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陰陽臟腑氣機循環(huán)圖 1,、人體陰陽臟腑能量循環(huán)圖的由來 《道德經(jīng)》中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天地萬物初生之時,,為混沌狀態(tài),。老子也不知其具體是什么,給起名日“道”,。 太極一詞,,出于《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太,,即大;極,,指盡頭,,極點。 物極則變,,變則化,,所以變化之源是太極。唐穎達(dá)《周易正義》:“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易緯·乾鑿度》認(rèn)為“有形生于無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易有太極”。氣初為太初,,形之始為太始,,質(zhì)之始為太素,。氣形質(zhì)混然一體而未分離的狀態(tài),稱之為渾沌,。渾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說的元氣,。以元氣未分狀態(tài)為太極。劉歆說:“太極中央元氣”,;王充引易學(xué)家的話說:“元氣未分,,混沌為一”。鄭玄則以“淳合未分之氣”解釋大極,。 太極:是渾沌,,是一,是道,,是氣,,是極。名稱各異,,實質(zhì)相同。 太極生兩儀,,一生二,。《乾》與《坤》,,天與地,。 清陽長升聚集為天,濁陰下降聚集為地,。 陰陽,,天地形成。 《系辭上傳》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薄ⅰ啊肚贰独ぁ?,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在人體:陽為火,,陰為水,。心為火,腎為水,。 陰陽二氣升降運動,。人體水火升降對流。 《中藏經(jīng)》說:“陰陽者,,天地之樞機,。”“火來坎戶,,水到離扃,,陰陽相應(yīng),方乃和平”,。治病必求于本,,本者,陰陽也,,水火也,,人體之水火對流和諧也。 陰陽相互對流運動,,形成太極圖,。陰陽自身內(nèi)部也在轉(zhuǎn)化運動中。 太極圖的中央,,兩儀相交處,,也升降對流。 《道德經(jīng)》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p> 兩儀生四象,。春夏秋冬。肝心肺腎。脾胃居中央,。 精子與卵子結(jié)合成受精卵,,受精卵一分為二,人體的乾坤即生成,,陰陽交融成人形,。 心如太陽,腎如地核,。天地大氣云雨對流,,人體氣血對流。 肝升肺降大對流,,脾升胃降小對流,。 《四圣心源》說“一氣周流,土樞四象”,。說明脾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心肺腎肝是人體的大循環(huán),是大圓圈(綠色的),;中間脾胃是人體的小循環(huán),,是小圓圈(黃色的);大小圓圈互相交融,。大圓圈依賴小圓圈進(jìn)行循環(huán),。 我們小時候玩的 “手捻陀螺”,中間的的軸線相當(dāng)于人體的脾胃,,四周是心肺腎肝。陀螺在旋轉(zhuǎn)的時候,,要圍繞軸線轉(zhuǎn)動,,也就是說,陀螺圍繞本身的軸線作“自轉(zhuǎn)”,。人體也是如此,,氣在心肺腎肝臟器功能的作用下,在人體內(nèi)循環(huán),,中間要靠脾胃的調(diào)和,,脾胃的后天之本,軸心的作用才能實現(xiàn),。 所以《四圣心源》中說:“一氣周流,,土樞四象”。 2,、人體陰陽臟腑能量循環(huán)圖解說 《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陰也,,陰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地球旋轉(zhuǎn),,地球是傾斜的,。地球的自轉(zhuǎn)軸并非垂直于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軌道平面 ,而是傾斜了 23.5度,。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人體陰陽臟腑氣機循環(huán)圖中的線為什么是斜線,。 大家如果仔細(xì)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的左右不平等的現(xiàn)象。過年了,,在青島的親戚帶來了不少的海螃蟹,,我用木棍斗它們玩。它們用兩只大鉗子來夾木棍,,我發(fā)現(xiàn)兩只大鉗子大小不等,,總是右邊的大于左邊的。想想我們不也是左手足不如右強嗎,。天,、地,、人、物合一也,。 人體陰陽臟腑能量循環(huán)圖中左邊是心主血,,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右邊是肺主氣,,是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心肺等五臟六腑共同作用完成了人體的氣機循環(huán)。 太陽從東邊升起,,氣從人體的左側(cè)上升,,太陽從西邊落下,人體陰氣從右側(cè)下降,。肝升肺降,。大地中的水能滋養(yǎng)樹木,人體中的腎水滋養(yǎng)肝木,。大地中的水被太陽照射,,蒸發(fā)為水蒸氣上升為云,遮擋太陽的炎熱,,不至于讓地球太熱,。人體的腎水隨肝氣上升,來清涼心火,,防止心火過旺,。雨從天空中落下,滋養(yǎng)大地萬物,,流入河流,,匯入大海。人體肺的肅降,,將氣血滋養(yǎng)全身,,匯到腎海之中。這是肝升肺降,。 太陽照耀大地,溫暖大地,,土地將熱量向下傳遞,,溫暖土中的水,植物吸收水分才得以生長,,大地得溫萬物才能生長,。太陽如心臟,心火下移,,溫暖胃土,,胃得溫才腐熟食物。通過肺、胃氣的下降,,將熱量下降到腎,,溫暖腎中的寒水。 大地的核心是地核,,地核如腎陽,,地核中的熱量向外傳遞,溫暖大地的地表,。腎陽上升溫暖人體的脾臟,,脾臟得到腎陽的溫養(yǎng),將小腸消化過來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精微物質(zhì),,通過脾的上升至肺。肺將清微物質(zhì)中清的部分向外宣發(fā),,滋養(yǎng)皮膚和毛發(fā),,濁的部分向下肅降,滋養(yǎng)五臟六腑,,廢物則氣化為水通過三焦,,入膀胱,化為小便,。 地球中有空氣,,空氣對流。在忽略地表高低起伏,、海陸分布差異的情況下,,在氣壓帶之間形成的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三圈環(huán)流,。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分布在不同緯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質(zhì)的大氣水平運動地帶,叫做風(fēng)帶,。風(fēng)帶共有六個,,極地東風(fēng)帶,中緯西風(fēng)帶和東北(南)信風(fēng)帶,,南北半球相似,。人體有十二正經(jīng),手經(jīng)三條經(jīng){手三陰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經(jīng)三條經(jīng){足三陽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三陰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手經(jīng)三條經(jīng)和足經(jīng)三條經(jīng)共6條經(jīng),這和6個風(fēng)帶是巧合嗎,?不是的,,天人相應(yīng)也。,。 地球中有水,,有江河湖泊,水流不息,。