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韜,,字六奇,,安徽歙縣人。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僧,。出家后,,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他兼工詩書,,愛寫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時,,屬“黃山派”,,又是“新安畫派”的領袖。弘仁的個人思想與政局變遷關系密切,,因而在詩畫中常有流露,。出家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跡遍大江南北,。其藝術的可貴處在于:既尊傳統(tǒng),又主創(chuàng)新,,所謂師法自然,,獨辟蹊徑,是他藝術思想的核心,。曾有詩云:“敢言天地是吾師,,萬壑千崖獨杖藜;夢想富春居士好,,并無一段入藩籬,。”說明他不甘囿于先入藩籬,,勇于常變,。此種藝術境界,除石濤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后世有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家對都倍為尊重。
峭壁竹梅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漸江學人,。印鑒:弘仁,、漸江僧
題跋:弘仁字漸江,休寧人,。本姓江,,名韜,字六奇,。前明諸生,,甲申后為僧,嘗居齊云,,工詩文,,山水,,師倪云林。新安畫家多宗清閟法者,,蓋漸師道先路也,。沒后,友人于其葊種梅數(shù)百本,,因稱為梅花古衲,。余每愛其手跡,層崖陡壑,、偉峻沉厚,,非若世之疏竹枯株者比也。笠檐書,。印鑒:汪、野,。
峭壁凌清溪,,高寒自終古,。梅竹有貞性,,咫尺精靈聚。同心托嵁巗,,根株互相撫,。所以君子交,,不與塵凡伍。中江袁啟旭,。鈐?。涸瑔⑿裼 ⑹康?/font>
《峭壁竹梅》構圖簡致,,古風流韻,,禪宗奧旨,意境高遠,。全幅左大半留白,、右側(cè)畫峭壁,中僅以一枝老干連接,,經(jīng)營布局極見功力,。其代表性的藝術元素如峭壁、梅花,、鉤竹等具全,,充分展現(xiàn)了這位畫僧的藝術面貌。
山嵐松風
水墨紙本
峭壁孤松 立軸 設色紙本
1651年作
黃海松石圖
紙本淡設色 1660年作
弘仁雖繼承宋元,,但又有鮮明的自家面貌,??芍^取宋人精謹而去其刻劃繁縟,融元人筆墨而強其結(jié)構風骨,,形成了自己剛正,、平實、清醇,、蘊藉的藝術風格,。此圖取黃山一景,突出山之陡峭,,但構圖重心偏向左面,,右面以兩峰頭與之呼應,石之凹凸處略施淡墨烘染,,以加強其厚重感,。虬松橫出石隙,突出山之險峻,。畫家以渴筆焦墨勾皴層巖,,以濃潤的細筆寫樹,風格冷峻勁峭,。自識“黃海松石,。為文翁先生寫,弘仁”,。左下署“庚子”年款,。按庚子為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作者時年五十一歲,。
江邊獨棹 立軸 水墨紙本 1637年作
款識:1.淡山如客樹如禪,意到無聲各杳然,。落筆不知誰是畫,,和身都入水精天,丁丑六月于水香庵,,漸江,。印鑒:弘仁之印
明末清初,在安徽徽州地區(qū),,形成了一個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山水畫流派—新安派,,畫家多為明末遺民,主要繼承元代倪瓚畫風,,弘仁即為此派領袖,,他與同郡的查士標、汪之瑞、孫逸合稱“海陽四家”,,與石濤,、朱耷、石溪并稱“清初四僧”,。
弘仁,,擅長山水,初從宋人入手,,后學元四家,,尤受倪瓚影響,以瘦勁簡淡的筆墨,,表現(xiàn)幽僻蕭疏的景致,,傳達冷逸秀峻的格調(diào)。同時他亦十分重視師法造化,,經(jīng)常游歷黃山,、雁蕩、白岳等名山,,作品多以黃山白岳為勝,,尤以黃山著稱。此幅山水是弘仁學倪瓚的山水畫,,從中既可看出弘仁對倪瓚的醉心,亦透露出獨特的追求,,畫面與景色基本遵循倪瓚畫的程序,,近景坡岸古樹,中景一片空白,,是為水的世界,,后為遠山?;沓隽壤煊?,境界荒涼空寂。所不同者,,倪瓚畫中多不見人,,而此中江上有一小舟,舟上尚有高士獨坐,。誠如作者自題,,人和自然完全交融成一體了。瘦硬的筆法,,簡淡的墨色似倪瓚,,然筆墨已顯剛健,頓挫轉(zhuǎn)折也較多,勾勒中并有皴擦,,樹石勾皴多有渲染,,這些都是弘仁的個人風貌。
岡陵圖卷 紙本墨筆
1639年作
弘仁,、李永昌,、汪度、劉上延,、孫逸 上海博物館藏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己卯)3月,,新安人李白四十壽辰,弘仁與李永昌,、孫逸,、汪度、劉上延五人聯(lián)畫《岡陵圖》卷為之祝壽,。其《岡陵松屋》,,自題“己卯春日為生白社兄壽,江韜”,,鈐印“六奇”,。從諸跋知此圖作于己卯年3月,作者皆新安人,,故知此時已從杭郡遷回新安,,而此前曾為杭郡諸生。
雁蕩看山圖
手卷 水墨紙本 1640年作
秋亭觀瀑 立軸 水墨絹本
1644年作
(616萬元,,2007年8月中貿(mào)圣佳)
款識:△甲申年暮春江韜寫,。△壬辰嘉平月余與程守兄相唔于湖系,,感慨萬千,,遂題早年舊作贈予為念。漸江弘仁,。鈐?。毫妫ㄖ煳模u江僧(白文)
題跋:漸江和尚初名韜,,江其姓,,字六奇,生明清之間,,明亡披緇為僧,。此圖猶在俗也,計年只三十五歲,,以實筆勾皴,,而有虛勁虛實相生,,別有意趣,難矣,。二零零二年一月觀于京華客次,,東海徐邦達時年九十一歲識。鈐?。后钝牛ㄖ煳模?、李庵(朱文)、徐邦達?。ò孜模?/font>
