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在講述自然帶的成因時,,只是強調(diào)其分布規(guī)律的成因,用語非常簡練,,概括性較強,,沒有列舉大量實例,也沒有分析各個自然帶的成因,,顯得此處分析不具體,、不深入、不全面,,學生感覺抽象難懂,,難于融會貫通和不易真正掌握分析自然帶成因的方法,。因此,教師教學時需要列舉大量實例,,結(jié)合自然帶分布圖,、地形圖、洋流圖等,,靈活分析各種復雜自然帶的成因,。 一、舉具體實例逐個分析影響自然帶的因素,。 1.熱量因素(太陽輻射或緯度因素) 為什么緯度地帶性分布規(guī)律在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qū)表現(xiàn)最明顯?舉例說明,。 【分析】高緯度的自然帶,,如北半球的冰原帶和苔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以及低緯度的自然帶,,如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等,,它們東西延伸、南北更替,,緯度地帶性或說從赤道向兩極的分布規(guī)律最明顯,。這是因為:這些地區(qū)的熱量或太陽輻射在同緯度地帶或東西方向上相差較小或變化較小。 2.水分因素,。 (1)為什么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分異規(guī)律在中緯度地區(qū)表現(xiàn)最明顯,? 【分析】從大陸兩岸的亞熱帶森林帶(東岸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西岸有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混交林帶,,到內(nèi)陸依次過渡為溫帶草原帶和溫帶荒漠帶,它們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經(jīng)度地帶性或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分布規(guī)律最明顯,這是水分由沿海向內(nèi)陸遞減的結(jié)果,。 (2)新疆的綠洲屬于自然帶什么分異規(guī)律,?分析成因。 【分析】新疆屬于亞洲中部的溫帶荒漠帶,,屬于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分異規(guī)律,,而荒漠帶中的綠洲,則屬于非地帶性分異,,水源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3.洋流因素。 為什么亞寒帶針葉林帶在亞歐大陸東岸向南延伸,而在西岸則向北延伸,? 【分析】西岸受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增溫增濕;而東岸受寒流影響和冬季寒冷干燥的氣候影響,,降溫減濕,。如下圖所示。 4.地形因素,。 (1)南美南端東西側(cè)分別是什么自然帶,?為什么這樣分布? 【分析】東側(cè)為溫帶荒漠帶,,西側(cè)為溫帶森林帶(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混交林帶),。西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阻擋,西風帶來的水汽難以到達東岸,,西岸為迎風坡,,降水多,東岸為背風坡,,降水少,。 (2)為什么非洲剛果盆地的熱帶雨林帶沒有向東延伸至東岸? 【分析】非洲剛果盆地以東為東非高原,,地勢高,,氣溫低,對流運動較弱,,降水較少,,難以形成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如下圖所示,。 5.海陸分布因素,。 為什么南半球比北半球缺失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 【分析】北半球的亞寒帶針葉林帶和苔原帶分布在北緯50多度到70多度的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上,,而南半球與此緯度相同的地區(qū)基本上是海洋,。 二、舉實地案例綜合分析自然帶成因,。 任何一地的自然帶都是上述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的,其中某一因素(如氣候)起主導作用,。因此分析某地自然帶的影響因素,,要分析影響該地氣候的影響因素,如該地所在的緯度位置,、氣壓帶和風帶,、下墊面等,,即要分析多種因素,再從中總結(jié)出最主要的因素,。 1. 馬達加斯加島和中美洲的東西兩側(cè)自然帶有何不同,?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岸是什么自然帶,?為什么,? 【分析】馬達加斯加島和中美洲的東側(cè)及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岸的自然帶為熱帶雨林帶,,主要受信風和沿岸暖流影響,,東側(cè)為迎風坡,高溫多雨,;馬達加斯加島和中美洲的西側(cè)為熱帶草原帶,,為信風帶的背風坡,降水少,,且中美洲西岸有加利福尼亞寒流經(jīng)過,,起降溫減濕作用,。下圖為上述提到的熱帶雨林帶分布圖(陰影部分),。 2.南美安第斯山的東側(cè)為熱帶雨林帶,而西側(cè)卻是熱帶荒漠帶,,為什么,? 