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藏共發(fā)現(xiàn)了3條規(guī)模巨大的銅成礦帶。 “十五”期間,,西藏新發(fā)現(xiàn)并勘查了驅(qū)龍銅礦,、多不雜銅礦、沖江銅礦等多個大型和超大型銅礦,,從而使西藏新增銅礦金屬資源儲量接近1000萬噸,,其中部分已經(jīng)專家評審確認。從目前看,,西藏銅礦資源儲量已經(jīng)超過江西位居國內(nèi)首位。據(jù)西藏自治區(qū)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介紹,,西藏境內(nèi)的銅礦資源儲量遠景有望達到3000萬噸以上金屬量,,將占全國銅礦資源儲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已發(fā)現(xiàn)3個很有前景的成礦帶,,分別為: (1)玉龍成礦帶,,以斑巖型和夕卡巖型為主,礦帶向北延伸到青海省的雜多縣納日貢瑪銅礦,向南從芒康延入云南西部的紅山,、雪雞坪,、普朗、馬廠菁等和金平,。但礦化最好的一段還是從玉龍到馬拉松多,,大約60km,集中分布有: 玉龍銅礦(650×104t銅,,Cu0.93999%),、 莽總銅礦(58×104t銅,Cu0.41%),、 扎那尕銅礦(31.8×104t銅,,Cu0.31999%)、 多霞松多銅礦(89×104t銅,,Cu0.36%) 馬拉松多銅礦(101×104t銅,,Cu0.36%)。 玉龍斑巖銅礦帶的斑巖鋯石的SHRIMP年齡為玉龍(40.9±0.1)Ma,、莽總(37.6±0.2)Ma,、多霞松多(37.5±0.2)Ma和馬拉松多(37.1±0.2) Ma[15]。這些年齡恰與古近紀貢覺紅盆的走滑拉分時代相一致,,也正與印度大陸與亞洲大陸相碰撞的主碰撞時間相符合,。 (2)岡底斯成礦帶:位于拉薩至日喀則一帶,斑巖型,、夕卡巖型和淺成熱液型礦床,。仁布以東為東段,仁布至羅波峰為中段,,羅波峰以西為西段,。以尼木至加查一線為界,將岡底斯成礦帶劃分為北亞帶和南亞帶,。有關岡底斯的中段和西段研究很少,,研究較多的限于東段。東段的北亞帶盛產(chǎn)斑巖型和夕卡巖型銅(鉬)-銅多金屬礦,,西自南木林的吉如銅礦,,東到工布江達的吹敗子銅(鉬)礦,已發(fā)現(xiàn)12個有工業(yè)意義的銅(鉬)礦和銅多金屬礦,,分別為吉如,、白容、沖江,、廳宮,、總訓、達布、拉抗俄,、驅(qū)龍,、甲馬、向背山,、夏馬日和吹敗子,。其中, 甲馬夕卡巖型銅多金屬礦:經(jīng)過普查評價,,其儲量和品位為:銅21.85×104t,,品位1.14%;鉛19.4×104t,,品位3.41%,;鋅1.46×104t,品位1.66%,。 岡底斯成礦帶斑巖銅(鉬)礦普查評價剛剛開始,,許多礦床打了1~5個孔不等,很難就單個礦床的前景作出評價,,但整個岡底斯成礦帶北亞帶的礦產(chǎn)資源前景已初露端倪,。其中王金海等[4]認為整個礦帶銅多金屬資源不低于1500×104t。這些礦床的SHRIMP年齡為20~12Ma,,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18~13Ma,,與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碰撞后青藏高原的主隆升期時間相一致。岡底斯成礦帶的南亞帶盛產(chǎn)克魯和沖木達等夕卡巖型銅多金礦床,,它們的成礦時代可能稍早于岡底斯成礦帶北亞帶,。 (3)怒江成礦帶-阿里地區(qū)斑公湖至那曲地區(qū)怒江源的班公湖,研究較少,,僅報道發(fā)現(xiàn)多不雜斑巖銅金礦,。與本成礦帶相當?shù)泥弴突固购鸵晾拾l(fā)現(xiàn)大型—超大型斑巖銅礦,例如賽恩達克和薩爾切什梅等,,其中薩爾切什梅的成礦時代為50~20Ma,。此外,在昆侖山脈有許多斑巖銅礦的報道,,在青海的風火山和岡底斯山脈的北坡有許多陸相砂巖銅礦的報道,。前者由于鍶初始值太大、后者由于陸相影響含礦巖相的穩(wěn)定性而被否定其前景,。 |
|
來自: 長弓有心 > 《國家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