在清初四畫僧和新安四大家中,,漸江(弘仁)皆居其首。弘仁本姓江,,名韜,,字六奇,后改名舫,,字歐盟,,削發(fā)為僧后,法號弘仁,,又稱漸江僧,。與其它三大畫僧相比,弘仁的思想歷程更為獨特也更為純粹,。他早年的思想屬于傳統(tǒng)儒家范疇,,讀五經(jīng),習舉子業(yè),,幼嘗應制,,又以巨孝發(fā)生,是標準的臣忠子孝的路數(shù),。明朝覆滅,清軍入關的歷史巨變,,使他心寒意冷,,萬念俱灰,于是,,道家的出世心思開始萌露,,其有詩曰:瓦缶雷鳴可唱酬,不如歸去任扁舟,。又曰:忽念名山神欲往,,孤舟系向子陵灘。盡管如此,,內(nèi)心仍然十分矛盾:此翁不戀浮名久,,日坐茅亭看遠山。可見,,他對故國之情并未了斷,。據(jù)于儒,又依于老,,甚至作好了隱居的打算,,但終究逃于禪,做了和尚,。忠君報國,,入仕濟世的思想被挫敗了,弘仁依舊抱志守節(jié),。四僧中,,真正稱得起禪家的,惟他一人,。不婚不仕,,寡欲清心,掛瓢曳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下披云孤嘯,,如此“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境界,遠遠超拔了八大山人苦心經(jīng)營道院和石濤自稱臣僧,,三呼萬歲的形禪實俗之為,,石溪雖然沒有卑瑣之事,但性格過于激烈,,動輒爆發(fā)而難安于靜,,不像弘仁,忠義埋入心底,,從未遇風即動,。畫如其人。弘仁的性格使他的繪畫純凈,、高潔,、疏曠、清雅,、峻逸,、寧靜、堅穩(wěn),、深邃,、幽僻,,給人的突出感受,一是冷,,二是靜,。他喜畫梅,偶作人物,,但主要是山水畫,。他的畫存世不少,其構圖多是奇縱穩(wěn)定,,空曠幽深,,幾乎所有的山石都是用大大小小近乎方形的幾何體組成,往往在兩三塊簡潔抽象的空白大石之間,,夾雜若干碎石小樹,,形成疏密有致,繁簡相宜的視覺郊果,。有時于山崖側(cè)畔倒懸一二老松,,飛瀑旁邊伸出一些虬枝,顯示了一種古絕之美,。弘仁對傳統(tǒng)的尊崇相當虔誠,,他從宋畫入手,上追晉唐,,爾后致力于元四家,,其中對倪、黃尤為注重,,最終專意于倪云林,。“老干有秋,,平崗不斷,,誦讀之馀,我思倪瓚,?!边@是他的心聲,也是他的踐行,。故宮博物院收藏弘仁的《墨筆山水》諸圖,皆為枯澀淡墨之筆勾寫,,偶以濃實筆觸強化卻又隨意散漫的畫風,,頗似云林,然而,,其虛淡疏松的韻致和剛勁結(jié)實的感覺,,又非倪所有,。
此幅《秋亭觀瀑》是弘仁35歲在俗時的作品,以冷靜鑄其魂魄,,堅硬強其骨腱的風格,,正是弘仁的典型面貌。那奇正雄強,,瘦峭峻拔的點劃中,,似乎可以感受到搏動的情緒、壓抑的力量,,其格調(diào)有別于宋元諸家,,亦不同于當時的畫家。弘仁之所以被公論為不易習仿,,不單由于冷峭靜寂得超乎常態(tài),,還在于畫家本人的性格難以相合。以石濤比之,,僅就藝術功底論,,石畫也不及弘畫深厚精微,石濤常常恃才信筆,,橫掃一氣,,弘仁則一筆不茍,不急不躁,。中國傳統(tǒng)繪畫以雍穆寬宏,、外柔內(nèi)剛的靜美為高深,動美則被視為淺躁,,而石溪,、八大、石濤多屬動美,,惟弘仁獨臻靜境,,此中高下,庶幾可知,。
格庵山水合錦卷 手卷 水墨紙本 1651年作
1651年清順治八年(辛卯),,弘仁42歲,已在歙縣,。與人合作的《格庵山水合錦圖》卷上題:“漸江學人為玉如先生,。辛卯?!庇袢缂捶绞接?,字玉如,歙縣巖鎮(zhèn)人,,能詩善畫,。
枯槎短荻圖
此圖所繪為弘仁的詩友香士的書齋,。簡陋的茅舍與陣設襯托出主人品格的高潔與孤傲,虛堂靜敞,,門外二樹枯槎直指蒼穹,,一灣清淺的溪流江集成潭,環(huán)繞在高低錯落的巖石間,,水波不興,,猶如主人不逐名利的平淡心境。石邊,,水際短荻叢生,,清潤可愛,為這幽寂的貧士生活增添了幾許生趣,。前景池環(huán)石抱,,池邊巖石用棱角分明的直線、橫線空勾,,幾無皴染,,池水用大片的留白來表達,不擦一筆,,塘側(cè),,幾叢蘆花迎風而立,筆致柔婉,。不遠處野屋一椽,,亦用直線勾劃,線條規(guī)整,、細勁,,屋內(nèi)空寂無人,兩株古槎高聳屋前,,枝疏葉落,,給人以純凈,空漠之感,。遠處大片空白,,不著一筆,似天,、似水或水天一色,,顯得空明、悠遠,。整幅畫墨色枯淡,,用筆簡疏,無大塊點染,無躍動的筆觸,,一股潔凈、冷寂,、清逸之氣從紙上溢出,。
空山林靜圖
1656年作
幽壑鳴泉圖
立軸紙本
雨余柳色圖 紙本墨筆 1656年作
縱84.4厘米 橫45.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化高遠為平遠、深遠,。江渚遙岑,,水波不興,山體堅凝,,村舍掩映,。山石結(jié)構嚴謹而用筆松靈,墨色滋潤,,呈現(xiàn)出一派春柳又綠江南岸的清新氣息,。自識“雨余復雨鵑聲急,能不于斯感暮春,?;ㄊ录攘阋髂耄娠L還可慰宵晨,。為閑止社兄寫意于豐溪書舍,,丙申三月漸江仁”。鈐“弘仁”朱文圓印,。另鈐“潤州戴植字培之鑒藏書畫章”朱文印,。丙申為順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作者時年四十七歲,。
桃源尋縱 立軸 紙本 1657年作
陶庵圖 水墨紙本
此圖是漸江為汪堯德作,以描寫隱者的居室表現(xiàn)他的情趣,,羅逸的題詩揭示了畫的命意,。畫中以敞軒為中心,背倚層巒,,前臨小溪,,板橋流水,高柳五株,,一片離塵清幽之景,。羅逸詩“柳僅五株非著意”,點出畫中五柳暗將陶庵居士比作自號五柳居士的陶淵明,,此圖意在贊頌陶庵居士高隱之心,。
山居圖
設色紙本
松溪石壁圖
1656年作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弘仁明亡后出家為僧,以畫黃山著稱,,為新安畫派奠基人,。作品筆墨蒼勁整潔,,設色淡雅,多干筆焦墨,,營造出清寂冷逸的山川畫面,,寓偉峻沉重于清淡簡遠之中,意趣高潔,。畫面右上作者自題“浙江學人寄伯行居士“,。整體畫面,格調(diào)高古清雅,,有宋元之遺風濃重的殘留在畫面當中.加之漸江本身自有的人文修養(yǎng)及情懷.似整副山水有了非凡的境界,,意境幽遠.布局穩(wěn)中求勝,險象環(huán)生,,意味深長.的確是畫論中所謂的:一副好畫不光有筆墨.重要的是觀畫者能體會到:"可觀,,可游,可居."
