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CTR媒體融合研究院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專家,,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辜曉進對西方報業(yè)進行了深入持續(xù)的觀察和研究,,2002年曾出版《走進美國大報》一書。十幾年后,,辜教授于去年再次前往美國報業(yè)進行實地調研,,將所行所觀所感以“重走美國大報”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此外還撰寫了多篇數據詳實,、邏輯嚴謹的學術論文,。 @德外5號 摘選了辜教授在《現代傳播》上發(fā)表的最新論文,文章著重介紹了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在美國報業(yè)轉型中的實踐歷程和障礙,,并以《皮卡尤恩時報》為樣本來探討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的意義,,文章最后得出結論:“數字優(yōu)先”必將導向“數字唯一”。本文通過對美國大報的數字優(yōu)先轉型的探討,,試圖梳理出“數字優(yōu)先”在報業(yè)轉型中的存在邏輯,,對國內的報媒轉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的提出 數字化信息傳播是近代以來人類信息傳播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案锩敝酰諣枌⑵涿枋鰹椤耙粋€曾被限制于一種技術的媒介設備現在能夠被傳送到任何物理上分散的網絡上”,,并預測“大多數出版信息將很快以電子手段傳播”(1983),。12年后,尼葛洛龐帝預測:信息產業(yè)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們的產品或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數字形式,?!闭菑倪@年開始,在數字傳播的發(fā)源地美國,,一場由互聯(lián)網導致的技術革命直接引發(fā)了報業(yè)危機,。 到了今天,最無爭議的共識便是:既然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已經發(fā)生根本改變,而數字平臺已成為壓倒性信息來源,,則包括報業(yè)在內的傳統(tǒng)媒體向數字平臺轉移便成為必然,。21世紀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報業(yè)的大幅度衰退也證實,轉型已是報業(yè)無可選擇的發(fā)展宿命,。 問題在于,,怎樣轉型?也即在轉型過程中有哪些路徑和模式可供選擇,?報人們做了很多探索,,從早期的報紙網絡版到報網互動,從普遍的“免費午餐”到漸受追捧的“付費墻”,,從泛泛的“多媒體融合”到痛定思痛的“數字優(yōu)先”,,不一而足。其中的“數字優(yōu)先”作為一種逐漸清晰的戰(zhàn)略考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身體力行者也明顯增多。 主流大報數字優(yōu)先的轉型實踐 自2011年起,,數字優(yōu)先便成為西方一些主流報紙集體“有”意識的轉型實踐,。這些報紙投入巨大財力并以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勇氣強化數字平臺,使數字平臺的內容傳播大于,、早于,、快于紙媒內容的發(fā)布。 衛(wèi)報 《衛(wèi)報》作為英國擁抱新媒體較早的主流日報,,早在2009年就在全國率先推出移動客戶端,,其網站也是全國最早突破月獨立訪客2000萬的報紙網站。選擇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后,,該報與其姊妹報紙《觀察家報》一道,,將全部新聞產出連同300萬篇歷史報道推向各個數字平臺,同時向網絡讀者免費提供“G24”——一種A4大小,、PDF格式,、可下載打印的24小時新聞要報。該報還開發(fā)出基于UGC的全新app Eyewitness(目擊),,鼓勵受眾將自己發(fā)現的新聞上傳分享,,大大豐富了數字平臺的原創(chuàng)內容。至2013年5月(實施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近2年),,其月獨立訪客數已高達8100萬,,且其中三分之二來自英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qū),,彰顯數字平臺強大的吸眾能力,。 