【分析】南美亞馬孫平原地形平坦,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又受信風和東岸暖流影響,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帶,;而西岸吹離岸風(東南信風在西岸由陸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秘魯寒流經(jīng)過,,炎熱干燥,,形成熱帶荒漠帶。 3.歐洲西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和亞洲東部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同屬于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混交林帶,,但前者分布的緯度比后者高,,為什么? 【分析】歐洲西部常年受西風帶來的水汽影響,,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比亞洲東岸的日本暖流強大,,而東亞冬季又受寒冷的冬季風影響,所以歐洲西部冬季溫度比同緯度的亞洲東部高,,降水也多,。 4. 我國南方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而同緯度的大陸西部卻是非洲北部的熱帶荒漠帶,為什么,? 【分析】由于亞洲東部處于最大的大陸和最大的大洋間,,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冬夏風向相反,。我國南方夏季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受冬季風影響,,低溫少雨,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而同緯度的西部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炎熱干燥,,形成熱帶沙漠氣候,,為熱帶荒漠帶。 5. 熱帶荒漠帶為何直逼西岸,,而不是延伸到東岸,? 【分析】西岸有寒流經(jīng)過,且吹離岸風(在0o-30o大陸西岸,,信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氣候干燥。南北美洲低緯度東岸有暖流經(jīng)過,,且盛行來自海洋的信風,,降水較多,故熱帶荒漠帶不能延伸到東岸,。 6.珠穆朗瑪峰南北坡的自然帶在數(shù)量上和高度上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 【分析】珠穆朗瑪峰南坡的自然帶比北坡多(南坡有七個,,北坡有4個),,多數(shù)自然帶在南坡的高度比北坡高,原因是:南坡是迎風坡,、向陽坡,,緯度低,南坡山腳地勢比北坡低,,因而在同一高度上,,南坡水熱條件比北坡豐富。但頂部的冰雪帶高度則是南坡比北坡低,,原因是南坡是夏季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 7.喜馬拉雅山、天山,、阿爾卑斯山的哪一坡冰雪帶下限(即雪線:高山上冰雪下部邊界的海拔高度)低,?為什么? 【分析】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比北坡低,,原因:南坡是夏季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天山,、阿爾卑斯山的北坡均為西風的迎風坡,,且都是陰坡,氣溫低,,降水多,,所以冰雪帶下限低。 8. 乞力馬扎羅山南北坡的自然帶在數(shù)量上和高度上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 【分析】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以南附近,南北坡均能同等受到太陽光照射,,但南坡為東南信風的迎風坡,,水熱豐富,故南坡自然帶數(shù)量比北坡多,,且同一自然帶南坡比北坡高,,但雪線比北坡低,。 9.乞力馬扎羅山和阿爾卑斯山的勃朗峰比較,,兩山的自然帶數(shù)量上有何不同? 【分析】前者比后者多,,原因是:前者緯度低,,山麓分布熱帶的自然帶,向上遞變的規(guī)律與從赤道向兩極的自然帶變化相似,;而后者地處中緯度,,只能從山麓亞熱帶的自然帶或溫帶的自然帶向上遞變。 10.我國和日本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分布的緯度范圍,,哪一處較高,?為什么? 【分析】日本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qū),,緯度較高,。原因是:雖然日本南部的緯度比我國南方高,但日本是島國,,沿岸有日本暖流經(jīng)過,,南部直接受東南季風的影響大,,受海洋影響較顯著,所以氣溫仍較高,,降水較多,,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11.為什么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qū),、中南半島局部地區(qū)為熱帶草原氣候? 【分析】此地夏半年因氣壓帶和風帶北移而形成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是一年中的濕季;冬半年因海陸熱力差異形成東北季風,,是一年中的干季,。另外,問題中所說的地區(qū)多高原和低山,,海拔較高,,氣溫偏低,對流減弱,,降水減少,,因而景觀為熱帶草原。與此成因不同的是,,赤道附近的熱帶草原是由于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