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呢,,我們的隔壁朝鮮又熱鬧起來了,金大公子死因曲折離奇,,其實這個國家出點啥奇葩事都不奇怪,,中日甲午之戰(zhàn),起因就是朝鮮,。 1894年朝鮮出現(xiàn)黨爭,局勢趨于混亂,,朝鮮國王向清廷請求派兵。而日本也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進駐朝鮮,。1894年七月,日軍突襲朝鮮喊漢王宮,,俘虜了國王,,解散了政府。清政府一看日本這是明目張膽的搶小弟了,,于是決心一戰(zhàn),。然后就是從平壤敗到丹東,從丹東敗到旅順,,再敗到威海,,強盛一時的北洋水師,也灰飛煙滅,。 北洋水師 清廷上下是心膽皆裂,慈禧太后蘭兒忙著籌備自己的壽典,,哪有心思打仗啊,,于是李鴻章坐了根大蠟,被指派到日本馬關(guān)和談,。其實清政府方面并沒有對日本的要求照單全收,,主要原因是一個很有點無厘頭精神的浪人,公開行刺并打傷了李鴻章,。日本政府也覺得應(yīng)該表示一下,,稍稍松了松口。最后談成了《要你命11款》,,具體內(nèi)容呢,,沒什么新奇,主要是賠款,、割地,、通商、優(yōu)待日本人等。 但是這賠款這一項,,要好好說說,,多少錢?2億3千萬兩白銀,,按現(xiàn)在的人民幣估價一兩庫平銀約合200元,,總計460億人民幣,讓人奇怪的不是日本真敢要,,而是清政府真敢給,。 通俗的說法,一個人到你家搶劫一番后,,還賴著不走,,索要人工搶劫費,家里沒錢還要去外邊借高利貸去償還,。真是三百年未有之國恥,。 李鴻章條約簽了,就回國了,。但是條約要想生效執(zhí)行就必須要找皇帝簽字,,條約簽訂的消息早就傳回國內(nèi)了,光緒皇帝眼都紅了,,抄起刀子就要找李鴻章玩命,。李鴻章哪敢見皇上。找到慈禧立逼光緒帝蓋印用寶,,光緒帝是愴然無淚,。 之后就是籌錢了,,自然是找戶部,,李鴻章找到戶部的尚書翁同龢說,按照條約我們一年內(nèi)要還日本總計1億3千萬兩,,其余的兩年還清,,超過三年,要收百分之五的逾期費,。翁同龢把手一攤‘年內(nèi)最多能籌集1千萬兩’,,正在李鴻章愁的不要不要的時候,雷鋒同志來了,,而且一來就是三,、還是外國的雷鋒,,俄國,、法國、德國駐華的公使都表示希望清廷來自己這借錢還債。這是正中李鴻章下懷,,所謂借外國人的錢還外國人的債,,這跟著自己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不是有著異曲之妙嗎?但是錢不是白借,,俄國早就想修改《西北勘界》和《尼布楚》,,謀求更多的土地,德國的目標就是膠州灣,,法國是占領(lǐng)越南后,,想進一步深入中國的內(nèi)陸。李鴻章自然是心知肚明,,但錢也只能這么借了,。 1894年和1895年,清廷分兩次向 法,、德,、俄等國家總計借款超過2億兩白銀,賠付日本,,日本就拿這些錢,,八成以上用于軍備。再想想我們14年的抗日戰(zhàn)爭,??芍^‘巨金養(yǎng)虎終噬己?!?/p> 我又想起了李中堂的臨終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諸君莫作等閑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