金融時報 《金融時報》也是英國報業(yè)數字化轉型的急先鋒,但其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的實施,卻是在其總編巴伯(Lionel Barber)到美國硅谷考察兩周后才決定的,。他于2013年1月在給員工的郵件中首次提到數字優(yōu)先計劃:“我們必須確認數字平臺第一而報紙第二的服務順序,。對 FT(金融時報)來說,這是唯一能夠在結構性改變中取得成功的文化大轉型,?!蓖?0月8日,巴伯向全體員工發(fā)了一份超長的備忘錄,,宣布較為激進的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正式實施:從第二年上半年起,,基本取消夜班采編工作,大大壓縮紙媒采編規(guī)模,,采編人員將大量轉入網絡工作崗位,,所有記者都要圍繞數字化要求運作。記者的截稿期不再是晚間,,而是白天的網絡閱讀峰值時間,。時效性強的即時新聞將主要通過網絡版呈現。近年的發(fā)展表明,,在將200名夜班編輯轉到白班,、大大壓縮紙媒崗位、徹底轉變采編流程,、建立數字及大數據團隊之后,,《金融時報》正在轉變?yōu)榫哂惺澜绺偁幜Φ幕ヂ?lián)網公司。 數字優(yōu)先媒體集團(DFM) 在美國,,最早提出數字優(yōu)先概念的數字優(yōu)先媒體集團(DFM)一直沖在前列,。2011年10月,在組建新領導班子的同時,,DFM 建立了由學界著名專家組成的顧問委員會(Advisory Board),,成員包括哥倫比亞大學道爾數字新聞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主任Emily Bell、紐約大學前新聞項目主席 Jay Rosen 教授和紐約城市大學新聞學院互動新聞項目主任Jeff Jarvis,。此舉顯然意在強化數字優(yōu)先的頂層設計,。2012年初,集團在投資將數字和印刷平臺整合為一個統(tǒng)一系統(tǒng)的前提下,,將旗下記錄日報公司的“天穹工程”(Project Thunderdome)擴大到集團所有報紙,,將總共100多種報紙生產的除純本地新聞之外的優(yōu)質內容注入一個共享系統(tǒng),進而通過各地報紙的數字和印刷平臺發(fā)布,。2014年1月,, DFM針對數字優(yōu)先的不到位,又推出“突破工程”(Project Unbolt),。負責該工程的總編輯 Steve Buttry 認為,,集團下面那么多“報紙工廠”向數字端推送的內容仍然是“紙媒樣式”,,紙媒思維在策劃、采訪,、寫作,、編輯等流程中對內容生產的影響無處不在。因此“突破工程”不僅僅是確保優(yōu)先在數字端發(fā)布內容,,而是要將這些內容以原始的數字方式發(fā)布,。 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是和《金融時報》一樣在報業(yè)轉型中采取積極姿態(tài)的國際大報,但卻在數字優(yōu)先的選擇上稍稍滯后,。該報2014年3月24日向內部發(fā)布而被外界廣泛披露的長達97頁的《紐約時報創(chuàng)新報告》,,在歷數自己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時,特別提到了“數字優(yōu)先”的滯后,。報告將“數字優(yōu)先”列為三大戰(zhàn)略建議之一,,并用了約五分之一的篇幅來論述它。報告是這樣總結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的:“新聞報道總是在一天快結束時才上傳,??蛻舳擞杉埫讲块T制作。編輯部門一絲不茍地設計制作版樣卻極少考慮社交媒體策略,。傳統(tǒng)報道技巧是雇傭員工和營銷產品時最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一個半世紀形成的習慣與傳統(tǒng)成為阻礙數字化轉型的強大而保守的力量……?!贝撕?,《紐約時報》加快了以“數字優(yōu)先”為統(tǒng)領、以流程再造為表現的數字轉型步伐,,其中最為外界關注的舉措之一,,便是每日的編前會上取消紙媒討論。 討論并決定次日報紙要聞版特別是頭版稿件的安排,,是該報每日編前會的最主要內容,,且已實行了一個多世紀。15年前,,時任該報總編輯的Howell Raines 接受筆者訪談時就曾表示,,其日常50%的精力用于次日頭版稿件的選擇。2015年2月,,該報現任總編輯Dean Baquet則宣布,,該報將不再糾結于紙媒頭版的選擇,而代之以對數字平臺主頁內容的精選,。2015年5月4日,,Baquet 在給員工的備忘錄稱,從下周一開始,,每日兩次的編前會將停止討論紙質版內容,,以集中精力研究數字內容的安排與發(fā)布,。紙媒的頭版排列則由一位副總編帶領若干編輯討論決定。此舉不容小覷,,其作為一種象征,,確立了數字優(yōu)先在全報社的重要地位,??偩庉嬙趥渫浿姓f:“我們就是要確保數字新聞的高品質,讓最大多數的讀者(指數字讀者)獲得所有新聞的最佳版本,?!?