人體中有血,,血管脈道,運行不息,。地球水蒸氣,,水汽,水和空氣的混合,,產(chǎn)生云雨滋潤大地萬物,。人體有氣和血運行,營養(yǎng)身體,。 陰陽學(xué)說是講氣的屬性,,陰氣、陽氣,。五行學(xué)說是講氣的運動方式,,相生相克,相乘相悔,。 天,、地、人合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學(xué)習(xí)中醫(yī),,我們要獨立思考,,不要這本說的是這個原理,,你就信,那本書說的那個義理,,你也信,,我們要多讀名著,綜合分析,、思考名家們的不同的相同之處,,要有自己的觀點。要結(jié)合大自然的現(xiàn)象來參悟,,中醫(yī)就是天地人合一,,參透天地,也就參透人體,。所以中醫(yī)說,,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要精心細(xì)讀醫(yī)學(xué)名著,四大名著:內(nèi)經(jīng),、傷寒,、金匱、本草,。一定要學(xué)透,,關(guān)鍵是理解透。即學(xué)時方,,又學(xué)古方,。 學(xué)習(xí)要持之以恒,學(xué)習(xí)如養(yǎng)牛,,自不覺而牛日益長大也,。不要抱怨,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 病要靠自己治,醫(yī)生只是給你指條路,,路要靠自己走,。 3、心的功能 心的能量以陰為基礎(chǔ),,但向陽轉(zhuǎn)化,。即:心臟以陰血為基礎(chǔ),以心火為表現(xiàn)形式,。這就是所說的體陰而用陽,。進(jìn)一步說,,心血雖然屬陰,但心臟是屬火的,。心臟的陰血來源,,是由脾胃和小腸消化食物,轉(zhuǎn)化成能量,。心如太陽:太陽為陽,,為火,在人體對應(yīng)心,。太陽的能量是來自其內(nèi)部的核聚變反應(yīng),,太陽表面為陽,其內(nèi)部為陰,。太陽和心臟就好像一個燃燒的火球,,火球中央是油,火以油為基礎(chǔ),,油以火為表現(xiàn)形式,。 主路:心火通過肺的肅降的功能,將心火下降到腎,,用來溫暖腎水,,使腎水不致于過寒。這就是“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支路:心火能夠下移到胃,為胃的腐熟提供能量,。也就是說,,人在吃飯后,許多的血液會流入到胃中來消化食物,。 心包:心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所以若外邪侵心,,則心包絡(luò)當(dāng)先受病,,如黃帝的衛(wèi)隊一樣,故心包有“代心受邪”之功用,。 如《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luò),。” 實際上心包絡(luò)受邪所出現(xiàn)的病癥與心是一致的,。心包受邪所出現(xiàn)的病證,,即是心的病證,心和其他臟器一樣,,皆可受邪氣之侵,。 《醫(yī)傳真理》中說:“離為火,屬陽,,氣也,,而真陰寄焉。中二爻,,即地也,。地二生火,在人為心,,一點真陰,,藏于二陽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為十二官之尊,萬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p> 心,,從造字來說,人身上其他的臟腑都有“月肉”旁,,唯獨心沒有,。心主神明,火屬心,,火無形,,其他四行都有具體的形狀,唯獨心屬火沒有,。心為君主之官,,心神明了,則對下級官員,,人體的器官有病時就會及明發(fā)現(xiàn),,就會通過疼痛來告訴我們,,這說明心主神明,是明君,,腦主神明,,腦的神經(jīng)比較靈敏,能夠讓我們的身體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治療,。如果君主不明,腦不主神明,,身體的某些器官有病,,它也不知道,也發(fā)現(xiàn)不了,,人體沒有感覺到疼痛,,等到身體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到醫(yī)院一查體就到了中晚期,。人們就會說:他平常沒病,,身體棒棒的,怎么一下子就不行了呢,?”,。這是他的心不主神明,君主昏暗,,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用現(xiàn)在的話說,他腦不主神明,,神經(jīng)感覺不靈敏,,感覺不到身體器官的病變,給我們沒有發(fā)出疼痛的信號,,治療不及時造成的,。“俗話說“歪歪樹不倒”,、“殘墻不倒”,,是因為及時發(fā)現(xiàn),并及時治療的原因,。 心者,,為火也,離為火,,屬陽,,氣也,火應(yīng)當(dāng)全為陽爻才對,為何偏偏兩邊為陽爻,,而中間為陰爻,?火者,陽中含陰,。 舉個例子:太陽的能量是來自其內(nèi)部的核聚變反應(yīng),,太陽表面為陽,其內(nèi)部為陰,。太陽和心臟就好像一個燃燒的火球(屬陽),,火球中央是油(屬陰),火以油為基礎(chǔ),,油以火為表現(xiàn)形式。蠟燭,,燃燒的火焰為陽,,蠟燭則不陰,無蠟燭則火焰就不存在,。這就是陽中含陰,。 陰陽是相互的依存,沒有絕對的陰或者陽,。陰中含陽,,陽中含陰。 4,、腎的功能 腎陽為一身之陽,,腎陰為一身之陰。腎臟的根基為腎陽,,但向陰轉(zhuǎn)換,。即:腎臟以腎陽為基礎(chǔ),以腎水為表現(xiàn)形式,。進(jìn)一步說明,,腎陽雖然重要,但腎臟是屬陰的,,腎臟就好像一個被水包繞的地球,,地球表面70%是水,是水球,,是腎陰,。地球中央是地核,是一團(tuán)火,,是一個天然的巨大核電站,,是腎陽。夏天天氣炎熱,在山洞里卻涼爽,,從地下打出來的井水卻是涼爽的,。冬天天氣嚴(yán)寒,在山洞里卻溫暖如春,,從地下打出來的井水卻是熱乎乎的,。這就是地核的作用。 腎陰:腎水通過肝升的作用,,上達(dá)于心,,制約心火,腎陰的寒能制約心火的亢盛,,讓我們的身體,,不過熱或過寒,保持正常的體溫,。這就是“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腎陽:腎陽能夠溫暖脾陽,。有了腎陽對脾的溫煦,,心火對胃的補給,人體中焦脾胃的功能,,中焦如漚的功能才能得以體現(xiàn),,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正常。 腎的字義由來,。臤,,甲骨文 (臣,官吏) (又,,抓持,,掌握、管理),,表示有管理才能的官吏,,是賢臣。肉,,甲骨文在“刀” 的刀刃和刀背之間加一短豎指事符號 ,,表示要用刀來切割的東西。隸書 將篆文字形中的 寫成兩個“人” 的“仌”形,,使“肉”的字形明顯區(qū)別于“月”,。 篆文字形的“月”與“肉”十分相似,但有細(xì)微不同:“月” 字內(nèi)部是平行的兩橫 ,,“肉” 字內(nèi)部是“仌”形的兩道折筆,;在合體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所以說腎是賢良之臣,腎火也叫相火,,可能就是此意,。 腎主水,腎主骨,,兩者有何聯(lián)系,?水為致柔之物,骨為人體致堅之物,。老子說過:“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p>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上善:最完美,;水的品質(zhì):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cè)嵯酀且环N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水是最柔弱之物,,可它是最堅強之物?!靶蛄魉思摇钡乃臏厝嶂?,大海波濤狂浪,山洪爆發(fā)的催毀萬物的至堅之性,。 