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用人史話之一: 文侯為何送給樂羊一箱告狀信 戰(zhàn)國時期,,各國人才輩出,。然而,獨有秦國最后一統(tǒng),,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秦國連續(xù)有四位雄主,,更成為重要人才的凈流入國。山東六國則成為賢能之士的凈流出國,。從一定意義上說,,山東六國有賢能而不用,等于是為秦國培養(yǎng)了大批賢能,。如此,,秦國焉能不強盛,六國焉能不相繼而??? 其實,山東六國也并非沒有雄主,,所以都能稱雄于戰(zhàn)國當世,。遺憾的是,其主雖能,,往往一任而已,。一任之后,往往一改此前禮賢下士,、選賢任能之風,,以致賢能之士爭相出走。 比如魏國,,戰(zhàn)國時期那些名震天下的賢能之士,,如吳起、商鞅,、孫臏,、樂毅、張儀,、范睢、尉繚等,,皆從魏國流失而在他國建功立業(yè),。在一定意義上說,魏國簡直成為秦國治國大才的培養(yǎng)基地,,可謂貽笑千年,,至今仍令人扼腕,更啟人深思,。 事實上,,魏國也曾強盛過,,甚至是進入戰(zhàn)國時期最先雄霸天下的國家。這發(fā)生在魏文侯魏斯任上,。 三家分晉之后,,魏斯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分封為諸侯國君,是為魏文侯,。魏斯任命卜子夏,、田子方為國師,每次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車上俯首行禮,,以示尊敬。如此禮賢,,便有“四方賢士多歸之”的效果,。 魏文侯的用人謀略,在用樂羊上很有代表性,。當時,,三家分晉之后,中山國無所專屬,,文侯謀而伐之,。翟璜便推薦樂羊,其子樂舒卻在中山為官,,文侯不以為意,,用樂羊領(lǐng)兵。這即見文侯之明,。 及至樂羊圍城,,中山子姬窟便以樂舒為要挾不斷求寬限,如是者三,。而文侯左右本就妒忌樂羊驟得大用,,見其總是不攻,便在文侯面前說他的壞話,。但文侯把群臣的告狀信都封在篋內(nèi),。 后來,姬窟把樂舒烹成羹送給樂羊,,想以此使樂羊悲慟而不能戰(zhàn),,沒想到樂羊夠狠,直接就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杯,。文侯對睹師贊說:“樂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焙苡悬c感激感動的意思,。但贊說道:“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誰不食?”這是管仲懷疑易牙的邏輯,,意謂用這樣的狠人,,將來風險很大。 樂羊攻下中山后,,文侯為之設宴慶賀,,宴畢送他兩個箱子。樂羊以為珍寶,,打開卻是群臣的告狀信,。樂羊見后仍拜謝文侯:“中山之舉,非臣之力,,君之功也,。”而后文侯封樂羊為靈壽君而罷其兵權(quán),。對此,,《戰(zhàn)國策》寫道:“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p> 樂羊取中山的故事,,千百年來多有解讀。樂羊攻城未成之時,,文侯能用人不疑,,這正是雄主長處,其后的齊威王亦是,。是以,,樂羊的“軍功章”有文侯的一半,并非妄言,。功成之后,,送給樂羊一整箱告狀信,既是把自己的信任通達給對方,,也有促其效忠的用意,,可見文侯治人之智謀。封其靈壽君,,以示有功必賞,,也是賞得其所。惟罷其兵權(quán)多有爭議,。據(jù)稱當時翟璜不理解就說,文侯你既知樂羊之能,,為何不用他將兵備邊,,怎么能讓他賦閑呢,?文侯笑而不語,還是李克為翟璜點破,。 用人首先重德,,德又首先重其忠,千古一理,。樂羊食子之羹,,夠兇狠,如上所言連自己親骨肉都吃,,將來他不會吃誰,?如果日后出現(xiàn)特定條件,他就極可能對君主不忠,。不忠,,當然是用人之大忌。如魯迅所言“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可惜樂羊沒有作出有情的選擇,,當時的情形是否真如劉向在《戰(zhàn)國策》中所言“樂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難道不食子就無他法以強化攻城的信心與決心,,必須以損害為父之道而全法度之尊嚴,?也可能是樂羊想通過食子來向文侯表示忠心以決意攻城,結(jié)果卻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這個故事至少提醒人們,,不能挑戰(zhàn)做人的最基本底線,。 魏文侯用人史話之二: 善納逆耳之言 所謂雄主,也并非不犯錯,,而是知錯能改,;并非不任性,而是能虛心納諫,、反躬自省,。庸主則基本相反,剛愎自用,,死不悔改,。魏文侯有不少犯錯犯渾的時候,但他的長處就在于迅速修正過失。 魏文侯攻取了中山國,,盡占其封地,,封給自己的兒子魏擊。魏文侯得意地問群臣,,自己是什么樣的君主,,眾皆贊其仁德,只有任座沒有阿諛并說:你得中山國,,不用來封你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算什么仁德君主,。這位任座的忠言簡直太過刺耳,,完全是不給人一點顏面。魏文侯雖有賢名,,卻非神人,,當然也是勃然大怒,和常人并無二致,。任座見勢不對,,起身就溜了,這知趣而退的反應,,當然也和常人一樣,。 魏文侯之怒,雖為人之常情,,卻不應成為雄主常態(tài),。魏文侯當時正好問翟璜,翟璜也說他是仁德君主,,文侯問何以見得,?翟璜說:“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這可以看成是巧妙地給文侯戴了一頂高帽,,事實上是給魏文侯一個臺階下,。雄主與庸主的區(qū)別就在于,雄主能就坡下驢,、更悟其所失,,庸才頂多只會余怒漸消而已。 魏文侯的確立馬就轉(zhuǎn)變顏色,,有所領(lǐng)悟,,派翟璜立即去追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殿堂去迎接,奉為上賓,。設若沒這后續(xù)一幕,,只怕堂下再無人敢直言,群皆阿諛唯諾而已,。 還有一天,文侯與國師田子方一起飲酒,,文侯忽然側(cè)耳說,,編鐘的樂聲有些不協(xié)調(diào),好像左邊高,。田子方聞言微微一笑,。這一笑就被文侯捕捉到了,便詫異地問你笑什么,?估計庸人沒有這么敏感,,還可能把這一笑當成是夸贊。田子方說:“臣聞之,,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于音,,臣恐其聾于官也,。”意謂國君懂得任用樂官,,不必懂得樂音?,F(xiàn)在你精通音樂,我擔心你會疏忽了任用官員的職責,。真可謂時時諫言警醒為君者,,不可惑于音色,而應恪守本責,。文侯有這么多敢諫善諫之人,,又能善納之,魏之所以雄于天下,,這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