斷崖流水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656年作
湖山平遠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659年作
豐溪秋色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此幅山水筆墨取法於倪,、黃之間,,而自具面目。山石尚簡,,用乾筆淡墨勾勒,,線條爽利,轉(zhuǎn)折處或圓轉(zhuǎn)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體,,局精密,結(jié)構嚴謹,,而無板滯之感,,得風神懶散、氣韻荒寒奇致,。
林樾尋梅圖 設色紙本
1658年作
題識:惠應寺林樾荒古,,游屐罕通。元美居士淵穆愛靜,,停裝偃息其中,,許子逢堯與俱焉。良友異鄉(xiāng)昕夕相對,,信足樂也,。學人探梅南郊,移筇過訪集言兩日,,頗洽清歡,。隔畦普照,海化火逢老導,。余至前又出近所作梅花詩歌詠其下,,意興酣適。俄而,,夕陽在山,,天風拂拂竹影琳宮蕩為金碧。生平游事于此軼暢,。別歸涂此用贈元翁以志一時良遘。戊戌二月初旬,,漸江學人弘仁,。鈐印:弘仁,、漸江僧
此圖寫南京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梅崗的惠應寺景色,,款署“戊戌二月初旬”,戊戌為順治十五年(1658),,漸江年四十九歲,。據(jù)《弘仁年表》記錄,這一年春天,,弘仁在南京宿惠應寺,。畫面構圖巧妙,山水環(huán)抱,,大出古人畦徑,。用筆簡約,林木蕭疏,,屋宇清樾,,人物傳神,為漸江中晚年的佳作,。與此類似的作品如:五十一歲時畫的《黃山天都峰圖》及《黃海松石圖》,、《陶庵圖》等可以看出,這時他的藝術風格已十分成熟,,筆墨簡潔,、清剛、純凈,,主要用線條空勾,,以大小幾何體造形,極少皴擦,,因而冰冷寧靜的氣氛特強,。在藝術上已達到前無古人、后啟來者的高峰。
漸江的畫代表了真正的山林之士和遺民畫的最高水平,,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幾乎沒有第二人能和他并比。周亮工《讀畫錄》:“收藏家以無漸江畫為“恨事”,,江南人家則以有無漸江畫定雅俗”,。漸江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清逸剛淳?!伴e靜簡遠”,、“胸無纖塵”是古代畫家最向往的境界,也是古人認為最美最高的風格,。弘仁畫最足當之,。
竹石幽居圖 紙本水墨
1659年作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竹石幽居圖》畫斷崖腳下,孤室筑于巨石之上,,疏竹依傍,,泉溪回繞,青松與枯木皆挺拔而立,,意境簡淡清逸,,遠離塵埃。漸江山石畫法出自“折帶皴”但用筆更加靈活多變,,略有生活氣息,,表現(xiàn)出自家的風格。
溪山寂靜
水墨紙軸 1659年作
山水
鏡心 水墨紙本
南華高致圖
立軸
林泉圖
紙本設色 1659年作
縱89.4厘米橫41.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弘仁的藝術造詣固然與他師法古人和得心造化分不開,,但他能獨得倪瓚和黃山骨質(zhì),,導“黃山畫派”之先河,標新幟于藝苑,,究其因,,是其思想品格和人生操守的寫照?!读秩獔D》意境十分清幽,,恍如世外桃園。江中巨礁上虬枝恣肆飄逸,,迎風微蕩,;占據(jù)畫面中心的是以簡筆勾畫的山石,同樣用筆寥寥而意蘊躍然,,是具有典型弘仁風格的山水佳作,。
松壑清泉圖
紙本墨筆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漸江學人弘仁為惟敏先生寫。鈐?。汉肴?朱) 漸江僧(白)
弘仁是“新安畫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稱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稱“海陽四大家”,。弘仁出身貧寒人家,性格孤僻,,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他希望能抵抗清朝,,于是離開安徽歙縣,,去了福建,后來在武夷山出家為僧,。
弘仁很推崇元朝畫家倪瓚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也相當簡潔,筆墨蒼勁整潔,,善用折帶皴和干筆渴墨。但相比倪瓚,,他的畫沒有那么荒涼,,多一些清新的感覺。這幅《松壑清泉圖》用干筆淡墨勾勒,,線條簡練,,轉(zhuǎn)折處有棱角,巖石中的松樹疏朗清麗,,大山斜立,,山轉(zhuǎn)水流,畫面相當生動,,富有自然意趣,。
松石居圖 水墨紙本
1658年作
深山幽居圖 立軸
天都峰圖 紙本設色 1660年作
縱307.5厘米橫99.6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有人曾稱:“石濤得黃山之靈,梅清得黃山之影,,漸江得黃山之質(zhì),。”得黃山之質(zhì),,也就是得黃山之骨,,而這質(zhì)骨,也正是漸江和尚不肯隨世俯仰,,視腴媚如仇,,惜名節(jié)于慎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稟賦剛正,,志操清亮這一人品的寫照和表征。千古文章根肺腑,,畫道亦然,。此畫近景二古松虬曲扭結(jié),中景陡峭直插云天,,筆法松秀,,山石棱角方硬,行筆極清勁,,筆筆清晰可見,。山迎陽一面濃墨勾皴,不加罩染,,稍后染以淡墨,,托出了主峰的體積感。
