,,為神,酡(tuó):醉美人臉上泛起的紅暈,。這幾句大意是:是西子,,也是南威,是洛神,,也是湘娥,,或相倚,或相扶,,酒后的美人,,紅暈泛上雙頰。這幾句是用古代的美女和傳說中的神女比喻牡丹,,她們喝醉了酒,,雙頰緋紅,,嬌弱無力,相偎相扶,。牡丹的色澤神韻,,正像這一群醉了酒的美人。舒元輿是第一個為牡丹作賦的人,。他以巧妙的比喻,,鋪陳的筆法,極力描摹牡丹的美容艷姿,、神態(tài)韻致,,使讀者宛然如見,給人以美的享受,。描寫牡丹可作借鑒,。 唐代詩人 舒元輿 《牡丹賦》乍怪霞臨砌,還疑燭出籠,,繞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
唐·姚合《和王朗中召開牡丹》,。乍:起初,。砌:臺階。繞行:指繞著花圃的欄干漫步,。移坐:移動花叢中的坐席,。這幾句大意是:一開始奇怪彩霞竟落到了臺階,接著又懷疑是紅燭燒出了燈籠,;繞欄漫步,,驚異大地一片赤色,移席花叢,,只覺衣裳已被染紅,。作者用鋪陳之筆,夸張地從多方面描寫觀賞牡丹時的感受,,通過怪,、疑、驚,、覺四種主觀感覺,,把牡丹紅艷鮮麗的色澤活脫脫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些詩句可以提高我們賞花的想象力,,豐富審美情趣,,還能激發(fā)我們觀賞牡丹及其他花卉的意興。 唐代詩人 姚合 《和王朗中召開牡丹》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唐·王維《紅牡丹》,。這幾句大意是:紅牡丹在綠葉叢中,,外表顯得多么閑靜,紅色衣衫由淡而漸深,,內(nèi)心卻是愁腸欲斷,,春色豈能知道她的心情!牡丹素有“花王”之稱,,它國色天香,,艷壓群芳,在我國十大名花中,,它榮居亞軍,。周恩來總理生前說過:“牡丹是我國的國寶,它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fā)達,美好幸福的象征,?!蔽覈嗣裣矏勰档ぃ沤穸嗌僭娙水嬍譃樗x詩作畫,,著文寫譜,。王維的這首詩,則把紅牡丹完全人格化了,。作者筆下的紅牡丹是一位絕代佳人的形象,。她外貌美麗,顯得“閑且靜”,,然而卻芳心欲斷。她是因春意闌珊,、美人遲暮而感傷呢,?還是在思念自己的夫君?抑或傷心人另有寄托,?作者沒有交代原因,,給讀者留下一片想象和聯(lián)想的天地。詩句中的“紅衣淺復(fù)深”暗示花事將殘,;又因花心細(xì)如絲,,故生出“愁欲斷”的奇思妙想,可謂渾然天成??捎脕砻鑼懠t牡丹,,也可用來借歌詠牡丹而抒寫自己內(nèi)心的愁苦之情。 唐代詩人 王維 《紅牡丹》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居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北宋哲學(xué)家 周敦頤 《愛蓮說》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動京城,。 牡丹的名言唐代文學(xué)家 劉禹錫
蓓蕾抽開素練囊,瓊葩薰出白龍香,,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唐·徐夤(yín銀)《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素練:潔白的熟絹,。瓊葩(pā趴):似玉的花朵。薰:花草的芳香,,此處用作動詞,,散發(fā)芳香。白龍香:薰香名,。楚女:指巫山神女,,自言“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見宋玉《高唐賦序》),。姮(héng橫)娥:即嫦娥,。這幾句大意是:白牡丹蓓蕾初綻,像是一個緩緩張開的素練囊,,潔白如玉的花朵散發(fā)出白龍香似的芬芳,,好像裁開了巫山神女片片朝云,,又似剪破了月中嫦娥的縷縷清光。寫白牡丹而以“素練囊”,、“白龍香”為喻,,可謂新奇;“楚女”“姮蛾”的聯(lián)想,,也出人意外,;“云片”可裁,“月光”可剪,,尤為妙語,,可用來描寫白牡丹的形、神,、色,、香。 唐代詩人 徐夤 《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tài)隨低昂,。