腎陽和腎陰的關(guān)系: 《醫(yī)傳真理》中說:“坎卦解坎為水,,屬陰,血也,,而真陽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于二陰之中,,居于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諸書稱為真陽,。真陽二字,各處講解字眼不同,,恐初學(xué)看書,,一時領(lǐng)悟不到,以致認(rèn)癥不清,,今將各處字眼搜出,,以便參究。真陽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門火,一名龍雷火,,一名無根火,,一名陰火,一名虛火,。發(fā)而為病,,一名元氣不納,一名元陽外越,,一名真火沸騰,,一名腎氣不納,一名氣不歸源,,一名孤陽上浮,,一名虛火上沖,種種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陽也,。一陽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龍之名,。一陽落于二陰之中,,化而為水,立水之極(是陽為陰根也),,水性下流,,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也,。須知此際之龍,,乃初生之龍(龍指坎中一陽也),,不能飛騰而興云布雨,惟潛于淵中,,以水為家,,以水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 乾卦第一爻的爻辭,,“初九,潛龍勿用,?!薄断蟆啡眨簼擙埼鹩茫栐谙乱?。 “潛龍”,,把活力和才能適當(dāng)潛藏起來;“勿用”,,不要用,。但是,不是說完全不要用,,而是說要適當(dāng)?shù)赜?,關(guān)鍵的時候用,要以潛為主,。 大家看看八卦圖中的坎卦,,坎卦代表水??藏灾虚g為陽爻,兩側(cè)為陰爻,,坎卦陽爻居中,,上下各為陰爻,一陽陷二陰,。也說是說陰中含陽,,陰中含陽則水為活水,有生機的水,,陰中無陽則水為死水,。流動的河水中水草茂盛,魚蝦成群,,水流百米自清,,死水就會變臭,魚蝦不生,??矠樗?,坎卦中間為陽爻,有陽則水有生機和活力,,無陽則成死水一潭,。 水(化學(xué)式: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H2O它表示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組成??藏源硭?。坎卦中間為陽爻,,兩側(cè)為陰爻,,坎卦陽爻居中,上下各為陰爻,,一陽陷二陰,。這難道是巧合嗎?不是,,是天人相應(yīng)也,,人是自然的產(chǎn)物,自然的原理也在人身上也有相應(yīng)的原理,。 腎臟有兩枚,,一說是腎陰,一說是腎陽,。腎陽也稱為真陽,、一名命門、一名相火,,一名命門火,,一名龍雷火,一名無根火,,一名陰火,,一名虛火。發(fā)而為病,,一名元氣不納,,一名元陽外越,一名真火沸騰,,一名腎氣不納,,一名氣不歸源,一名孤陽上浮,,一名虛火上沖,,種種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陽也。名稱各異,,實質(zhì)相同,。 《醫(yī)傳真理》中說:“若虛火上沖等癥,明系水盛(水即陰也,,陰多也)水盛一分,,龍亦盛一分(龍即火也),水高一尺,,龍亦高一尺,,是龍之因水盛而游,非龍之不潛而反其常,。(腎陽如水中真龍,,此處真龍為腎火也。如《乾》卦中的潛龍一樣,,潛龍勿用也,,龍以潛為要。),。故經(jīng)云:陰盛者,,陽必衰,(如橈橈板,,一頭在上者,,另一頭必在下也。),,即此可悟用藥之必扶陽抑陰也,。乃市醫(yī)一見虛火上沖等癥,并不察其所以然之要,,開口滋陰降火,,自謂得其把握,獨不思本原陰盛(陰盛二字,,指腎水旺)(陽虛二字,,指君火弱,,)今不扶其陽,,而更滋其陰,實不啻雪地加霜,,非醫(yī)中之庸手乎,?” “這真陽如發(fā)而為病,多屬虛火上沖,。鄭氏特別指出這等病人多喜飲熱湯,,而全不受冷物,,明是水盛逼陽于上,用藥自當(dāng)扶陽抑陰,。一般醫(yī)生反以滋陰降火之法治之,,實等于雪地加霜,鮮不誤人”,。 格陽癥,,戴陽癥,病人的回光反照,,都是真陽(腎陽,、真龍)上躍的表現(xiàn)。 《醫(yī)傳真理》中說:“余考究多年,,用藥有一點真機,,與眾不同。無論一切上,、中,、下部諸病,不問男,、婦,、老、幼,,但見舌青,,滿口津液,脈息無神,,其人安靜,,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熱飲,,二便自利者,即外現(xiàn)大熱,、身疼,、頭痛、目腫,、口瘡,,一切諸癥,一概不究,,用藥專在這先天立極真種子上治之,,百發(fā)百中。若見舌苔干黃,津液枯搞,,口渴飲冷,,脈息有神,其人煩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專在這先天立極之元陰上求之,,百發(fā)百中,。后列二圖,學(xué)者細(xì)心參究,。自謂考究多年,,用藥有一點真機,與眾不同,,可說是鄭氏用藥獨特性的總結(jié),。主要有幾點。一,、只要具備陽虛癥狀,,即外現(xiàn)諸種火形,大熱腫痛,,亦當(dāng)用陽藥,;只要具備陰虛癥狀,即外現(xiàn)寒形,,身冷如冰,,亦當(dāng)用陰藥,都是百發(fā)百中,。二,、外邪入內(nèi),必先侵及太陽所主之皮膚,,故發(fā)汗散邪為第一要著,。若外邪從陽經(jīng)入內(nèi),則必化熱傷陰,,輕淺者用人參白虎,、小柴胡之類以存陰,深重者用大,、小承氣之類以救陰,。若外邪從陰經(jīng)入內(nèi),陰寒混合必傷陽,,輕淺者用大,、小建中以扶陽,,深重者用四逆,、白通之類以回陽,。三、寒邪內(nèi)生,,源于正氣不足,,用心過度者損心陽,宜桂枝湯,;飲食不慎者損脾陽,,宜建中、理中湯,;房勞過度者損腎陽,,宜四逆、白通湯,。四,、陽虛日久,不能化生真陰者,,不可妄用苦寒,,只宜甘寒及甘溫微寒養(yǎng)陰,從陽以引陰,、滋陰,、化陰,用炙甘草湯,、桂枝龍牡湯,、甘草黑姜湯類以治之。癆癥亦多屬此類,,不能純用陰藥,。只有外邪從陽經(jīng)入內(nèi)以致熱傷血之陰虛,始可治以苦寒,、清涼,、升解之劑。五,、辛甘化陽,,苦甘化陰,乃用藥之總則,。明白切實,,精妙圓通,真是用藥金針,,深堪寶貴,。” 人體中的腎水為腎陰,為陰爻,,腎陽為水中之陽爻,,水中有了陽,則水不會過寒,,水有了活力,。如地球是水球,地心有地核,,有了地核的溫暖,,則大海之水則不會過寒,海洋中的生物才會生生不息,。 地球上的水是腎陰,,地核就是腎陽,埋藏在地下深處的石油,、煤炭,、可燃冰,這些也是地球儲藏的腎陽,。地球的腎陽以儲藏為主,,在重要的時候利用它。我們身體里的腎陽也要儲藏為主,,在關(guān)鍵的時刻利用它,,所以說腎主封藏。過去我們?nèi)祟愂抢脴淠緛頍鹱鲲?,用的煤也是地表上的煤,。而現(xiàn)在人類科技發(fā)達(dá)了,開采地下的石油,、煤炭,、可燃冰,造成地球的腎陽不足,,環(huán)境惡化?,F(xiàn)在的我們也有夜生活,吸煙,,過量酒等不良方式,,也損害了我們的腎陽。 說腎陰也好,,說是腎陽也好,,只是說腎具有的功能,進(jìn)行的陰陽劃分,,腎陰代表水,,腎陽代表水中的陽氣,。如心一樣,心陰為血液,,心陽是其功能,,用火來表示。重點說明腎陽的重要性,,要保護(hù)好腎陽,我們的命門真火,。 5,、心與腎的關(guān)系 心者,火也,,陽也,。腎者,水也,,陰也,。 《系辭上傳》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p> 《系辭上傳》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p>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zāi)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nèi)格,?!?