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紐約大學中方校長俞立中 作為一名長期的教育工作者,,之所以特別推薦哈瑞·劉易斯《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是因為“時下,對高等教育的種種擔憂和批評,,在這本書里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一些影子,,而我們可能還尚未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如果不能從教育的本質(zhì)出發(fā),,去認識一些問題和爭議,,我們的努力就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span> 哈佛學院前院長哈瑞·劉易斯與他的《失去靈魂的卓越》 哈佛反思正在失去通識教育的主張 當數(shù)以十萬計的中國學子遠渡重洋,,追逐那些海外名校的學習機會,當人們對國內(nèi)大學教育憤然指責之時,,大家是否理性思考過,,我們在追求什么樣的教育?我們希望得到什么樣的教育,? 當中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fā)展激發(fā)了諸多大學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的雄心之時,,我們是否真正認識到一流大學的價值何在?一流教育的靈魂何在,? 今天,,再讀《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一定會有別樣的感覺,,因為時代不同了,,外部環(huán)境不同了。我們不僅在看美國常春藤大學的故事,,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 作者哈瑞·劉易斯在該書的中文版序言中寫了這么一段話:“本書的宗旨是回顧大學通識教育的發(fā)展歷史,并展望其未來前景,。大學通識教育的目標超越了學科的專業(yè)技能,。通識教育旨在利用大學生的可塑性,鼓勵年輕人認識自我,,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道路,。通識教育的任務還在于提醒學生:自己應對社會知恩圖報,應該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為人類謀福利,,而不僅僅追求自身的經(jīng)濟富足,。” 這些年來,國內(nèi)大學對通識教育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實踐,,真正有必要深入了解通識教育的初衷和核心價值,。 常春藤八所盟校校徽 我是帶著對當前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的思考,,讀完了這本書,。盡管書中的大部分筆墨是針對哈佛大學的通識課程、大學教學,、道德教育,、國際化、宿舍教育,、學生輔導,、評分制度等方面問題的分析和批評,,但涉及到了大學教育的很多內(nèi)涵問題,耐人深思,。 “我們怎樣教育學生,?教給了學生什么?如何給學生打分,?打分的依據(jù)是什么,?在培養(yǎng)學生責任心方面的成敗得失是什么?金錢對學生有什么一般性的影響,?金錢對大學發(fā)展體育運動有什么特別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很有意思,,因為它們歷久彌新,,僅這一點就可以說明大學時刻都處于各種價值觀的沖突之中。面對這些問題,,大學有時認識清醒,,有時則不然。如今,,我們痛心地看到自己正在失去主張,。” 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及其6大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模塊 培養(yǎng)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是中國大學的責任 導言的第三段,,作者回顧了擔任哈佛學院院長期間所面臨的種種矛盾,,從價值觀的沖突引出了教育的問題。在而后對這些問題的批評與討論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啟示是:大學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品性,、能力和責任,。 大學首先著眼的是培養(yǎng)人,“卓越”不專屬于某個人或某一群人,,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得到充分而卓越的發(fā)展,。大學應追求“守住靈魂的卓越”。 時下,,對高校教育的種種擔憂和批評,,在這本書里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一些影子,而我們可能還尚未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如果不能從教育的本質(zhì)出發(fā),去認識一些問題和爭議,,我們的努力就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多辦幾所大學,、多招一些大學生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而大眾所期盼的高質(zhì)量的教育、高水平的大學,、有特色的辦學則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辦什么樣的大學?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不僅需要高瞻遠矚,,也需要有改革的勇氣和適當?shù)穆窂健?/span>1930年代,著名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的首任校長孟憲承就提出了大學的三大使命:“智慧的創(chuàng)獲,、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會的服務”,。顯然,,人才培養(yǎng)是大學的核心,而本科教育則是基礎,,毫無疑義,,大學應該培養(yǎng)出有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 華東師范大學首任校長孟憲承(右) 大學不是職業(yè)培訓所,,而是給每個人卓越的機會 大學教育應該是個性化的,,理想的大學教育應是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學會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從而,,提升學生選擇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不可能指望在大學里就能學會各種所需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對一流大學而言,,到那里不是去學一門職業(yè)手藝的。 一講到高等教育,,我們往往會把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混為一談,。必須看到,學生個體是千差萬別的,,沒有一種教育模式會適用于所有人,,高等教育只有提供更多的選擇,,才能讓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和發(fā)展模式。 同樣,,社會各行各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職業(yè)崗位對人才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因此,,高等教育應該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辦學模式,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才能夠滿足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才能夠滿足人的發(fā)展要求。 盡管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jīng)進入大眾化階段,,但各類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不盡相同,,精英教育仍是一部分學校的重點。大學教育對這些學生而言更多的是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學校需要把更多的關注放在拓寬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責任,,激發(fā)學生的潛力,,讓他們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遠大目標,,而不是職業(yè)培養(yǎng),。我認為,《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會引發(fā)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深思,,并在實踐中有所借鑒,。 >>>哈瑞·劉易斯是誰? 現(xiàn)任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系戈登·麥凱教授,,任教哈佛30余年,。1995年至2003年擔任哈佛學院院長,負責哈佛本科生宿舍生活,、生涯指導,、學術咨詢、體育政策,、種族關系等方面的事務管理,,并長期擔任哈佛學院招生委員會的職務。其著《失去靈魂的卓越》曾入選《波士頓環(huán)球報》暢銷書行列,。 >>>聽聽他們怎么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