/strong>該報2016年第一季度的有價發(fā)行量中,數字訂戶為135.7萬,,紙媒發(fā)行量只有70余萬,,3月份電子平臺的獨立訪客為7810萬。根據筆者2016年春在美國對該報全部數字平臺近兩個月的跟蹤觀察,,都首先出現在移動平臺,,表明數字優(yōu)先在該報已經常規(guī)化、制度化,、生態(tài)化,。 區(qū)域性報紙《皮卡尤恩時報》 “去紙媒化”戰(zhàn)略 除了《金融時報》減版發(fā)行外,上述所有報紙在推行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時,,并未出現明顯的“去紙媒化”,。原因很簡單,紙媒仍然是報業(yè)收入的最重要來源,。即便是成功實施付費墻而導致發(fā)行收入超越廣告收入的《紐約時報》,,在其發(fā)布創(chuàng)新報告的2014年之前,紙媒的貢獻仍遠遠大于數字:數字端的發(fā)行收入和廣告收入分別只占全部發(fā)行和廣告收入的18%和25%,。 《紐約時報》最大的收入來源仍是紙媒 但這并非情況的全部,,美國一批位于大中城市的地方或區(qū)域報紙在數字優(yōu)先方面比數字優(yōu)先媒體集團和紐約時報公司等走得更遠也更大膽,最突出的是紐豪斯家族旗下的前進出版集團(Advance Publications),。2012年,,該集團先后將旗下在路易斯安那、密歇根和阿拉巴馬三大州的8家歷史悠久的日報投入“數字優(yōu)先”的試驗田,。其統(tǒng)一的做法是:徹底改組原有機構,,成立新的以數字傳播為主要形態(tài)的媒體組織(集團),大部分資源轉移到數字平臺,,大幅降低紙媒出版周期(多由每周7天改為每周3天),。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的《皮卡尤恩時報》(The Times-Picayune)是突出典型(筆者2016年赴美調研時曾專程去該集團考察,并與其總裁,、總編輯等高層進行深度訪談),。 《皮卡尤恩時報》(The Times-Picayune)位于美國僅次于紐約的第二大港口城市新奧爾良,,創(chuàng)辦于1837年,20世紀60年代被前進出版集團兼并后,,逐漸發(fā)展成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報紙,。該報對新媒體一向較為敏感,早在1996年就在新奧爾良市著名的法國區(qū)利用自己的網站進行過新聞直播,,從而成為美國最早在互聯(lián)網直播新聞的媒體之一,。在2005年震驚全美的卡特麗娜颶風災難中,包括該報大樓在內的城市大部分建筑被淹,,該報在無法印刷的情況下在其網站發(fā)布 PDF 版報紙并24小時不間斷更新新聞,,成為市民了解災情的重要信息中心,第二年獲得普利策獎,。 “面對愈演愈烈的數字海嘯,,我們考慮重新創(chuàng)建媒體公司”,總裁馬修斯(Ricky Mathews)告訴筆者,。2012年10月,,經母公司前進出版集團決定,該報正式實施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的具體內涵包括: 1 組織重建,。將原有的報紙和網站改組成立諾拉媒體集團(NOLA Media Group,NOLA 是新奧爾良和路易斯安納首字母的組合),,同時創(chuàng)辦集團核心網站NOLA.com并重組編輯部,,將一切原創(chuàng)內容交由集團網站下設的“內容編輯部”(Content Room)生產,并將網站打造成新奧爾良市的門戶網站,。 2 資源傾斜,。人財物等資源徹底改變原來以紙媒為中心的做法,大幅度向 NOLA.com等數字平臺傾斜,??偩庉嫛⒂浾叩娜亢途庉嫷拇蟛糠侄荚跀底制脚_辦公,,紙媒員工只剩不到30人,,且在另處辦公。 3 流程再造,。所有原創(chuàng)內容都交由數字端先發(fā)表,,紙質報紙通過網站上的一個內部共享系統(tǒng)獲取由“內容編輯部”提供的原創(chuàng)內容,并將其與美聯(lián)社等電訊稿編輯上版,,完全打通紙媒,、網站、APP,、社交媒體等所有平臺的內容生產與發(fā)布,,而且顛覆了長期遵守的采編流程和發(fā)稿規(guī)律,,原創(chuàng)內容的截稿期不再是晚間?!霸谖覀冞@里,,現在每分鐘都是截稿期,稿件的發(fā)布時間都以分鐘計算,,新聞是24小時滾動運行,,”總編輯羅蘭多(Mark Lorando)說。 4 減少刊期,。紙質版報紙的出版頻率由過去的每周7次減少為每周3次,,即在周五至周日讀者人數最多的這三天里出版,,周一至周四???013年又根據讀者要求,,推出速讀版的紙質報紙“T-P”,,周一至周四在市區(qū)零售。 上述改革產生的直接效果,,是集團數字端的受眾每年成倍增長,,其每月的獨立訪客數量由改革前的200萬大幅增加至2015年初的800萬。報紙數字版讀者人數在全國同等規(guī)模城市報紙中名列第三,。NOLA.com 已成為新奧爾良幾乎包攬所有公共信息服務的最重要門戶網站,。