/p>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jì),,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chēn)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p>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p> 《中藏經(jīng)》說:“陰陽者,,天地之樞機?!薄盎饋砜矐?,水到離扃,陰陽相應(yīng),,方乃和平”,。 《醫(yī)傳真理》中說:“張氏《類經(jīng)·五行統(tǒng)論》謂:“變雖無窮,總不離乎陰陽,;陰陽之用,,總不離乎水火。所以天地之間,,無往而非水火之用”,。 《醫(yī)傳真理》中說:“坎中真陽,肇自乾元,,一也,;離中真陰,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為其根,,有夫婦之義,。故子時一陽發(fā)動,起真水上交于心,,午時一陰初生,,降心火下交于腎。一升一降,,往來不窮,,性命于是乎立。 “離為火,,屬陽,、氣也,而中一爻來自坤元,,真陰寄在其中,。坎為水,,而其中一爻來自乾元,,真陽寄在其中。合二為一,,互為消長,,故說是地產(chǎn)天成,陰陽互合,。在天時每年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每日子時一陽生,,午時一陰生,,在人身則腎中真陽升發(fā),能使水上交于心,,心中真陰能使火下交于腎,。氣血循環(huán),周流不息,,水升火降,,陰平陽秘,使人身體健康,,心智煥發(fā),,與天地自然相適應(yīng),都由于這乾坤坎離,,即天地水火的互濟交融,,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用”。 心與腎的關(guān)系是陽和陰的關(guān)系,,就是火與水的關(guān)系,,是人體火水對流交融的關(guān)系,。水升火降,一升一降,,水火交融,,往來無窮?;?,屬陽、氣也,,真陰寄在其中,。坎為水,,屬陰,,形也,真陽寄在其中,。陰中含陽,,陽中含陰,合二為一,。 所以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标幒完柺窍噍o相成的關(guān)系,。 水升火降,要依靠肝和肺,,肝升肺降,,則為一大圓圈,為一氣也,,中間脾胃為樞紐,,小圓圈。如同我們將石頭拋入水中,,激起一圈圈的漣渏,。小時候玩的陀螺,用手轉(zhuǎn)中間的木軸,,則陀螺就會旋轉(zhuǎn)起來,,木軸就是脾胃的作用,。所以《四圣心源》說“一氣周流,土樞四象”,。 《醫(yī)傳真理》中說:“氣,、血兩字作一卦解凡天地之?dāng)?shù),起于一,。一屬陽,,氣也。一生二,,二屬陰,,血也。一合二而成,,氣無形而寓于血之中是也,。二合一而成,血有形而藏于氣之內(nèi)是也(經(jīng)云“氣能統(tǒng)血”,,即此意也),。氣、血兩字,,作一坎卦解之也可,,即作一離卦解之也可,即作坎離二卦解之也亦可,。余恒曰:“以臟腑分陰陽,,論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極也,。”又曰:人身一團(tuán)血肉之軀,,陰也,,全賴一團(tuán)真氣運于其中而立命,亦可作一坎卦以解之,?!?/p> 地球有風(fēng)帶,進(jìn)行空氣的循環(huán)對流,。太陽將大洋中的水,,蒸發(fā)為水蒸氣,空氣攜帶水蒸氣在循環(huán)對流,,將水汽帶到大陸等處,,從而形成云雨,(這才是“氣能統(tǒng)血”“氣為血之帥”),在大地上形成河流,,滋潤萬物,。如果地球沒有風(fēng)帶,空氣不循環(huán)對流,,有的地方太熱,,有的地方太冷,天空中也沒有云雨可下,,那將是什么后果,。如果大地上沒有河流,那會是什么樣的結(jié)果,。 地球有6個風(fēng)帶,,人有手經(jīng)三條經(jīng)和足經(jīng)三條經(jīng)共6條經(jīng),風(fēng)帶對應(yīng)人體的經(jīng)絡(luò),。大地有河流,,滋養(yǎng)萬物,人體有血管,,給人體提供營養(yǎng),,河流對應(yīng)人體的血管。人有肝升肺降,,升降的是什么,?是氣血也,氣血通則人通,,身體就會有充足的營養(yǎng),,產(chǎn)生的垃圾就會及時運出,身體健康,。 自然中氣與水無處不在,,地下,,森林中,,土壤里,河水中,、巖石中等等,。人體中氣和血也無處不在,臟腑里,、骨骼中,,大腦中、細(xì)胞中,,組織間液里等等,。 《醫(yī)傳真理》中說:“君、相二火解按: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腎中之陽,。凡火居上以統(tǒng)乎陽,陽重而陰輕也,,故居上為用(離卦二陽爻是也),;真火居下以統(tǒng)乎陰,陰重而陽輕也,,故居下為體(坎卦一陽爻是也),。二火雖分,其實一氣(離卦二陽爻,,坎卦一陽爻,,合之而成乾。人活一口氣,,即此乾元之氣也,。因乾分一氣,落于坤宮,,遂變出后天世界,,此君、相二火之由來),,誠陰陽之主宰也,。如上之君火弱,即不能統(tǒng)上身之關(guān)竅精血,,則清涕,、口沫、目淚,、漏睛,、鼻齒出血,諸癥作矣,。如下之相火弱,,即不能統(tǒng)下身之關(guān)竅精血,則遺尿,、滑精,、女子帶下、二便不禁,,諸癥作矣,。顧二火不可分,而二火亦不勝合,所以一往一來,,化生中氣(二火皆能生土,,上者生凡土,即胃,,下者生真土,,即脾。二火化生中土,,先后互相賴焉),,遂分二氣為三氣也(故曰三元,又曰三焦,。經(jīng)云:“無先天而后天不立,,無后天而先天亦不生”,此先后三元之實義也),。如中宮不得二火之往來薰蒸,,即不能腐熟谷水,則完谷不化,,痰濕痞滿諸癥作矣(上中下三部,,可見是一團(tuán)火也)。 讀到這里我想起小時候的事情,。秋天到了,,地瓜也成熟了,地瓜是我們小時候的主食,,跟在父母下地,,挖地瓜的時候。我們會在地溝里挖個土坑,,用柴火將土燒得發(fā)出黃紅顏色,,這時候我們將地瓜放入坑中,埋上土,,用腳踩實,。過上兩三個小時,我們肚子也饑餓了,,就將土堆扒開,,這時我們就會吃到香噴噴的地瓜了。這樣烤出的地瓜,,內(nèi)香而外皮不焦。有時我們也會在燒火做飯后,,將地瓜放入已經(jīng)熄滅的火堆中,,再埋上土灰,過上兩三個小時,扒開灰堆就可以吃到內(nèi)香而外皮不焦的地瓜了,。為什么直接用火烤地瓜,,地瓜就會外皮焦而內(nèi)心卻不熟?可見這是由于土的原因,,土具有保持溫度持久的特性,,熟物而不焦物。結(jié)合《人體陰陽臟腑能量循環(huán)圖》來看,,心火下降到脾胃,,相當(dāng)于我們用火將土燒熱,脾胃之火向下溫暖腎陰,,溫暖而持久,。(溫暖腎陰最好是從溫暖脾胃入手,這樣效果才好,。),,相當(dāng)于熱土將地瓜烤熟,大自然多么神奇,,人體多么奧妙,,從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來解悟人體的奧妙,。天人合一,。 《醫(yī)傳真理》中說:“如上下二火俱不足,則在上者,,有反下趨之癥,,如心病移于小腸,肺病移于大腸是也,;在下者,,有反上騰之病,(即是虛火上炎,,真火,、真龍、腎陽名稱各異,,實為腎陽的上躍,。)。如虛火牙疼,,咳血喘促,,面目浮腫,喉痹之類是也,。其《素問》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壯火食氣,少火生氣”之說,,后世另立許多名目,,各有解說,亦互有異同,。鄭氏謂君火屬心,,居上統(tǒng)陽,陽重陰輕(心火旺),,是凡火,,是用;相火指腎中真陽,,居下統(tǒng)陰,,陰重陽輕(指腎陰旺,腎水旺),,是真火,,是體。即由于這君相二火上下升降,,統(tǒng)一身之陰陽氣血,,始能維持人體的健康。任何一火不足,,或二火俱不足,,都能發(fā)生疾病,而其中最關(guān)緊要的,,則是真火與陰氣上騰及君火與陽氣下趨的辨別,。