幽澗疏林圖 立軸
1663年作
枯木竹石圖
立軸
枯木竹石圖軸 紙本水墨
1660年作 浙江省博物館藏
渴筆淡墨寫寒柯片石,,幾叢小竹點綴其間,,格調(diào)冷峭秀逸。題款耐人尋味,,“古木鳴寒鳥,,深山聞夜猿,唐句也”,。這是作者借詩抒懷,,以畫寄情,追求一種空遠寥廓的岑寂意境,。自署“庚子臘月燈下重題于澄觀軒中,,弘仁”。澄觀軒在安徽歙縣五明寺內(nèi),。庚子為清順治十七年,。
蓮花峰圖
水墨紙本
題識:余登蓮華絕頂,延矚移時,,見東南■云■□,,俄頃油油焉。排空西向,,勢若謝玄戰(zhàn)淝水,,銳氣驍騰,有不能已者,,乃急■下及降白云梯,,回望群峰,皆彌漫無狀矣,。于是縱步獅子林,,得草瓢而息,,戶外狂霜肆一龕,歷歷如坐天風海濤中,,不復知在千巖萬壑間也,。維時群奇俱秘,寢食無端,,探囊中得周生居士委卷,,泚墨驅(qū)毫,片晷而竟,,汪子叔向適以詩成,,爰屬書之,藉是以概予兩人游中,,一段佳事也,。浙江學人弘仁識。鈐?。汉肴?/font>
隔江山色 手卷 水墨紙本 1661年作
題識:辛丑十一月度臘豐溪之仁義禪院,,落落寡營,頗自□適,,日曳杖橋頭,,看對岸山色,意有所會,,歸院研冰,,始融率爾涂此,,殊覺撩草,。漸江弘仁。鈐?。汉肴?、漸江僧
絕澗寒窠圖
紙本設色 縱116.6厘米橫51.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在四僧畫家中,弘仁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清逸剛淳,。觀弘仁的《絕澗寒窠圖》,,會有“千鈞屈腕力,百尺鼓龍須”的氣魄和功力,。但畫面中的千鈞之力又不是一泄無余,,而是徐徐使出,如盤弩曲鐵,,控制得恰到好處,,行于當行,止于當止,,并做到不可增一,,不可減一,。山石樹木的行貌、體量和神髓就是靠這精鋼一般的線條結(jié)構出來的,,顯得簡勁俊秀,。
秋崖長松圖
立軸水墨紙本 (224萬元,2010年5月中國嘉德)
題識:茍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聲,。為弘度尊宿擬秋崖句。漸江學人仁,。 鈐?。汉肴省u江僧
明清之際,,文人畫家多崇尚倪云林,,然每每為其造境,及筆墨所囿,,唯僧漸江在得其清逸之外,,復以削利勁健之筆,險峻雄奇之境別開生面而成一代大家,。此圖為汪洪度而作,,畫山野一角,而松高石偉,,坡陀幽深,,雜以茂竹瘦梅,在偉岸奇削之中,,有一種清剛之氣躍出畫面,,山石略染淡墨,滋潤通透而不失渾厚,,雖瘦損卻不失為佳作,。受畫人“弘度”,即晚明安徽歙縣汪泓,,字弘度,,以字行。
策杖圖 水墨紙本
1660年作
仿倪山水圖 紙本墨筆 1658年
仿倪山水圖 紙本墨筆 1661年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辛丑九月,,雄右屬為且先居士,。弘仁。鈐?。簼u江(白)
題跋:楓香吹遍荻花天,,何事明湖不著船。欲拋漁竿乘月去,,笛聲吹徹萬山煙,。廣乘樵,。
疏柯坡石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661年作
款識:辛丑蒲月,寫于西溪蕭寺,,漸江學人,。鈐印:漸江,,漸江僧
題跋:靜士淵妙,,孤奇朗拔。食謝腥膻,,衣只袍葛,。采云體輕,涉險神豁,。自挈畫囊,,輕赍茶缽。當其意至,,解衣皴抹,。半石疏柯,著手都活,。俯視宋英,,兼師元達。俗客賄求,,有蹙其頞,。時以惠貧,天漿醒渴,。作頌書顛,,用防豪奪。辛丑,,訪漸師于五明寺,,出此志別,,贊以記之,。湯燕生?!?br>
漸江的山水畫作品,,師法于倪瓚的畫風,以折帶皴為主,。他的山水畫筆墨精謹,,格局簡約,畫面透氣明快,,顯示了他對自然的高度認識和高度的概括,,是高于生活的典型范本,。其墨氣雖然單純,,而不空虛,以線造景,這種格調(diào)體現(xiàn)了文人畫“性本愛丘山”的精神所在,。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淡,,而饒有余韻。他認為凡畫山水,,“簡淡極難事,,簡非不用筆,淡非不用墨,,寫意境幽深,,氣象萬千的胸中丘壑,最主要得山水性情”,。漸江對于元四家的畫家力學苦練,,尤其出于倪云林的技法,逸筆淡淡,,深厚而有氣韻,,筆墨精練,一丘一壑確有千巖萬壑之感,。從他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他對人生的感悟,,脫離繁雜與超凡的境界是中國古代文人思想品格的表現(xiàn)。作品靜謐于寓深秀,,繪人以品味無窮的審美感受,。
“開門見山”,畫卷構圖奇嶇穩(wěn)定,,山石取勢峻峭方硬,,林木造型盤弩猶勁,構畫面應用中國畫的“三遠”畫理,,視覺效果具有強烈的藝術張力,,用墨清而不浮,淡而不虛,;秀逸,,崎嶇,幽淡,,安閑之氣溢于畫面,,出一派純凈,幽曠而又雋永的意境。
幽亭秀木圖 設色絹軸
1661年作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1652年作