唐·白居易《牡丹芳》,。低昂:起伏,升降,。這幾句大意是:夜里的露珠輕盈地綴在牡丹花上,,透出艷麗的紫色;清晨的朝陽照耀著牡丹花,,泛出閃閃的紅光,;紅、紫兩色深淺相間,,花朵千姿萬態(tài),,有的相背,有的相向,,隨風(fēng)起伏低昂,。以“宿露”、“朝陽”來映襯牡丹,,又以“紅紫”,、“深淺’、“向背”,、“低昂”形容其色彩艷麗,,儀態(tài)萬方,,可見詩人思致活潑,,運筆輕捷,。可用來歌詠牡丹花,。 唐代詩人 白居易 《牡丹芳》一枝才謝一枝殷,,自是春工不與閑;縱使牡丹稱絕艷,,到頭榮悴片刻間,。
宋·朱淑真《長春花》。長春花:月季花的別名,。殷:茂盛的樣子,。春工:想象中的掌管春天的神仙。與:給,。絕艷:極艷麗,。榮悴(cuǐ翠):開花和憔悴,潘岳《笙賦》中有“前榮后悴”之語,。這幾句大意是:長春花一枝剛凋謝一枝又怒放,,這自是春工不給它閑暇的時光,牡丹花縱然被稱作極端艷麗,,到頭來花開花落只在片刻之間,。長春花常謝而常開,牡丹花雖美但花期極短,,作者將二者對比,,引出“春工不與閑”的結(jié)論來。前者不偷閑,,故春工使它“一枝才謝一枝殷”,;后者喜閑暇,故春工使它“到頭榮悴片刻間”,。詠物詩中富于理趣,,這也體現(xiàn)了宋詩的特點??捎脕砻鑼戦L春花,,也可用來講述不應(yīng)偷閑的道理;在對比中進行描繪的寫作方法,,值得借鑒,。 宋代女詩人 朱淑真 《長春花》牡丹殊絕委春風(fēng),露菊蕭疏怨晚叢,,何似此花榮艷足,,四時長放淺深紅。
宋·韓琦《東廳月季》,。殊絕:特出地美麗,。委:委托,。露菊:含露開放的秋菊。蕭疏:冷落,。榮艷:花繁色艷,。這幾句大意是:牡丹美麗出眾卻只能委身于春風(fēng),冷落的秋菊埋怨自己只能開放在晚秋的花叢,,哪能比得上這花繁色艷的月季花,,一年四季開罷深紅又開淺紅。月季花又名長春花,、月月紅,、四季薔薇等,在中國十大名花評比中是名列第五的名花,,屬叢生灌木,,枝干多刺,羽狀復(fù)葉,,花色有紫,、紅、粉紅等,,以紅色居多,,也有灑金與白色的。月季花的最大特點是四季開花,,適應(yīng)性強,,不論江南塞北,都可以看到她的倩影,。本詩以牡丹,、露菊與她對比,反襯她長榮不衰的美質(zhì),,寄托著詩人永葆青春的理想,。 北宋政治家、名將 韓琦 《東廳月季》映葉多情隱羞面,,臥叢無力含醉妝,,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牡丹名言
見唐·白居易《牡丹芳》,。凝思:形容沉思時神情專注的樣子。怨人:指牡丹花像傷離怨別的女子,。這幾句大意是:牡丹花掩映于綠葉之間,,好似多情的少女有意將羞面隱藏;鮮艷花朵臥于枝叢之中,,就像美女醉酒后嬌軟無力的模樣,;有的花嬌滴滴地低垂,,仿佛姑娘在掩口而笑;有的花佇立凝思,,又像傷離怨別的思婦愁斷了肝腸。詩人在這里采用擬人的手法,,將牡丹花塑造成一組美麗女子的形象,,她們有的含羞掩面,有的醉酒而臥,,有時掩口而笑,,有的傷離怨別,真是姿態(tài)各別,,形神兼?zhèn)?。美麗的形象源于豐富的想象,也得力于擬人手法的運用,??捎脕砻鑼懩档せǖ纳耥?。 唐代詩人 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焰燈煌煌。
見唐·白居易《牡丹芳》,。爛爛:光彩鮮艷的樣子,。絳(jiàng降)焰:紅色的火光?;突停盒稳菝髁?。這幾句大意是:牡丹花多么芬芳,牡丹花多么芬芳,!金黃色的花蕊綻開在紅玉似的花房,。千片赤色花瓣像紅霞一樣光輝燦爛,枝頭上的朵朵紅花像掛著盞盞紅燈亮亮堂堂,。這里描繪的是紅牡丹的美麗形象,。“紅玉房”,、“赤英”,、“絳焰”、“霞爛爛”,、“燈煌煌”皆形容牡丹花的鮮艷火紅,,有“黃金蕊”點綴于花心,,更見其美麗。一連串比喻用得較貼切,??捎脕砻鑼懠t牡丹。 唐代詩人 白居易 《牡丹芳》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夸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晚唐文學(xué)家 皮日休
不羨慕廳堂上雍容光煥發(fā)華貴的牡丹,,不嫉妒盆景中芳香撲鼻的茉莉,做一棵荒郊遠野的蒲公英吧,,始終眷戀著廣闊的大地,,連子孫后代都澆在這母親的大地上,繼續(xù)繁衍生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