(即心火下陰,腎水上升,。辨別出來,,就是內(nèi)經(jīng)中所說的上工也)。只要見陰氣上騰癥狀,,即須早用回陽,;只要見陽氣下趨癥狀,即須早用逆挽益氣,,始可免脫癥之禍,。一般陽欲脫者,宜用獨參湯之類補陰以留之,;陰欲脫者,,宜用回陽飲之類補陽以挽之。至于陽欲脫者,,不必養(yǎng)陰,;陰欲脫者,,不必補陽,,是防陰盛滅陽,,陽盛消陰的變局,這是必須細(xì)心體會的,。 程杏軒《醫(yī)述》引《寓意草》謂:“人身之陰陽相抱而不脫,,是以百年有常。故陽欲上脫,,陰下吸之,,不能脫也;陰欲下脫,,陽上吸之,,不能脫也。(此處說明陰陽間的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愛好釣魚者最明白,,魚往下拉我則松松線,魚不往下拉的時候,,我則收緊線,,最解陰陽之妙也。放過風(fēng)箏的人也有體會,,當(dāng)手感覺到線緊的時候,,就放放線,如果不放線,,線就會掙斷,。當(dāng)手感覺到線松的時候,就收收線,,或者逆風(fēng)向跑上幾步,,如果不收線,風(fēng)箏就會一頭栽下來,。陰陽相抱之妙,,生活中無處不在,細(xì)心體會罷),。但治分新久,,藥貴引用。新病者陰陽相乖,,補偏救弊,,宜用其偏;久病者陰陽漸入,,扶元養(yǎng)正,,宜用其平,。引用之法,上脫者用七分陽藥,,三分陰藥而夜服,,從陰以引其陽;下脫者用七分陰藥,,三分陽藥而晝服,,從陽以引其陰?!笨晒┡R癥參考,。各書所論虛火、實火,、少火,、壯火、陰火,、陽火等等,,多與這君火、相火的含義不盡相同,。程鐘齡《醫(yī)學(xué)心悟》本內(nèi)因,、外因以論虛火、實火,,而各出四種治法:“實火者,,六淫之邪,飲食之傷,,自外而入,,勢猶賊也,賊可驅(qū)而不可留,;虛火者,,七情色欲,勞役耗神,,自內(nèi)而發(fā),,勢猶子也,子可養(yǎng)而不可害,?!?/p> 《醫(yī)傳真理》中說:“世多不識伏火之義,即不達(dá)古人用藥之妙也,。余試為之喻焉:如今之人將火煽紅,,而不覆之以灰,雖焰,,不久即滅,,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農(nóng)村中燒過煤炭爐的人,,大人所說的封爐子,,最明白封火之道,中醫(yī)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陰陽合化,,水火交濟,,會于中宮,,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三才封髓,。鄭氏曾親身經(jīng)歷用此方治一切虛火上沖,、咳、喘等癥,,屢獲出人意外之效,,經(jīng)仔細(xì)揣摩,始悉立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故以至平至常之藥,,而有至神至妙之用。祖國醫(yī)學(xué)認(rèn)為腎兼水,、火二種功能,,鄭氏屢以一法宜峻補其水,海中有水,,龍即能返于淵,,此真陰、真陽互根之妙用也”,。 “要知元陰即血也,、水也,真火寓于其中,,則為太極,,則為氣、血相依,,又為水,、火互根,又為心藏神,。凡血虛之癥,,所現(xiàn)純是一派枯槁、憔悴,、燥熯,,干粗之火形,,何也?血中寓火,,火旺自然陰虧,,陰虛自然火旺,以此推求,,便得陰虛之主腦也,。三陰與三陽,病形各殊,,三陽不足之癥,,所現(xiàn)純是陰色,為其陽不足,,而陰有余也,;三陰不足之癥,所現(xiàn)全是陽色,,為其陰不足,,而陽有余也,此辨認(rèn)陰虛,、陽虛之切法也,。歷代以來,著作者數(shù)十余家,,皆含糊不清,,并未將陰、陽底蘊明明指出,,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論,,鋪張滿紙,究竟人身立極,,一元妙義,,二氣消長機關(guān),全未說透,,宗旨不明,,源頭不澈,故知斯道之精者寡矣,?!?/p> 治病必求于本,本就為陰陽也,。五行生克制化是陰陽的細(xì)分,,不要過分求于五行生克制化,只求陰陽,甚者只求一氣,、一道,,從遠(yuǎn)處著眼,從大處著眼,,從一著眼,,則為最高境界。 《醫(yī)法圓通》說:“陰者,,水也,。陽者,火也,。水火互為其根,,合而為一,不可分為二也,。水從火里生來,,故曰天一生水,(先天真氣,,號曰真火、真氣,,即真精所化,。)陽旺一分,(指真氣,,)陰即旺一分,;(指真陰。)陽衰一分,,陰即衰一分,。”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yīng)之,。” 《醫(yī)法圓通》說:“既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必是在扶助坎中一點真氣上說,真氣一衰,,群陰四起,,故曰陰翳;真氣一旺,,陰邪即滅,,故曰益火”。(既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以消陰翳,是依賴心火的下降,,來幫助腎陽,,扶助腎陽來以消陰翳。如天地一樣,,大地溫暖要靠太陽照耀,,也要靠地核的熱量來溫暖。) “ 萬古一陰陽耳,。陰盛者,,扶陽為急,,陽盛者,扶陰為先”,。 欲陰先陽:陰盛了,,想仰制陰,不讓陰盛,,就要先扶陽為急,,陽強盛了,陰就消弱了,。欲陽先陰:陽盛了,,想仰制陽,不讓陽盛,,就要先扶陰為先,,陰強盛了,陽就消弱了,。如同夫妻,,一方強盛,另一方就相對軟弱,。所以老子說:“將欲歙xī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迸e個例子:我們要升職,就要努力工作,,搞好關(guān)系,,必要的時候要煙酒一下。我們種地,,不是留種子,,將種子種在地里,來年會有豐收,。我們鉤魚,,不也是將魚餌鉤在魚鉤上,引魚兒上鉤,。等等,。這就是:“欲陰先陽:欲陽先陰。”的道理,。 《醫(yī)傳真理》中說:“陽藏于二陰之中為喻,。一陽即此所說真氣、命根,、火種,,藏于腎中,立水之極,,為陰之根,。” 古代醫(yī)家由于時代科學(xué)水平所限,,有說左腎主水,,右腎為命門主火的;有說兩腎之間為命門主火的,;還有別的命門學(xué)說,。說雖有異,但都認(rèn)為水盛則火衰,,必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火盛則水衰,必須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此即陽虛陰虛之所本,。鄭氏所特別指出而為一般醫(yī)家所忽略的,是陰氣盛而真陽上浮之病,,所現(xiàn)癥象雖與外感陽癥同形,,但仔細(xì)推究,則必現(xiàn)許多陰象,,如舌青,、唇青、淡白無神之類可憑,。必須根據(jù)前面辨認(rèn)陰虛,、陽虛要訣判明,始能處方用藥,。 《醫(yī)法圓通》說:“凡天地之道,,有陰即有陽,有盈即有虛,,有真即有偽,,有邪即有正”“論天道,則日月有盈虛,。論人身,,則秉賦有強弱”,。 天地一陰陽,人體一陰陽,,陰陽不正,,則要扶正,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陰陽上,,放在氣血循環(huán)上,,一氣上。人體陰陽如橈橈板,,一頭在上,,則另一頭必在下。陰盛了,,則陽必衰,;陽盛了,則陰必衰,。人體也是如此,,心火盛了,則腎水必衰,;腎水盛了,,則心火必衰。 老子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彼灾嗅t(yī)治病就是調(diào)節(jié)陰陽的關(guān)系,。心火盛了,心火有余了,,就要抑制它,,拆損它。心火盛了,,則腎水必衰,,腎水不足,,不足者補之,就要補充腎水,、腎陰,。人體的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就是水火對流,,保持人體的體溫恒定,身體的健康,。 人體的陰陽對流,,就是水與火的對流,就是心與腎的對流與和諧,,心腎和諧則無病也,。