幽亭秀木圖 紙本水墨 1661年作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辛丑結(jié)夏澄觀軒為作幽亭秀木圖,,奉岳生大居士教,。漸江學人弘仁。鈐?。汉肴?、漸江。
“辛丑”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受贈者名羅袞期,,字岳生,安徽歙縣呈坎人,,是一位信奉佛教的儒生,。圖上有羅袞期小跋:“啟悟師久慕漸江筆意,屬予代索,,遂以寄予者轉(zhuǎn)贈之,。”又有弘仁侄江注題詩“吾師漫寫倪迂意,,古木孤亭水石幽,。優(yōu)缽曇花題品在,禪門珍秘抗王侯,。為啟公題家?guī)煿P”,。
作為明遺民畫家,弘仁他眷懷故國,,作詩曰:“偶將筆墨落人間,,綺麗樓臺亂后刪?;ú輩菍m皆不問,,獨余殘瀋寫鐘山?!辩娚绞敲魈嫦仍暗牧昴顾诘?,此詩悲涼沉郁,感懷至深,,表達了弘仁不忘故國的堅貞氣節(jié),,正是這種情懷,使他的繪畫傾向于倪瓚的風格,,倪畫中荒寒蕭瑟的意境引起了他心靈的共鳴,。此圖是弘仁晚年居住在歙縣五明寺時所作,。畫風為倪瓚的變格,,作平遠布局,近處坡岸茅亭,,亭前后有松杉雜木高聳,,略去淺水遙岑,,使前景成為獨立的主體,加強了山石結(jié)構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較為平和的親切感,。畫上坡石用筆為倪瓚獨特的折帶皴,若淡若疏,,骨力內(nèi)蘊,。樹木的勾勒點染也出之以簡疏的筆法,中鋒下筆,,復筆皴擦,,看似簡淡,實含腴潤,。正如楊翰《歸石軒畫談》評述的“于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余韻,。”弘仁仿倪,,絕不是以追求倪瓚的畫法為目的,,他廣泛吸收前人的成果,取其意,,而不在筆墨跡象間,,師法倪瓚、黃公望,,同時以自然為師,,抒己胸臆,從而形成了其山水畫的基本面貌,。
清幽圖
手卷 水墨紙本 1661年作
(805萬元,,2011年7月南京經(jīng)典)
款識:辛丑八月漸江弘仁。為岳生居士作,,漸江學人弘仁寫,。鈐印 弘仁(朱) 漸江(朱白相間)何處有我(白)
引首:清幽圖。光緒十八年正月郎園葉德輝題,。 鈐印 葉德輝(朱) 奐彬(朱)
拖尾:弘仁此山水卷筆法枯瘦簡潔,,意境極為清幽,山石皴擦并用,,剛?cè)嵯酀?,奇峭之筆顯現(xiàn)其間,畫中景致高低暈澹自然和諧,樹葉勾點橫斜曲直,,序列謹嚴,,頗具倪瓚筆法,其結(jié)構繁密,,氣勢雄偉,,又出于倪法之外。光緒六年仲秋師鄦江標敬識,。鈐?。航瓨酥。ò祝?/font>
道人與滄州杳,,放棹清溪水自流,,我亦收編歸虛隱,碧山煙月五湖秋,。觀弘仁《溪山清幽圖卷》,,壬辰正月郎園葉德輝題。鈐?。喝~德輝(朱白相間)
零落苕花春雨多,,舊溪何處問漚波。披圖不畫懷賢意,,誰為青山葺薜蘿,。嵒空谷回野云深,路繞溪橋岸遠林,。何處幽人專一壑,,數(shù)間茅屋對山陰。辛丑七月既望蔥石劉世珩,。鈐?。簞⑹犁瘢ò祝╂y五(白)蔥石(朱)
羅袞期,字岳生,,安徽歙縣呈坎人,,是一位信奉佛教的儒生。本幅為弘仁贈送羅氏之物,。畫風為倪瓚的變格,,作平遠布局,近處坡岸茅亭,,亭前后有松杉雜木高聳,,略去淺水遙岑,使前景成為獨立的主體,,加強了山石結(jié)構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較為平和的親切感,。畫上坡石用筆為倪瓚獨特的折帶皴,若淡若疏,,骨力內(nèi)蘊,。樹木的勾勒點染也出之以簡疏的筆法,,中鋒下筆,,復筆皴擦,看似簡淡,,實含腴潤,。
故宮博物院藏有《幽亭秀木圖》畫軸,圖中弘仁題:“辛丑結(jié)夏澄觀軒為作幽亭秀木圖,,奉岳生大居士教,。漸江學人弘仁?!睘橥瑫r期畫作,,時弘仁仍居于歙縣五明寺,故宮所藏畫作為“辛丑結(jié)夏”所作,,“結(jié)夏”為佛教用語,,即佛教僧尼自農(nóng)歷四月十五日起靜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門行動,,謂之“結(jié)夏”,,又稱“結(jié)制”。而本幅《溪山清幽圖》卷,,案題識為“辛丑八月”所作,,兩作相差時間不過數(shù)月,從畫面筆墨風格及落款方式上看均無較大差異,。
曉江風便圖
卷 紙本設色 1661年作
縱28.5,、橫43厘米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新安至揚州水路沿途的冬日風光。前段寫練江沿岸霞山,、將軍諸山曠遠荒寒的景象,,后段寫新安江對岸曉霧迷蒙,江舟乘風飛馳,,點出[曉江風便]題意,。結(jié)構簡練,墨色明潔,,筆法堅凝無燥氣,,營造出寂靜的氣氛。自識[辛丑十一月,,伯炎居士將俶廣陵之裝,,學人寫曉江風便圖因送,,揆有數(shù)月之間,蹊桃初綻,,瞻望旋旌,。弘仁。鈐[弘仁]朱文,、[漸江]白文印,。另有吳不炎、程守,、許楚,、石濤跋各一紙。按辛丑為順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作者時年五十二歲。
山水
設色紙本
寒林圖 立軸
西巖松雪圖