集團開發(fā)的9個新聞客戶端在增強用戶粘性、服務忠誠客戶方面正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F在每天發(fā)布的新聞,、圖片、視頻等原創(chuàng)內容多達250多條,。由于仍然恪守“看門狗”的媒體使命,,其優(yōu)質內容的生產非但未受影響,還得到增強,,因而報紙仍有較大號召力,,報紙自身的網站仍然獨立運營。 《皮卡尤恩時報》以數字優(yōu)先為戰(zhàn)略的轉型實踐具有以下幾個突出意義: 首先,,它是一份地方報紙,,因而不具備《紐約時報》《金融時報》《今日美國》那樣在數字平臺吸引全國乃至全球海量受眾的優(yōu)勢,其轉型成功與否對大量地方報紙更具借鑒價值,。 其次,,它在轉變?yōu)榛ヂ?lián)網媒體的過程中采取了更加激進的措施,呈現明顯的去紙媒化傾向,,這對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的抗壓程度是一次可貴的檢驗,。 第三,,它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媒體轉型中必然涉及的冗員過多的難題,其在轉型初期大幅裁員近200人,,又引進適應數字媒體的員工數十人,,一步到位實現了大換血(這也是這一改革引發(fā)最多爭議的原因之一),為后面的數字化運作鋪平了道路,。 第四,,它雖然在數字平臺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但在轉化盈利模式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這為人們對激進式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的效果提供了觀察和思考的樣本,。 數字優(yōu)先的實踐障礙 以上案例表明,,在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報界,,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正呈現理念先行而實踐加快的趨勢。就理念而言,,數字優(yōu)先不僅符合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大趨勢,,也具有數字傳播的內在合理邏輯,,更是過去轉型教訓的經驗總結。 如今,,數字媒體的飛速發(fā)展,,與紙質媒體的急劇衰落,已形成不可逆轉的巨大剪刀差,。在這種情況下,,放棄數字優(yōu)先而堅持紙媒優(yōu)先,豈不逆勢而亡,?因此,,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完全契合信息發(fā)展的大趨勢,這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將數字與紙媒并駕齊驅置于同等地位,也難為大勢所包容,。 從內在邏輯看,,所謂轉型,只是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的單方向行動,,即由非數字媒體向數字媒體轉變,。數字媒體本身包容了從文字、圖像到音頻,、視頻等所有信息呈現形式,。報紙有的,數字都有;報紙沒有的,,數字更有,;報紙有而數字也有的,如圖片,,數字更好,。數字媒體或新媒體從不提“轉型”二字,甚至也不提“融合”二字,。所謂融合發(fā)展,,只是報紙的單相思,是報紙融入數字,,而非相反,,盡管數字媒體在內容生產乃至網頁設計上可以借鑒紙媒的經驗(如《赫芬頓郵報》)。既然向數字方向融合的方向已不容置疑,,則以數字為先導,、以數字為出口、以數字為傳播符號而部分甚至全部放棄原有媒介形態(tài)的數字優(yōu)先,,便是報業(yè)轉型題中應有之意,。轉型要改變的,,正是紙媒的原有基因和內部生態(tài),。轉型要屈從的,也正是數字媒體和數字受眾的全部要求,。這兩點做不到,,“轉型”就是無稽之談。 從經驗教訓看,,報紙在擁抱新媒體和數字化轉型上已經吃了很多苦頭,。早期報紙雖然開辦網站、上傳網絡版,,但作為實力雄厚的媒體強者,,卻不愿在網絡開發(fā)上投資創(chuàng)新花力氣,而長期將網絡內容作為紙質媒體可有可無或錦上添花的附庸,,結果為雅虎谷歌們創(chuàng)造了市場機會,。進入21世紀后,報紙雖然順應移動發(fā)展趨勢而開發(fā)出手機報和縮微版面的電子報,,但只是“轉形”而非“轉型”,,即轉變的只是媒介的外在形態(tài),而未包含媒介的內生結構,。直到今天,,大多數報紙的數字平臺內容,仍主要是紙媒內容的衍生品。報紙錯過了多個窗口期,,這些窗口正被一一關閉?,F在已經到了紙媒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向數字化轉型方面,,似乎已經容不得繼續(xù)的猶豫和首鼠兩端,。 不過,相對于上述理性思考,,實踐層面卻處于尷尬狀態(tài):理在那兒,,做卻很難,甚至存在即時的危險,。