氣血循環(huán),周流不息,,水升火降,,肝升肺降,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陰陽對流為一圈也,為一氣也,,一處不通則全身不通,。所以俗話說“人活一口氣也?!?/p> 陰陽是平衡和不平衡兩大類,,如橈橈板,一邊高一邊低,,則陰陽不平,,人就會生病。 人體氣血循環(huán),,天地云雨循環(huán)也,。不好理解人體中陰陽對流,就想想大自然中的水升,,雨降,。我們平時要多觀察自然中的現(xiàn)象,明白其中的道理,,來結(jié)合人體中的疾病來思考,,你的思路說會寬廣些。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和“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這就構(gòu)成了: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人體的陰陽對流和平衡,。 6、脾的功能 脾屬陰,,主濕,,但能量右傾斜,意味著雖然脾臟屬陰,,但升發(fā)的是人體的清氣,、陽氣!脾喜燥,!脾在中醫(yī)中沒有具體對應(yīng)的內(nèi)臟,,脾在中醫(yī)中對應(yīng)的是脾臟、胰腺和現(xiàn)在的消化功能而言,。 脾將小腸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上輸?shù)椒?,為肺提供能量和營養(yǎng)?!镀⑽刚摗分姓f“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夫脾胃虛弱,必上焦之氣不足”,。 通過肺的宣發(fā)和肅降的功能,,將營養(yǎng)物質(zhì)中清的部分,向上向外滋養(yǎng)頭面,、皮膚和毛發(fā),,將營養(yǎng)物質(zhì)中濁的部分,向下滋養(yǎng)五臟六腑,。 腎陽對脾的溫煦作用,,心火對胃的補給,人體中焦脾胃的功能,,中焦如漚的功能才能得以體現(xiàn),。 胃屬陽,主燥,,但能量左傾斜,意味著雖然胃屬陽,,但胃氣沉降的濁陰,,胃喜濕,!脾升胃降,胃陰為腎陰提供補給,,心火也會隨肺和胃氣的下降,,來溫暖腎水,使腎陰腎水不至于過寒,。在上節(jié)我說過土烤地瓜的事,,就是這個道理。 脾升胃降,,胃陰為腎陰提供補給,,心火也會隨肺和胃氣的下降,來溫暖腎水,,使腎陰腎水不至于過寒,。 脾與胃的功能: 《四圣心源》說“一氣周流,土樞四象”“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所謂土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氣,,實四象之父母也” 《醫(yī)傳真理》中說:“真龍約言夫真龍者,,乾為天是也(乾體屬金,渾然一團(tuán),,無一毫渣滓塵垢,。古人以龍喻之,言其有變化莫測之妙),。乾分一氣落于坤宮,,化而為水,陰陽互根,,變出后天坎離二卦,,人身賴焉。二氣往來,,化生中土,,萬物生焉,二氣亦賴焉,。如坎宮之龍(坎中一爻,,乾體所化),初生之龍也,,養(yǎng)于坤土之中,,故曰:“見龍在田”,雖無飛騰之志,,而有化育之功,。是水也,,無土而不停蓄,龍也,,無土而不潛藏,。故土覆水上,水在地中,,水中有龍,,而水不至寒極,地得龍潛,,而地即能沖和,,水土合德,世界大成矣,。竊思天開于子(子時一陽發(fā)動故也),,而龍降焉。龍降于子,,至巳而龍體渾全,,飛騰已極。故五六月雨水多,,龍亦出,,皆是龍體渾全,極則生一陰,。一陰始于午,,至亥而龍體化為純陰已極,極則生一陽,。故曰:復(fù)一,。一也者,真氣也,,天之體也,,氣雖在下,實無時而不發(fā)于上也,。若離中真陰,,地體也,雖居于上,,實無時而不降于下也,。故《易》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此陰陽升降之要,,萬古不易之至理也。業(yè)醫(yī)者果能細(xì)心研究,即從真龍上領(lǐng)悟陰陽,,便得人身一付全龍也,。” 在這里是說脾胃與腎的關(guān)系,,也就是水與土的關(guān)系。天氣大旱之年,,土壤板結(jié),,我們給地澆水時,水就因為土壤板結(jié)不吸水,,水會白白流到地溝里去,。所以澆地時要小水慢澆,這樣土壤才能吸收水分,。土壤慢慢吸收水分,,土壤變得濕潤,土壤儲存水分,,供應(yīng)給樹木,、小草水分,樹木,、小草才能生長旺盛,。土壤具有儲存水分的作用,有水,,龍才能生活其中,。所以說:“是水也,無土而不停蓄,,龍也,,無土而不潛藏?!薄八畞硗裂诒鴣韺酢?。乾卦中說:“見龍在田”,初生之龍也,,養(yǎng)于坤土之中,,雖無飛騰之志,而有化育之功,?;裁矗繕淠?、糧食是也,,在人體則是將食物轉(zhuǎn)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肮释粮菜?,水在地中,水中有龍,,而水不至寒極,,地得龍潛,而地即能沖和”,。在人體脾胃居中焦,,在腎水之上。地面下有地下河,,地下水,,我們吃的井水,不也是地下水嗎,。天人相應(yīng)也,。 《醫(yī)傳真理》中說:“然五行之要在中土:火無土不潛藏,木無土不植立,,金無土不化生,,水無土不停蓄。故曰:土為萬物之母,,后天之四象咸賴焉,。不獨后天之四象賴之,而先天立極之二氣,,實賴之也,。故經(jīng)云:“無先天而后天不立,無后天而先天亦不生”,,后天專重脾胃,。故曰中也者,上下之樞機也,?!?/p> “火無土不潛藏”我舉過封爐子、烤地瓜的故事,,就說明了,,土對火具有封藏和持久的作用。心火下降到胃,,具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吃飽了食困,是因為血液流入到胃中參與消化,,造成腦部的血液暫時不足而犯困,?!澳緹o土不植立”樹林的生長當(dāng)然要靠土,肝的升發(fā)功能和脾胃的中樞功能是相輔相成的,。土也要靠木的疏松作用,,才能透氣透水,肝膽汁有助食物的消化,?!敖馃o土不化生”肺具有肅降的功能,肅降的精微物質(zhì),,是由脾胃消化而來的,。“水無土不停蓄” 土壤儲存水分,,供應(yīng)給樹木、小草水分,,樹木,、小草才能生長旺盛。土壤具有儲存水分的作用,。故曰中也者,,上下之樞機也,才有李東恒的《脾胃論》,。 脾主肌肉,,人身何處不是肌肉組成?五臟六腑,,四肢,、腦、骨髓等等,。人是恒溫動物,,人體要保持恒定的體溫,要靠心火,,也要依靠腎陽,,真火,能量的根本是從脾胃消化食物而來,??梢娖⑽冈谌梭w中的重要性。 說一下小腸,,從《能量循環(huán)圖》來看,,小腸在胃脾之間具有橋梁的作用,是胃脾連接通道,。中醫(yī)的脾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消化系統(tǒng),,脾升胃降,,真正的脾升是小腸起了重要的作用。 7,、肝的功能 肝氣主升,,具有升發(fā)之性,如同初生之嫩苗,,陽氣旺盛,,肝主升發(fā)疏泄的功能說是陽,但基礎(chǔ)是肝陰,、肝血,,沒有大量的肝陰肝血作為基礎(chǔ),肝主升發(fā)疏泄的功能失常,,肝臟也只能是無本之本,,所以說肝體陰而用陽。腎陰通過肝的升發(fā)作用,,上達(dá)于心,,制約心火。 人體的水火升降,,升是靠誰,?肝也。 《西游記》中四海龍王,,為何獨東海龍王為首,?四海為:腦為髓海,膻中為氣海,,胃為水谷之海,,肝為血海(一說是沖脈 ,在這里指肝的儲血的作有),。地球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海相通。東方屬木,,木具有升發(fā)的作用,,對人體的氣機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東海龍王為首,,這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所致,。 8、肺的功能 肺主宣發(fā)肅降,。