紙本設色 1661年作 縱192.2厘米橫104.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表面看,,四位畫僧中,,弘仁要算是一個出家后與塵世脫離得最徹底的,他涵養(yǎng)深厚,,出家后,,每日掛瓢拽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儼然一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段鲙r松雪圖》畫大山兀立,山石如刀削般險峻而清朗,,巖石上的偃松則冷竣靜寂,,整幅作品,布局精密,,結(jié)構嚴謹,,而無板滯之感,得風神懶散,、氣韻荒寒的奇致,。山石尚簡,用干筆淡墨勾勒,,線條爽利,,轉(zhuǎn)折處或圓轉(zhuǎn)或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體,。弘仁的山水畫最初學習宋人,,后來師法倪瓚和董其昌,,在這件作品中看到倪、董二家風格蹤跡的同時,,更多的是看到作者的自家面貌,。圖上題款為:“西巖松雪,辛丑春為象也居土圖,,弘仁”,。可見作品創(chuàng)作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是他藝術上的成熟時期,。
山水冊 紙本墨筆 1662年作
廣東省博物館藏
始信峰圖
紙本設色 1663年作 縱124厘米橫84厘米 廣州美術館藏
是圖作于漸江逝世前一年(1663年),,描寫黃山始信峰景色,,與《黃海松石圖》、《西巖松雪圖》,、《蓮花峰圖》一樣,,同為漸江晚年的代表作。右下部以簡潔的線條,,勾出大片空白,,略作皴點,作坡石狀,,顯得純凈空靈,,起到了奠定基礎的重要作用。接著,,一塊巨巖從右下角直插畫面中部,;巖下一溪,巖上一徑,;溪徑旁數(shù)株古松,,點綴其間。畫的左部,,坡石之上,,乃一片石林,參差嵯峨,,如鑿如削,;巖石縫中,奇松或點或片,,隱現(xiàn)其中,。右部巨巖之上為一平坡,坡上叢樹茅廬,,廬內(nèi)空無一人,。茅廬之上,,直插云霄者,即為始信峰,。峰上曲徑盤繞,,峰下千仞壁立。左上部有漸江自書款,,右部有王艮題識,。
該畫結(jié)構錯綜復雜,有別于漸江一般作品,,與倪云林的“散淡蕭疏”更有天壤之別,。由于疏密有致、氣韻生動,,故而并不迫塞,,反使人感到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恬淡靜穆,,厚重而不失空靈。線條細潤圓勁,,寓方于圓,,轉(zhuǎn)折處蓄勢待發(fā);濃淡干濕,,徐疾暢澀,,隨形而異,隨意而施,;真可謂“行于當行而不可不行,,止于當止而不可不止”。奇松姿態(tài)清蒼,,虬枝疏針,;俯仰側(cè)偃,如飛如行,。山道迂回隱顯,,小溪清澈有聲。設色淡雅,,若有若無之間而清韻自在,。整幅作品氣象冷峻,傲骨錚錚,。
松壑溪泉圖
立軸 水墨綾本
深山讀書圖
立軸紙本
石梁仙居圖
水墨紙本
溪山讀書圖 立軸紙本
溪山春霽
立軸設色紙本 (672萬元,,2007年11月中國嘉德)
題識:溪山春霽。為治先居士寫于豐干書舍,。漸江,。鈐?。簼u江
邊跋:漸師畫筆實黃多于倪。觀此《溪山春霽》,,竟全師一峰道人《富春大嶺》也,。今人但刻意以云林求之,劍去遠矣,。承顯道兄雅好明季諸逸民書畫,,尤崇漸師,請歸供養(yǎng),,為題數(shù)語,,即求印正。丙戌(1946年)夏日,,大千弟張爰,,沱水村居。鈐?。簭堧贾?、大千
題簽:漸江上人溪山春霽圖真跡,。邦達署,。鈐印:邦達審定
明清易代之時,,為反清復明,,漸江曾輾轉(zhuǎn)于福建群山之間,是個剛硬的漢子,。終因復國無望投身空門,,成了眾人仰慕的高僧。禮佛之外又潛心于畫,,倔強的個性與黃山逋削的山骨相映發(fā),,淘洗出峭拔冷峻的筆墨。但岑寂之中,,每每露出祥和淹潤的氣息,,隱約可見他對世態(tài)人情的關注?!断酱红V》寫的正是高寒過后,,暖風乍起,山靈復蘇的景象,,簡約粹厲而和氣熏人,。對江南景物的贊嘆之中,溢出了他入世的菩薩心腸,。就象畫中的一泓春水,,悄無聲息地洗滌著一代代讀畫人的身心,。畫上漸江說的“豐干”,指的是歙縣豐溪之濱,,漸師晚年經(jīng)常逗留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敬仰關心著他的朋友,故他有詩說道:“幾年未遂山居策,,瓶笠還如水上萍,。獨是豐溪可瞻戀,呵冰貌影墨零星,?!薄爸蜗取睉撬S溪朋友中的一個,他另有一幅《群木一峰圖》墨畫贈這位居士,,原為李初黎所藏,,今不知所至,和大千舊藏的這幅都是真跡,,且風格亦近,,亦倪(云林)亦黃(大癡),非倪非黃,,全是他自家本色,,應為同一時期作品。
秋居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夏山清寂圖 立軸
長松羽士圖
紙本墨筆 貴州省博物館藏
《清釋弘仁長松羽士圖軸》是一件流傳至今不可多見的弘仁人物畫,。因圖畫上方清初畫家查士標所題跋語中有“此圖作長松羽士”之句,,故取畫名曰《長松羽士圖》。
畫中一道士模樣的人物端坐于坡石上,,面容清瘦,,美髯飄然,似閉目養(yǎng)神,,身后一株鱗干參天的古松,,虬枝低昂,其旁伴生梅樹,,挺拔向上,,青竹數(shù)竿,亭亭而立,。人物腳下的坡石,,少皴而多擦染。作者在畫中,,對于石塊的處理,,頗似所見到的最具其典型面貌的山水畫中的山石,由大大小小的方形幾何體組成。作者往往于兩塊簡單抽象的空白大石(幾何體)當中畫一些碎石與小草,。在筆墨的處理上,,石塊用線空勾,沒有大片的墨,,沒有粗倔躍動的線條,,除了坡腳及夾石外,幾乎沒有繁復的皴筆和過多的點染,。主要是用折帶皴及干筆渴墨,,如此為之,畫面給人的感受,,洗練而簡逸,,而筆墨則讓人感覺蒼勁整潔。在弘仁的山水畫中,,松樹是他比較喜歡表現(xiàn)的題材,,而這幅人物圖中松樹的表現(xiàn)手法,與他的山水畫,,如《黃山天都峰》,、《黃山松石》中的松樹畫法是一致的,無異是將他的山水畫中的這個組成分子,,直接地移到人物畫里來,。更進一步地說,這幅《長松羽士圖》,,除了道士模樣的人物這一被描繪的主體外,,其它陪襯之物,均是從弘仁那種典型風格的山水畫中移進來的,。