這種現實困境轉化成中國語言,,就是人們熟悉的那句話:“不轉等死,轉了找死”,。這導致相當多的報紙對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采取觀望姿態(tài),,未敢貿然施行。那么,,究竟難在哪里,,危在何方? 1 紙媒仍是報業(yè)的最主要收入來源,,這是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的最大障礙,。盡管紙媒無論是發(fā)行還是廣告的收入都在滑坡,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根據2015年世界報業(yè)協(xié)會的趨勢報告(WPT 2015),2014年全球報業(yè)的紙媒收入(含發(fā)行和廣告)雖下降了約4%,,卻仍有1673億美元,;報業(yè)的數字收入雖獲得約20%的增長(其中發(fā)行收入增長45%,廣告收入增長8.5%),,總數卻只有120億美元,,僅相當于紙媒收入的7.1%。面對白花花的現金流,,誰敢輕易采取以去紙媒化為特征的數字優(yōu)先,? 2 紙媒的讀者仍然眾多。盡管紙媒的發(fā)行量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在持續(xù)下降(歐美更加明顯),,但從絕對數量看,,紙媒仍占據著較大的讀者市場。根據尼爾森對2015年上半年美國成人讀報行為的調查,,美國報業(yè)紙質讀者的數量仍占其全部讀者量的51.5%,,盡管已較上年下降了4個百分點。據世界報業(yè)協(xié)會2016年7月底發(fā)布的趨勢報告(WPT 2016),2015年全球紙質報紙讀者人數為27億,,通過網絡閱讀數字報紙的人數為13億,。 這顯然是一個令人難以忽略的數據。 全球報業(yè)讀者來源比較 3 裁員導致的震蕩令人生畏,。報業(yè)在向數字媒體過渡的過程中,,幾乎無一例外地經歷裁員震蕩,有的幅度還很大,。就新聞內容的生產而言,,數字端需要的人數明顯少于原有的紙媒編輯部,這一點從《赫芬頓郵報》,、ProPublica,、BuzzFeed 等大型數字新聞媒體的運營就可看出。應該說,,近10年來美國報業(yè)的持續(xù)大幅裁員,,經濟不景氣并非唯一原因,數字轉型中的減員和換血也是原因之一,。20世紀70年代后的生產轉型,,就曾給報業(yè)帶來劇烈震蕩,大量印刷廠工人因為現代化,、數字化的設備更替而失去工作(《泰晤士報》1978年就因罷工而??荒辏瑢е略搱蟊坏蛢r售出),。如今的數字化轉型,,就技術而言,與上世紀70年代的變革有相似之處,,較大幅度的裁員也難以避免?!镀たㄓ榷鲿r報》采取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后立即裁員200人的舉動,,不僅在內部引發(fā)劇烈震蕩,也在外部產生很大爭議,。這對很多報紙而言都是很難做出決斷的,。 4 新的盈利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目前情況看,,《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衛(wèi)報》等全國乃至國際大報,,因其數字端市場巨大而成為數字轉型的受益者(它們對市場的占有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中小報紙的轉型空間)。但對數字市場較小的地方報紙而言,,還很少見到經濟成功的轉型案例,。以中小城市日報為主的數字優(yōu)先媒體集團,雖轉型多年,經濟上仍如履薄冰,,以致其他報業(yè)集團不敢貿然效仿,。《皮卡尤恩時報》轉型為諾拉媒體集團后,,總裁雖然告知數字端廣告有較大幅度增長,,且因數字受眾“爆炸式增長”而為數字廣告帶來令人矚目的機會,但筆者也未獲得有說服力的具體數據(其母公司前進出版集團是家族非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披露必須經由母公司授權),。即便是全國性報紙,如《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其在停止紙媒轉向網絡之后不久,,就推出了頗受歡迎的紙質周刊。吊詭的是,,根據筆者2016年3月在該報的調研,,這份紙質周刊的廣告和發(fā)行收入竟成為該報最大的收入來源,表明該報全力經營的網絡版報紙的收入,,還不及這份周刊,。 結論:“數字優(yōu)先”必將導向“數字唯一” 2008年10月,當《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宣布將停止印刷轉向網絡版時,,網景公司創(chuàng)始人,、曾經是硅谷巨人的安德魯森(Marc Andreesen)隨即在接受Portifolio(Conde Nast 旗下財經雜志)專訪時向《紐約時報》公開喊話:“如果你在辦《紐約時報》,你該怎么辦,?