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鵬程 一位母親帶著6歲的女兒到玫瑰花園玩,女兒本來在前面高興地跑著,,但他忽然哭著跑回了母親的身邊,,抽泣著說:“媽媽,這里不好玩,,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但母親卻溫柔地為她擦去了淚水,,領著她蹲在了花的前面,,母親笑著說:“不是的,你仔細看,,每個刺上都有一朵漂亮的花在對你微笑,,多美啊,!” 女兒聽了,,竟然破涕為笑。 “花下有刺”與“刺上有花”,,悲觀與樂觀的兩種不同看法。遺憾的是,,太多的父母總是會不自覺地看向事物不好的那一面,,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 父母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與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能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能坦然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失敗,那么孩子也將學會樂觀豁達,,學會坦然面對一切,。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父母就會說:“你笨死了,!怎么別人能學會,,你就是學不會呢?” 為什么父母會說孩子笨呢?成績不好原因有許多的,,父母怎么就能那么輕易地就給孩子下那么讓人難受悲觀的結論,?聽到這話的孩子會如何想,如何做呢,? 即使是用激將法,,也要用得恰到好處啊,!試想,,如果連父母都很壓抑,孩子又怎么能提得起樂觀精神來呢,? 那么,,父母要怎樣做才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呢? 有句話叫“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是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再怎么生氣,、怎么惋惜,、怎么失望都是于事無補的,與其不停地糾結過去的那個錯誤與失敗,,倒不如積極一些向前看,。 父母要通過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逐漸悟得這個道理,。內(nèi)心平和下來,才有可能看得到希望,。 另外,,父母有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后,,還要努力想辦法去扭轉當前的態(tài)勢,。 不能說只積極樂觀去看就好了,還要能積極努力地去彌補這個錯誤所帶來的缺陷,。 當然,,父母也要注意這樣一點:保持樂觀積極和逃避并不是同義詞。 比如,,媽媽說:“我孩子不愛學習怎么了,?他愛勞動呢!”這樣一來,,孩子很可能就留下這樣的印象“學習好不好無所謂,,愛勞動就好”,這樣孩子的學習動機也許就會被扭曲,。 父母要綜合看待事情的兩個方面,,綜合考慮所有因素,才算是正確的積極的態(tài)度,。 家庭教育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作者魯鵬程原創(chuàng),。圖片源自網(wǎng)絡。轉載請注明作者信息及出處,。微信號lupengchengedu,。 |
|
來自: 正能量智慧文摘 > 《子女成才教育(10)》