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吳子恬,,他的太太姓孫,。吳子恬的母親過世早,父親娶了繼母,。繼母偏心,,對他弟弟比較好,對他不好,。他心里慢慢地就有不平,,有怨。后來他娶妻了,,繼母對他太太也不是很好,。他就不平,想要去找繼母理論,,都是太太把他勸下來,。后來他的父親去世了,父親留下的有地、有銀兩,,結(jié)果繼母把最差的田給他,,自己跟弟弟留好的田地,還把不少錢都私吞了,。吳子恬真的受不了了,,要去找繼母,又被太太攔下來,。 學(xué)傳統(tǒng)文化,,首先要學(xué)吃虧,不只是跟別人要學(xué)吃虧,,最親的人也要學(xué)吃虧,。而且我們要了解,該是我們的,,跑都跑不掉,,哪是爭能爭得來的呢,?越爭福報越折損,。請問大家看過哪一個家庭為了爭財產(chǎn)鬧上法院,最后家族越來越興旺的,?沒有啊,。《朱子治家格言》就講,,“倫常乖舛”,,沖突了,“立見消亡”,,很快整個家就敗掉了,。所以這個太太有見識,不簡單,,“妻賢夫禍少”,,妻子賢德,幫丈夫轉(zhuǎn)掉很多的劫難,。 結(jié)果很快的,,繼母生的兒子染上賭博,把錢全部敗光,,母子幾乎淪為乞丐了,。假如你是吳子恬,這時候你會怎么辦,?“蒼天有眼,,你們也有今天!”對自己的兄弟跟繼母講這種話,不是很不符合倫常嗎,?這個時候,,太太很懂人情事理,趕緊勸先生去把繼母,、弟弟接回來,。做不做得到?盡棄前嫌,,不然怎么消得家庭內(nèi)的嫌隙,?對方任何的過失絕不放在心上。只要放在心上,,借題發(fā)揮,,那可能就不能共住了。接回來一起吃年夜飯,,然后還幫助弟弟戒賭,,最后感動了繼母跟弟弟,這個家就和樂了,。 而太太生了三個兒子,,都考上進(jìn)士。該是他們家的福報,,怎么會跑得掉呢,?一個家族里面出一個進(jìn)士就不得了,她生三個,,三個都是進(jìn)士,,你看她的福報!所以人量大福大,,怎么可以跟自己的至親計較呢,? 三個兒子從小看到母親的德行跟忍辱,哪有不成才的道理,?所以人要不計較,,學(xué)吃虧,人欠你天會還你,。假如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老是跟同事、跟自己的父母兄弟鬧不愉快,,還帶著情緒到學(xué)校去,,甚至于還罵親戚朋友,那不把孩子的人生態(tài)度都誤導(dǎo)了,?所以這個故事要講給自己的學(xué)生聽,。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且看蕓蕓眾生,,許多的失意和煩擾不都是在苛求得到時萌生的嗎,?你去做那個施人以愛、賜人以福的人,,你精神愉悅舒張了,,而最終愛心和福祉又會回到你的身邊,何樂而不為,?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yuǎn)離,; 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yuǎn)離,;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福禍無門總在心,。 作惡之可怕,不在被人發(fā)現(xiàn),,而在于自己知道,; 行善之可嘉,不在別人夸贊,,而在于自己安詳,。 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 有多少寬容,就有多少歡樂,。 喜歡付出,,福報就越來越多; 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 喜歡助人,,貴人就越來越多; 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 喜歡知足,快樂就越來越多,; 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 喜歡分享,,朋友就越來越多; 喜歡生氣,,疾病就越來越多; 喜歡占便宜,貧窮就越來越多,; 喜歡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喜歡享福,痛苦就越來越多,; 喜歡學(xué)習(xí),,智慧就越來越多。 |
|
來自: 得意秋風(fēng) > 《哲理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