立刻關閉印刷版,。你必須采取進攻姿態(tài)。你應當像1985年英特爾公司那樣采取斷然措施,。當時該公司幾乎要被日本的記憶芯片公司消滅了,,而記憶芯片正是英特爾的強項。結果如何,?英特爾自己消滅了自己的強項,,轉而致力于看上去更小卻有著廣闊市場前景的項目——微處理器。正是在英特爾轉守為攻的那一刻,,它的未來才變得安全而明朗,。報業(yè)公司不得不采取與之完全相同的策略?!?/p> 誠然,,目前互聯(lián)網的廣告收入還不足以支撐報業(yè)的無紙化運營,但一旦整個報業(yè)組織都投身于網絡產品,,情況便會迅速改變,。報紙目前未能在自己的網絡版獲利,,部分原因恰在于報紙仍把主要精力放在紙質產品上。 信息傳播的變革浪潮正在把所有人都趕向數字端,,年輕一代已經不看紙媒,,報人自身也漸漸將關注重點從紙媒的發(fā)行轉向數字端的受眾量。除了前面提到的美國報紙,,歐洲最大報業(yè)集團斯普林格集團(Axel Springer AG)以及北歐最大報業(yè)集團史博史泰德媒體集團(SHIBSTED MEDIA GROUP)等國際大型媒體,,也正在積極將自己塑造成為基于互聯(lián)網的數字傳播公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數字優(yōu)先已成為報業(yè)公司的必然選擇,,只不過實行的程度與順序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而有所不同而已。而一旦數字優(yōu)先成為報業(yè)普遍采用的轉型戰(zhàn)略,,則其最終必將導向數字唯一,。換句話說,數字優(yōu)先策略的最終指向,,將是大多數報紙(特別是那些綜合性報紙)取消印刷版,。這一判斷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四點: 1 紙媒的衰退已無可挽回。近10多年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紙質報紙的發(fā)行量和廣告收入一直在下降,,除金融危機之后的微小反彈之外,這個下降趨勢難以改變,,這是大家都已確認的趨勢,。曾經有人寄希望于新興經濟大國,因為這些國家的情況似乎一直很好,。2011年10月在維也納世界報業(yè)年會上,,世界報業(yè)協(xié)會主席Christoph Riess說:“報業(yè)發(fā)行就像太陽,它持續(xù)從東方升起而在西方降落,?!笨上Ш镁安婚L,第二年起,,東方大國中國就進入報業(yè)廣告的負增長期,,紙質報紙的發(fā)行量也不斷下滑,現在總體情況是越來越糟,,完全看不見和緩的跡象。其他新興經濟體如俄羅斯,、巴西等,,情況大體如是。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印度作為大國中的唯一例外,,情況仍很樂觀,,就像5年前的中國一樣,,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其衰退跡象也已開始顯現,。日本報紙的發(fā)行量是發(fā)達國家中最穩(wěn)定的,,多年來下降幅度較緩,但其廣告下跌劇烈,,總額已不到10年前的一半,。就報業(yè)個體而言,優(yōu)質報紙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以及歐洲發(fā)行量第一,、第二的《圖片報》《太陽報》等,,其紙質發(fā)行量和廣告收入無不“跌跌不休”。 2 變身數字媒體公司為大勢所趨,。現在全球先進的報業(yè)公司,,都把數字平臺的拓展與開發(fā)作為企業(yè)發(fā)展的重中之重。越來越多的報業(yè)公司將紙媒降格為諸多傳播平臺的一個分支,,創(chuàng)新的重點都放在數字平臺,,有的干脆宣稱自己已轉變?yōu)榛ヂ?lián)網數字公司(如紐約時報公司、金融時報集團等),。數字化公司將有可能成為未來大多數報業(yè)公司的基本組織形態(tài),。 3 新媒體已可全面替代紙媒并呈現更多可能性。報紙的諸多呈現方式早已被新媒體取代,,就連其最后的優(yōu)勢如便攜性,,也因移動媒體的盛行而逐漸消失;如大面積閱讀,,也將被可抽拉,、可折疊、可彎曲的較大面積軟屏所取代,。而報紙的弊端如時效極差,、耗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浪費人力,、發(fā)行壁壘等,則已變得越來越難以被容忍,。新媒體在多媒體嵌入(報道中嵌入音頻,、視頻、動態(tài)圖標等),、大數據制作,、直播視頻及 VR 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正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信息傳播景象,,而這些都是紙媒永遠做不到的,。 4 數字盈利模式正在探索中,,并非毫無希望。