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屈能伸戰(zhàn)勝貴族從草根逆襲成開國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出身于布衣草根的開國皇帝只有兩個,,一個是漢高祖劉邦,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而劉邦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身于布衣草根的開國皇帝,。
在秦王朝時代,劉邦不過是一個區(qū)區(qū)的泗水亭長(今徐州沛縣),,這是秦王朝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草根小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出身農(nóng)家,,毫無家庭背景的布衣草根小吏,為何能在秦末群雄逐鹿,、烽煙四起的混亂局面中,,脫穎而出,擊敗所有對手,,最后登上皇帝寶座的呢,?這其中,除了少許的偶然因素外,,大多則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性格決定命運。是劉邦能屈能伸,、百折不撓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成就了他的大業(yè),。也使得中華大地的炎黃子孫族群有了一個統(tǒng)一的稱謂-漢族,。
漢高祖劉邦,字季(也有說劉邦原名劉季,,是當了皇帝后改季為邦的),,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今江蘇豐縣)。《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不狎侮,。好酒及色,。”短短數(shù)語,,劉邦的外貌和性格躍然眼前:高鼻黃臉,,美髯飄逸,左股上有代表星象的七十二顆黑痣,。他講仁義,,性豁達,喜施舍,,愛結(jié)交,。就是大大咧咧,不喜歡從事家里的生產(chǎn)作業(yè),。候補為泗水亭長后,,和亭內(nèi)的小吏們親密無間,打得火熱,。并好酒色,。正是劉邦這種超乎常人的性格,為他日后成就大業(yè)奠定了基礎(chǔ),。
對劉邦一生產(chǎn)生重大影響,,甚至影響未來歷史的一次事件,發(fā)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當時,,正在咸陽服徭役建阿房宮的泗水亭長劉邦,目睹了秦始皇浩蕩車仗的盛大巡游,,遠遠觀望的劉邦,,無比羨慕、無比驚詫地感嘆道:“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也許就是從這一刻起,,皇帝的尊貴和威嚴,成為劉邦追尋的目標,。
劉邦為人處事的原則,,首先是有利,凡有利于自己生存和發(fā)展的,,他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人都用。這一原則,,使他處事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使他為人表現(xiàn)得能屈能伸、能站能爬,、百折不撓,。于是,他的行為就顯得寬厚,、堅忍,,似乎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容納,。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陳勝吳廣造反后,藏匿在芒碭山的劉邦率百十數(shù)人來到沛縣城外,,他極力鼓動沛縣父老除掉縣令,并推選一位領(lǐng)導人響應起義,??h令被殺后,他既想做首腦,,又故意推辭,;一面說自己能力薄弱,一面又強調(diào)這是一件關(guān)乎身家性命的重大事情,。果然,,一番欲擒故縱的推讓后,劉亭長當上了沛公,,并為此隆重地祭祀天地,。劉邦這一次正式登上政治舞臺的首演式,說明他是一個很有深謀心計的人,。
滅秦之前,,各路諸侯曾在楚懷王處盟約:先破秦入關(guān)中者,王之。劉邦以此為目標,,避實就虛,,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軍繞道進入關(guān)中,,駐扎霸上,,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隨之軍隊進入咸陽,。當劉邦走進秦宮,,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稀世珍寶和絕色美女,他正準備手腳并用地享受時,,樊噲說:“你是想要天下,,還是想當土財主?這些都是亡秦之物,,你趕快出宮,,退回霸上?!眲钇鸪醪宦?,張良接著說:“忠言逆耳利于行,請沛公聽樊噲之言,?!睘榱顺删痛髽I(yè),劉邦聽從了樊噲,、張良的勸告,,忍隱了自己的私欲,封閉秦宮,,退回霸上,。遂向關(guān)中父老“約法三章”,曉喻關(guān)中各地,,保留原有政府機構(gòu),,以此安撫秦民,攏絡(luò)人心,,為王關(guān)中做足了準備,。此時的項羽,正遠在巨鹿(今屬河北邢臺)一帶血戰(zhàn)秦軍,,他破釜沉舟,,九戰(zhàn)九捷,消滅了秦軍主力,,震攝了各路諸侯,。但讓項羽萬沒料到的是,,劉邦此時己定關(guān)中。十一月中,,項羽率諸軍西進至函谷關(guān),,被劉邦的軍隊閉關(guān)擋住。項羽大怒,,率軍破關(guān),。十二月中,項羽率四十萬大軍來到新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準備就地消滅劉邦,,而劉邦的十萬人馬是萬不能敵的。
張良曾救過項羽的叔父項伯,,項伯怕張良在項羽攻打劉邦時遭害,,便將項羽的計劃暗告張良,要他趕快逃命,。而張良卻要助劉邦成就大業(yè),,遂將機密告訴劉邦,并引劉項見面,。劉邦拜項伯為兄,,又結(jié)為兒女親家,并再三要項伯轉(zhuǎn)告項羽,,他是沒有野心的,,函谷關(guān)設(shè)防是為了防盜,還答應次日赴鴻門向項羽謝罪,。項伯按照劉邦的說法轉(zhuǎn)告了項羽,,而且叮嚀對劉邦要善遇之,項羽答應了,。翌日,,劉邦率百余騎來到鴻門,項羽設(shè)宴款待,。宴會前,謀士范增提出趁宴會除掉劉邦,,項羽未置可否,。
那一年,年過知天命的劉邦,,在鴻門宴上,,向二十六歲的項羽表示了臣服。這種能伸能屈的表現(xiàn),,是需要怎樣的隱忍精神??!關(guān)鍵時刻,項羽相信了劉邦的表白,,解除了對劉邦的戒備,,并告訴劉邦是他的左司馬曹無傷打的小報告。宴會進行中,,范增三次向項羽示意動手,,項羽卻無動于衷。無奈,,范增要項莊舞劍,,伺機刺劉。這就是有名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出處,。可項伯也隨之助舞,,處處以身護著“親家”,。劉邦是聰明的,他以入廁為名,,留下張良應付,,自己則不辭而別,獨自尋僻徑奔回軍營,?;貭I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曹無傷。由此可見,,劉邦對危害自己成就大業(yè)的人,,是絕不手軟的。
作為日后楚漢相爭的對手,,原楚國貴族后代的項羽,,卻是一個和理性的劉邦性格完全不同的感性的人,他強烈的感情往往干擾了他理性的判斷,。當他憎惡起來,,則非常殘暴,在他攻下襄城后,,曾將數(shù)萬軍民活埋,;當他懷疑降卒不利于自己行動時,便將二十萬秦卒坑殺于新安城南,;后又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滅,;全然不似劉邦一般攏絡(luò)人心,。可當他慈悲起來時,,卻非常弱智,,在鴻門宴上,范增要他除掉劉邦,,可他經(jīng)受不住劉邦對他的恭維,,劉邦的一通賠情道歉,使他失去理性,,變得糊涂,,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人就是他將來的最大對手,也許他壓根兒就沒把這個卑躬屈膝的人放在眼里,。就這樣,,劉邦從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項羽這種帶有貴族色彩的吃軟不吃硬的性格,,干擾了他應有的理性,,妨礙了他成就大業(yè);而劉邦則充分地發(fā)揮了從布衣草根煉就的能屈能伸又能忍的本領(lǐng),,轉(zhuǎn)危為安,,為成就大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實際上,,鴻門宴既是劉邦的關(guān)鍵時刻,,也是項羽的關(guān)鍵時刻。四年之后,,項羽自刎于烏江,,劉邦稱帝于汜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