畫中人物采取白描法,線條用鐵線描,。畫人物對于作為山水畫家的弘仁來說,,畢竟是偶爾為之,終非“強項”,,在這幅畫中,,或許是因為對人物造型不夠嫻熟,行筆時似乎有些拘謹,,沒有那么揮寫自如是自然而然的事,,衣紋皺折的用筆小心遲滯,使線條顯得“弱”而單調(diào),,比起作者所畫的松石,,自然就沒有那么得心應手,運筆自如。作者在畫中以松,、竹,、梅,這歲寒三友作為人物的陪襯,,使畫中人更顯得肅穆,,高潔,超凡脫俗,,再點綴靈芝這樣的仙藥靈草,,那畫中的人物就讓觀賞者產(chǎn)生了道法至深,似人亦仙的感覺,,意境偉峻秀逸,。如此地構思和創(chuàng)作這張畫,特別是畫中以梅作陪襯,,比較符合弘仁的志趣,。弘仁一生喜愛梅花,他在臨終前一段時間里已回歸故里,,居西郊披云峰下的五明寺,,后卒于此處,因生前愛梅,,死后友人在其墓地植梅數(shù)百株,,稱他為“梅花老衲”。他也善畫梅花,,得梅花的疏枝淡蕊,,冷艷幽香之致。
此圖無款,,僅見畫幅右側(cè)有白文方印“漸江僧”,,畫上方詩堂查士標的跋語云:“漸江上人畫名重一時,于丘壑竹樹無不盡善,,獨人物不多見,,此圖作長松羽士,神韻悠閑,,筆致皎潔,,深得李伯時遺意,往曾為余作《系舟圖》,,一人危坐蓬底,,意度瀟灑,正與此同,。余野人也,,固宜贈以野人面目。□□先生深于道者,,乃無意而得此蓬瀛之客,,豈天之所以贈金門曼倩,柱下老聃乎,!辛未夏日查士標題,。”跋前用朱文印“后乙卯人”,,后鈐白文“士標私印”,,朱文“查二瞻”。查士標生于一六一五年,,卒于一六九八年,,“辛未年”即一六九一年,時年七十七歲,,此跋應題于這一年,,距弘仁卒年,已有二十八年了,。
山水冊 紙本水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山水冊
紙本水墨 天津市博物館藏
臨水雙松圖 紙本設色
縱25.2厘米橫25.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弘仁山水畫筆墨精謹,,格局簡約,雖師法倪瓚,,但又能“于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余韻”,。此幅《臨水雙松圖》中,弘仁極少用粗筆濃墨,,也少點染皴擦,,不讓作品中出現(xiàn)絲毫的粗獷霸悍,張揚外露的習氣,,全以精細的松靈之筆徐徐寫出,,于空靈中顯充實,靜謐于寓深秀,,結(jié)構出一派純凈、幽曠而又俊逸的意境,,給人以品位無窮的審美感受,。
溪山深逸
手卷 水墨紙本 (560萬元,2010年11月中國嘉德)
題識:漸江,。鈐?。汉肴省⒁黄?/font>
后紙:漸江上人畫為吾鄉(xiāng)四家之一,而論者頗多微詞,。然其畫法實出于文征仲細秀一宗,。衡山暮年得追蹤松雪,氣韻靈和,;上人則獨坐空山,,仍其故步,然亦何憾于壽承,、伯仁輩耶,?質(zhì)諸齡孫,當不謂吾為鄉(xiāng)人左袒也,。乙卯(1939年)春初,,通陳人徐衡書。鈐?。盒焓鲜デ?、徐衡
漸師于明為名諸生,以孝聞,,與江天一氏同族,。申酉后走閩海,謀光復不成,,遁跡緇流,。平生操行卓然不朽,就其畫論,,深得唐宋之縝密而出以元人荒率,,僅以停云擬之,余猶嫌其未至,。第真本世殊罕遇,,所見皆其徒于師出世后仿作,以供世求者也,。余夙有題師《曉江風便圖》,,詩曰:劫后功名付畫禪,倪黃法乳一鐙傳,。世人欲學皆凡骨,,絕后空前五百年。錄質(zhì)齡兄并語圣老,,或疑余左袒鄉(xiāng)人,,視渠更甚耶?舊游,。鈐?。号f游,、自成一家、藝乃父徐衡書
引首:溪山深逸,。北徐衡為齡孫題漸江上人畫卷,。 鈐印:徐衡,、圣秋
漸江和尚畫筆師法云林,,又得徽州山水特別是黃山松壑云泉的蒙養(yǎng),加之性格剛硬,,所以其畫并不為云林所囿,。磊磊落落,逋峭冷雋,,筆底山川,,或幽深邃密,或峻拔嵯峨,,氣象高華而趣味淡宕,,人品畫品皆為時稱道,是新安派中首屈一指的領軍人物,。此卷從起首到峭壁孤松為漸江親筆,,平淡悠遠巖壑奇秀,用筆瘦硬,,皴染枯淡而墨韻清潤,。松崗左方的沿江景物,疑為后人所補,,用筆稍禿,,結(jié)構較松,趣味略異,。然漸師畫傳世不多,,長卷尤少之又少,又經(jīng)王南屏等名家收藏,,更稱難得,。
松梅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仿倪云林山水
手卷 紙本水墨
款識:七月十日寫圖并為長歌贈古民先生、瓚,。印鑒:弘,、仁
弘仁從宋代繪畫中得到重視觀察自然,重視法度規(guī)矩的傳統(tǒng),;同時吸取元人重視神韻逸趣的精神,,使其用筆用墨清淡虛靈,蘊藉而富于變化,,從而形成自己清勁,、簡瘦、純凈,、高潔,、空曠的藝術風格。清人楊翰在《歸石軒談畫》中評弘仁的畫說:于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余韻,??芍^知言!這件手卷就是弘仁典型風格的體現(xiàn),,卷首有陳鴻壽題端“溪山淡宕”,,畫面近景為幾樹枯槎立于水濱,中景為幾間村舍橫斜錯落,,小橋流水,,一座茅亭,遠景為一帶丘山綿亙開去,,境界開闊,,就像一支冷逸淡雅的田園詩。表現(xiàn)手段得倪云林的簡淡,,疏放秀逸,,但是比倪畫更簡括生秀,用筆也更見剛直,。小楷長款亦端嚴瘦硬,,意在歐陽率更與柳誠懇之間,與畫面頗為協(xié)調(diào),。