建立新的有效的盈利模式,,是報業(yè)轉型的終極目標,,目前仍在艱苦探索中。這有點像90年代中后期的新媒體,。當時,,最先吃螃蟹的張樹新,未能帶領瀛海威等到好日子的到來,,成為犧牲的一代,;晚輩們如丁磊、馬化騰,,經歷痛苦的煎熬迎來了外部環(huán)境的根本性改善,,以極大的創(chuàng)新熱情成為新的弄潮兒。報業(yè)當然不能完全與之類比,,其在失去無數機會后也在展現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精神,。已《紐約時報》為代表的數字收費和以《每日郵報》為代表的數字免費,都在向新的盈利模式接近,。重要的是,,兩者對數字優(yōu)先戰(zhàn)略都采取了積極擁抱的姿態(tài),只不過在新盈利模式尚未確立的現階段,,暫時不敢舍棄紙媒,。 可以肯定的是,以數字平臺為基礎的新的盈利模式一旦建立,,便是“數字唯一”的天下,,也就到了紙媒徹底消亡之時。 注釋: 轉引自【美】斯蒂夫·瓊斯:《新媒體百科全書》,,熊澄宇,、范紅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94頁 【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譯,,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3頁 Matteo Loreti De Paolis:The Guardian and the “digital first” strategy, Prezi.com, https:///tkcizfbrw6bt/the-guardian-and-the-digital-first-strategy/Dec. 6, 2013 Josh Halliday: Financial Times editor announces digital-first strategy, Guartian.com, http://www./media/2013/jan/21/financial-times-digital-first, Jan. 21, 2013 Steve Myers: Digital First Media names leadership team, Poyner.org, http://www./2011/digital-first-media-names-leadership-team/150920/ , Oct. 25, 2011 Sam Kirkland: How Digital First Media hopes to transform workflow culture of ‘newspaper factories’, Poynter.org, http://www./2014/how-digital-first-media-hopes-to-transform-workflow-culture-of-newspaper-factories/237781/ , Jan. 31, 2014 The New York Times Innovation(筆者獲得的內部報告,下同),,Mar. 24, 2014, P. 60 Dylan Byers: N.Y.Times accelerate digital-first effort, Politico.com, http://www./blogs/media/2015/05/ny-times-accelerates-digital-first-effort-206637, May 5, 2015 The New York Times Innovation, Mar. 24, 2014, P. 81 此段及以下該公司高層所有引語均源自筆者于2016年4月7日與他們的訪談 WORLD PRESS TRENDS 2015(筆者購買的年度報告),,WAN&IFRA, June 2015, P. 6 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6, Journalism.org, http://www./2016/06/15/state-of-the-news-media-2016/,June 15, 2016 WORLD PRESS TRENDS 2016, WAN&IFRA, July 2016, P.7 轉引自辜曉進:《報業(yè)寒冬中的“轉網”效應》,《新聞實踐》2008年第12期 World Press Trends: Newspapers Still Reach More Than Internet, Wan-ifra.org, http://www./press-releases/2011/10/12/world-press-trends-newspapers-still-reach-more-than-internet , October 13, 2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