脾通過肺的宣發(fā)的功能,,將營養(yǎng)物質(zhì)中清的部分,,向上向外滋養(yǎng)頭面、皮膚和毛發(fā),。通過肺的肅降功能,,將營養(yǎng)物質(zhì)中濁的部分,向下滋養(yǎng)五臟六腑,。肺肅降濁性物質(zhì)的同時,,人體上焦的水氣也被肅降,化為水液進(jìn)入三焦,,通過三焦入膀胱而形成小便,。 人體的水火升降,降是靠誰,?肺也,。 9、三焦 《醫(yī)傳真理》中說:“三焦部位〔說〕上焦統(tǒng)心肺之氣,,至膈膜,;中焦統(tǒng)脾胃之氣,自膈膜下起而至臍中,;下焦統(tǒng)肝腎之氣,自臍中起而至足,。上焦天也(即上元),,中焦地也(即中元),下焦水也(即下元),。天氣下降于地,,由地而入水;水氣上升于地,,由地而至于天,。故曰:地也者,調(diào)和陰陽之樞機也,。三焦之氣,,分而為三,合而為一,,乃人身最關(guān)要之府,,一氣不舒,則三氣不暢,,此氣機自然之理,。學(xué)者即在這三焦氣上探取化機,藥品性味探取化機,,便得調(diào)和陰陽之道也,?!?/p> 三焦自《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已有不同說法,,后世聚訟紛云,,莫衷一是??偲湟c,,則三焦是六腑之一,有中清之腑,,中瀆之腑,、孤腑及外腑諸名,其作用是行水化氣,。但自《難經(jīng)》,、《千金方》以至明代孫一奎《醫(yī)旨緒余》,俱謂三焦有名而無形,。明代虞搏,,張景岳則謂三焦指腔子,是包羅五臟六腑之外的大腔子,。清代羅美《內(nèi)經(jīng)博義》則謂三焦只指陽明胃之匡廓,,唐宗海《醫(yī)經(jīng)精義》則謂三焦是人身之油膜,,而王清任《醫(yī)林改錯》則根本否定三焦,,認(rèn)為本無其事物。至于以三焦分為三段,,則自《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首出三焦之名,即已顯示出來,。后世楊玄操,、李東垣、王海藏以至清代葉,、薛,、吳、王諸溫病學(xué)家,,均不僅以三焦分部位,,而且用以辨病癥。鄭氏本華陀《中藏經(jīng)》“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是曰中清之府,總領(lǐng)五臟六腑,,營衛(wèi)經(jīng)絡(luò),,內(nèi)外左右上下之氣也,。”而加以引伸,,以天,、地、水分釋上,、中,、下三元之氣。謂升則由水而地而天,,降則由天而地而水,,行水化氣,分三合一,,故地居中為調(diào)和陰陽之樞機,,而三焦為人身最關(guān)要之腑。就在這三焦之氣及藥品性味上探取化機,,即可得調(diào)和陰陽治療疾病的道理,。這樣論三焦,亦可自成一說,?!?/p> 三焦,我本人認(rèn)同鄭氏本華陀《中藏經(jīng)》所說“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是曰中清之府,總領(lǐng)五臟六腑,,營衛(wèi)經(jīng)絡(luò),內(nèi)外左右上下之氣也,?!比梗f其有形,,應(yīng)當(dāng)是指臟腑間的組織粘膜,、組織液。小時過年殺豬時,,我們站在一邊,,發(fā)現(xiàn)臟腑之間都有粘膜、油膜相連,。三焦,,說其無形,粘膜,、油膜,、組織液它是沒有形狀的,。無形也好,無形也好,,重要的是三焦理論在實踐中的應(yīng)用,,它的實踐治療效果。 10,、五臟間的關(guān)系 大循環(huán)肝升肺降,,小循環(huán)脾升胃降。陰中含陽,,陽中含陰,,這是總體規(guī)律。 所以我們在治病用藥時,,也不可單純使用陽性的藥物,,也不可單純使用陰性的藥物,只有陰陽搭配才能,,才符合天地之道,。 大家從人體陰陽臟腑氣機能量循環(huán)圖來看,也可以叫人體陰陽臟腑氣機循環(huán)圖,,陰陽運動的平衡,,太極圖的運動。人體每個臟腑中都有太極運動,,都有陰陽,,歸根是氣血的循環(huán)才能讓我們的身體健康。人體有大的氣血循環(huán),,每個臟腑也有小的氣血循環(huán),。 舉個例子:銀河系按照一定的規(guī)道來運行。太陽系和銀河系之間有吸引力,,我們叫它陽,,也有排斥力,我們叫它陰,,只有陰陽平衡我們的太陽系才能圍繞銀河系旋轉(zhuǎn),。太陽和地球之間有吸引力,我們叫它陽,,也有排斥力,,我們叫它陰,如果吸引力大于排斥力,,那我們的地球會離太陽越來越近,,地球會變成火球,地球上的生物也會因為熱而滅亡。如果排斥力大于吸引力,,那我們的地球會離太陽越來越遠(yuǎn),,地球會變成冰球,地球上的生物也會因為地球太冷而滅亡,。地球和太陽間排斥力和吸引力保持和諧平衡,,我們的地球才不會變得太冷或太熱,地球上的生物才會生機勃勃,。這是陰陽平衡,。同理,地球和月球之間也是陰陽運動的平衡,。銀河系中有無數(shù)個太陽系,,太陽系中有許多個星球。 人體有大的陰陽氣血循環(huán),,如同銀河系,,每個臟腑也有自己的陰陽氣血循環(huán),如同太陽系,,我們?nèi)梭w的每個細(xì)胞也有自己的陰陽氣血循環(huán),,如同地球和月球。氣血的循環(huán)才能讓我們身體中每個器官和每個細(xì)胞獲得營養(yǎng)物質(zhì),,讓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治病是通過調(diào)節(jié)人體的氣血的運動,來調(diào)節(jié)人體的陰陽平衡,,治病是治的是人,,不是病。這樣我們就能理解人體的心,、肺,、脾、腎,、脾等在調(diào)節(jié)氣血,、水液中的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在調(diào)節(jié)人體氣血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某個臟腑有著相比其他臟腑,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全面地,、立體地、辨證地來理解人體陰陽臟腑氣機循環(huán)圖,。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jì),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jì),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fù)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yǎng)頭,下象地以養(yǎng)足,,中傍人事以養(yǎng)五藏,。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風(fēng)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谷氣通于脾,,雨氣通于腎,。六經(jīng)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fēng)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jì),,不用地之理,,則災(zāi)害至矣?!?/p> 天人相應(yīng),,以自然規(guī)律來類比人體,這才是中醫(yī)的思想精神,。 《醫(yī)傳真理》中說:“嘗謂水火相依而行(水即血也,,陰也;火即氣也,,陽也),,雖是兩物,卻是一團(tuán),有分之不可分,,合之不勝合者也,。即以一杯沸水為喻(沸,熱氣也,,即水中無形之真火),,氣何常離乎水,水何常離乎氣,?水離乎氣,,便是純陰;人離乎氣,,即是死鬼,。二物合而為一,無一臟不行,,無一腑不到,,附和相依,周流不已,。氣無形而寓于血之中,,氣法乎上,,故從陽,;血有形而藏于氣之內(nèi),,血法乎下,故從陰,。此陰,、陽、上,、下之分所由來也,。其實何可分也?二氣原是均平,。二氣均平,,自然百病不生,人不能使之和平,,故有盛衰之別,,水盛則火衰,火旺則水弱,,此陰癥,、陽癥所由來也。