山水 四條屏
水墨綾本
柯亭清江
鏡片 水墨紙本
秋山圖
立軸 絹本 1658年作
秋江幽居 設色紙本
丹林窠石圖 立軸紙本
柳岸春居圖 紙本設色 縱16.8厘米橫51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作為新安畫派的開路人,,其畫山水,層崖陡壑,,偉俊沉厚,,皴法喜用折帶皴,轉(zhuǎn)折方硬,,筆路清晰,,干淡筆折帶皴,畫面簡凈峻峭,?!读洞壕訄D》是弘仁的一幅扇面畫。畫面尺幅雖小,,但極盡丘壑之深遠,。扇面的右邊高崗上悠然矗立一亭子,,邊上一叢清竹飄逸而俊雅。隨著山勢的逐漸降低,,豁然于觀者眼前的是一曲鐵盤弩的虬松,,其隨意清雅的風姿是畫中的點睛之筆。畫面右側(cè)則用淡泊之筆勾勒出一片山石,,更突出了畫面的深遠和寬廣,。
芝易東湖圖卷
紙本 29.7×419.1厘米 波士頓美術館藏
江山無盡圖卷 紙本水墨
淡設色 1661年作
縱28.5厘米橫292.8厘米
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疏泉洗研圖卷 紙本設色 1663年作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結(jié)構嚴密,筆法老練嫻熟,,畫面清逸怡靜,。以山居屋宇二幢為中心,樹木參差,,修竹叢生,,疏柳一株,迎風搖曳,。圍墻內(nèi)的正屋,,是幽靜簡樸的書齋。圍墻外小屋內(nèi)一垂須老人,,倚窗眺望,。屋宇周圍丘壑綿密,山頂松樹挺拔,,茅亭半現(xiàn),,泉水自東向西湍流,潺潺有聲,。屋外一冠書生,,移步于山澗流泉,一童子捧硯緊隨,,生動地表現(xiàn)了疏泉洗硯之情景,,極富生活氣息。
山水圖卷 紙本設色 遼寧博物館藏
梅花圖 立軸 紙本
1657年作 (649.6萬元,,2010年12月北京匡時)
款識:吹燈轉(zhuǎn)覺紙窗明,,一樹空蒙夜雪晴。嘗擬拋書閑半月,,不妨閉戶坐三更,。冬春之際復何事,耕鑿以先無此情,。幸未成蹊生處遠,,板橋凍滑礙人行。丁酉春,坐桃源草堂戲為修己居士寫意,,并書徐巢友梅詩,。漸江學人弘仁。鈐?。簼u江,。
此幅墨梅圖雖簡率,但見功力,,有代表性。為清順治十四年(丁酉),,即1657年春做,,時年48歲。此畫給人以清新的感受,。弘仁最愛畫松樹,、梅花。他曾自號“梅花古衲”,,并遺命友人于其墓側(cè)多種梅,。弘仁一生鐘情松梅。其松,,落筆凝重,,氣勢磅礴;畫梅,,枝如屈鐵,,暗香流動。松與梅沖寒傲雪,,高標獨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寫照,。同時弘仁性格沉靜堅忍,當民族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明亡后遁跡名山,,詩畫寄興,眷懷故國,,有許多題畫唱和詩坦露他這方面的思想,。
梅花圖 墨筆紙本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后改名舫,,字鷗盟,。新安(今安徽歙縣)人,明末諸生,。明亡后清兵進逼徽州時,,曾參加反清復明斗爭,,后于武夷山落發(fā)為僧,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又號梅花古衲,。數(shù)年后重返故里,,一心研習畫學。此畫僅繪梅花一枝,,梅花幾朵,,老枝虬曲,卻絲毫不影響其表現(xiàn)力,。
高桐幽筱圖
紙本墨筆 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畫以文石,、翠竹、秋桐為題,,畫面樸素,、簡潔,用筆持重穩(wěn)定,,充分體現(xiàn)了弘仁擅用側(cè)鋒,、枯筆的特點。寥寥數(shù)筆,,略略點染,,便將山石之堅硬冷峭,翠竹之疏密清韻以及秋桐的清幽之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格調(diào)超凡脫俗。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十)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九)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八)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七)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六)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 (之五)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四)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三)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二)
高僧書法作品欣賞(之一)
清初四僧髡殘書畫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