二氣大象若分,,其實未分,,不過彼重此輕,此重彼輕耳,。 《醫(yī)傳真理》中說:“千古以來,,惟仲景一人,識透一元至理,,二氣盈虛消息,,故病見三陰經(jīng)者,即投以辛熱,,是知其陽不足,,而陰有馀也,故著重在回陽,;病見三陽經(jīng)者,,即投以清涼,是知其陰不足,,而陽有徐也,,故著重在存陰。要知先有真火而后有君火,,真火為體(體,,本也,如灶心中之火種子也),君火為用(用,,末也,,即護(hù)鍋底之火,以腐熟水谷者也),,真火存則君火亦存,,真火滅則君火亦滅。觀仲景于三陰陰極之癥,,專以四逆湯之”,。 旨在說明各種陽虛病癥,皆由真陽發(fā)而為病,。鄭氏在卷一君相二火解已言君火居上為用,,是凡火;相火居下為體,,是真火,。此真火是二陰中的一陽,為人身立命的根本,,必須有真火而后有君火,。天地人一體,天上有太陽,,地球內(nèi)部有地核,,地核從內(nèi)部溫暖地球,,是地球的根本,火山噴發(fā)是地核真火,,上噴于地面的表現(xiàn),,人體生病時也有真火上噴的表現(xiàn)。由于人身陰陽,、水火,、氣血,相依而行,,周流不已,,兩物原是一團(tuán),二氣本是一氣,。二氣均平,,百病不生,一有偏盛,,即發(fā)而為病,,一處不通則整體不通。故仲景立法,,陰病治陽,,陽病治陰,只在這元陰元陽上探取盛衰,,只在一氣上探究,,不專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追求。 《醫(yī)傳真理》中說:“夫氣,、血兩字,,彼此互為其根,不可稍有缺陷,,陽氣暴虛,,陰血即無所主,陰血暴虛,,陽氣即無所托”,,“人身雖云五臟六腑,總不外乎氣血兩字,。學(xué)者即將氣血兩字,,留心討究,可無俟他求矣,。夫氣有馀便是火,,火旺者陰必虧,如仲景人參白虎湯,、三黃石膏湯,,是滅火救陰法也,;芍藥甘草湯、黃連阿膠湯,,是潤燥扶陰法也,;四苓滑石阿膠湯、六味地黃湯,,是利水育陰法也。氣不足便是寒,,寒盛者陽必衰,,如仲景四逆湯、回陽飲,,是溫經(jīng)救陽法也,;理中湯、甘草干姜湯,,是溫中扶陽法也,;附子細(xì)辛湯,真武湯,,是溫腎助陽法也,。后賢改用滋陰降火之法,是套人參白虎潤燥救陰諸法,。而以之治氣有余之癥,,法則可從;若用之于氣不足之人,,則失之遠(yuǎn)矣,。” “凡陽虛之人,,陰氣自然必盛(陰氣二字,,指水旺,水即血也,。),。外雖現(xiàn)一切火癥(此火名虛火,與實火有別,。實火本客氣入陽經(jīng),,抑郁所致。虛火即陰氣上僭,,陰指水,,氣即水中先天之陽,故曰虛火,。水氣以下流為順,,上行為逆,,實由君火太弱,不能鎮(zhèn)納,,以致上僭而為病,。虛火與實火外在表現(xiàn)是不同的。地球的火山噴發(fā),、地震,、特別海底火山噴發(fā),熱和海水噴涌了出海面,,和人體虛火極為相似,。天氣炎熱、炙烤大地表現(xiàn)的實火,,和人體實火相類比一下,。),近似實火,俱當(dāng)以此法辨之,,萬無一失,。 陽虛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無神,,目瞑倦臥,,聲低息短,少氣懶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飲食無味,,舌青滑,,或黑潤青白色,淡黃潤滑色,,滿口津液,,不思水飲,即飲亦喜熱湯,,二便自利,,脈浮空,細(xì)微無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縮,,種種病形,,皆是陽虛的真面目,用藥即當(dāng)扶陽抑陰(扶陽二字,,包括上中下,,如桂枝,、參、芪,,扶上之陽,;姜、蔻,、西砂,,扶中之陽;天雄,、附子,、硫黃,扶下之陽),。然又有近似實火處,又當(dāng)指陳,。陽虛癥,,有面赤如硃而似實火者(元陽外越也,定有以上病情可憑),,有脈極大勁如石者(元陽暴脫也,,定有以上病情可憑),有身大熱者(此條有三:一者元陽外越,,身必不痛不渴,,無外感可憑;一者產(chǎn)婦血驟虛,,陽無所附,;一者吐血傷陰,元氣無依,,吐則氣機發(fā)外,,元氣亦因而發(fā)外也),有滿口齒縫流血者(陽氣虛不能統(tǒng)血,,血盛故外越也),,有氣喘促、咳嗽痰涌者(肺為清虛之臟,,著不得一毫陰氣,,今心肺之陽不足,故不能制僭上之陰氣也,。陰氣指腎水腎火,,此條言內(nèi)傷),有大,、小便不利者(陽不足以化陰也,,定有以上病情可憑),。此處略具一二,再玩陽虛門問答便知,。 鄭氏在本書序首即說:“醫(yī)學(xué)一途,,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識癥,,亦不難于識癥,,而難于識陰陽?!?/p> 辨認(rèn)一切陰虛證法,。凡陰虛之人,陽氣自然必盛(陽氣二字,,指火旺,。火旺則水虧,,此陰虛之所由來也),。外雖現(xiàn)一切陰象,近似陽虛癥,,俱當(dāng)以此法辨之,,萬無一失。 陰虛?。浩淙吮孛婺看娇诩t色,,精神不倦,張目不眠,,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惡熱,,二便不利,,口渴飲冷,舌苔干黃或黑黃,,全無津液,,芒刺滿口,煩躁嚴(yán)語,,或潮熱盜汗,,干咳無痰,飲水不休,,六脈長大有力,,種種病形,皆是陰虛的真面目,用藥即當(dāng)益陰以破陽(益陰二字,,包括六陰在內(nèi),,照上氣血盛衰篇,論氣有馀便是火一段,,存陰,、救陰、化陰,、育陰諸方俱備,,仔細(xì)揣摩,便知陰虛之道也),。然亦有近似陽虛者,,歷指數(shù)端。陰虛癥,,有脈伏不見,,或細(xì)如絲,而若陽虛極者(熱極則脈伏也,,定有以上病形可憑),,有四肢冷如冰,而若陽絕者(邪熱內(nèi)伏,,而陽氣不達(dá)于四末也,,定有以上病情可憑),,有忽然吐瀉,,大汗如陽脫者(此熱伏于中,逼出吐瀉也,,定有以上病形可憑),,有欲言不能,而若氣奪者(熱痰上升蔽壅也,,定有以上病情可憑),。此處不過具其一二,余于陰虛證作有問答數(shù)十條,,反復(fù)推明,,細(xì)玩便知。按陰虛癥皆緣火旺(火即氣),,火盛則傷血,,此千古不易之理。后賢專以火立論,,而陰虛癥之真面目盡掩矣,。仲景存陰、化陰、育陰,、救陰之法俱廢,,無人識矣,今特證之,。 鄭氏對于仲景特別推崇,,故謂“學(xué)者欲入精微,即在傷寒六經(jīng)提綱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書上追索,。”并著有六經(jīng)定法貫解附解,。晚年還著有《傷寒恒論》一書,,細(xì)加闡釋,被稱為有名的傷寒學(xué)家 人若心體泰然,,喜怒不能役其神,,憂思不能奪其柄,心陽不虧,,何內(nèi)傷之有乎,?凡屬內(nèi)傷者,皆心氣先奪,,神無所主,,不能鎮(zhèn)定百官,諸癥于是蜂起矣 《中藏經(jīng)》說:“陽奔于上則燔脾肺,,生其疽也,。陰走于下則冰腎肝,生其厥也,?!薄吧鲜t發(fā)熱,下茂盛則發(fā)寒” “陽燔則治以水,,陰厥則助火,,乃陰陽相濟之道耳?!?/p> 《中藏經(jīng)》說:“陰之盛也,,陽必不足;陽之盛也,,陰必不盈,。故前經(jīng)云:陽不足,則助之以火精,,陰不足,,則濟之以水母者是也,。”“水火之法,,真陰陽也,,治救之道,當(dāng)詳明矣,!” 人體的能量是恒定的,,陰陽是平衡的,如蹺蹺板,,一頭在上,,另一頭必在下,在上者壓之,,在下者扶之,。 十一、雜談類 《道德經(jīng)》:“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薄案拭朗常榔浞?,安其居,,樂其俗”,。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人有二十四根肋骨,二十四經(jīng)脈,,二十四節(jié)氣,。 臺風(fēng),狂風(fēng)暴雨,,而臺風(fēng)中心,,風(fēng)眼卻風(fēng)平浪靜。 注:內(nèi)容參考《醫(yī)間道》一書整理,。 凈 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